APP下载

“边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2015-03-30王淑荣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边缘化群体大学生

●王淑荣

“边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王淑荣

边缘化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业不良的问题。要帮助边缘化大学生尽快回归到主流学生群体之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途径之一。而培养边缘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运用积极标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应采用多种途径,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边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大学生中出现了边缘化群体,构成了大学校园里特殊的群体,有研究表明,边缘化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有上升的趋势[1],这些边缘化大学生游离于大学生主流之外,人际关系淡漠,逆反心理强,心理问题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差,人生目标模糊,整日沉迷于网络,学习动力不足,厌学、逃课等[2],学业成绩不良已成为普遍问题,轻者在大学中学无所获,重者无法正常毕业或拿不到学位,甚至有些中途被劝退学[3]。如何降低边缘化大学生的边缘化水平,使他们尽快回归到主流学生群体之中,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边缘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力求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自信,获得成就感,促使他们尽快回归主流,让他们的大学生活充满阳光,并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边缘化大学生及其学业特点

(一)边缘化大学生的概念

1924年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E.Park)首次提出边缘化(Marginality)一词,所谓边缘化是指非中心,非主流,被主流中如人群、意识形态、文化等所排斥和不包容[4]。我国学者对边缘化学生的界定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是否很差、心理是否健康、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否有生理缺陷、家庭是否贫困等因素。边缘化学生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学习环境下,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被排除在主体教育活动之外的教育对象[5]。对于大学生中的边缘化群体是指在教育价值观、信念、行为等方面与大学生主流群体存在差异,在教育生存方式上难以实现教育参与的一体化,在思想、学习、生活、经济等方面与主流群体有较大区别,趋向边缘或远离教育主流中心的特殊集合群体[6]。造成大学生边缘群体的主要因素有学业情况、人际交往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经济因素等,造成某一类大学生边缘群体,往往以某个影响因素为主,这样在大学生边缘化群体中,一般分为经济贫困型、学业不佳型、心理偏差型、人际交往淡漠型[7]。本研究主要对学业不佳型的边缘化大学生进行探讨。

(二)边缘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业不佳的边缘化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长期迷恋网络,自我约束力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扰乱课堂,经常逃课,考试作弊,厌学心理严重,经常学业成绩不合格,最终无法按时毕业,有的甚至被校方劝退。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类边缘化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8]。自主学习是一个将元认知、认知及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积极、主动地规划和制定学习目标,有目的的选择和调整学习内容,自觉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和监控,合理预期和评价学习结果,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改善学习不佳的边缘化大学生的学习困境,去其边缘化,使其回归到大学生主流中,就要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边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完善学分制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制度

大部分学习不佳的边缘化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也曾是学习的佼佼者,为什么进入了大学却成了学习中的边缘化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的宽松管理,使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有了自我放逐的可能,如上课迟到、旷课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考试不是特别严格,混个及格就能毕业,再加上网络以及五光十色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一放不可收拾,偏离了主流。对此,现在有很多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可提前修满学分毕业,对于未修满学分的,则延迟毕业及重修相应课程[9]。同时高校还要严格考风考纪,力求让每一个大学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并加大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罚力度,让每一个大学生一入学就知道,大学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学习不佳的边缘化群体,另一方面让那些边缘化的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合格就不能拿到文凭,使他们产生压力,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升,他们也会逐渐走出边缘化,回归到主流群体。

(二)激发“边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产生于需求,各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注意了解边缘化大学生的需求。首先教师应注意处理好与边缘化大学生的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边缘化大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往往与教师保持着较远的心理距离。对此,教师要主动走近他们,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边缘化大学生的真正需求,然后根据其需求来引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告知边缘化大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程序安排、达标评价的形式与标准等方式[10],激发边缘化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应鼓励边缘化大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专业技能资格考试,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的竞赛,让边缘化大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运用积极标签塑造“边缘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

根据社会标签理论,如果某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被老师或同学等重要的他人贴上了某个标签,就会对这个学生产生两方面的心理效应,一方面会形成难以改变的烙印,另一方面就是对自我形象的修正。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评价实际上就是一种贴标签的过程[11]。边缘化大学生实际上是被老师或同学贴上了边缘化的标签,这些学生在班级中被老师和主流学生看成是学习中的弱者或另类,边缘化大学生自身也认为自己学习上无能,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甚至出现厌学心理。要让这些学习不佳的边缘化大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教师首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挖掘边缘化大学生的潜能,从边缘化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使其扩大化,应及时给予正向的评价,同时也要引导主流大学生寻找和发现边缘化学生的闪光点,主动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学习。如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向这些边缘化大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让边缘化大学生感到自己有希望提高自己的成绩,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还是可造之才,他们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和主流学生在与这些边缘化大学生的交往中,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行动上,要尽可能去其边缘化的标签,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主流学生是平等的,特别是当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时,被老师贴上“好学生”的标签后,这些学生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自主学习,以一个好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上开始向主流方向建构。

(四)采用多种途径培养“边缘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关注边缘化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处理逃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学习行为,引导边缘化大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标,让他们始终围绕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展开自主学习,并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提出具体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精讲多练,讲解要尽可能生动有趣,把边缘化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讲课中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注意教给边缘化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方法;注重边缘化大学生的正向性评价,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逐渐养成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2.充分利用微课等现代技术手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12],展现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过程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微课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边缘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使用手机、网络等往往是他们的强项,因此高等院校可倡导教师把所教的知识和技能制作成微课,提供给边缘化大学生,让他们借助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观看。他们在看微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快速便捷的学习知识,而且也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微课中可加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能提高边缘化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构建学习型社团组织

社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践阵地[13],大学生社团活动,尤其是学习型社团活动,能够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高等院校的教师或学生管理者,可指导和帮助边缘化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组建社团,也可鼓励他们加入主流大学生的社团,并鼓励和倡导主流大学生去关爱边缘化大学生。在社团建设中,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尽可能凸显学习主题,让每位社团成员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有边缘化大学生的社团,要有意识地根据边缘化大学生的优势或兴趣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让每位社团成员展示自己的才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发边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1][4]沈大伟,徐晓恬,吴晓庆.大学生中的边缘化现象:成因与对策[J].青少年研究,2014,(1).

[2][7]乔杉.高校大学生边缘群体及其教育引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郭守华,杨晴,张帆,蔡爱军.“边缘化”大学生个体成因、预防与矫治的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5]罗文.关爱边缘化学生群体,完善阶梯式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14,(34).

[6]赵悦悦.大学生中边缘化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葛雅静.自主学习能力——合同学习策略[J].时代教育,2015,(9).

[9]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5).

[10]陈永光.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11]曹丽颖.标签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6).

[12]赵巾帼,张新玉,罗庆云.微课模式下地方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

[13]汪志君,封军.基于学习型社团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责任编辑:孙宽宁)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项目“综合性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和潍坊学院项目“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2D03)的阶段性成果。

王淑荣/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边缘化群体大学生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