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读”视野下的信息呈现方式研究

2015-03-30郝晓霞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信息课堂教学课堂

● 郝晓霞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快捷高效、生动直观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教学内容上溯远古,下至未来,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现代化的科技媒介将各种信息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日前网友对一则微博新闻的竞相转发却引起笔者的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到底是应重“效率”?还是要讲“艺术”?

先是一组历史老师手绘世界地图的照片成为微博网友争相转发的对象。接着,“不服气”的小伙伴们晒出了“手绘板书”的“升级版”,一张南师大文学院教授吴新江的板书照片,略带颤笔却不失刚劲的“胡小石体”,引来学生惊叹,“哪舍得擦黑板”?胡老师本人说:“对于粉笔字,我还是有把握的。执教25年来,我一直坚持书写板书,这也是我和学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吴新江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式十分执着,“我的课完全不用PPT教学,在我看来,PPT对上课是一种干扰。书写板书时我能更好地将自己感受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素读”是我国古代倡导实施的一种读书法,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记住了多少、能够运用到什么程度,讲究的是“不求甚解”、强记累积。通过“随意地、自主地读,没有什么限制,不要求学生做阅读练习,让学生的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按语言原本意思去理解课文”[1]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朴素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本的真实意境——随着时代的变迁,“素读”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灵活地借助于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忠于原著,反复阅读,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让信息呈现方式“效率”与“艺术”并重应该成为新时期语文教育对“素读”的灵活继承。

一、根据内容,相机切入,多媒体灵活运用,信息呈现概括精炼

胡老师的观点固然不无道理,但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绝对化。他之所以认为书写板书能更好地将自己感受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跟他自身有一笔漂亮的粉笔字特常密不可分,而不能简单地判断“PPT对上课是一种干扰”。PPT、网络技术等各种多媒体手段运用合理的关键还在于跟所教学科、所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灵活调整,将教学信息生动直观、简洁高效地呈现给学生,成为教学的有机辅助手段,既不能一味追求花哨,信息热闹、繁杂与课堂内容相关度不高;又不能仍然固守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信息的呈现单调、呆板,新颖度、灵活度不够,满足不了现在学生所需的信息量。

作为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素读”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素文化——“教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引导学生直接指向阅读文本,深入文本领会原旨,朴素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本的真实意境,积累并生成优秀的语言文化,进而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真实的语文素养。”[2]这样的课堂拒绝人为的刻意雕琢,拒绝表面的富丽堂皇,拒绝作秀表演,更拒绝虚情假意。

听课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最好的课堂必然是师生思维乃至情感的美妙融通。老师应靠自己的个人魅力“留”住课堂上的学生,通过讲课的方式活泼生动,板书的书写设计漂亮美观、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等,来吸引学生注意,进行深入思考,师生之间踊跃互动,智慧的火花激情碰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甚至认为上课还是应该回归本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电子化”。他认为不经大脑的电子化,会“化”去学生对课堂的感觉,甚至令学生“傻瓜化”,回归板书是调动师生课堂教学的一个积极手段。其实,课堂上,人是目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手段,都得服从人。

要想解决学生“上课为什么不爱听”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必不可少。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形式灵活丰富的特点,图文声像可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形象化组合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时间、空间及人自身思维所存在的多维度缺陷。

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不是越多越好。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与阅读效果应呈反比关系。[3]有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总是提高学习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Mayer在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任何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都要消耗认知资源,都可能会造成认知上的负荷。因此,任何多媒体教学材料的呈现,都要以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的总量为限,否则就会造成认知负荷,妨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对多媒体呈现的信息加以整合与调整,与教学内容一致,但并不是简单地大量呈现相关信息,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而是要经过教师精心筛选,相机切入,留给学生思考和涵咏的余地。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

二、优化语言,控制节奏,师生交流活跃,信息通道畅通

现代教育学观点认为,理想的课堂应是一个畅通无阻的系统工程。教师和教材是系统中的信息源,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师生之间的传播方式就是中介物,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

(一)优化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而作为信息的输出者,要想让信息通道畅通,信息的呈现变得有温度、有热情、易于为学生接受,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表述、表情的丰富自然、肢体语言的适当表现就必不可少。要使教学言语行为优化,除了要讲普通话这样一个基本条件,还要讲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注重态势语的运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学+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时代发展到今天,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除了声波,光波外,还有电子波。但是教学语言在任何时候都起着提纲挈领、启迪思维、诱导引路的作用。教师首先必须对教学内容,即课程和教材的信息进行精心的品读、分析、整合,内化为自己的整体思考,再通过教学语言将其生动呈现出来。如果课堂教学重难点突出,教材分析合理,教法得当,但唯独缺乏生动的表述、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的表情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感情力量,那这样的课堂也许是有思想、有内涵的,但学生的情绪却不够高涨,课堂的动态活力不够,教学状态信息、师生双方向对方作出的反应结果不够鲜明,教学的信息通道也就不够畅通。

(二)控制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也是课堂信息呈现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课堂节奏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灵活调整。一般而言,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我主张建立快节奏与高效益统一的运筹时间体系。

1.通过快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情绪可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增强人的体力、精力,驱使人主动活动,消极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快节奏符合学生心理,有利于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情绪具有从弱到强的不同等级变化。强度越大,被情绪影响的程度就越深。只有情绪紧张,才能调动全部的精力。此外,情绪还有个快感度问题,快感度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我们应通过反馈评价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需要,对于听课状态专注、思维反映灵活的孩子我们应给予适当地肯定和表扬,对于反应不够灵敏、快捷的孩子则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因材施教,合理的调整目标,让其“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通过快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顺利地完成学习的必要条件。据测,人的思维速度比一般说话速度要快三、四倍,而教师讲课速度比一般说话语速还要慢。这样,学生耳朵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大大落后于思维,他们不得不经常调整自己的思维,降慢速度,这就是由于目标压强不够,造成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中就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会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集中学生注意力,就要增强学生自控力,而很多时候学生的自控力不足与教师讲课内容冗长,速度太慢,重复过多有直接关系。在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快教学节奏未尝不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然遇到较为复杂、难度大的篇目,教师还是要根据内容灵活调整,适当放缓节奏,便于学生消化、涵咏。这样通过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师生激情投入的朗读、思想的碰撞交流,快节奏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教学信息的呈现“高效”与“艺术”并存也就不难实现了。

三、设置环境,营造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信息自然渗透

环境信息是一种与教学过程有联系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教学的一般设施,如教室及其中的布置、实验条件、教具、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偶然的自然变化等。

设置教学氛围,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由物理因素——如空间、音响、采光、教室地处位置等;情感因素——如美感、舒适感、秩序感;效用因素——如对完成任务的合适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等;认知因素——如学生的已知、未知等;社会因素——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等所构成。在教室固定的情况下,教师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情调方面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

(一)熟悉课堂教学目标,把握文本情感基调

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必须对课堂教学目标、文本的情感基调等了然于胸,再根据这些借助于音乐、画面、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巧妙安排、合理设置、恰当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与情调。比如我在执教李清照的《声声慢》一文时,课堂教学之前先让教室环境安静下来,静静播放根据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一剪梅》改编的乐曲《独上西楼》的背景音乐,曲调哀婉缠绵,与《声声慢》中词人寂寞愁苦、“欲说还休”的心境得到很好的契合,还没开始上课,学生已进入了那种心理情境,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得多了。

(二)契合课堂教学内容,营造适宜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的营造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情感一致,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与教学初衷背道而驰。有一位年轻老师在上范仲淹的《苏幕遮》这篇课文时,也许是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引入时播放了一段根据这首词改编的视频歌曲,由一位女星演唱,甜腻腻的嗓音,轻柔甜美的唱腔,色彩绚丽的画面,跟原词中黯然感伤的羁旅之思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这样的导入不仅对学生理解鉴赏这首词没有帮助,反而破坏了学生对词中作者情感的深入涵咏与品味,对课文情感基调的把握容易出现偏差,效果适得其反。

(三)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激励学习主观需要

和谐、自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氛围的设置中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迈尔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成就、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工作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只有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乐学”。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乐学”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越来越走进课堂、接近学生,而作为最具人文性、生命化的语文学科,我们提倡现代式的“素读”,让学生共同探讨、深入钻研文本,涵咏意蕴,也并不排斥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信息的有效呈现。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等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素材资源,在平等、多样的信息平台上跟学生共同探讨、钻研,在对话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在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高效快捷,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艺术”并重,学生主体发展“素质”与“能力”双赢也就不难实现了。

[1]汪潮.回归本色教学,打造“素色课堂”——谈“素课”之理念[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6):10-12.

[2]Mayer R E Maltimedia Learn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36.

[3]陆云峰.素读:多维文化冲突中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6):32-35.

猜你喜欢

信息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订阅信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展会信息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