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党建成为拉动社区治理的巨大引擎
——武汉市江岸区社区治理特色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30胡才进
○陈 俊 胡才进
让基层党建成为拉动社区治理的巨大引擎
——武汉市江岸区社区治理特色的调查与思考
○陈 俊 胡才进
江岸区是武汉市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该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有效地引领和推动了社区治理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江岸区就开创性地打破行政街道区划的限制,在新开发的百步亭社区开展以居民自治为特征的社区建设试点,经过近20年的发展,百步亭社区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社区”。目前,“百步亭党建工作法”已全覆盖江岸区各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为了江岸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显著特色。
一、基层党建锲入和引领社区治理的思路与举措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基本要求。江岸区委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紧紧把握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契合点,使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组织结构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利益协调功能。
(一)“拉网引线”,构筑引领社区治理的组织基础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群体与社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分散化趋势明显。基层党组织要在培育社区共识上为社区治理提高凝聚力,首先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要使基层党组织的触角渗透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江岸区根据本区域内社区发展的特点,按照“将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每个社会单元,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要求,在加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推行党代表常任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夯实“四化”举措,推进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一是组织构架“区域化”。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通过发放“兼职委员”聘书,激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决策。二是实行党员管理“双向化”。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等制度,将在职党员责任、义务、评议、反馈等监督要素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在职党员“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三是服务居民“项目化”。探索实践区域化党建“课题式牵引、项目化管理”机制,围绕创业就业、城市管理、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等内容设立若干
项目,由提供辖区单位党组织认领,督促辖区单位通过承担党建项目,充分整合和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大兵团作战”新模式。四是区域党建“常态化”。以“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跟踪监督、年底组织考核”形式,推进落实区域党建目标责任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相关成员单位上级党组织,作为其年度考核评价的依据。通过区域化大党建,不仅巩固了原有基层党组织的地位,而且在新的领域(如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实力,在现行社区治理的框架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1722个,遍布全区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之中。
围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拓展党建融入社区治理的渠道。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即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后,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每年举行一次代表会议,行使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期间党代表的资格继续有效,不再重新选举。江岸区是党代会常任制最早的试点单位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区委制定了一系列党代表履职制度,特别是明确了年会实行提案制,拓展党内民主的要求。一是按照征集、审查、通过、交办、办理、督办、答复、通报等“八步流程”,做好党代会代表提案工作。要求各承办单位党委(党组、工委)书记履行提案办理第一责任人职责,负责抓好本单位、本部门提案办理工作。区党代办联合区委督查室采取领导上门、定期调研、重点督办、上下联动等方式,加强跟踪督办,对办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二是按照每年每名党代表1000元的标准下拨专款作为每年代表的活动经费,为常任制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目前全区共设有148个党代表工作室,遍布全区125个社区。党代表热心服务群众,积极反应群众诉求,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牵起了党与基层党员群众的“连心线”,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移栽扩种”,培育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
基层党组织要在社区治理中有所作为,必须建立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有效机制。在这方面,江岸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社区建设的先行者——百步亭社区党委,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立了一套党建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百步亭党建工作法”。中央组织部经过深入调研,把向全国推广百步亭党建工作法纳入其工作要点,湖北省委还专门召开了9000余人参加的全省学习百步亭党建工作法电视电话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江岸区委为使百步亭党建工作法在全区“生根开花”,达到“盆景”变“花园”的效应,制定了一系列推广措施。
一是促进社区干部横向交流,健全社区骨干队伍培育机制。结合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推荐百步亭社区“两长四员”(即党小组长、楼栋长、治安员、卫生员、文体员、房管员)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其他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同时,选派社区干部到百步亭社区挂职,跟班观摩学习,零距离学习体验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该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干部的成长。二是开展“百步亭式社区”创建活动,健全社区服务群众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组建百步亭社区宣讲团,组织百步亭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专干、社区志愿者、社区民警代表在全区各街道巡回宣讲。指导不同类型、不同工作基础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着力点,创建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效果好的社区党建品牌,有效促进了百步亭社区治理理念的推广和社区文化的培育。随着百步亭社区治理模式的推广,目前在全区已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共识,社区服务群众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逐步健全,社区治理创新经验不断产生,一大批先进社区不断涌现,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得到普遍提升。
(三)“系统整合”,发挥引领社区治理的调适功能
在社区治理体系中,基层党组织具有联系范围广泛、信息沟通便利、成员素质较高等优势,便于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调适功能。江岸区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社区治理过程中注重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调节不同群体和成员之间的利益,调动社会群体和志愿者个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在上述方面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勤于作为,使社区治理更加有序有效。一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基础,搭建协调各主体之间的联系平台,促进各方分工与协作,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例如,针对“社区负担过重”的问题,一方面,街道党工委会同民政部门对各政府职能部门下放到社区的工作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压缩不合法不合理项目20多项,大大减轻了社区负担;另一方面,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强化社区的自治功能,把政府不易涉足或把握的“盲点”问题,如社区文化氛围的塑造、“门对门”的主动服务、紧急事情的即时处置、小矛盾纠纷的非公平妥协调解等等,作为社区的“热点”工作来做,从而实现政府与社
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综合协调作用,在多元利益分化的格局中,找到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例如,在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过程中,利用基层党建的作用,通过相互间交叉任职,形成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三方联动”机制,找到各自利益的契合点。三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教育,在党员群众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社区治理积累正能量。
二、影响社区治理中党建作用发挥的问题与对策
从江岸区的社区治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基层党组织通过自身的建设与活动,参与和引领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使党的组织力量与社会力量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区治理的动力和活力,无疑是社区治理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要在更深层次上探寻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契合点,而且要根据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发展,不断研究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找到符合实际的应对措施。
(一)影响社区治理中党建作用发挥的因素
综观江岸区社区治理的现状和发展,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角度分析,存在着一些制约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突出问题。一是群众对于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尽管通过推广“百步亭党建工作法”使党员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得到了普遍提高,但仍然有少数党员群众存在模糊认识,将党务与居务混为一谈,把社区党建看作是一项普通的居民活动形式。部分社区中的在职党员,由于党组织关系在工作单位,缺乏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识和为社区发展服务的积极性。二是社区内党组织之间全方位联系不够,互动机制略显欠缺。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除了在纵向上发动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突出以外,在横向上缺乏组织约束力和利益关系。达到一定规模的辖区企业,往往担心影响企业声誉,只愿将党组织关系交由区委直接管辖,不想与街道和社区发生联系。更多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缺乏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党组织不够健全,故而缺乏参与社区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一提到参与驻区党建活动就暴露为难情绪,支持社区治理和建设工作不够。三是社区党组织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经过多年的选拔培养,社区党组织干部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缺乏社会工作专业化培训等原因,有些社区党组织班子往往习惯于按照“老套路”办事,面对社区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缺乏长期、明确的社区党建工作思路与目标,仓促应付、临时应急多,工作就事论事,缺少发展全局观念,致使社区党组织发挥“宏观决策、凝聚民心、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落实。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举措
基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针对江岸区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期武汉市学习借鉴上海的经验所提出的改革思路,笔者认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必须采取一些有力举措。一要适应街道社区的职能回归,做实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两个关键节点”,即取消街道的招商引资等经济职能,而专事“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能。社区职能的回归,在于打破现有“准行政化”模式,还原社区自治功能。这一改革必然伴随着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的进程,在此进程中,赋予街道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在相应范围内的人员调度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实权,这对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二要适应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注重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和壮大党的队伍。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党和政府正在强化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和培育。然而在江岸区现有的239家社会组织中,仅有独立党支部22个,联合党支部5个,覆盖率不足20%。必须鼓励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社会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创办社会组织或者在社会组织中任职兼职,注重在社会组织中培养、发展新党员,逐步壮大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三要适应社区治理创新对干部素质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者的选拔、培养、成长机制。随着社区自治功能的回归,社区党组织的权利和责任都将随之增大,所以,选好“领头雁”特别重要。要把对党忠诚、为人干净、敢于担当的人选拔出来,给他们提供服务群众、展示能力的平台,同时在经济和政治上给予必要的激励,以增强其事业心和荣誉感,不断为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动力。
(作者单位 武汉市江岸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楚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