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机械生产力决定论、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
——对汪海波先生观点的评析

2015-03-30卫兴华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汪先生生产力马克思主义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评机械生产力决定论、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
——对汪海波先生观点的评析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评断和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应是生产力标准和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统一。生产力标准论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不能等同。生产力决定论不能解读为机械生产力决定论,更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论;生产力标准论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标准论;唯生产力论是马恩列斯批判过的庸俗生产力论,邓小平也否定唯生产力论即庸俗生产力论。汪海波先生大力宣扬这类观点,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归结为唯生产力论是极其不当的。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论;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唯生产力论

一、生产力决定论不是机械生产力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生产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先进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生产力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可以分两个层面:其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由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其二,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力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阶段,生产关系也会经历由产生、发展、成熟到衰落的阶段。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层次来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结果。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长期的曲折的复杂过程。在社会制度变迁中,非经济因素如政治、文化等也会起一定的作用。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解释成机械生产力决定论。

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必须明确两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来讲的。不是机械地直线式的决定作用,也不是唯一的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的决定作用;第二,讲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由蒙昧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都是生产力发展特别是作为生产力重要因素的科技发展与创新的结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到奴隶制度时,说明奴隶制剥削生产关系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但他更为重视的是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分工,“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1]524“生产力的提高、交往的扩大、国家和法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都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1]525不管任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的发明和新科技的应用,都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汪海波先生打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旗号,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仅仅局限于决定生产关系,继而认为一切社会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变革,只能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力是唯一决定因素,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大量引证马克思和列宁有关或无关的话后汪先生说:“根据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生产力是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无可替代的根本因素”,他将这称作“一元论”,又将其称作马克思主义的“唯生产力论”。他说,是否承认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唯一决定因素,“关系到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内容的唯生产力论”。①

“唯生产力论”究竟是马克思主义否定和批判的观点,还是汪先生所断言的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内容”,这里先不谈,留待后面再讨论。这里只就汪先生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宣讲为唯一的、直接的、排除其他因素作用的观点进行讨论。可以断言,他的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首先,他没有系统全面把握而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次,他的唯生产力论的观点,既背离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也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及其成果……”。[2]591“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2]592“可惜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掌握了主要原理——而且还并不总是掌握的正确,那就算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新理论并且立刻就能够应用它了。在这方面,我不能不责备许多最新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也的确造成过惊人的混乱”。[2]594“我们称之为意识形态观点的那种东西——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基础”。[2]598恩格斯还劝忽视政治行为作用的人们看看《资本论》中关于工作日的那一篇,“那里表明立法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而立法就是一种政治行动。”[2]600恩格斯还让人们看看《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那里用大量历史事实说明资本原始积累中的立法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接着指出:“如果政治权力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我们何必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专政而斗争呢?”[2]600当然,也应明确,不管非经济因素怎么起作用,“归根到底”,是经济因素起着最终决定作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2]669

从以上说明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讲生产力或经济的决定作用,是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讲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在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中,不能否认政治、意识形态、国家权力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与机械生产力决定论或唯生产力论是对立的。

再从历史事实来看,20世纪20年代沙皇俄国的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通过十月革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迅速发展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存在和发展七十多年后,苏联解体,由社会主义倒退为资本主义。请问汪海波先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解体,能用唯生产力论来说明么?可以说,苏联解体发生社会制度逆转,与生产力决定论无关,更与唯生产力论不相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种曲折现象。可以相信生产力作为“归根到底”的决定力量,仍会最终将俄国引向社会主义。

旧中国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制度的国家,但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有些原殖民地国家如印度等独立后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而历史和经济背景类同的中国走了社会主义道路呢?能用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唯一因素来说明么?自称为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分析问题的汪海波先生怎么连一句话的说明也没有呢?其实,走什么道路、建立什么社会制度,与政治决策和人们的选择有关。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讲:“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会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么?推而广之,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现存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手段建立的,而且是在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的。汪海波先生只从字句上背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将其教条化,茫然不知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的丰富的内涵,又不顾中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事实,制造理论混乱,宣扬机械生产力决定论和唯生产力论!

有必要补充说明,生产力归根到底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既可以用来说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依次更替的决定力量,也可以用来分析和论证目前还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终将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规律。而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依然在指导着实践。正是由于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就需要经历一个特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搞“一大二公”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只能实行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但这与汪海波大力宣扬的唯生产力论是毫不相关的。

二、不能混淆生产力决定论与生产力标准论的不同内涵

生产力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观点,而生产力标准论是后人提出的。国外是否有人提出过没有考证。在国内是由毛泽东邓小平等提出的,但也是根据马恩列的有关思想予以概括的。固然生产力决定论和生产力标准论存在相联系的一面,但其着眼点和所要说明的问题是不同的。生产力标准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能用以判断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一个政党或一个政府的职能和政策设施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给予正面评价,否则给予负面评价。《共产党宣言》中高度评价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3]这里正面评价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但同时又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这种生产力已发生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将被公有制所取代。就是说,这里所提的评价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标准,不是用以说明这种生产力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恰恰是用以说明:这种生产力是一种进步的革命力量,它“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显然,这里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讲的。同样,用生产力标准评价解放前旧中国的情况时,可以肯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的作用。这种生产力标准的评价,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内在联系;第二层涵义是,针对我国“左”的年代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大批“唯生产力论”,强调要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作用。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大小,要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衡量,也就是运用生产力标准来着力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十三大报告特别提出生产力标准,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是总结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教训提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和政要,没有也不会提出生产力标准问题,因为它们不存在忽视生产力发展的事情。也与历史唯物主义无缘。

但是,提出生产力标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决不是为发展而发展。它是服从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的。那就是邓小平所讲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汪先生先是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称作唯生产力论“一元论”,再把生产力决定论与生产力标准论混淆在一起,或者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从生产力决定论引出唯生产力标准论。他据此断言:判断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在内的一切社会制度的先进与否及其本质规定,只能用生产力标准,不能再有其他标准。他说:“只有一种决定因素,从而只有一种评价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的“一元论”,“不能有‘二元论’(即两种决定因素,从而有两种评价标准,即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也不能有‘三元论’(即有三种决定因素,从而有三种评价标准,指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标准)”。汪先生自称他的这种观点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得出来的。然而,他所大量引证的马列的原文中,根本没有他讲的这种“一元论”、“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力标准论”等字句和观点。他是把自己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强加给了马克思主义。

任何社会制度都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统一。研究和评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需要考虑这三个方面。因此,不能只靠生产力标准(唯生产力标准)来判断一个社会制度的先进与否,更不能用以判断该社会制度的性质规定。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能用唯生产力标准来判断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用唯生产力标准判断么?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不仅在生产力发展上超越旧制度,也会在生产关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其新的规定性与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奴隶制与封建制进步,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的超经济强制,具有了人身自由和选择雇主的自由。社会主义制度在生产力发展速度上要表现出快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也要在生产关系上表现出其优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不仅要求解放和快速发展生产力,而且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的最根本性的特点。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剥削和两极分化,但因生产力极端落后而共同贫穷。一切私有制社会都存在剥削关系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因此,判断社会制度特别是判断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不能搞唯生产力标准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判断一个社会制度的性质,是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决不能用生产力标准,更不能用唯生产力标准来判断,而是重在用生产关系标准来判断。是否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用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标准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如果生产力快速发展了,但不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不能缩小进而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偏离了共同富裕道路,也就偏离了社会主义本质规定。

汪海波先生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宣扬唯生产力标准论的。但是,无论马恩列斯、毛、邓或我国中央有关文件,从来没有也不会提出什么唯生产力标准论的观点。他们是把生产力标准与生产关系标准的统一作为判断社会制度的标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判断标准,则始终是把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相联系,始终是把发展生产力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相联系。我们讲生产力标准,不是将发展生产力作为最终目的,而是作为手段,是服从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的。马恩列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暂先撇开不讲。这里有必要讲一下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尽管在“左”风时期忽视生产力的发展,但在理论观点上,毛泽东从来没有唯生产力标准论的言论。他是较早提出生产力标准论的。早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就讲:“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4]当时提出生产力标准,是主张通过“消灭日本侵略者,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说,这个生产力标准,是与民主革命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土地改革,解放农民,“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又与上层建筑的变革相联系。在“三大改造”时期,毛泽东讲:“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这同样是把发展生产力与所有制的变革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讲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不是社会主义,是总结我国“左”风时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他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6]他又提出:“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7]195他还经典性地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标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生产关系标准是社会主义价值标准根本性内容。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60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本文作者提出要把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却遭到汪海波先生的竭力反对和批判。②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实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得失成败,决不能只用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美国是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按照汪先生主张的唯生产力标准论来判断,美国应是最标准的社会主义国家了!汪先生反对我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论,认为这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生产力标准和唯生产力论的。他说:马列主义著作中没有价值标准提法,中央文件也没有,但卫某人竟然在价值标准前冠以“马克思主义”,“至少是不严谨的”,所以要大加挞伐。他说: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内容。这就是曾经被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概括的‘唯生产力论’。正是这个‘唯生产力论’,为科学的社会学奠定了牢固的、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也正是这个‘唯生产力论’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我想请教汪先生:第一,你引证大量马列著作和十六大、十七大的中央文件,来论证马列主义和中央文件没有提出过价值标准概念,用来证明我提出的价值标准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那么请问:你是否主张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只能重复马列主义著作中用过的概念和思想,连个新概念也不允许提出呢?那还讲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呢?本来,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提法,在马列著作和中央文件中确实不存在,根本不需要引证马列的那么多论述和中央的几个文件来作证明。这种引证,不是科学逻辑思维高明的表现,而是相反。因为你要引证就应证明马恩著作和中央文件的全部,才能说明那里没有“价值标准”的提法。只引证其中的几千字能证明么?第二,我国社会主义价值标准概念,是主要用以概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难道这些内容在马恩列论著和中央文件中也都不存在么?第三,汪先生左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唯生产力论,右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唯生产力论。请问:在马克思主义著作和中央文件中讲过么?你摘引了大量马恩的词句,有一句“唯生产力论”的提法么?没有!是把自己的错解强加于马克思主义!第四,我是用当代人们惯用的语言,如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标准等概念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观点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既是用来作为判断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标准,更是用以判断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状况,判断其是否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并判断其发展程度和得失成败。如果全面讲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应包括三个方面:是否快速发展生产力;是否坚持、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是否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由于已有单独的生产力标准的提法,而且判断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主要是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我所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内容,都是马恩列和邓的著作以及中央文件中讲过的。既包括邓小平讲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观点;也包括马克思讲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列宁所讲的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使所有的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还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所阐述的社会主义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平等。以此内容作为判断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怎么在汪先生的笔下,成了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呢?汪先生否定我所讲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事实上是在否定我用价值标准概念所转述的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的全部内容。我认为,如果偏离了上述以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内容的价值标准,就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汪先生否定和批判以此为内容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事实上会起什么作用?不言自明!

从我国的指导思想和理论观点看。除“左”风时期一段外,从来都是既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前面已引用了毛泽东的观点。二十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我国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与完善,以保证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不是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究竟是判断什么的标准?不是汪先生所讲的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按中央文件的解读,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也可以说,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断搞好社会主义的标准。邓小平从多角度和多层次提出了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7]264,265这个论述,与前述三条“有利于”标准的内容基本相同。邓小平将其称作“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说,搞社会主义要按此方向走。又说:“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7]171所有这些论述,与汪先生坚持和宣扬的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力标准论是对立的。

再看中央有关文件。许多论述是与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对立的。党的十八大讲: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这段话明确了几点。要着力于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要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把发展生产力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联系起来,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显然,这里是把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紧密联系在一起。

搞好社会主义,既要着力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也要重视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要实现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公平、正义。近年来,党中央的文件一再强调这方面的问题。十八大报告专门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我国宪法规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宣扬私有化、自由化、西方化,这种势力如果得逞,会断送社会主义事业。苏联解体、亡党亡国,新自由主义和西方价值观的得势起了重要作用。剧变后,西方政要弹冠相庆,又将和平演变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基辛格在其《论中国》一书中直言不讳地讲,在苏联解体前,美中共同抵制苏联霸权。“而现在,共同的对手消失了,两国领导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差异必然走上前台”。该书还回顾了1992年9月克林顿在竞选过程中向中国执政者的价值原则发起了挑战。他说:“中国不可能永远抵制民主变革的力量。终有一天,它会走上东欧、前苏联共产党政权的道路。美国必须各尽所能,鼓励这一进程”。1993年9月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宣称,要把西方的“民主国家体系”和“自由体制”推向世界,首先要推向中国。老布什和小布什也宣扬用西方价值观“重塑世界面貌”,促使“非西方社会极其迅速的演变”。西方政要公开表明,他们要利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演变的具体目标,一是销蚀国有企业,搞私有化;二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用西方价值观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由此可见,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既着力于快速发展生产力;又着力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也要着力于维护、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搞得好不好,是不是真社会主义或够格的社会主义,需要用三方面相统一的标准去判断,也就是要将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标准统一起来,或者简括地说要把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统一起来。

汪海波先生不赞同在生产力标准外,再提出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他认为“只有一种评价标准”,即唯生产力标准。他的唯生产力标准论,是以唯生产力论即只有生产力这一唯一因素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为根据的。他声称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再提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就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二元论和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的三元论。对汪先生否认恩格斯讲的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且不谈,这里需要讲的是,很难理解汪先生所持的一种怪异的思维逻辑。搞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与完善,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怎么能说,这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呢?是他自己把毫不相关的问题硬扯到一起!这种辩驳只能显示论者的逻辑思维混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缺乏根底。

三、唯生产力论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错误观点

汪海波先生大力宣扬唯生产力论,硬说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翻来覆去地不断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唯生产力论”。“正是这个‘唯生产力论’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基于这个‘唯生产力论’在科学的社会学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郑重地告诫后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就历史唯物论来说,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唯生产力论’”。汪先生认为我提出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标准,“根本性的缺陷之一是忽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唯生产力论”。其实,我不是“忽略”,而是根本否定唯生产力论!

汪先生是从机械生产力决定论引出唯生产力论。本文前面讲过,这种观点既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相悖,又与社会制度发展和更替的历史事实相悖。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汪先生竟将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唯生产力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并以此将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相统一的观点,诬之为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

改革开放前,“左”的一套理论,曾批判唯生产力论,但并不能以此反证唯生产力论是正确的。

唯生产力论是一种庸俗生产力论。在批判“四人帮”的理论交锋中,林子力和有林于1978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该书既批判了“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也批判了庸俗生产力论即唯生产力论。其中专提一节:“马克思主义同庸俗生产力论的斗争和‘四人帮’的歪曲”。其中既肯定了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又指出“决不意味着否认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它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憎恶把他们的学说庸俗化。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对于当时那些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人气愤地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2]590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恩格斯曾批评过一种可以称之为庸俗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懂得“我们称之为意识形态观点的那种东西——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程度内改变经济基础”[2]598恩格斯批判庸俗生产力论的观点,在列宁斯大林的论著中也存在。列宁曾在俄国革命问题上同考茨基等庸俗生产力论(也可称唯生产力论)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考茨基在其《无产阶级专政》一书的第八节中讲:“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苏汉诺夫则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高度”,“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8]358,用以反对十月革命。对此,列宁给予了系统地批评。列宁运用革命辩证法论证了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除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8]358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但俄国在自己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可以先夺取政权,然后提高生产力和文化水平。

斯大林也批判过“被第二国际的首领们庸俗化了的所谓‘生产力’论”、“考茨基先生的‘生产力论’”即庸俗的唯生产力论。苏联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对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发生了争论。1925年6月9日斯大林在《问题和答复》中批评了所谓“科学的”“生产力论”。一些共产党员认为,“我们这个落后的国家哪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生产力的状况不允许我们提出这种空想的目的,……我们哪能建成社会主义呢?”斯大林说这是“用‘科学的’‘生产力论’来掩饰自己的取消主义”。[9]这里,在“生产力论”前面加上“科学的”定断词,是一种讽刺用语,指的是庸俗生产力论。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批评了崇拜自发性的理论。这种理论“在第二国际所有的党内都是流行得最广泛的,虽然形式稍有不同。我指的是被第二国际的首领们庸俗化了的所谓的‘生产力论’,……马克思说:唯物主义的理论不能只限于解释世界,它还应当改变世界。可是考茨基及其同夥都不管这一点,他们宁愿停留在马克思的公式的前半段上”。[1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解释世界”,是“前半段”;但要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改变世界”,是“后半段”。

新中国建立前,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国家,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按照唯生产力论即庸俗生产力论来看,我国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否定唯生产力论,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使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邓小平同样批判了与庸俗生产力论同义的唯生产力论。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讲:“‘四人帮’否定生产力的重要”,“谁提发展生产力,就被说成是唯生产力论,这是我们同‘四人帮’的重大争论之一。……马克思主义没有‘唯生产力论’这个词,这个词不科学,列宁在批判考茨基的庸俗生产力论时讲,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搞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是反对庸俗生产力论的”。[11]

唯生产力论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害的。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唯生产力论的宣扬者借口生产力落后国家,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否定和反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宣扬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反对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标准,即反对将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相统一。要知道生产力的发展不会自发地导致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不会自发地导致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包括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社会的主人、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等。生产力的发展也不会自然地导致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坚持、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历史证明:不正视生产力标准,不大力发展生产力,只片面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结果必然是普遍贫穷,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把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统一起来,既致力于快速发展生产力,又致力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人民也得到较多实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比较好:生产力发展得快,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前期,生产力发展较快,工农群众的收入也有较快增加,也是把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统一的结果。但改革开放的一段时期中,重视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坚持、发展与完善,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走共同富裕道路等,没有给以足够的同等重视,结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被过多的消弱、主体地位逆向转变,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的趋势,社会矛盾凸显。中央正在致力于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的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强调共同富裕,重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并重视和强调意识形态指导一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私有化、西方化。事实上,是在提高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标准重要性的认知,也就是重视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在当前形势下,继续宣扬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立的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只会有利于和平演变势力图谋的实现,最终损害社会主义大业。坚持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统一,则社会主义兴;否定社会主义价值标准,搞唯生产力论,则社会主义败。这是我与汪海波先生争论的本质所在。

注 释

①本文所引汪海波的言论均见他发表于《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6期的《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2011年第10期的《对〈再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一文的商榷意见》。

②卫兴华的观点见《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0期和《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7期;汪海波的观点见《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6期和《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0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6.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2.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列宁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斯大林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38-139.

[10]斯大林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11]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22-223.

责任编辑:郑洪昌

F014.1

A

1005-2674(2015)11-037-08

2015-09-05

定稿日期:2015-10-10

卫兴华(1925-),男,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汪先生生产力马克思主义
停车挡道影响他人出行,要负法律责任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寻踪汪曾祺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汪曾祺:老头很“抠”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