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振兴中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评价

2015-11-24李秀敏王艳真刘明明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财政政策

李秀敏,王艳真,刘明明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117)

东北振兴中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评价

李秀敏,王艳真,刘明明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117)

增加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能够促进东北振兴,不仅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够促进东北地区就业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该项政策还有利于西部大开发,但不利于中部崛起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中央还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东北振兴;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果评价

一、引 言

东北地区是计划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它在全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困境,出现了“东北现象”。为此,党和国家于2003年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发展战略,同时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和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等。其中,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一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政策措施。2004~2013年,东北三省获得的中央财政补助收入累计达31 402.46亿元①。虽然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使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以及环境恢复与重建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2014年起,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降低,这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再次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促使学术界重新思考区域财政转移支付等东北振兴政策的效果问题。

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评价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许多研究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对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如曾军平运用基尼系数、相对差异系数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财政均等化效果;[1]曹俊文和罗良清通过比较政策实施前后人均财力的变化评价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2]王小朋和欧阳渊运用基尼系数与离差系数法评价各种类型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缩小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的影响;[3]安体富和任强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4]曾红颖运用因素法评价转移支付政策的财政均等化效果。[5]格罗内瓦尔德(Groenewold)等则构建了一个两区域CGE模型,模拟澳大利亚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很小,但会促进人口向接受转移支付的区域流动。[6]朱艳鑫等构建了中国八大区域CGE模型,模拟中央增加对单个区域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得出了与格罗内瓦尔德(Groenewold)等不同的结论: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不仅刺激了接受转移支付区域的产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还带动了京津与东部沿海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7]孙翊和王铮也建立了八大区域CGE模型,模拟地方政府对本地居民三种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以后,居民收入和城镇就业都得到增加,中央政府源于该区域的财政收入也会增长,但是地方财政收入由于转移支出增加而下降。[8]李娜等指出,多区域CGE模型可以刻画各个区域层面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作用,不仅体现区域差异,还可以反映一个冲击的区域传递效应及其反馈效应。[9]

本文参考李娜等、朱艳鑫等及孙翊和王铮的建模思路,构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京津地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八大区域CGE模型②,模拟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八大区域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全国经济增长及中央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影响。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用于分析政策效果的经济指标更多,政策作用的范围更大,不仅仅局限于东北地区,还包括其它七大区域及全国。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理论与多区域CGE模型的构建

财政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③。财政转移支付一般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贴。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理由有:(l)政府间纵向上的财力不平衡需要利用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中央一级政府都掌握了主要的税基,如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3,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较大,因而要求中央政府将财政资源转移给地方政府;(2)政府间横向的不平衡需要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一些地区由于初始禀赋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税收努力下也无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在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居民“用脚投票”的机制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手段;(3)外部性的存在要求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对于一些具有溢出效应的投资,地方政府缺乏动力,需要上级政府给予必要的补助。[10]

沙(Shah)提出了转移支付有效性的六条基本原则:(1)要保证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即不能因过度转移支付使得中央政府出现赤字而地方盈余,反之亦然;(2)要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对那些支出缺口大的地区提供较多的补助;(3)鼓励地方政府努力征税和降低支出,财政转移支付要避免降低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及支出规模的过度膨胀;(4)转移支付要有一套客观的标准,避免由此产生寻租和腐败问题;(5)财政转移支付要公开透明、长期稳定,使得地方政府对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具有较准确的预期;(6)对于条件性财政转移支付要有中间过程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估,使得该项支出达到预期目的。[11]

为了模拟东北振兴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本文构建了中国八大区域CGE模型。根据李娜等、朱艳鑫等及孙翊和王铮的建模思路,本文将中国八大区域CGE模型分解为六个模块,即生产模块、收入和储蓄模块、需求模块、贸易模块、价格模块与宏观闭合模块。其中,生产模块描述各地区的生产行为,模型假设全国劳动力总量外生,各地区劳动力供给内生,劳动力在各地区之间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各地区的资本存量是外生给定的,资本报酬内生决定,生产采用常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收入和储蓄模块描述了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和各地区居民、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国外的收入与储蓄行为;需求模块描述各地区的居民消费需求、地方政府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存货变动和中央政府的消费需求;贸易模块主要描述各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市场选择行为以及各地区市场之间的连接;价格模块包括各种价格的决定方程,其中包含了“小国假设”,即各地区相对于世界经济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本地市场的价格不会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在进出口业务中只能是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宏观闭合模块主要描述各地区商品市场出清、要素市场出清和IS均衡条件。

与单区域CGE模型相比,多区域CGE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各地区市场间的连接。各地区间商品市场的连接由如下方程构成:

方程(1)~(6)描述了生产者在不同市场间进行选择的行为。其中,下标r代表地区;X、D、DX、E分别为总产出、供给本地、销住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商品数量,PD、PDX、PE分别为对应商品的价格;ER、ERT分别为供给国内其它各地区的商品数量及其总和,PMR、PMTR分别为对应商品的价格;αcet、αqdx、αqet分别为三个方程的规模系数,δcet、βqdx、δqet分别为三个方程的份额参数,ρcet、ρqdx、ρqet分别为三个方程的弹性系数。

方程(7)~(12)描述了消费者在不同市场间进行选择的行为。其中,下标p亦表示地区;Q、DQ、M分别为本地市场综合商品、国产商品和进口商品的数量,PDQ、PM分别为对应商品的价格;MR、MRT分别为从国内其它地区调入商品的数量及其总和,PMR、PMRT分别为对应的商品价格;αq、αqdq、αqmt分别为三个方程的规模系数,δq、δqdq、δqmt分别为三个方程的份额参数,ρq、ρqdq、ρqmt分别为三个方程的弹性系数。

方程(13)表示r地区从p地区调入的商品数量等于p地区调出到r地区的商品数量;方程(14)表示r地区从p地区调入的商品价值等于p地区调出到r地区的商品价值。

在要素市场方面,模型假设全国劳动力总量外生,各地区劳动力供给内生,劳动力在各地区之间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各地区的资本存量是外生给定的,资本报酬内生决定。具体方程如下:

三、东北振兴中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及其效果模拟

与我国分税制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逐渐增加,从1994年的59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2 980.74亿元。[12]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后,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迅速增加,如中央对东北三省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含税收返还)由2003年的1 028.86亿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5 308.60亿元。

本文运用上述八大区域CGE模型,模拟中央对东北三省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运用CGE模型进行模拟的关键是模型参数的标定。模型中的大部分参数可以通过校准的方法求得。校准是指在CGE模型中使用基准均衡的数据集并满足模型的均衡条件来确定模型参数的一种方法。[13]参数校准的数据基础是多区域社会核算矩阵(SAM)。SAM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增加各类机构的信息,如居民、企业、政府、其它地区和国外的现金流,并且根据所分析问题的需要进行集结或细分;同时,它将投入产出表同宏观经济账户统一在一个框架内,以平衡、封闭的矩阵形式表示生产部门、要素及各类机构间的联结关系。[14]

本文的多区域SAM包括商品、活动、要素、固定资本折旧、居民、企业、政府、资本和国外九大账户。其中,要素账户包含劳动力、资本两个子账户,政府账户包含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两个子账户,资本账户包含固定资本、存货两个子账户。一些账户和子账户又细分为八个区域。编制多区域SAM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2007年中国31个地区和全国的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财政年鉴2008》以及各地区2008年的统计年鉴。由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各地区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中的政府消费均没有细分为地方政府消费与中央政府消费,而且,2007年政府支出项目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所以无法直接计算地方政府消费与中央政府消费。本文采用如下步骤估算地方政府消费和中央政府消费:首先,根据1997~2006年《中国财政年鉴》中的中央财政预算、决算收支表和各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将地质勘探费、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流通部门事业费、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支出、科学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其他部门的事业费、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外交外事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公检法司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汇总为地方政府消费与中央政府消费;然后,分别将历年的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总支出作为解释变量,政府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用2007年的地方与中央政府支出预测当年的地方政府消费和中央政府消费。④

除多区域SAM中的数据外,模型校准还需要用到2007年各地区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以及全国劳动力数量的数据。2007年各地区劳动力数量和全国劳动力数量的数据来源于2008年各地区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2008》;各地区的资本存量根据各地区固定资产折旧的数据、并假设固定资产折旧率为5%反推得到。

另外,CES、CET和Armington方程的参数不能通过校准的方法得到,本文主要参考郑玉歆、翟(Zhɑi)和赫特尔(Hertel)、赵永和王劲峰的数值确定;[15][16][17]而且,假设各地区具有相同的参数。详见表1。

运用上述中国八大区域CGE模型,并假设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增加5%,模拟中国八大区域和全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模拟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八大区域和全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 单位:%

由表2可知,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增长5%,东北地区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0.05%、0.13%、0.49%、1.96%;京津地区四项经济指标分别减少0.01%、0.02%、0.02%、0.01%;北部沿海四项经济指标分别减少0.01%、0.04%、0.03%、0.01%;东部沿海四项经济指标分别减少0.001%、0.002%、0.002%、0.001%;南部沿海四项经济指标分别增长0.001%、0.002%、0.002%、0.001%,中部地区四项经济指标分别减少0.01%、0.02%、0.01%、0.004%;西北地区的前三项经济指标分别增长0.002%、0.004%、0.002%,而地方财政收入减少0.001%;西南地区四项经济指标分别增长0.001%、0.003%、0.002%、0.001%;中央财政收入增长0.005%,全国实际GDP增长0.0007%。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建立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京津地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八大区域CGE模型,对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进行模拟,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第一,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明显地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为该项政策不仅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够促进东北地区就业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这说明,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一种有效的区域振兴政策,它对于解决区域问题、促进衰退地区复兴和缩小地区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由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因此,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会通过区域之间的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影响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基础结构不同,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其它三大板块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西部板块来说,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不仅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够促进西部地区就业的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增加西南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只是不利于西北地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但是,中央增加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于东部板块和中部板块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因为增加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只能促进南部沿海的经济发展,而不利于京津地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中央对东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板块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结果是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并促进全国的经济增长。

此外,运用多区域CGE模型模拟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不仅可以分析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政策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还可以分析对于其它地区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同时也可以分析对于各大区域的综合影响,即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多区域CGE模型在模拟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方面比单区域CGE模型更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对东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只是一种外力,东北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要依靠内生力量。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央对东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应该着力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培育上,尤其是要以鼓励创新为重点。

总之,增加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对振兴东北最有利,其次是有利于西部大开发,但不利于中部崛起和东部沿海板块的经济发展。为了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中央还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注 释

①根据2005~2014年《中国财政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

②八大区域的划分与李娜等(2009)一致,参见参考文献[9]。

③引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④受篇幅所限,本文略去了多区域SAM表。

⑤σ=1/(1-ρ)

[1]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0,(6).

[2]曹俊文,罗良清.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1).

[3]王小朋,欧阳渊.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各构成项目均衡效果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

[4]安体富,任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经济研究参考,2010,(47).

[5]曾红颖.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及转移支付效果评价[J].经济研究,2012,(6).

[6]Groenewold N.,Hagger A.J.,J.R.Madden.Interregional Transfers:A Political-economy CGE Approach[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3,82(4).

[7]朱艳鑫,薛俊波,王铮.多区域CGE模型与区域转移支付政策模拟[J].管理学报,2010,7(6).

[8]孙翊,王铮.“后危机”时代中国多区域支付政策的CGE模型,模拟及分析[J].统计研究,2010,(10).

[9]李娜,石敏俊,王飞.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对中国区域政策效果的作用:基于中国八区域CGE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0).

[10]范子英.央地关系与区域经济格局: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D].复旦大学,2010.

[11]Shah A..The Reform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R].Policy and Research Series,No.23,Washington DC:World Bank.

[12]韩冰,黄娜.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4,(11).

[13]黄卫来,张子刚.CGE模型参数的标定与结果的稳定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6).

[14]周建军,王韬.一个中国经济的CGE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6,20(1).

[15]郑玉歆.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71~85.

[16]Zhai F.,T.W.Hertel.Impacts of the Doha Development Agenda on China:the Role of Labor Markets and Comp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s[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5.

[17]赵永,王劲峰.经济分析CGE模型与应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92,193.

责任编辑:蔡 强

F127

A

1005-2674(2015)11-063-06

2015-08-20

定稿日期:2015-1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790031;09YJA790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47)。

李秀敏(1964-),女,吉林蛟河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王艳真(1989-),女,河南禹州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刘明明(1991-),女,吉林德惠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财政政策
政策
政策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助企政策
政策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