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楼组自治管理促文明创建
2015-03-30上海市杨浦区文明办
○上海市杨浦区文明办
位于杨浦区西南部的江浦路街道,地处杨浦“三部一带”之一的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核心区,南至长阳路,北依控江路,东临兰州河,西至大连路与虹口区交界。辖区面积2.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万余人,外来人口1.7万余人,境外人员420余人,下设25个居委会,涵盖86个住宅小区和1402个楼组。
楼组作为社会形态中最基层的公共单位,承载着广大群众对社会的基本需求和期待。根据韩正书记提出的“眼睛向下,身子才能向下”要求,江浦路街道着眼于处于最基层的楼组,持续开展导向性、特色性与成长性相融合的楼组自治,促进了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打造出符合群众意愿、激发基层活力、体现守望相助的新型邻里共同体。
一、坚持“三个引领”,不断增强文明楼组凝聚力
1.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下的楼组自治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街道不断将党建精神渗透至楼组自治的方方面面:一是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居民区党总支的战斗力、凝聚力基本决定了该居民区楼组自治开展的成效,党总支既要“引领不包办”,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也要严把自治导向关,使楼组自治符合广大居民的利益,做到依法有序自治。二是党员居民骨干的引领。楼组内的居民形形色色、年龄不一,但可能有着相同的党员身份,调动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始终是推动楼组自治的关键,党员带头、党员模范的先锋力量,也激励着身边人跨出参与楼组自治的第一步。三是党建楼组的引领。党建楼组既是特色楼组建设中的组成部分,更是楼组自治的风向标,比如作为街道十大示范楼组之一的陈二居民区党建楼组,每家每户的党员亮身份,发挥自身特长,投入到楼组清洁、互助、宣传等活动中,成为了陈二乃至江浦各大楼组学习的榜样。
2.坚持价值引领。楼组自治绝非“天马行空,自娱自乐”,街道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推动自治紧密结合,使参与楼组自治的居民拥有“获得感”,具体体现在:一是倡导参与的价值。街道始终“去行政化”地推动楼组自治,楼组自治的主体应牢牢锁定在居民自身,必须走出以往“硬拖”居民参与自治的误区,更加倡导通过居民间的灿烂笑容和实际行动,融化当前邻里间的“坚冰”,使居民们充分体会到参与自治的快乐。二是倡导楼组长的价值。楼组长好比楼组中的“关键少数”,这批人好不好、行不行,基本决定了楼组自治的成败。根据前期调研,街道因势利导地成立了“阿拉楼组长”协会,使楼组长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并通过牵头开展楼主自治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倡导互动的价值,楼组是居民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最小的公共细胞,楼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街道鼓励楼组居民走出来,参与居民区建设,使推动楼组自治与居民区日常开展党建、平安、卫生、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在相互促动的过程中实现双赢,让居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3.坚持示范引领。示范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巨大的,街道始终强化示范楼组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无形中触动其他楼组加快自治步伐,具体体现在:一是首创性地打造。楼组自治应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街道依托星级楼组达标创建活动,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每年度开展示范楼组的培育工作,在充分尊重居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治理念、丰富自治做法,形成独特的亮点。二是梯队化地培育。除了打造示范楼组之外,街道还按照“分类指导、层层递进”的原则,不断鼓励其他楼组“不等不靠”,加快向示范楼组靠拢,在面上形成“比拼赶超”的势头,为楼组自治持续提供“源头活水”。三是全方位地推广。对于示范的推广,街道始终本着“严谨、慎重”的原则,既要确保示范楼组确实“过得硬”,也要兼顾其他楼组的积极性,力求为楼组自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带领其他楼组“看过算过”,更要对其规律性、普遍性的做法进行深入分析,使其他楼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落实“三大保障”,不断增强楼组自治生命力
1.落实具有操作性的机制保障。机制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推得动、可操作”,江浦路街道把建立健全符合自治规律、街情特点的机制作为推动楼组自治的重要任务,具体体现在:一是体系化的发展蓝图。街道将楼组自治纳入街道《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之中,具体由街道党建办、自治办作为指导部门协同推进,做到年度有计划、有重点、有提升,同时将楼组自治工作与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年度测评工作相衔接,共同形成发展合力。二是特色性的创建活动。街道自2010年起组织举办了“星级楼组达标创建”活动,以此作为面上持续推动楼组自治的重要抓手,今年正式出台了2.0版本,一方面果断地减去先前冗余的指标和程序,另一方面积极地加上必要的绩效激励和智力支撑,使楼组自治不再吃“大锅饭”,干得越好则保障力度也将更大。三是实践性的调查研究,楼组自治需要不断地调研、总结、提炼、深化,单方面地依靠居民区乃至街道还是不够的,2015年初街道与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区社建办合作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本12.5万余字的课题报告,即将出版发行,下一步将继续保持该做法,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关注江浦楼组自治建设。
2.落实具有功能性的平台保障。楼组自治需要不断丰富内涵、建立载体,街道根据需求,积极建立了一批公共平台,不断提升楼组自治的功能效应和实际成效,具体体现在:一是建立协商民主的平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促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要求,目前街道已在各居民区建立了党群议事会,充分发挥其广泛的建议权和监督权,下一步将结合即将与市委党校开展的协商民主课题研究,探索将党群议事会的做法“沉入”楼组,促进楼组事务“大家议,大家评”,有效推动社区协商民主进程。二是建立队伍培养的平台。街道将继续依托“阿拉楼组长”协会,在遵循协会章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每月活动形式,旨在通过更加新颖的沙龙、结对活动,不断提高协会中楼组长的归属感,引导其团结带领周边一批楼组长一同成长进步,同时加大居民区层面楼组长分会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人员组成和活动内容,增强分会的凝聚力。三是建立互助学习的平台。针对现有部分楼组普遍存在理念不清、认识模糊、做法单一等问题,街道已着手建立兼具学习性、教育性与竞争性的成长平台,比如年度开展楼组自治案例评比,通过公开演讲、现场观摩等形式,互通同类楼组的自治经验;再比如坚持“走出去”,每季度参观一次区内外的楼组自治典型,使楼组自治不再“闭门造车”,既开拓了居委干部、居民的视野,更提高了街道具体指导部门的能力。
3.落实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保障。街道在不断加大楼组自治投入的同时,更加关注投入的针对性,确保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产出实效,具体体现在:一是专业指导到位。街道以2015年机构改革为契机,主动将居民区开展特色型楼组建设与8大办公室的职能对接,比如党建楼组、孝亲楼组由党建办进行专业指导,平安楼组、法治楼组由平安办进行指导等,通过日常性的办公室指导,辅以经常性的专题培训,全面加强了楼组自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经费保障到位。近年来街道持续提高楼组自治的经费保障,2015年预算达到了8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楼组打造、星级楼组活动开展、楼组长队伍慰问等,下一步街道将通过绩效评估,对于楼组自治进行差别化的经费保障,确保经费用在实处。三是硬件支撑到位。在开展楼组自治的过程中,部分楼组不同程度地出现周边环境脏乱、违章建筑横行等现象,街道根据呼声,集中力量根除或缓解这些楼组自身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对楼组必要的墙面粉刷、设施更新,极大鼓舞了居民参与楼组自治的热情。
三、推动“三项工程”,不断增强楼组自治创造力
1.营造推动基层治理的苗圃。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具体举措,楼组自治不应仅仅停留在楼组这一层面,江浦路街道更希望以楼组为平台,全面打通基层治理的壁垒,形成同创共赢的新局面,具体做法是:一是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公益性社会组织不断生根发芽,江浦也于今年初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公益基金会,面对这一形势,楼组自治可大胆地作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试金石”,通过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公益性扶持,楼组自治将焕发新的光彩,同时社区公益基金会也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使社区企业资源直接与最基层的楼组对接,极大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二是探索研究“双楼宇”共建模式。目前街道推动的楼组自治定位于住宅楼组,但江浦还有数量不断攀升的商务楼宇,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商务楼宇企业十分渴望进一步融入社区,楼组便可成为企业白领进行素质拓展、同创共建的平台,街道计划通过近期开展的功能区党建调研,进一步探究“双楼宇”共建模式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一旦成熟即大胆先行先试。三是探索建立“两代表”、“双报到”对接机制。根据中央、地方要求,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需定期联系服务基层,同时机关企事业党员需主动向居民区报道,事实上各居民区普遍存在缺乏具有关联度、适应性的服务载体,街道将通过建立机制,发挥这批具有一定阅历、智慧和能力的群体的作用,使楼组自治更添活力。
2.真正唤醒邻里互助的空间。2015年8月,街道以“唤醒邻里空间”为主题召开了现场会,但“唤醒”绝非一朝一夕,必须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措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做法是:一是培养自治习惯。目前星级楼组活动参与面广,街道更期望楼组中的每一位居民都能全身心参与自治,下一步将通过探索建立楼组支部、楼组党群议事会、楼组联谊会等形式,将“随手公益”的理念引入楼组,促进各阶层、各年龄段、不同地域居民的融入,在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居民间的了解,培养居民的自治习惯。二是用好信息化社交媒介。主动顺应当前“互联网+”的新形势,鼓励居民区、楼组、协会分别成立微信群,增进日常间的沟通效率,依托街道“HI大连路”微信公众号,使之成为发布自治信息、宣传自治典型、交流经验的新平台,同时围绕社区睦邻体系建设,创造性地收集楼组自治过程中的“大数据”,以此不断优化睦邻系列载体的功能配置,切实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三是崇尚楼组文化。通过多年来的楼组自治积累,江浦辖区内各居住形态的邻里关系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街道将以此为契机,将单纯的自治活动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社会文明和社会美德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反映江浦社区风貌和人文素养的新型邻里共同体。
3.全面树立江浦楼组的品牌。街道将再接再厉,全面树立起江浦楼组品牌,具体做法是:一是形成楼组自治的操作指南。当前居民区、楼组在推动楼组自治过程中,仍缺乏适用性、工具性强的指南,造成部分自治活动偏离了自治的初衷,街道已编撰了一套楼组自治十大案例,下一步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形成涵盖推进机制、评价体系、标识设计、队伍建设、议事规则、经费保障、多元参与等七大环节的操作指南,汇聚起江浦推动楼组自治的经验和智慧。二是培育各类“可听可看可学”的楼组。当前江浦已形成了首批十大示范楼组,涵盖了党建、志愿、健康、生态、孝亲、学习等6大类特色,但诸如清风、平安、法治等示范楼组仍未形成,同时“新老旧”形态的楼组中新式商品房楼组的原创力仍有局限、老式公房楼组的参与面仍有欠缺、旧式里弄楼组的先天条件仍有不足,下一步街道将加大“补短板”的力度,针对各类楼组自治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可看性”等薄弱环节,逐一制定突破计划,真正形成“齐头并进”的自治格局。三是丰富楼组自治的品牌内涵。截至目前,今年街道各楼组已先后接待了外省、外区、本区兄弟街镇的考察团10余次,街道将以此为契机,结合已发布的楼组自治LOGO以及十大特色楼组LOGO,定期制作发布辨识度强、延续性强的宣传成品,旨在通过鲜明、时尚、详实的手册、光碟和流媒体,不断加大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推广力度,加深社会各界对推动楼组自治建设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通过实践与探索,目前江浦路街道楼组自治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创意特色不断显现、参与人群持续扩大,楼组建设“星级达标活动”覆盖率达到99.5%,居民区创建达到100%;街道已创成30余个市区级文明小区,并正在全力争创市级文明社区。江浦楼组自治建设促进了楼组和谐、邻里和睦、社区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居民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