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2015-03-29刘婷

关键词:社会化道德环境

刘婷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公共管理学系,广东 广州 510970)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大众传媒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传媒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形式传播各种信息,逐步改变了人们的态度、认知和思维,尤其在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大众传媒从书籍、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电影到互联网和手机,内容丰富多彩,方式多样,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所喜爱。大众传媒既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也帮助其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学习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进程,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1 大众传媒环境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关系

1.1 大众传媒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提供载体

大众传媒作为载体,包括报纸、书籍、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向人们传递信息,其对象是由众多的社会成员构成。社会化是社会通过对个体的熏陶和教化,使个体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从而帮助个体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以适应社会的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在大众传媒巨大的渗透影响下,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与社会及其文化保持一致性,促进社会文化传承和社会生活延续。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大众传媒的形象性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1.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促进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系统地、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向大学生传播前人的知识经验,记录同一时代人的创新。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最活跃的群体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渠道,方便、快捷地收集不同信息内容,对社会信息有一定的取舍,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认识社会。在大学生主动认知社会,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推进大众传媒资源的运用,使其自身有所改进,从而更有利地影响、操纵并变革社会。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信息选择的过程。信息选择来源于当下社会散播、传递的各种观念和行为意识。只有大众传媒在进步中不断塑造社会生活意识形态,提供经验性、评价性的标准来帮助大学生构建规范性的道德意识体系,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加深的社会适应性,进而立足社会,获取声望及地位。

2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2.1 大众传媒拓宽大学生视野

在大众传媒不发达时,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化中所学知识、规范、价值观主要来源于家长和老师,以及有限的书籍,从直接的方式如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通过面对面与人交流而习得。如今,大众传媒普及到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大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阅读报纸杂志、看电视、上网搜索浏览,便能轻松获知世界每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知识的积累。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创造了新的条件,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的目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众传媒提供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环境和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并且及时掌握适应未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大众传媒反映的现象还可以启发大学生从反面思考自身言行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有助于提升其道德辨析能力。

2.2 大众传媒缓解大学生情绪

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大学生从小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家庭的影响和社会不良现象,加上缺少应有的人际交往,使大学生难以体验学校家庭以外的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阻碍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大学生通过大众媒体了解积极信息,接受心理疏导,释放压力,放松自我,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道德体系。如:当大学生遇事冲动时,可以在博客、微博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情,与他人进行网上互动,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

3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3.1 大众传媒环境易导致大学生现实与虚拟角色的混淆

在大众传媒的环境中,大学生在认知自我和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承担不同的角色,大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大学生多关注于他们感兴趣的社会角色的相关信息,例如,他们将电视和电影中所描写的生活经历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模仿的对象。大众传媒为大学塑造了期望性的视觉、听觉界面,构造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联却又不完全等同的生活环境。大学生观看电视上人物的行为,形成印象,然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将这一印象投入于现实中,付诸行动,造成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暗示作用,但伴随不断增加的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使大学生感受到现实与虚拟的之间明显的反差,从而使其在认识上产生混淆,迷失自我。真实的社会现状超出了他们理想的范围,对自身的实际角色与虚拟角色发生混淆,导致角色混乱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社会生活。

3.2 大众传媒环境易诱发大学生不良价值观的形成

如今,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大量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各种花边新闻、淫秽色情、暴力犯罪等一些低级庸俗的信息充斥其中,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正确的认知和思想观念的形成。

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但由于价值观念和文化的不同,大众传媒充满着各种社会思潮和观念。一些国外媒体大力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容易威胁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地位,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大众传媒为吸引受众眼球和追求新闻效应,不顾事实进行炒作,使大学生对社会现象产生错误的看法或不良情绪,使其在对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做出判断时失去公正性。大学生对外面世界了解越多,面对多种性质迥异观点,则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现状就会感到越来越不满意,感到失落,最终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陷入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中。

4 大众传媒环境下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进程的对策

4.1 媒体行为自律,打造健康传播平台

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介质平台,在跟随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应注重媒介理念,提升传媒作品的品质和价值,拒绝过度宣传暴力、色情、低俗的内容,注意把握尺度,避免娱乐化、低俗化倾向的报道。

由于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与社会观念有着直接关系,因而大众传媒应始终坚持自身的标准,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传媒的责任意识,摒弃低俗文化的干扰。因此,立足于这一社会责任,大众传播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选择、解释和评论,为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做出规范和引导。媒体的自律为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在对大学生成长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也为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正能量,进而产生双赢效果,利于传播平台的持续发展。

4.2 注重素养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充满着对新事物的向往。特别是伴随着大众媒体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逆反心理愈发明显,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迷失自我。这就要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加强与大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高校应借助大众传媒这一平台,从单向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可以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对所获取信息的鉴别能力,更好地接受和利用信息资源完善自己。

大众传媒对社会环境的反映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形象性等特点。因此,大众传媒能够十分迅速地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应该结合大众传媒环境的时代特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大众传媒的内容,拓宽大学生自身的视野,将学生平时的学习途径与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开设学生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以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其感受传播者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而达到注重素养的教育效果,从而营造出良好育人氛围。

4.3 提升学生辨别力,构建自我防护体系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在接受各种传媒信息、各种事物的同时,大学生需要有正确的观点,形成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不能随波逐流;大学生还应该学会对信息有选择性地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来帮助自己实现道德社会化。

大学生还应注重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大众传媒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善于使用大众传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促进自身道德社会化的进程。

5 结语

大学生成长于大众传媒全覆盖的社会空间,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耳濡目染的深远影响。健康的信息和媒介环境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成长环境,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大众传媒,发挥大众传媒优势以传播正能量,从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其顺利完成道德社会化。

[1]梁庆婷,陈勇,陈旻.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效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2]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3]王俊华,葛茂林,郭素珍,边晓娜.大众传媒价值取向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4]吴锡存.大众传媒低俗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江苏高教,2006,(3).

猜你喜欢

社会化道德环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环境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