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城绿化树种规划探索
2015-03-29谢美崇陈明才
谢美崇 陈明才
(德化县林业局,福建 德化 362500)
德化县城绿化树种规划探索
谢美崇 陈明才
(德化县林业局,福建 德化 362500)
针对德化县城区现有绿化,查找存在的问题,建议城区绿化总体规划以城市生态功能优化为原则,形成“一心、一廊、两轴、两片区”的森林景观空间布局,突出浐溪的地位和作用,构筑“一轴、一带、二屏、三心、多点”的混合式森林城市布局结构模式,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一体化森林网络。按当地气候条件归纳基调树种6个、骨干树种48个、行道树种13个、专用树种26个(其中抗污染等树种18个、防火树种8个)供绿化工程选择使用。
德化县;城区;绿化;树种;选择
德化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18.03万hm2,有林地面积17.1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7.7%;截至2011年底,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7.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m2。与此同时,全县还建立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小区)、森林公园共116个,总面积2.52万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遥感卫星影像和有关数据对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单位首次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德化县生物多样性好、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环境质量位居福建省第一,是福建省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在全国2 348个县(市、区)中位居第29位。
1 城区现有绿化
德化县城建成区面积11.8km2。近年来,德化县突出“绿色瓷都”及滨河特色,稳步推进城区园林绿化工程,先后完成了龙湖公园、宝美滨溪公园等绿化工程,以及瓷都广场、县政府广场等街头绿地的建设。同时城区道路绿化也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先后完成高速路口沿进城大道两侧及中间隔离带绿化、泉三高速德化连线延伸段绿化、瓷国明珠至诗墩路段和诗墩金苑小区沿溪人行道绿化等。还有,小区环境不断美化,提高小区绿化质量,先后对阳光山庄、丘埕小区、瓷城花园、宝美花苑、金丰家园、万旗花园、瓷都世纪城等居住小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大大改善了城区人居环境。再者,在宝美工业园区、城东开发区、诗墩开发区、鹏祥开发区等园区大力开展植树绿化等。近年来,德化城区绿化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08年的6.87m2增加至2011年的12.1m2。目前,在德化城区已初步形成分布合理、植物多样、环境优美的城区绿地系统。
2 城区绿化主要问题
一是城区各类绿地结构尚不够合理。公园绿地(占绿地的41.9%,而城西公园占公园绿地50.2%)、道路绿地(只占2.2%)、居住区(只占5.3%)及单位附属绿地(只占6.3%)比例偏低。二是现有绿地空间分布不均。浐溪两岸城北片区和城南片区作为县城行政和商业中心,绿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早,资金投入也较大,绿化管理水平较高,绿化效果较好;而新建开发区、道路、工厂等绿化规划与实施督导不到位,不按规划设计随意种植树、灌、草,绿化效果差。三是园林绿化树种比较单一(天竺桂所占使用比重达54.6%,香樟达15%,城区其他绿化树种主要有栾树、串线柳、竹柏、苦楝、茶花等30多个树种,只占30.4%),未能引进种植具有观赏性、特色性的树种。四是受资金投入限制,园林绿化经费不足,粗放的管理水平使得树木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城区的内环绿网树木,由于在水分、养分供给上受到限制,树冠下硬化多(特别是行道树),枯枝落叶被清扫,营养元素不能循环,又没有采取施肥措施,因而导致林地养分锐减,影响树木生长,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五是生态文化建设薄弱。目前,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载体仅以古树名木和义务植树为主,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内容不丰富。
3 城区绿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本着构建结构清晰、特色鲜明的景观风貌,使得绿地系统规划反映出城市独有的风貌特征,提升城市形象的原则,城区绿地规划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凸显城市差异性、强化系统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等四项原则[1],依此建立完善城区森林发展的对策。
3.1 合理统筹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始终贯彻保护第一、开发利用第二的管理原则,保护原有多年来营造的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森林。为此,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区森林重要性的认识,扭转在城市建设中,有森林更好,没有森林也可以的旧观念。要研究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求,让居民充分认识到城区森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不仅要让他们从重要性上深入理解,而且要从技术、实际知识上予以掌握,成为既是城区森林的受益者,又是城区森林的设计者,树木花卉的种植和养护管理者,提高他们利用植物材料改善城市环境的能力。应根据德化县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山多林多的优势条件,进行梯级开发,做好山地开发竖向设计,沿山腰、山凹建厂,使整座山仍然绿树盎然,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山脉生态支撑带。打造山顶带帽、山腰围裙、山脚穿鞋的绿化空间,最终实现“山中有城,城中有林”的目标。
3.2 注重乡土树种大苗化和立体绿化
以乡土树种或多年来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物种为主,而不要一味追求新、奇、洋,大树移栽、逆境栽植。在设计和建设中,在树种选择上,应当力求以本县的乡土树种为主。在苗木选择上应以大苗为主,不能大挖大移现有大树。栽大树不如栽大苗,移植的大树砍头断臂,长不出自然树形,且移植大树成本高风险大;而栽大苗成活率高、生长快、株形好、生态效益高,在城市有限的空间见效快,远期效果好。坚持新建城区和所有改造的小区均能按城市森林标准建设,在有限面积中利用建筑物的屋顶、墙体立面搞园林立体绿化也将增加更多的植物,美化环境清新空气。为提高绿化效果,可间栽部分速生树种,既能在近期实现“一绿遮百丑”,又能降低园林绿化建设中的能源消耗。
3.3 实行集约化经营与管理
城区森林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改善和美化城区环境,具体讲要达到美观、安全和高效。这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行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做到绿树环绕每座建筑物、汽车站、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周边,城市街道种植四排大冠幅乔木树种,将人行道和车行道用绿树隔开,人在林下行走,车在林中穿梭,鸟在林内休憩,互不相扰,和谐共生。各绿地的上层空间都有高大乔木冠幅形成“绿伞”,中有灌木或攀援植物花叶,下铺地毡式绿草甸,建成复层绿地。营造城市林业发达的森林县城,成为最佳宜居地的森林县城。
3.4 建立建设基金和补偿制度
城区森林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乃至社会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区森林属于社会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遍共识,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把城区森林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效益显著,需要集思广益,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通过认建认养、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城区森林建设基金。参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把城区森林列入生态补偿范畴,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后劲。
4 德化县城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德化县城区森林城市建设在总体布局时,要深入发掘、梳理城市所独具的自然特色、社会人文特色和产业特色,并在规划中加以展现[2]。
4.1 形成“一心、一廊、两轴、两片区”的森林景观空间布局
一心:是指德化县建成区“绿心”片区,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一廊:即以大樟溪、浐溪及两岸山林所构成的生态景观走廊。两轴:即省道203、206沿线绿色森林景观轴线,主要依托省道203、206的两条县域主干道,优化提升道路绿化档次,打造百里花卉绿色景观轴线。两片区:即东部片区和西北片区。“东部片区”山高林密,空气湿润,孕育了不少流泉溪水,并形成许多瀑布深潭。“西北片区”山峰陡峭,森林茂密,分布大面积的天然林,包括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同时也是县域内众多水系发源地。
4.2 构筑“一轴、一带、二屏、三心、多点”的混合式森林城市布局结构模式,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一体化森林网络
一轴:是指横贯建成区中部的浐溪。一带:指泉三高速出口至城区连接线,建成区段长3.4km(全长7.4km)。二屏:指位于建成区西北部、东南部的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观音岐风景区。三心:指建成区中部沿浐溪畔由东到西依次分布的城东公园所在山、龙浔山、循环山3块大斑块绿地。多点:指散落于城区各处的小块绿地、公园。这些绿地公园是德化县城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日常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对森林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建议结合城市总体建设,增加小型绿地公园数量,让居民能够开门见花草、抬头见绿荫、门前能健身,提高建成区公园绿地密度。
5 树种选择
应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尤其是对有害物质抗性强或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多林种、多树种协调搭配。选用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净化空气能力强、易于大苗移栽和栽培管理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注重发挥乡土树种的特殊作用,打造具有德化鲜明特色的景观。适当引进经严格筛选、试验、引种驯化的观赏性强、景观效果好的外来树种、花草,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提高园林绿化质量,增强城郊绿化的观赏性,提高其档次和水平。以常绿树种为主,常绿与落叶季相树种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及藤木相结合,绿化、彩化、花化、香化多植物多层次。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相结合,合理配置长寿树种比例,保持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5.1 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是构成全县绿化基调的突出树种,最能适应德化地区环境,最能代表德化的地域特色,体现瓷都风貌。基调树种共6种,分别为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竹柏(Podocarpusnagi)、桂花(Osmanthusfragrans)、茶花(Camelliajaponica)。
5.2 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是适应性强、少病虫、栽培管理简便、易于大苗移栽、应用效果好的常见树种,作为不同绿地类型的重点。通过调查分析,共选择了48个品种作为骨干树种,其中:(1)常绿乔木22种,包括: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串钱柳(Istemonviminalis)、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圆柏(Juniperus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竹柏(Podocarpusnagi)、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石楠(Photiniaserrulata)、年桂(Osmanthusfragrans)、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茶花(Camelliaspp)、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乐东木兰(ParakmeriaLatungensis)、黄心夜合(Micheliamartinii)、棱角山矾(Symplocostetragona)、樟叶槭(Aceralbopurpurascens)、红翅槭(Aceraceaefabri)、阴香(Cinnamomumburmannii)、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emiajaponica)、刨花楠(Machiluspauhoikaneh)等;(2)落叶乔木11种,包括:垂柳(Salixbabylonica)、台湾栾树(Koelreuteriaformosana)、碧桃(Prunuspersica)、小叶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石榴(Punicagranatum)、红叶李(Prunuscerasifera)、梅花(Prunusmume)、紫玉兰(Magnolialiliiflora)、银杏(Ginkgobilob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等;(3)常绿灌木11种,包括:苏铁(CycasrevolutaThunb)、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红花继木(Lorpetalumchinense)、含笑(Micheliafigo)、海桐(Pittosporumtobira)、夹竹桃(Neriumindicum)、软枝黄蝉(Allamandacathartica)、红叶石楠(Photiniaserrulata)、花叶鹅掌柴(Scheffleraodorata)、云南黄馨(Jasminummesnyi)、毛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等;(4)竹本植物1种,高节竹(Phyllostachysprominens);(5)藤本植物3种,包括:爬山虎(Japanesecreeper)、三角梅(Bougainvilleaspectabiliswind)、炮仗花(Pyrostegiaignea)等。
5.3 行道树种
可选树种(同上树种,拉丁文略)有13种:香樟、天竺桂、广玉兰、乐东木兰、黄心夜合、棱角山矾、樟叶槭、红翅槭、阴香、香港四照花、刨花楠、小叶紫薇、桂花等。
5.4 专用树种
专用树种主要用于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线走廊防护绿带、抗污染及防风林等绿地。树种选择强调抗风、防火、防毒、抗污染、隔音降尘等功能,以乔木为主。(1)抗污染树种:树种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厂矿企业的污染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具体树种(拉丁文同骨干树种,略)有18种:香樟、白蜡树、女贞、大叶黄杨、柏木、龙柏、法国梧桐、广玉兰、夹竹桃、朴树、海桐、石楠、无患子、紫薇、珊瑚树、木槿、乌桕、木荷,等。(2)防火树种有8种:木荷、火力楠、油茶、青冈栎、夹竹桃、珊瑚树、枫香、乌桕,等。
6 结语
园林、住建、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在今后绿化方案中,针对存在绿荫弱问题,要借鉴国内许多城市绿化采用全冠幅大树栽植的方法,应尽量采用全冠幅乔木,或是在大乔木(截干)中间适当栽植速生树种,尽快尽早形成绿荫效果,在人行道适当采用伞形与剑形树冠的树种绿化,如:落羽杉、水杉、东方杉等;在瓷都大道中分带栽植如蓝花楹、南洋楹、红花合欢等树冠大、开花树种,以达到绿化花化的效果。
城市街头彩化,林下适当采用花境与色块,增加亲和元素;多采用一些季相常色叶、变色叶(如:五角枫、美国红枫、枫香、红楠等)、大花乔木(如:火焰木、蓝花楹、桃、李、樱花、多花红千层等),增加城市的彩化效果。适当增加多年生地被植物,如:百子莲、金花石蒜(红花)、朱顶红、秋海棠、金鸡菊、宿根天人菊等,花期长,成效快,管护少。适当种植有色观赏草,如:紫狼尾血草、花叶芦苇、金拂草、银叶菊等。城雕公园的大型瓷盘采用观赏草适当遮掩,产生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
立面绿化要做好屋顶、墙面、坡岸的绿化,适当采用爬藤类植物,如:使君子、变色牵牛、紫藤、飘香藤、花叶络石等进行立面绿化。在安全设计的基础上,岸边采用季相明确的滨水乔木,如:落羽杉、东方杉、水杉等植物。湿地内适当采用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沉水型等水生植物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如:旱纸伞、花叶芦竹、梭鱼草、草香烛(水生)、美人蕉、紫狼尾、黄金剑碧玉等,这些水生植物的适应性极强,适当配植,可以形成水上森林。如:唐寨山湿地、浐溪堤岸等的绿化可以采用下垂式的藤蔓与水面浮床种植的上垂下浮式种植方式,近期就能形成预期景观效果。
注重生态型、节约型和人性化的森林县城绿化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优化绿化品种,特别是大力推广“县树”(樟树)、“县花”(十八学士茶花),形成具有德化特色的多样性植物景观。结合古树名木与古树群保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旅游,完善城乡绿道网,打造成天蓝、水清、地绿、鸟语、花香的生态环保、空气清新、负离子丰富的山水型宜居宜游特色森林景观城市。
[1]谷康,王志楠.城市绿地系统景观资源整合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2):111.
[2]王亚军,王浩,郁珊珊.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功能性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6,(6):77—79.
责任编辑:王洪军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3.004
2015-03-24
谢美崇(1965—),男,福建德化人,工程师。研究方向:营造林。
S731.2
A
1674-6341(2015)03-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