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与全国及京沪粤同期的比较

2015-03-29王桂兰

关键词:事业费增加值比重

王桂兰,宋 良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 新乡45300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日益密切。“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已成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通过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文化发展的经济性推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文化行为和经济行为。”[2]2014 年河南省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以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衡量,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南与全国、北京、上海和广东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在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的阶段后文化事业及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结合其实现文化产业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举措和推进文化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影响力增强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为河南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使河南省成为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目前学界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文化经济作为参照的对比研究,多见于基于诸如教育、消费、制度建设等某一具体问题的横向对比分析,而本文希望能够通过纵向经济发展时期和横向的区域选择相融合,精确定位目前河南文化建设所在的发展坐标,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准确揭示出河南省在文化建设上与同期先进地区的差距所在。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以人均GDP 突破6000美元为区间起点,探索文化发展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而探寻河南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产业大省的发展路径。

一、全国及京、沪、粤、豫四省市人均GDP 突破6000美元后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比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文化事业上的投入明显加大。我国人均GDP 在2012 年突破6000美元,北京、上海和广东分别进入6000美元的时间为2006年、2005年和2010年。通过分析它们在人均GDP6000美元阶段之后的文化事业投入,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为河南省文化事业发展给予经验借鉴。

(一)全国及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省市文化事业费投入状况

从全国看,在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阶段后,文化事业费总量持续增长。2012 年文化事业费480.10 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38%。2011年为392.62亿元,2012年比2011年增加87.48亿元,增长22.28%,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38%。2013年全国文化事业费530.49亿元,比上年增加50.39 亿元,增长10.50%,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38%,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583.44亿元,比上年增加52.95亿元,增长10.0%,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38%。三年来比重持平[3]16。

分地域情况来看,北京2006年文化事业费投入6.38亿元[4]24,2007年达到12.70亿元,2008年实现14.81亿元,总量投入持续增长,直到2013年投入24.46亿元,是2006年的3.38倍,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率21.16%。上海2005年文化事业费投入为7.92亿元,到2013年达到29.45亿元,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率17.84%,虽然上海人均GDP 突破6000美元的时间较北京早,但在文化事业费投入方面北京的发展势头更强劲。广东2010年文化事业费投入26.99亿元,2013年为41.96亿元,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率15.85%。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人均GDP 达到6096美元,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12.24亿元和15.04亿元,2013年达到16.14亿元,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率14.83%。从对应于将跨入6000美元时间较接近的2009年的广东来看,河南省的文化事业费仍然较低,广东2009年的文化事业费投入是河南2013年的1.4倍。河南省2013年投入文化事业的金额高于北京2005年和上海2004年的投入金额,但是从投入金额的年均增长率来看,河南省文化事业费投入比北京、上海和广东都低[3]18。

(二)全国及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省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较

全国2012年以来,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0.38%。北京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的0.49%[4]25,在全国居第10位,上升到2013年的0.59%,在全国居第4位。上海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05 年为0.48%,在全国居第9位,2013年上升到最高点0.65%,在全国居第2位。广东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0年开始稳定在0.50%及以上,全国的位次上升到2013年的第6位。河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12为0.32%,在全国居第26位,2013年下降到0.29%,在全国居第28位[3]19。

通过对比发现,河南的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最高值为2013年的0.29%,远比北京2006年的0.49%低0.20%;河南的文化事业2013年占财政支出比重比上海2005 年最低值低0.19%;广东省2010年以来的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波动幅度较小,基本上在0.50%,河南省2013年的文化事业占财政支出比重比广东2010 年最低值低0.21%;比全国2012年的值低0.09%。河南的文化事业费在占财政支出比重排名在全国居于倒数,与全国及其他三地区相差甚远。

(三)全国及北京、上海、广东人均文化事业费比较

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呈上升趋势,2012 年为35.46元,到2013达到38.99元,2014年为42.65元,年均增长率为9.67%。北京人均文化事业费2006年为40.36元[4]26,2013年为115.66元,年均增长率为16.23%,2006~2013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多年在全国稳居第2 位。上海人均文化事业费2005年为44.54元,2013年上升为121.96元,年均增长率为13.42%,2004~2013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多年在全国稳居第1位。广东人均文化事业费呈上升趋势,2010 年 为25.88 元,在全国居第15位,2013年达到39.42元,在全国仍居第15位,年均增长率为15.09%。

河南人均文化事业费呈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17.15元,但在全国居第31位。河南2013年人均文化事业费相当于北京2005 年41.99 元的40.84%,相当于上海2004年35.62元的48.15%,相当于广东2009年23.47元的73.07%,相当于全国2011年29.14元的58.85%,低于同等阶段全国的平均水平。河南人均文化事业费在全国居于倒数,与上海和北京的排名形成鲜明的对比[3]20。

由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河南省对于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绝对量逐渐增加,但是支出比例却没有明显增加,河南的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以及人均事业费都低于北京、上海和广东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说明在财政支出扶持方面,政府投入少。

二、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省市人均6000美元阶段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较

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我们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河南人均GDP6000美元阶段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进行比较分析。

(一)全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文化经济普遍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主要趋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突显[5]。2011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5516亿元,与当年GDP 之比为3.28%。2012 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 现价增速高6.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 的比值为3.48%。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与GDP的比值为3.63%。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 亿元,比上年增加2010 亿元,增长11.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个百分点[6]。从数据分析看,整体上全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较

按照新的划分标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2005年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2012年北京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4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2013 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增速为9.1%,高于GDP 将近1.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7]。

上海市2002~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8%~6.0%之间,基本保持平稳。2013年,上海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500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0.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1.5%;2014年,上海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的12%[8]。该产业也已经成为引领和支撑上海的支柱产业。

广东省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比2006年增长154%,占GDP 的比重为5.6%。2006~2008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保持在6.2%~6.5%之间。2012年广东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706.5 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省GDP比重为4.74%,已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创造的增加值达到3011亿元,比上年增加305亿元,增长11.3%,占全年GDP比重为4.8%[9]。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重要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南省2011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454.37亿元,增速高于GDP 增速7.2%,高于第三产业增速2.9%。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为1.69%。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670.00亿元,增速高于GDP 增速7.4%,高于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速1%。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6%,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虽然文化产业增速较快,但文化产业对河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北京、上海和广东在跨入人均GDP6000美元经济发展阶段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或超过5%以上,已经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与同时期经济发展阶段的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目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它们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3%[10]。河南要不断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向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方向迈进。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全国、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比较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从投入角度来说,河南省在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方面投入金额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地区而言,投入绝对量高于北京和上海,但远远低于广东的投入量;从文化事业财政投入金额的年均增长率来看,全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河南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为10.24%、21.16%、17.84%、15.85%和14.83%,河南省文化事业费投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低于北京,上海和广东及全国平均水平;从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比较来看,全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河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分别在0.38%、0.49%、0.48%、0.50%和0.29%,河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低,与河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从人均文化事业费来看,全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河南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为35.46元、40.36元、44.54元、25.88元和17.15元,北京人均文化事业费常年在全国稳居第2位,上海人均文化事业费常年在全国稳居第1位,河南人均文化事业费在全国一直居第30 位,2013年是第31 位,与上海和北京的排名形成鲜明的对比。(2)从产业增加值角度来说,北京、上海、广东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甚至超过5%,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不到3%,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和广东。

河南省需要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市场主体多元化,规范产业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体制。一方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作为管理者主要起搭建平台和规范执法的作用,行使统筹规划、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逐渐形成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化主体,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文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文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发挥主动创造性。通过具体规章规范产业发展,为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为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将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具体部门规章,可以提升其效力,降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风险,管理条例的相对稳定性,更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高。对于知识产权的适度保护政策可以鼓励创作活动以及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福利[11]。

(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河南省要逐步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设立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此外,河南省要依托财政资金,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优化产权结构,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式,探索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的担保模式,文化企业股权投资的模式,帮助文化企业优化管理,防范风险,提升文化创新力。逐步改善文化产业财政的投入方式和支出结构,引导经营性文化产业有重点地进行项目发展。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政府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减免制度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营造“宽容和谐的创意创新氛围”[12]。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推动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平台

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文化产业应展开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相关金融机构应为企业贷款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加大对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开发真正满足文化产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引导社会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重视“要素供求、价值渗透、效率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等在内的的各种机制”[13]的深入研究,尊重经济规律,组建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为文化企业创设投融资多元化新渠道和产业资本退出通道,为文化产业项目和资本的有效对接提供平台。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健全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高效合理利用资本,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文化的社会效益。实现文化产业从主要依托企业自我积累向利用金融资本发展转型,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四)鼓励文化产业技术和内容的创新

文化产业的技术和内容创新有利于拓展新市场,催生新业态,从而有利于增强文化产品的传播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营造一个鼓励文化创新的氛围,政府要积极鼓励文化产业重视技术上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与高新科技结合”[14]。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网络文化产业之中”[15],拓展文化产业的边界,延伸文化产业的内涵,推进产业持续升级,从而不断提升传统行业的层次和水平。

(五)加快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和产业融合

不断加强国家级文化示范园区和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使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1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和产业两部分组成”[16]。文化创造价值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指向。加快文化产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发展机制,逐步健全文化与旅游、体育、休闲等行业融合有助于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选拔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人才到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和科研机构学习,另一方面建立文化产业的创业孵化平台,培养具有创意和开拓精神的领军人物和文化专业人才,逐步建立文化、技术、经营管理各展所长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各类文化产业人才以其“创作成果、管理方式、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17]。

文化作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著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力量”[18]。河南省政府要开拓尚未受到重视的文化行业,利用地区和文化优势,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和扶持重点企业和品牌,营造更适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争取文化产业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1).

[2]吴琼.文化经济视域下文化资源资本融合的实践路径[J].求实,201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4[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5]张晓明,王家新,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8.

[6]张翼,李慧.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万亿[N].光明日报,2015-01-24.

[7]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6-20)[2015-02-20]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qtgh/t1358295.htm

[8]李治国.上海文化产业在融合中发展[N].经济日报,2015-06-22(5).

[9]广东统计信息网.2013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情况分析[EB/OL].(2014-11-10)[2015-02-22]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412/t20141204_189161.html

[10]卫绍生.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30.

[11]王桂兰,等.文化软实力的维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76.

[12]江奔东.关于提高文化产业创意业态绩效的思考[J].齐鲁学刊,2013(4).

[13]胡志平.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文化金融服务的兴起与创新[J].求索,2013(5).

[14]梁红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与对策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学习论坛,2014(9).

[15]曹学娜.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承与发展研究[J].党政研究,2014(6).

[16]熊澄宇.世界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

[17]杨宁.河南省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18]周治滨,陈明才.文化的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J].探索,2013(4).

猜你喜欢

事业费增加值比重
数说高教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军队干休所卫生事业费使用管理思考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地方财政支出与益贫式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