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的有效拓展
2015-03-28林巧云
林巧云
【摘 要】 在新课标的引领之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拓展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那怎样才能有效拓展语文的阅读教学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从教材、地域文化、环境、成果展示这几个方面谈谈有效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 键 词】 语文;有效拓展;阅读教学;地域文化;成果展示
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学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感的培养,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作品的广泛涉猎和独立感悟。因而,自由而广泛的拓展性阅读成了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于是,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
固然,好的拓展教学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能使课堂教学无限灵动丰富,给学生思维情感有力碰击,而那些视文本盲目随意,泛化文本无度无序、架空文本流于形式、脱离学生实际漫无边际的拓展,无助于学生课堂学习任务有效完成和学生能力思维的提高和发展。为此,我就结合平时阅读教学中所做的一点活动,来谈谈语文阅读的有效拓展。
一、立足教材,培养拓展阅读能力
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文本去搜集资料,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去开拓语文学习的渠道,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是以“立足教材”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甚至是从未上过教材中的某些篇目,而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去拓展学习资源,这种拓展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甚至令人担忧。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叶圣陶先生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这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热爱人生。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外,给学生准备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去感受玉澜堂院落的春;准备了茅盾的《蚀》以及林语堂、张晓风对春的描写语段,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同一题材的不同写法,从而更好地领会作品的特色。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讲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我又准备了《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以及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让学生们感受从古到今,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二、联系生活,开发地域资源
2001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从新课改以来,浙江省11市相继在中考语文卷里出现具有乡土特色的地域文化题。2006年的温州卷涉及到温州的传统工艺“瓯绣”,问考生从“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诗句中读出什么信息。2007年绍兴卷考到“谈鲁迅”专题。在这个背景下,“魅力台州”走进我市2009年中考语文卷。这种将本土文化与语文的“联姻”,既应证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也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语文的阅读拓展中,也可联系生活,开发地域资源。
记得在上《云南的歌会》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感受云南的地方特色人文精神外,还让学生到网上去寻找温岭石文化的有关资料,学生们兴致骤增,情绪高昂,他们或自己上网,或小组合作,有的学生查到了石夫人的故事,有的学生查到了有“空中花园”之称的方山顶的形成;有的同学发现风光独特的长屿石硐则完全是千百年来温岭民众一斧一钎人工凿出来的……各种信息五花八门,纷沓而至。学生们将自己的发现经整理后印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分享这些资料,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要爱我家乡,使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在陌生的文本中认识、理解抽象事物的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很有必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整合环境,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随着中考命题方向的不断改革,语文试题灵活性越来越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也逐渐重视起来。但在孩子的阅读生活中,我们做老师家长的并不只是扮演外在的陪伴者与监督者的角色。
对于老师,我们要善于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这一点,非常感谢我们实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时间。每天晚饭后的半小时,是我们学生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在安静的教室内,每位学生每捧一本书,在经典文学的海洋里徜徉。这既是对一天学习的放松,更是心灵的一种享受。正如肖培东老师在他的一篇《温岭的温度——写在温岭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推介活动后》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是你们的精心组织与设计,孩子们才懂得了经典。也许我可以说出一二三等缺点,但最重要的是你们给他们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没有什么比这样的馈赠更快乐的,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给予更珍贵了。思想有了,起飞的姿态总会曼妙;翅膀有了,天空的高远不是梦想。”除时间的安排外,学校还规划了“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班级中鼓励学生每人带几本课外书送给班上各年级或班级又开展图书交换活动——“共读好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对于家长,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让自己也成为一个阅读者。如这个寒假,我们学生要阅读《水浒传》并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其中有一项就是“推荐导读”,要求家长向孩子推荐《水浒传》中哪个章回比较精彩,并说说精彩的理由。这样,家长必须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才可对孩子进行指导推荐。另外,学生在学校阅读了好的书刊,也可拿回家向家长推荐,共同交流。
四、创造平台,展示拓展阅读成果
当学生在开展拓展阅读时,除了教给其方法,创造环境外,还要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和舞台。学生进行了拓展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我班经常组织班级的“文学作品朗读会”“好书推荐会”“阅读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等多种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学校也会在每学期进行“阅读知识竞赛”。这些活动不但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增加了生活的乐趣,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也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了课外阅读的成功,从而也会激发他们继续拓展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另外,为了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我们还鼓励学生把自己对于读书后的心得想法写下来定期给学校的“飞翔文学社”投稿。当一篇篇充满墨香味的文章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这给了他们极大的满足。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我们需要在立足教材的同时,才能“节外生枝”,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新全.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卷[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2] 丁红彦. 浅谈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J]. 信息教研周刊,2014(5).
[3] 王美芳. 开展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