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特征研究

2015-03-28张静秦公伟

关键词:城乡经济工业化陕西省

张静,秦公伟

(1.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723000;2.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乡差距日益增大,且表现出城乡关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阶段性变化[1]。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未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展开积极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2-10]:(1)从研究区域上看,国际上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的欠发达国家。国内主要集中在东中西三大区、不同经济带城乡的空间差异研究。(2)从研究角度看,侧重经济收入、居民消费、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和土地规划与政策等方面。(3)从研究方法看,主要运用了数量经济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法。(4)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城乡关系发展史、城乡一体化的评价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探讨城乡二元结构的时空差异性,寻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和机制,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然而该区域除了面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外,还面临着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明显的普遍性,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10]。陕西省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门户,兼通西北和西南地区,对该区域城乡二元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丰富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研究,又为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实践指导。基于此,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着手,分析探究陕西省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

1 陕西省经济概况

陕西省地形南北高,中部低,辖三大地貌单元: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区域特色鲜明,陕北高原丘陵沟壑,但能源丰富;关中平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但人口众多;秦巴山地生态良好,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全省总面积20.58万km2,2012年底人口约3 761万人,辖十市一区。该省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 841.24亿元,2012年14 451.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2%。其中,国民产业结构比从2001年的15.2:44.3:40.5调整为2012年的9.5:55.9:34.6,表明该省产业结构逐渐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1 491元提高到2012年的5 763元,年均增长率为13.0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5 484元,2012年20 734元,年均增长为12.85%,呈现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的状况,这主要在于国家“三农”政策的提出。但已有成果表明[8,11]农村居民收入中的部分要用于生产性投入,承担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未缩小,反而有增大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陕西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规律性,本文通过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对比,来研究城乡发展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科学性、可比性,笔者以陕西省10个市(不包括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为主要指标,研究时间为2001-2012年,运用数量统计学方法:年均增长率、RHL值、相关系数法、趋势线分析法和ArcGIS10.0空间分析法[3,4,8,12],研究陕西省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并进行原因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于《陕西统计年鉴(2002-2013)》和《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3-14]。

(2)RHL值(Ratio of between High value and Low value,简称RHL值),计算公式为:RHL=Vi/Pi,式中Vi、Pi分别表示第i年度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RHL值反映了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对差距,其值越大,说明城乡发展差异越大;反之值越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越小。

(3)动态度:D=(Xn-X0)/X0×100%,X0为初期城乡收入比,Xn为末期城乡收入比。

(4)趋势线分析法:Y=aX2+bX+c式中,X表示人均GDP,Y表示RHL值,a、b、c为待定系数。

3 陕西省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动态分析

3.1 城乡收入差异的时间特征

人均GDP反映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RHL值反映了区域内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如图3.1所示:陕西省人均GDP呈J型分布,增长速度加快,2012年的38 557元相比2001年的5 015元,人均GDP翻了7.69倍,年均增长率达12.71%。而全国人均GDP从2001年的8 580元增长到2012年的38 354元,翻了4.47倍,年增长率为9.58%,陕西省人均GDP增长速度比全国高出1.72倍,年增长率高出3.13个百分点。RHL呈倒U型分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开始RHL的值逐渐在增大,说明城乡差异在逐步扩大。2003年到2009年RHL曲线趋于平缓,2009年以后RHL值下降,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缩小。主要在于我国“三农”政策、新农村建设以及十六大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政策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区域经济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致力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表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阶段性变化,大致表现为倒U型。图中2010年RHL值曲线和人均GDP曲线出现一个交点,表明在人均GDP为2.5万元左右,城乡关系会发生变化。按照钱纳里的工业化理论,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经济发展将面临重要转折期,对比我国正经历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迈向工业化中期,结论与已有成果一致[4]。回顾过去十年陕西省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完成了工业化初期阶段。目前该省正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化转型升级,城乡经济差异逐渐缩小。

图3.1 陕西省2001-2012年人均GDP和RHL的时间变化态势

3.2 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省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特征及其规律性,城乡收入比是研究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必要指标。本文以RHL值为研究对象,绘制了陕西省10个市RHL值的时间动态变化,如图3.2.1所示。研究表明:①陕西省各市RHL曲线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时间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市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在以极低的速度缩小。②铜川是随时间的推移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呈微扬,2010年以后差距下落。②西安、咸阳、宝鸡、延安、安康、榆林、渭南、汉中这8个市从2001年到2009年RHL平缓波动,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处于波动中逐步缩小。③商洛市RHL曲线呈现M型,开始城乡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逐年减小,到2010年城乡差距又转为逐年扩大,该曲线可以看作是小尺度时间上,一条由几个倒U与U型曲线首尾相接的“复合倒U型曲线”。

图3.2.1 陕西省各市2001-2012年RHL值的时间变化态势

已有研究成果对省内的空间格局动态研究存在着不足,为了丰富相关研究成果,又进一步分析了该省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规律和特征,如图3.2.2所示。笔者通过ArcGIS10.0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经济发展速度的相对性,取城乡收入比的均值,然后等差分级,将RHL指标分为Ⅳ级,结果如图3.2.2(a)所示。其中,图3.2.2(a)主要反映了陕西省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在图中RHL值越小,表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越小,等级就越高;RHL值越大,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越大,等级就越低。Ⅰ级颜色浅说明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为危险区域。Ⅳ级颜色深说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小,为安全区域。研究表明:①Ⅰ级覆盖区域逐渐减少,Ⅱ、Ⅲ级有所增加,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在逐步缩小。②榆林和商洛城乡差距在逐渐减少,由Ⅰ级分别转为Ⅲ级和Ⅱ级。而铜川城乡差距却在扩大。③西安、宝鸡、咸阳、延安、安康、渭南、汉中的城乡收入比等级未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同时进行了动态度测算,如图3.2.2(b)。图中浅色区域为城乡经济差异在扩大,深色区域表示城乡差异在减小。表明:①西安、宝鸡、咸阳、安康、商洛、延安、榆林城乡比差距在缩小,汉中、渭南和铜川城乡比差距在增大。②2001-2012年榆林、延安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幅度较大,铜川城乡收入差距在扩大。从图3.2.2综合来看:①西安、宝鸡、咸阳、安康、商洛、榆林、延安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在减少,铜川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却在扩大。②汉中、渭南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呈波动状态。

图3.2.2(a) 陕西省RHL时空变化图

3.3 城乡收入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城乡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本文应用了相关分析法,借助趋势线模型研究了陕西省人均GDP与城乡收入比RHL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Y=ax2+bx+c的模型非常适合陕西省人均GDP与RHL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R=0.8659,表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相关。从图3.1可以看出,陕西省城乡比RHL值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倒U型,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关系的变化,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异,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呈一条倒U型曲线或复合倒U型曲线。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当人均GDP从1 000美元向3 000美元(约处于9 000元~24 000元人民币)迈进是黄金发展阶段[15],也是利益矛盾加剧时期[16],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维护了经济的平稳发展,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呈高值平稳期,这一时期也是工业化初期阶段。当人均GDP超过24 000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差异在逐步缩小,并进入较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陕西省经济向工业化中期迈进。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文把陕西省城市经济类型分为四类(a、b、c、d),如图3.3.2所示。运用趋势线模型去检验各市人均GDP与RHL之间的关系。分析图3.3.2(a)可知:西安市、铜川市人均GDP与RHL值的相关性曲线呈峰型分布,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71、0.873,相关性都较强。西安市人均GDP与RHL之间呈较强的相关性,自2001年西安市人均GDP虽然高于全国和陕西省平均人均GDP,但相比东部同类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所以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异在增大。当人均GDP达到39 000元时,城乡经济差异达到最大;超过3 9000元以上,即约大于5 000美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异缩小,向后工业化迈进,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铜川市人均GDP在24 000元以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异增大,超过24 000元以上,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异缩小,基本完成工业化初级阶段。2012年铜川市国民产业结构比为6.9:65.9:27.2,以第二产业强发展型为主,具备了以工促农的条件。

榆林市、延安市人均GDP与RHL值的相关性曲线呈倒S型,类似复合倒U型,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65、0.625,人均GDP与RHL呈弱相关性。榆林市和延安市国民产业结构比分别为4.6:73.2:22.2和7.6:73.6:18.8,产业结构以工业能源产业为主,本世纪初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城乡经济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呈阶段性变化。当人均GDP为1万元左右和4万元左右时,国民经济发展分别步入新的阶段,均向后工业化迈进,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积极缩小。

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人均GDP与RHL值的相关性曲线总体呈倒U型,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85、0.849、0.686。宝鸡、咸阳人均GDP与RHL值呈强相关,国民产业结构比分别为10.2:66.1:23.7和17.5:56.9:25.6,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渭南市以农业著称,号称“陕西粮仓”,国民产业结构比为14.8:55.2:32.0,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以第二产业为支柱,目前基本完成工业化初级阶段。

图3.3.2 陕西省各市人均GDP与RHL值的关系

汉中市、安康市人均GDP与RHL值的相关性曲线呈弱倒V型,而商洛市人均GDP与RHL值的相关性曲线呈M型,类似复合倒U型。三市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81、0.444、0.663,汉中和商洛人均GDP与RHL之间的相关性呈弱相关性,表明城乡收入差异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三个市相对其他各市经济发展落后,是国家生态屏障区,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主,农业产值所占比例较高,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1)城乡经济发展关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呈现阶段性变化,整体呈现一条倒U型或复合倒U型,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1,16,17]。(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转折点不同,但整体和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相吻合,西安、榆林、延安正向后工业化迈进,铜川、宝鸡、咸阳处于工业化中期,汉中、安康、商洛、渭南均处于工业化初期后阶段。(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具有较大作用,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策体制。结合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当人均GDP小于1000美元时,城乡经济差异较小;人均GDP介于1000美元和3000美元时,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拉大;当人均GDP大于3000美元时,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会,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该研究以RHL值和人均GDP为指标,结合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对陕西省及各市城乡收入差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从研究结果可知:

(1)从时间序列看:陕西省城乡收入差异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阶段性变化,表现为倒U型或复合倒U型变化态势。开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异扩大,2003-2009年各种利益矛盾加剧,城乡收入差异保持高值平稳期,之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这主要与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和方针有关。

(2)从空间尺度看: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差异性比较大,主要在于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较大。西安、宝鸡、咸阳、安康、商洛、榆林、延安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在减少,铜川却在扩大,汉中、渭南呈波动状态。

(3)从相关性上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不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唯一途径。按照钱纳里的工业化标准,西安、榆林、延安正向后工业化迈进,汉中、安康、商洛、渭南基本完成工业化初期,铜川、宝鸡、咸阳步入工业化中后期。

4.2 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的建议

4.2.1加大对少、边、远、穷山区的扶贫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陕南汉中、商洛、安康是陕西省典型的少、边、远、穷山区,集中了陕西省半数以上的贫困县。该区域相比陕西省其他城市,多山区,距省级核心城市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能源储量少,贫矿多富矿少,经济发展缓慢,但该区域是国家生态屏障区,对全国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陕西省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国家级和省级扶持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少、边、远、穷山区的扶持力度,大力建设综合交通信息网络,改善区位条件,促进资源和要素在城市间均衡分配,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此外,寻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使农村居民享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土地、户籍等制度及政策法规,降低农村生产生活投资成本,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

4.2.2因地制宜,分级分类地实施发展战略

相关学者研究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搞一刀切模式,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不同导致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7,9]。延安、榆林、铜川以能源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形式单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但政府财政收入较高,应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西安、宝鸡、咸阳以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中心,产业门类多,是区域发展核心,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创新资源开发,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渭南是关天经济区东大门,但经济基础薄弱,借助区域增长极平台,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汉中、安康、商洛多山地,发挥国家生态屏障作用,加强绿色产业发展,适当发展工业,促进农产品的纵向产品升级和横向产业链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分级分类地实施差异化市场发展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4.2.3坚持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经济的增长不会“自动”地缩小收入差距,如果政府不采取一定的政策,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不会自动缩小,反而会危害到经济增长[18]。收入差距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城乡的差距还包括城市间的差距,不管哪一种都不利于全省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的原则。陕西省三大区资源、经济、环境特色鲜明,区域发展差距大。不管是区域统筹还是城乡统筹都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强关中创新资源、陕北能源资源和陕南生态资源的融合深度,政府在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中起着弥补和调整市场失灵、保证公平竞争等作用,一方面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防止政府职能过大,或市场过分强调效率,致使发展失衡;另一方面处理好上下级政府间关系,我国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乡四级体系,各级政府职能分工和工作要点存在差异性,对于统筹发展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性,各级政府始终要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积极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协调性。

[1] 吴振磊.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阶段、特征与趋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4):26-31.

[2] Akita Takahiro.Decomposing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nd Indonesia Using Two-Stage Nested Theil Decomposition Method[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3(37):55-77.

[3] Qin Duo,Cagas Marie Anne,Ducanes Geoffrey.Effects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9(31):69-86.

[4] 杨宇,刘毅,齐元静.基于不同区域尺度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判断[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1-6.

[5] 沈亚芳,吴方卫,张锦华,等.城乡差异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基于Oacaxa-Blinder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7):11-18.

[6] 张文,唐萧萧,徐小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J].求实,2013(5):45-49.

[7] 郭建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7(1):24-44.

[8] 余菊,刘新.城市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地理,2014,34(3):79-84.

[9] 夏安桃,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18(5):56-60,33.

[10] 田双全,黄应绘.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效果[J].经济问题探索,2010(9):20-25.

[11] 霍丽,苏萌.陕西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评测及发展路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5):74-79.

[12] 陈鸿彬.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62-65.

[13]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统计年鉴(2002-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4] 陕西省统计局.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5-03].http://knews.shaanxi.gov.cn/.

[15] 刘强.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宏观分配关系的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参考,2005(58):11-17,44.

[16] Simon Kuznet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1):1-30.

[17]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18] 陆铭,王亦琳,章元.为了控制收入差距的共识:经济学贡献了什么?[J].南开经济研究,2006(5):56-63.

猜你喜欢

城乡经济工业化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从民国北平郊区的“留守”“空巢”现象看城乡经济流动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聚焦两会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耦合与协调模型的分析
基于PCA-AHP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鄂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