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优推断句探析
2015-02-20任冰蕊
任 冰 蕊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择优推断句探析
任 冰 蕊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择优推断句是现代汉语复句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代表形式是:与其A不如B。根据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我们分三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从语表形式上考察择优推断句,对前后分句的主语和关系词语的位置问题进行描写、分析和探讨;第二部分从语里意义上考察择优推断句,揭示使用该句式时认知层面的规律性;第三部分考察择优推断句的三类特殊语用价值。
[关键词]小三角理论; 主语与关系词语; 认知层面; 语用价值
引言
择优推断句,指前后分句之间既有择优关系又有推断关系的一种复句句式。它属于假设句,是因果复句的一种(邢福义,2002)[1]208。择优推断句的代表形式是:与其A不如B。
本文以这一代表形式为基点,依据邢福义的小三角理论[2]135-158,先从语表形式角度,谈关系词语“与其”、“不如”与前后分句的主语的位置关系;再以认知层面和意愿选择度为视角,讨论该句式的语里意义问题;最后,探讨该句式所具有的一些重要语用价值。[3-6]
一、 择优推断句的语表形式考察
择优推断句的语表形式比较复杂。这里主要考察两个问题:一是典型择优推断句中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二是典型择优推断句的变异形式和拓展形式中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
(一)典型择优推断句中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
择优推断句的典型形式是“与其A不如B”。在“与其A不如B”句式中,前后分句的主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A、B主语不同;第二种情况:A、B主语相同。
先说A、B主语不同的情况。当A、B主语不同时,要进入“与其…不如…”语法框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前后分句的主语必须同时出现,绝对不可以省略。如果省略了任何一个主语,句子就不成立了。如:
(1)与其你去挤公交车,不如我去挤公交车。
例(1)中,前一分句的主语“你”和后一分句的主语“我”省略任何一个,句子都不成立。因为此时,前后分句强调的焦点正是他们各自的主语,而句子的焦点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第二,关系词语“与其”“不如”只能放在各自分句的主语的前面。比较:
再说A、B主语相同的情况。当A、B主语指同一人或事物或者情况时,要进入“与其…不如…”语法框架,前后分句的主语不能共现。即A、B的主语不能同时出现在句子中,且只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前后分句都不出现主语的“与其A不如B”句式,通常补不出主语,也无需补出主语,或者说补不出具体主语,只能补出表示泛指意义的“我们”、“你们”、“人们”等词语,并且前一分句的关系词语“与其”往往可以省略。这种句子在日常交际中往往用于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名言、警句等结构较固定的句子。如:
(2)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长痛不如短痛。
一种是表达对某事物、某情况的看法。这种句子前,往往可以加上“某某觉得”、“某某想”、“某某认为”等表示总括或对待的短语。如:
(4)机关人认为:与其等着被精简,不如早下海,早锻炼,早收益。
(5)对待穷人,与其给他一只烤鸡,不如教会他烤鸡的方法。
第二,前后分句中有一个分句出现主语的“与其A不如B”句式,当主语出现在前一分句时,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交际需要自由使用。如:
当主语出现在后一分句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首先,主语通常只能是“我”、“你”、“他”等少数几个代词,此时,代词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交际需要自由使用。如:
其次, 主语出现在后一分句的句子多用于口语中。因为在“与其A不如B”句式中,通常后分句的关系词语“不如”是紧接着前一分句出现的,即后一分句的关系词语与前一分句之间很少插入某个成分。如果插入的话,通常只出现在非正式的口语中。比较:
(6)与其喝咖啡,我倒不如来杯冷饮。
(7)我与其喝咖啡,倒不如来杯冷饮。
与例(7)相比,例(6)有很强的口语色彩,较为随意,多用于口语当中。例(7)则较为正式。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主语相同的“与其A不如B”句式的前后分句的谓语是单个形容词或由多个形容词组成的联合短语时,前后分句可以都不出现主语,但一旦句中出现了主语,这个主语就只能放在前一分句中,并且只能放在前一分句的关系词语“与其”前面。如:
(8)与其广阔而浮面,倒不如狭小而深入。
(9)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
例(8)、例(9)的前后分句都是由多个形容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谓语的。例(8)没有出现主语,例(9)出现了主语。主语“文章”只能放在前一分句,也就是说“与其长而空,文章倒不如短而精”或“与其长而空,倒不如文章短而精”两句都不成立。同时,主语“文章”只能放在“与其”前,即“与其文章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不成立。
(二)典型择优推断句的变异形式和拓展形式中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
先看典型择优推断句的变异形式中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
典型择优推断句“与其A不如B”的变异形式包括“与其A宁愿B”、“与其A宁可B”等形式。这里,我们选用其代表形式“与其A宁可B”进行讨论。
与典型择优推断句相同,“与其A宁可B”也可以分为主语不同和主语相同两类。其规律与典型择优推断句“与其A不如B”相同。唯一不同的一点是:当后一分句出现主语时,主语可以是任何词,并且只能放在后一分句的关系词语“宁可”的前面。如:
再看典型择优推断句的拓展形式中,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
典型择优推断句“与其A不如B”的拓展形式是“与其说A不如说B”。与典型择优推断句“与其A不如B”相同,“与其说A不如说B”也可以分为主语不同和主语相同两类。与典型择优推断句“与其A不如B”不同的是:
第一,对于“与其说A不如说B”句式,无论主语是否相同,后一分句的主语只能出现在后一分句的关系词语“不如说”的后面。
第二,当主语不同时,“与其说A不如说B”的前一分句的主语与它的关系词语位置比较灵活。如:
后一分句的主语只能出现在后一分句的关系词语“不如说”之后,这是所有“与其说A不如说B”句式的共同特点,上面的第一点里已经说明。
第三,当主语相同时,前一分句的主语出现在“与其说”后时,后一分句的主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此时,“与其说A不如说B”的主语可以共现。如:
(10)明眼人不难发现,与其说这是一个打击走私的通知,不如说(这)是一个鼓励走私的公告。
但是,当前一分句的主语出现在“与其说”前时,后一分句绝对不能出现主语,也就是说,后一分句的主语必须省掉。如:
二、 择优推断句的语里意义考察
择优推断句的语里意义涉及两种不同的意愿选择层面:一是主体意愿选择层面,一是客体意愿选择层面。为便于理解,我们先来看看认知层面和意愿选择度。
(一)认知层面和意愿选择度
“与其A不如B”句式在认知层面上反映了大脑思维中两种不同的认识:主体意愿选择层面,说话人倾向于选择A命题的可能性要小于倾向于选择B命题的可能性,用意愿选择度表示为:P[A]
P[B]。
为了便于表述,先简单介绍一下意愿选择度。意愿选择度,用来描述人们对命题选择的可能性,用P[X]刻画(X表示任一命题),其值取区间为[0,1]中的值。P[X]=0,表示人们没有选择X;P[X]=0.5,表示不知道是否选择了X;P[X]=1,表示业已选择了X;0
(二)主体意愿选择层面
主体意愿选择层面是大脑思维中的一个认知层面,该层面反映的认识是说话人自己对于命题的主观选择情况。
在“与其A不如B”句式中,主体意愿选择层面所反映的认识是选择A分句的可能性要小于选择B分句的可能性,即P[A]
(11)大伙儿都劝傻根,六万块钱不是小数,在高原得干上四五个年头。与其揣在身上冒着被贼偷去的风险,不如花上六百块寄回家。 可傻根想:六百块啊!在老家够买头驴了。再说,狼都不咬俺,这人会害俺?(赵本夫《天下无贼》)
(12)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发生的小事,与其用感慨、牢骚来对待,还不如自己上前去解决。(《人民日报》1995年10月27日)
(13)李云龙的话说得太绝:不喝酒的人靠不住。还有,知识分子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拿什么结合?他李云龙实在想不出除了酒还能有些什么。赵刚琢磨对他这些歪理与其争论不如一块儿喝算了,又不是什么原则问题。(都梁《亮剑》)
例(11)中,根据语境,我们可知:说话人选择“把钱揣在身上”的可能性一定小于选择“花上六百块把钱寄回家”的可能性,即P[把钱揣在身上]
(三)客体意愿选择层面
客体意愿选择层面是大脑思维中不同于主体意愿选择层面的另一认知层面。所谓客体就是指听话人。该层面反映的认识是听话人或一般人(广义的听话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现实情况进行的选择以及猜测和判断。
在“与其A不如B”句式中,客体意愿选择层面所反映的认识是听话人或一般人(广义的听话人)选择A分句的可能性要大于选择B分句的可能性,即P[A]>P[B]。客体意愿选择层面是任何一个“与其A不如B”句式成立的前提。例如:
(14)赵志敬哈哈大笑道:“尹师弟,你的意中人在这里跟旁人干那无耻的勾当,你与其杀我,还不如杀他。”(金庸《神雕侠侣》)
(15)与其让人们心中的鬼为非作歹,不如把这些鬼都关到小说家们的文字里,关到所有的惊悚悬疑小说里面去,让大家都在小说里见识这些鬼的真面目。(搜狐读书频道)
(16)决心写这本书的原因,是我终于认识到,与其让别人杜撰我的故事,不如我自己来写。(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例(14)中,根据语言环境,可知听话人尹师弟选择“杀我”的可能性要大于选择“杀他”的可能性,即P[你杀我]>P[你杀他],用意愿选择度表示就是:P[A]>P[B]。因为很明显,听话人尹师弟一定选择了A分句“杀我”,尹师弟甚至没有想到有“杀他”这样一个选择的可能。事实上,说话人赵志敬在说出“你与其杀我,还不如杀他”这句话前,大脑思维层面一定是以听话人尹师弟的选择为前提的。
例(15)中,说话人在说出“与其让人们心中的鬼为非作歹,不如把这些鬼都关到小说家们的文字里,让大家都在小说里见识这些鬼的真面目”时,一定有一个前提,即根据当今社会一般人的生活经验推测,现代社会人们心中都有为非作歹的鬼在作怪,但人们“在小说里见识这些鬼的真面目”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选项。即客体意愿选择层面上,P[让人们心中的鬼为非作歹]>P[把这些鬼都关到小说家们的文字里,让大家都在小说里见识这些鬼的真面目]。
例(16)中,说话人在说出“与其让别人杜撰我的故事,不如我自己来写”这句话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的一定是选择“让别人杜撰我的故事”要优于选择“我自己来写”,即P[让别人杜撰我的故事]>P[我自己来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任何一个“与其A不如B”句式,一定都包含着客体意愿选择层面P[A]>P[B]这样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们是不会用“与其A不如B”这一句式的。正因为“与其A不如B”句式存在着这种复杂的主体意愿选择层面和客体意愿选择层面的不一致,说话人在表达这种差异时,就使用了该句式。
三、 择优推断句的语用价值考察
择优推断句反映了主体意愿选择层面和客体意愿选择层面的不一致,但根据客观现实中A、B命题是否被选择或是否已经发生,该句式还有丰富的语用价值。包括三种情况:
(一)P[A]=1,P[B]=0
当P[A]=1,P[B]=0时,也就是客观上A命题发生了或被选择了而B命题却没有发生或没有被选择。此时,客观选择或发生的情况与客体意愿选择层面相一致,都是P[A]>P[B],但他们却与主体意愿选择层面相矛盾,也就是说话人想要选择的命题并没有成为现实,因此,这类择优推断句通常可以表达埋怨、愤怒、咒骂、嫉妒等消极的感情,具有表达消极情绪的语用价值,如:
(17)6月10日,娱乐宝第二期开售。此次融资的五部电影依然是明星效应极强的各路明星主演或推荐的片子,而有第一期效果在先,第二期总投资额也达到了9200万元,远远超过第一期的3700万,但有人认为娱乐宝与其锦上添花送大片,还不如雪中送炭玩文艺来得实在呢。(网易新闻)
(18)她竟然这般绝情,全然不顾他的真情呼唤!而他又何必要苦苦等待呢?既然她已经说了要与他永不相见,那么他又有什么权力见她呢!“滚啊……你算什么东西!还不如死了算了!……”那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咒骂着,他真想一死了之,可是他还那么年轻,才二十岁!……(法 卡斯顿《歌剧魅影》)
(二)P[A]=0.5,P[B]=0.5
当P[A]=0.5,P[B]=0.5 时,客观上,我们不知道A、B命题哪个会发生或会被选择,但客体意愿选择层面与主体意愿选择层面是矛盾的,也就是听话人大脑中的选择一定和说话人的选择不同,或者说话人知道自己的选择与一般人(广义的听话人)依据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做出的选择相矛盾。这类择优推断句通常具有对听话人提出意见、建议或择优选择的语用价值,如:
(19)对于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与其大呼小叫说要去解救他们,让人家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20)我们看到远处山村的灯光,我想,我们与其在上头挨冻,还不如找村子去。(贾芝主编《延河儿女》)
(三)P[A]=0,P[B]=1
当P[A]=0,P[B]=1时,也就是客观上B命题发生了或已被选择了而A命题却没有发生或没有被选择。此时,客观发生或被选择情况与主体意愿选择层面相一致,都是P[A]
(21)麻毛四吸一口烟后笑道:这小子倒是会选出生的日子,今后过生日不会缺少好吃的,粽子,鸡蛋,鸭蛋和熟大蒜,样样都有,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周大新《湖光山色》)
但是,有时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自嘲的感情色彩,如:
(22)“吹神”陈奕迅前日下午现身广州,受访时谈及专辑封面照采用“小陈奕迅被水喷脸”的鬼马创意时,陈奕迅表示:大家都喜欢整陈奕迅,与其被大家整,不如自己整自己。 (广州日报)
五、结语
本文从语表、语里、语值三个视角对择优推断句句式进行探析。语表方面,主要探讨了典型择优推断句“与其A不如B”句式及其变异句和拓展句中主语与关系词语的位置问题;语里方面,主要从认知层面对择优推断句进行了分析;语值方面,主要考察了择优推断句的三类特殊语用价值。通过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择优推断句所具有的一些重要规律。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丁力.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4]丁力.复句三分系统的心理依据[J].汉语学报,2006(3).
[5]李会荣.“与其p不如q”格式的语义关系新探[J].语文研究,2008(4).
[6]杨江.“与其”句式的语义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6).
[责任编辑:朱 飞]
[作者简介]任冰蕊(1991-),女,山西榆次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收稿日期]2014-06-22
[修订日期]2014-09-09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36(2015)01-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