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here-be结构生成看名词短语限定性问题
2015-03-28任群
任 群
(淮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基于There-be结构生成看名词短语限定性问题
任 群
(淮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英语中There+be经过语法化等过程生成了现在的存在句。传统语法通常要求There-be存在句中的NP为非限定性,但事实上英语有很多限定性NP的存在结构。其合理性的原因是:语法化后,存在句主要的功能是引入新信息。虽然有些NP形式上是因为语法需要而使用限定性,但所指是新信息。因此这些限制性NP也是符合存在句的功能要求,是合理的。
There-be结构;语法化;限定性;新信息
0 引言
There-be存在句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结构,因为其结构成分的特殊性——there占据主语位置却不执行主语句法作用和名词短语NP既是限定性的也有非限定性的应用,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篇幅的原因这里主要探讨后者。对于存在句NP的限定性,有些学者称为“确指/定指性”或“确定性”,“确指”是“明确的指向”[1],属于语用范畴,“确定性”可以是语用的确定、语义的确定,也可以是语法的确定[2],因此这里还是采用属于句法形式范畴的术语“限定性”。限定性NP是指包含有定冠词、指示代词、物主代词、专有名词等特指或类指限定成分的名词短语。
很多学者,如肖俊洪引入语用信息分析,提出语法限定与语用确指之分,认为只要NP语用非定指,或所指是新信息即可[3]。而张绍杰等(2005)则认为语法与语用之分不够恰当,“根本不存在确定性限制问题”,只要NP语义与存在句的功能一致即可成立[4]。
由此可见,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首先确定结构的语用功能,其次分析NP的语义与语用是否符合结构功能。鉴于“语用过程是语法化产生相应的结果”[5],因此,分析NP的限定性问题首先要弄明白该结构的语法化过程。
1 There-be结构的生成过程
在古英语中,主语不是必需的成分,动词多采用后位顺序(verb-second / verb-final order),因此句子多以状语结构居首位。副词there具有前指作用,指代前面的地点,常出现在句首。到了中古英语时代,主语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分,there和NP都可位于句首,there和地点状语并存。直到现代英语早期,根据人类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逻辑,人们不再认可作为新信息、新话题的NP出现在句首,There这时就完全取代NP占据首位。这一发展变化中,there经过类比、重新分析、语法化过程完成了由地点副词转化为抽象空间虚词的生成[6]。
语法化的渐变过程在语义、句法和音系三个层面体现为语义抽象性的逐渐增加(具体义>较少抽象义>更多抽象义),形态黏着性的逐渐增强(自由>较少黏着>更多黏着),音系形式的逐渐弱化(完整的音系形式>弱化的音系形式)[7]。
There-be结构的生成正经历了这一语法化过程。当句法要求主语必须存在时,there成为主语的补充词,与地点状语的共存经重新分析使其失去了作为地点副词的含义。同时,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抽象指称的出现,主语补充词there逐渐抽象化,由前指特定地点虚化为泛指任何地点,并可指时间、关系、条件,最终抽象为一个空间概念。在语义上,there经历了具体地点>模糊地点>时间、条件>抽象存在的语义转变,由具体变为抽象。从句法上看,there由实词变为虚词,动词V经历任意动词>方位动词>be>’s的形态变化,特别是there与be的黏着性越来越强。从音系上看,there由重读的副词转变为弱音虚词。There-be语法化为一个表存在概念的结构,用以导入表达未提及的或未知的新信息、新话题的NP。
2 There-be结构限定性的语用信息
了解了There-be结构的生成过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语法家提出“非限定性”要求了。一般来说,新信息是未知的首次出现的内容,所以表达新信息的NP理论上应该是非限定性。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大量限定性的NP。这主要是因为新信息的涵义并非如此简单。
在交流过程中,新信息是说者要传递给听者的新的内容,可以是听者不知的内容, 也可以是听者已知的但遗忘或意料之外的内容,或是说者认为重要而强调、希望引起听者注意的内容[8]。语境中新信息的判断是由说者根据对听者背景的判断决定的[9]。由此可见,限定性NP不能完全等同于旧信息。也就是说,新旧信息的判断由语境来界定。
根据Ward & Birner的分析,出现在There-be结构中限定性NP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其一,NP为已知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需要作为新信息重新引入。其中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分为提醒型和列举型。提醒型是指NP的所指是上文已提及的或双方共知的,但因为听者暂时性忘却或未能想到而需要作为新信息重新提及。如:
(1) A: Have we any lose cash in the house?
B: Well, there’s the money in the box over there. (Quirk et al.)
(2) A: You won’t get so much for twenty-five pounds in Marks and Spencers.
B: Well, it’s not that. What did they sell that you want?
A: There’s the food place, isn’t there? (Quirk et al.[10])
列举型指把已知或共知的个体作为新信息引入特定语境。所列举的个体虽是听者已知或两者共知的信息,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听者未能把已知信息与特定语境相联系,因此这些信息在这个特定语境中就成了新信息。如:
(3) A: Is there anyone coming to dinner?
B: Yes, there’s Harry and there’s also Mrs. Jones. (Quirk et al.[11])
其二,NP虽然形式上是限定性的,但所指是新信息。这种类型中的NP因为语法结构的需要而必须加上限定词,如NP有形容词sam、最高级、关系分句、of短语等。还有些所指的新信息与己知或可推知的信息类型相同或相似。如:
(4)There’s the oddest-looking/that strange man standing at the door.
(5)There are the following reasons for this bizarre effect ……
(6)There are those who would claim that computers will take over the earth within the next decade.
(7) There was the usual/same crowd at the beach today.
(8) There were those neighbors at the City Council meeting yesterday.
(9) There is the perfect man for Mary in my class.
(10) There was the wedding picture of a young black couple among his papers. (Ward & Birner[12])
例[4-6]中NP因为修饰语的原因需要限定词,但其本质是新信息。例[7、8]中NP是双方已知的信息,例[9、10]是听者根据双方共有的背景可以推知的信息,但在当前语境中都是首次出现的新信息,或者说是有预设的、带有已知或公共背景的新信息。
3 There-be结构限定性NP合理性
判断存在句中的NP是否合理主要依据该语法结构的功能,取决于NP是否符合该结构的语法功能。从There-be结构生成过程来看,该结构是应新话题、新信息而生,经过语法化成为一个特定的语法结构,其功能是引出新话题、导入新信息,那么,只要NP所指为新信息、新话题就是合理的。
Quirk等语法家提出限定性限制,主要依据一个通用的常识——通常类指和特指限定词所指都是泛指人所共知的或特指双方已知的信息,属于旧信息。但是一种语法形式并不只对应一种语义。事实上,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种语法形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和语用。例如上文例子中的限定性NP都是特指,指称某一或某些特定的对象,或是已知、共知的信息,但在其所处的语境中却是新信息、新话题。因此,这种简单的根据形式的限制是不可取的,还需参照语义和语用范畴的概念。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限定性NP所指不一定都是旧信息,因为新、旧信息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参照点,或者说不同的判断依据,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例如上文中提醒型和列举型的限定性NP,根据听者的背景而言,它们所指都是已知的旧信息,但在其所在语境中因听者未能将已知的信息与语境相联系而成为了新信息、新话题。或如例[7、8]中的限定性NP是双方背景知识中特指的人或物出现在了新的语境而成为新信息、新话题(有预设或背景的新信息)。若没有预设或背景则不能成立。如[7、8]中的NP改为“the crowd”和“the neighbors”成为了泛指或特指的一些人,失去了预设和背景,因此这两个NP所构成的There-be结构就不合理。同样,如果把例[1-3]中的There-be结构单独拎出来,这些句子就失去了特定的语境,失去了预设和背景,也就成了不合理的存在。正如张绍杰等所说,“确定性不应成为划分新、旧信息的标准”,[13]新、旧信息应根据其所处语境与其在语境中的性质来界定。
4 结论
随着人类认知的复杂化,旧信息或新信息的概念也不能简而言之。两者的区分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境、特定的参照点来判断。There-be语法化为引发结构,表存在概念,导入新信息。根据以上的分析,这一表征可以具体陈述为:存在句用以提醒或重新导入某已知或类似某已知的存在(如例[1-3、7-10]),或者是用来引出或强调未知的存在(如例[4-6])。正如张绍杰所说,NP“不存在确定性限制问题”[14],NP从形式上不应受限定性限制,只需表达这些已知或未知存在的NP是该语境中的新话题或新信息,那么该结构就是合理成立的。
[1] 戴曼纯,崔刚.英语存在句研究二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24 -27.
[2][4][13][14] 张绍杰,于飞.英语存在句“确定性限制”的语用解释[J]. 外语学刊,2005(1):1-6.
[3] 肖俊洪.信息结构与There -存在句“ 实义主语”的“确定性”[J].外语学刊, 1994(2):22 -27.[5] 张有军.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78-183.
[6][9] 任群.Diachronic Study on the Derivation of There in There-be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3(1):200-207.
[7]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4):307-322.
[8]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5.
[10][11][12] Quirk,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 Longman, 1972:418,421.
(责任编辑:郑孝芬)
An Analysis of Definiteness of NP Based on Derivation of There-be Structure
REN Q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iyin Normal Uni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China)
There-be structure is generated by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Traditional grammar prescribes that NP in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definite, which is so-called "definite restriction". In fact, there are practical cases in which NP are definite. The feasibility reason is that after grammaticalization, the existential sentence is used to introduce new information. Some forms of NP refer to new information,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unction, although they are modified by definite determiners for grammatical need.
there-be structure; grammaticalization; definiteness; new information
2015-10-30
任群(1973- ),女,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H043
A
1009-7961(2015)06-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