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后内地迁新工厂研究——以八钢为例

2015-03-28张志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八钢钢铁厂新疆

张志伟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4600)

一、建国后内地工厂迁新背景

中国近代工业始于19 世纪4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100 多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布局极为不合理。

首先,工业生产地与原料地严重脱节,工业分布与资源分布不相适应。例如上海是制造工业中心,但是附近不产煤、铁、石油和有色金属。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和面粉工业畸形发展,附近的江苏省所产的棉花和小麦,也无法满足上海轻纺工业的需要。①上述这些基本工业资源都要长途从外地调入,或从国外进口。与此相反,另外一些矿产地区,当地几乎没有加工工业,或是只有一些粗加工工业,仅以矿石或半成品廉价向国外输出,在国外制成成品再高价售予我国。例如,河北、山西、山东的煤矿、铁矿、铝土,安徽、湖北、海南的铁矿,湖南的锑矿,江西的钨矿都属这一类。至于自然资源丰富的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工业更少得可怜。

其次,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旧中国的现代工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北三省、关内沿海六省和上海市,这两个地区的工业产值占全国80%左右,大体上东北是全国重工业集中的地区,关内沿海六省和上海市是全国轻纺工业集中的地区。东北工业又主要集中在沈阳、抚顺、本溪、鞍山和大连五市;关内沿海六省和上海市的工业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广州、无锡等少数城市。当时内地各省除汉口、汉阳、重庆、太原稍有现代工业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现代工业。但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苏关系开始破裂,两极格局慢慢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东部沿海工业发展受限,并可能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与此同时,新疆深居内陆、背靠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地域广袤、资源丰富、市场广大,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因素,近代新疆的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物资产品匮乏,各族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到和平解放时,新疆近代工业几乎是个空白,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仅有14 个,而且规模很小,其他均为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厂。全疆没有一寸铁路,只有几条简单的公路,交通运输依靠骆驼、毛驴驮运。”②并且在和平解放初期,新疆省内仍有国民党、土匪等残余势力,因此,发展新疆经济、建设工厂、生产新疆人民急需的产品对于当时争取民心就显得格外关键。但是,由于新疆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基础差,想要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仅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很困难的。因此,五六十年代在国家的支持下,经中央华东局、中央重工业部、中国铁道部、新疆军区以及内地各省市等多方的协调、配合下,大批内地工厂、人员到达新疆,对新疆的现代工业的崛起、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内地工厂迁移新疆

在建国初期,为了响应党中央支持边疆建设的号召,支援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建设,内地一些省份把新疆急缺的企业或工厂及工厂原有的大批技工迁入新疆。根据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及新疆经济的特点,内地先后有以下工厂迁移新疆:1951年上海将新慎昌机器厂、范元记模型厂、练成机械厂、美新工具厂和益华钢铁厂的机械设备迁移至新疆,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新疆八一钢铁厂。③

195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为支援边疆建设,把湖南省广播电台服务部所属电池厂迁到乌鲁木齐,当时有员工15 人,设备简单,固定资产4000元,年底由湖南迁到乌鲁木齐的电池厂建成投产(今乌鲁木齐电池厂的前身)年内生产R40 型电池90. 1 万只,填补了新疆电池生产的空白。④1958年6月,天津四个棉花生产合作社迁至新疆石河子,组建石河子织染厂,十月份开始试生产,工厂经扩建改造,拥有织机210 台,生产帆布、印花床单、大红棉毯等产品。⑤1960年建工部第三工程局第三建筑公司迁往新疆,组建新疆自治区一建。1961年上海弘伦织染厂迁移新疆组建乌鲁木齐天山织染厂。1962年上海同德成(盛)色织厂迁移新疆组建兵团农二师纺织厂(后为库尔勒湖光纺织厂)。1963年北京大兴棉纺厂迁移新疆组建奎屯纺织厂。1965年天津市抽调第四建筑公司迁往新疆,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二建。1965年9月,由下马的原北京大兴棉纺厂1.5 锭棉纺设备,1965年运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组建奎屯棉纺织厂,经由两年筹建正式投产。1966年6月,自治区经委副主任段尚志率工作组去沪,商谈迁3 万锭棉纺织厂、儿童织袜厂、民族头巾厂来新疆事宜,由上海支援新疆建设织染厂一座,已基本谈妥。1966年天津毛麻纺织厂迁往新疆组建北屯毛纺厂(当时叫北屯东方红毛纺厂,1975年改名为新疆北屯毛纺厂),还有乌鲁木齐天山织染厂,阿克苏大光毛纺织厂等等都是当时内地企业迁新组建的纺织厂。⑥1968年广东华南牙膏厂迁乌鲁木齐,组建新疆牙膏厂(后更名为新疆日用化工厂),并开始生产“红山”牌牙膏。⑦大批内地工厂的到来为新疆提供了极为紧缺的生产生活用品,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对新疆的现代工业的崛起、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其中,以上海益华钢铁厂为基础建立的新疆八一钢铁厂影响最大,⑧它是新疆地区第一座钢铁厂,结束了新疆缺铁少钢的历史,为新疆的农业机械制造、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设备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更为后来兰新铁路的修建乃至边疆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八钢建立的背景

1949年以前,新疆不能生产一斤铁、一斤钢。由于新疆缺铁少钢,解放前农牧民耕地使用的是二牛抬的木梨,解放初期平均每5 户人家才有一把砍土曼(新疆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由木柄和铁头两部分构成),3 户人家才有一把镰刀,两块大洋才能换一斤苏联运来的铁。甚至打马掌用的铁料,也要从苏联或者关内购买贩运。1949年新疆解放后,进疆部队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农业和水利建设对钢材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交通闭塞也制约着新疆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先修铁路,但是修铁路要有钢轨,需要大量的钢铁,从外地采购成本高,而且运输困难。“必须要有自己的钢铁厂”⑨王震决心要在新疆创办一个钢厂。

王震当时首先想到了请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帮忙。苏联方面也表示愿意帮助新疆建钢铁企业,但是他们提议最好把合资的钢铁厂建在靠近中苏边界的苏联一侧(今哈萨克斯坦的卡拉甘达地区),双方合资合作开釆的铁矿,由苏联以低价购买,矿山由中方负责提供劳力开采,把铁矿石运到苏联冶炼加工。为此,两国要共同修建新疆铁路,同西伯利亚大铁路直接接轨,但是,因为中苏两国的铁路标准不同,整个新疆铁路轨距标准必须按照苏联铁路标准修建才能接轨,最终王震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放弃了依靠苏联建设钢铁厂的构想。后经中央与华东局协调,决定把上海闲置的益华钢铁厂搬迁到新疆。1951年6月29日,经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华东军政委员会联络局与新疆军区代表在上海正式签署协议,以100 万元低价转让益华钢铁厂资产,后又廉价转让上海新慎昌机械厂、练成机械厂、范元记模型厂和美新工具厂。⑩同时,新疆在上海购买轧钢设备和炼钢设备、蒸汽发电机等,总重量2100 多吨,这样就提供了建设新疆钢铁厂急需的设备。尽管华东局答应将上海益华钢铁厂以100 万元的低价转让给新疆,但是,新疆依旧拿不出这笔钱。“据有关数据统计,在1950年1月至9月,新疆财政收入只有28456 万元,而这段时期的财政支出却要181042 万元”。连最基本人员的工资支出都不够,更不要说是新的钢铁厂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为了解决新疆发展的资金问题,1950年,王震将军在新疆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作《关于新疆部队对生产建设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报告,号召广大指战员节衣缩食,积累资金,筹办发电、钢铁、纺织、面粉厂。当时,部队指战员的生活非常艰苦,伙食标准很低,每人每天粮食一斤多一点,菜金不到2角钱。在这样的标准中,每人每天节约粮食半斤,菜金9.9 分。按当时的物价,每位指战员每年为国家节约人民币91.2 元,这部分节约资金专门由新疆军区军人生产合作总社管理。节约资金合计2900 万元,作为钢铁厂3年- 5年建设发展资金

四、八钢建立的过程

钢铁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新中国诞生后,国家计划重点建设18 座钢铁厂,而八钢却没有列入其中,因此,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但王震和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八一钢铁厂。

(一)选址

虽然新疆地域广袤,资源丰富,但钢铁厂建在哪里可以起到的作用最大?初期新疆钢铁建厂筹备组根据王震将军的要求,确定钢铁厂建在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的北疆地区。从1951年1月开始,建厂筹备组历时几个月,先后出动近千人次收集资料,对地理地貌、气象、水文、资源和交通等因素进行考察,最终汇成60 多万字的资料,从中初选出16 处候选地址,最后确定水磨沟、头屯河、阜康县、巩哈县(今尼勒克县)铁木里克为候选厂址。6月底,新疆军区后勤部制定《新疆钢铁两个三年工业基本建设初步计划草案》,拟在阜康建第一钢铁厂,规模为年产铁750 吨;在水磨沟建第二钢铁厂,年产钢铁各5000 吨;在巩哈县铁木里克矿区建第三钢铁厂,年产钢铁各2500 吨,轧成钢铁,修筑伊迪铁路;在头屯河建第四钢铁厂,年产钢铁各200-400 吨。从这份计划草案中,可见新疆对钢铁的需求是多么迫切。但迫于现实,计划的四个钢铁厂最终只有头屯河钢铁厂也就是后来的八一钢铁厂顺利投产。阜康县第一钢铁厂因其矿石供应地——吉木萨尔县水西沟铁矿,矿石含铁量低,且矿层薄、储量少而最终放弃。巩哈县第二钢铁厂是因为处于地震带而放弃。水磨沟和头屯河相比最终选择头屯河,是因为头屯河有苏联飞机装配厂(对外称铁工厂)遗留的工房8356 平方米,住房16715 平方米,并有水塔、供排水管道和蓄水池,略加修整便可使用,仅此一项就可节约资金数百万元。另外,头屯河区位于城市的上风向不易对城市的空气造成污染,并且建厂后可与西山煤矿、地窝堡机场连成一片,便于迪化市统一管理,协调发展。1951年9月16日,头屯河钢铁厂(即八一钢铁厂)开工建设。

(二)技术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由于旧中国钢铁工业十分落后,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着重发展东北钢铁工业基地,将国内的技术人员大多调往东北,因此,新疆要发展钢铁工业,既要引进内地人才,也要挖掘本地人才。经中央重工业部的撮合,王震将军请来了重工业部钢铁局顾问余铭钰到新疆帮助建设钢铁厂。

余铭钰,留美硕士,中国著名的炼钢科技专家,抗战期间在重庆创建的渝鑫钢铁公司被周恩来称之为“为民族工业扩大了初步基础”。他曾于1943年到新疆考察,以协助盛世才创办钢铁工业。考察之后写成《旅新四旬之概见》,为新疆创办钢铁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但当部分冶炼设备运抵新疆后,由于政局动荡,工程夭折新中国诞生后,余铭钰为王震将军那种建设新疆的雄心壮志所感召,毅然于1951年初举家西迁,担任了新疆军区后勤部总工程师,并写出“新疆钢铁工业五年计划进行程序”一文。

八钢筹建时,王震将军成立了两个设计组。第一设计组以上海益华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为基础,由专家、工程师、教授、设计师、设计员、绘图员和技术资料翻译人员23 人组成,负责总体规划和主体工程的设计。第二设计组由新疆部队抽调的探矿、冶金、机械、电力人员组成,在迪化进行动力机械和辅助设施的设计。新疆军区后勤部军工部部长黄沙、副部长刘明怀就是王震将军从部队挖掘出来的冶金专家和机电专家。1952年在八钢正式投产前,由于硫磺沟菱铁矿炼出的生铁含磷高,用原有的方法直筒型空气侧吹转炉炼不出合格的钢,采用其他方法也都未取得理想效果。如何解决脱磷问题,事关八钢的生存与发展,时任总工程师的余铭钰,根据河北唐山钢厂经验和国外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设计制作出涡鼓形空气侧吹转炉,成功用于八钢生产,从而解决钢铁含磷的问题。1952年5月29日,轧钢工场扎出第一批钢材,八钢顺利产钢。

(三)人员构成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各条战线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八钢作为一家钢铁企业,在其建设初期,人员构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 新疆军区部分官兵转业地方,支援八钢建设。1951年9月30日新疆军区后勤部军工部学工队200 多名男女队员抵达头屯河参加钢铁厂建设。2.原上海益华钢铁厂的工人们为了响应建设边疆,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签订《益华钢铁厂员工响应政府号召赴新疆钢铁厂服务协议书》。1951年10月17日首批上海益华钢铁厂员工进厂。22日,赴新疆钢铁厂服务的190 多名员工和100 名家属全部抵达头屯河。3.湖南女兵入疆,参加八钢建设。由于部队转业到八钢的官兵,大部分为男性,且他们大多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而耽误了个人婚姻问题,为了解决其婚姻问题。1952年5月,新疆军区从益阳招收的300 多名女战士进厂参加建设。这些女同志的到来,很快与八钢的大龄单身男青年结合,组成家庭,扎根新疆,为八钢的发展奉献了青春。4.兰州军区对八钢的人员支持。随着八钢的发展,原有的后勤保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新疆军区向兰州军区求助。1952年6月24日,兰州军区兰州被服厂的30 人调入八钢总厂。负责八钢全厂人员的衣服、被褥等物品。5. 安徽、江苏、湖北支边青年支援八钢建设。八钢建立之后发展迅速,随着产量的大大增加,原有的2600 名工人已经无法满足八钢生产的需要,劳动力极为紧缺。最终在1953年3月,八钢在安徽、江苏、湖北招收支边青壮年252 人进厂工作。

(四)运输

五十年代为鼓励内地企业迁往新疆,中央实行铁道运输优待办法。经由铁道运输工厂机器、附属家具及设备满整车(三十吨),并持有工厂所在地证明书的,则减半核收运费。但是,1951年把益华钢铁厂的设备搬迁到新疆时,正值全国国民经济的困难时期,交通运输又十分紧张,西部铁路只通到天水,而新疆又没有大型载重汽车,又因兰新公路黄河铁桥的承载能力限制(不能超过十吨),因此,无法直接按时把上海益华钢铁厂的设备运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向铁道部提出申请,希望大型设备先发运至东北的满洲里口岸,办理出国出境手续,然后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经中亚运输到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再用20 吨卡车运到建设现场。时任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看到申请后立即作出指示,不能因铁路运输问题影响新疆钢厂的建设。于是,新疆钢铁厂筹备组的人员先将一些大型液压设备运到东北办理过境手续,然后经过苏联西伯利亚铁路运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再从霍尔果斯运到迪化,最终用了40 多天才运到工地。而且,从伊犁到乌鲁木齐的途中,公路沙坑遍布,行驶艰难。遇到沙丘封路,需几辆汽车同时牵引才能通行。当时的司机都是事先带足干粮,咸菜,以备长途跋涉之用。可想而知,当年的建厂条件是何等艰难。

在八钢建立之初,由于运力不足,八钢所需的矿石、煤炭很多都是由八钢职工、驻军士兵手扛和用人力车运入厂子的。到了1958年,八钢按照年产钢60 万吨的规模进行扩建。扩建之后基本建成了3 吨转炉2 座,6 吨转炉3 座,配套3 号焦炉,焦油白云石车间等车间,需求的铁矿石、煤炭以及成品的运输都需要大量的运输设备。后经新疆军区与沈阳军区的协调,于1960年1月,沈阳军区9752 部队运输连集体转业到八钢,并调二级车辆17 辆,三级车辆14 辆,四级车辆19 辆,共计50辆车支援八钢的冶金运输任务。

五、八钢的作用及新时期的发展

1952年八钢顺利投产,正式结束了新疆缺铁少钢的日子,此后八钢对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首先,由于八钢钢铁产品的保证,使得兰新铁路顺利开建,完善新疆交通网络,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其次,在1958年八钢抽调两百多名干部与技术工人帮助建设新疆哈密钢铁厂,以及之后的南疆钢铁厂,平衡了新疆的工业布局,促进了新疆经济南北协调发展。第三,八钢的顺利投产也为新疆的农业机械制造、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设备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基础。1952年八钢投产后快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到1958年八钢已经成为年产焦炭60 万吨、钢40 万吨、钢材35 万吨左右的钢铁联合企业。但是,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大跃进以及文革的影响,使其发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1979年,八钢实行乌钢与新钢两块牌子,一家工厂。八钢开始在生产车间实行综合奖励试行办法,以及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新的职称改革。八钢的产品产量与质量大为提升,在年底之际,乌钢生产的生铁以及其他产品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产品。到八十年代,八钢设计院设计的650 轧钢生产工程获得自治区勘察设计一等奖,九十年代八钢轧钢厂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在九十年代,八钢借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迅速发展,并于1995年荣获中国最佳企业称号。到新世纪之后八钢又迎来了自己新的春天,2007年1月16日,八钢与宝钢正式达成协议宣布成为宝钢下属的一家企业。

有的时候,历史就是充满着偶然性与戏剧性,55年前,新疆钢铁厂创建初期,原上海益华钢铁厂职工和技术专家带着全部机器设备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创建八钢;此后,100 多名上海知青又踏着“告别黄浦江,高歌进新疆”的曲调,揣着保卫边疆、献身钢铁的理想,在茫茫戈壁扎下了根。而如今在宝钢与八钢发展的瓶颈时期,他们又联合起来。整合后,宝钢与八钢形成了实质性支持。其中,宝钢把中厚板生产线搬迁至八钢,将宝钢的优势力量互补给八钢,并投入30 亿帮助八一钢铁公司改造生产线,促进其产品升级。

结语

建国之初,以八一钢铁厂为代表的内地工厂迁移新疆,为新疆现代工业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与内地差距的缩小、国家工业布局的趋于合理奠定了基础。尽管很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不能抹杀它们曾经的贡献,特别是八钢直到如今,依旧在新疆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绒巴扎西.论我国东西部分工格局的重塑[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2).

②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243 页.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通志·钢铁工业志[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 页.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通志·轻工业志[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 页、83 页.

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通志·纺织工业志[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6 页.

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通志·纺织工业志[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2 页.

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通志·轻工业志[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3 页.

⑧新疆八一钢铁厂简称八钢,也是初期头屯河钢铁厂.

⑨白关峰.论王震工业化思想以及早期在新疆实践[J].福建党史月刊,2012,(6).

⑩八钢志编撰委员会.八钢志-大事记[M].乌鲁木齐: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5 页.

[1]新疆军区档案馆. 八钢车辆移交总表[Z].2 号全宗,第21 卷,第43 份.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2年.

[3]刘向晖.援疆工作十四年回顾与展望[J]. 新疆地方志,2011,(3).

[4]八钢志编撰委员会. 八钢志[M]. 乌鲁木齐: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通志·轻工业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疆通志·钢铁工业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7]王震传编写组. 王震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八钢钢铁厂新疆
八钢公司发明专利
关于钢铁厂含锌尘泥综合利用的探讨
钢铁厂除尘灰矿相组成及压球性能试验研究
地基强夯处理技术在钢铁厂的应用
八钢公司发明专利
八钢公司发明专利
八钢公司发明专利
新疆多怪
百炼成钢之我见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