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廉任事的明代尚书傅希挚

2015-03-28吴耀明傅新水孙晨光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万历衡水

吴耀明,傅新水,孙晨光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 a. 经济学教研室; b. 行政处; c. 基本理论教研室,河北 衡水 053000)

清廉任事的明代尚书傅希挚

吴耀明a,傅新水b,孙晨光c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 a. 经济学教研室; b. 行政处; c. 基本理论教研室,河北 衡水 053000)

衡水历史上有许多清官名臣,明代的兵部尚书傅希挚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多地为官,历经抗倭、治理漕河等重大事件,却保持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廉作风,堪称一代清官廉吏的典范。傅希挚给后人留下了清廉为官、以俭养德,实心任事、勇于担当,以民为本、便民利民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傅希挚;清廉;任事;衡水

自古以来廉政与否就是一个关系到人心向背、社会安定繁荣、国家长治久安、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古代涌现出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一批著名的清官,他们把忠君报国、勤政爱民、廉洁自守作为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受到了广大百姓世代敬仰和传颂,他们清正廉明的崇高风范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衡水自古名士辈出、人文荟萃,涌现出董仲舒、孔颖达、李昉、荀慧生、孙犁等大批历史名人,其中也有许多清官廉吏名留千古,如明代有故城人、传世名篇《中山狼传》作者、兵部侍郎马中锡,枣强人、传统剧目《四进士》中清官毛朋的原型、右副都御史毛鹏;清代有武强人、获康熙帝御笔“廉平”堂匾的左都御史刘谦,景县人、曾任湖南、安徽、湖北三省巡抚、漕运总督以及兵、礼、工三部尚书的魏廷珍等等。其中以明代衡水人、官居兵部尚书的傅希挚清廉事迹最为突出。傅希挚是明代中晚期杰出的治河专家和清官典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为民请命、实心任事、清正廉洁的美名,为后人树立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为官榜样,他实干有为、勇于担当、清正廉明、节俭爱民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一、傅希挚的生平

傅希挚,字承弼,别号后川,明代北直衡水县大柳林村(今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大柳林村)人,居官后举家迁往衡水县城河西街。幼年时傅希挚就表现出机敏不凡的天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丙辰科进士。中进士后授山西安邑县知县,清乾隆三十二年的《衡水县志》称其在安邑“节爱廉明,民以父母戴之”。在安邑考满后,傅希挚被提拔为户部主事,嘉靖四十年(1561年)主计上谷(今河北宣化),“羡金万余悉报部”,将“羡金”全部上缴,展现了他的两袖清风、廉洁高品。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傅希挚以户部郎中外放淮安知府,他革除了陋规俗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隆庆元年(1567年)傅希挚升任浙江按察司副使,负责整饬淮扬海防,御倭有方,使“倭不敢窥江北”。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和十一月傅希挚先后升任顺天府府丞、山东巡抚。隆庆六年(1572年),户部以饷乏议裁山东、河南民兵,傅希挚上奏称:“山东民兵皆数年团操精锐,今一旦停罢,以三千游手待哺之众,扼其吭而夺之食,必有攘臂脱中之虞,且事机不常,一时议复则人各涣散卒难调集,此兵不可罢。”①此议乃止。隆庆年间,罢曲阜知县一职,万历元年(1573年)在傅希挚等的奏请下,恢复了孔氏世职任曲阜知县的做法,展示了对孔圣先师的推崇和敬意。万历二年(1574年),傅希挚改任总理河道,黄河在邳州决口,倒灌于漕三十余里,傅希挚集夫挑浚。万历三年(1575年)年二月,傅希挚上疏请开泇河,虽然此次开泇河之议因各种原因而未成,但傅希挚的建议为后来的开泇河成功提供了借鉴。明代规定河道三年一次挑浚,每年漕运之先还必须事先挑浚,万历四年(1576年)夏,黄河在崔镇决口,清口被淤,高堰被冲,淮水南徙,黄河决口事关漕运的安危,漕运总督吴桂芳主张复黄河故道、以老黄河之路入海,傅希挚主张堵塞决口,束水归漕。万历五年(1577年),廷议以二人意见不合,改傅希挚任陕西巡抚。万历七年(1579年)傅希挚升为户部右侍郎,同年值内艰回籍,因陇右矿贼未靖被参,革任闲住。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朝廷又起用傅希挚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十一月,傅希挚回户部管事,次年升为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万历十三年(1585年)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后又任南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万历十六年(1588年),侍经筵,赐麒麟服,从一品俸。万历十七年(1589年)加太子少保致仕,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逝于衡水,赐祭葬如例,礼部议祭三坛,工部议葬崇祀乡贤。傅希挚葬在今桃城区胜利西路以北、报社街东侧,民间称为“尚书坟”,原坟前建有高大的牌坊,还有石马、石羊等物,可惜毁于文革中。在挖掘“尚书坟”时,墓中除了一口木棺以外,别无所见,更加证明了傅希挚的家无余财、廉洁俭朴。在原衡水县城育贤街上建有进士坊、都宪坊、大司徒坊和青宫少保坊②,分别纪念傅希挚高中进士、出任巡抚、官拜尚书和诏加太子少保,成为明代衡水涌现出的人才和骄傲。

傅希挚现有《开泇疏》《修建衡水石桥记》等文留传于世。载于清乾隆《衡水县志》中的《修建衡水石桥记》详细记载了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徐廷、贾从仁、赵儒等地方官绅乐善募捐、急公好义、克服艰难、协力修建衡水老石桥造福乡里的经过,其中万历年间烜赫一时的衡水赵圈人、司理太监冯保也两次为修建石桥捐银2 500两和大石500丈,为修建石桥解了燃眉之急。傅希挚有2子:傅禀纯,例贡,以其子贵得赠奉政大夫、户部江西清吏司郎中,在原衡水县育贤街建有兰省清晖坊,以示纪念;傅禀直,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清乾隆《衡水县志》称其“初任唐山县教谕,立身端谨,课士有法,累迁户部湖广司郎中,一切起存正杂本折钱粮无不纤悉精详,虽老于计曹者不能过也,致仕以泉石自娱,接物以理,饮人以和,时有斗山之望”。③傅希挚的孙辈有傅之基、傅之堂、傅之墉(任宛平县主簿)、傅之台等,其中傅之堂娶乡官赵儒的孙女为妻,可见当时衡水的地方望族傅、赵两家结为姻亲[1]。

二、傅希挚的贡献

傅希挚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山西、南直、浙江、北直、山东、陕西六省,河道、漕运两衙门,以及南京户部、兵部、刑部和中央的户部、兵部为官,亲历了东南抗倭、治理黄河和漕运、弹压民变等明代中晚期重大事件。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傅希挚无论担任什么官职都保持了爱民清廉的操守和勇于任事的实干作风,受到了朝廷的信任和同僚的推崇,做到了“两袖清风朝天去”和“公忠体国厉儿孙”,也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称颂和怀念。

1.为民请命 经世济民

傅希挚做过知县、知府、府丞、巡抚、总理河道和漕运总督等地方官,也做过户部侍郎、戎政尚书等京官。但不论在哪里为官,他都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处处以安民、慈民、便民、利民为念。在山西安邑做知县时,他为当地百姓向上级请求缓交所欠的赋税。清乾隆二十九年的《解州安邑县志》记载其“洁于守,慈于民,上官按部催逋赋甚急,挚委曲求缓方已,有不吐不茹,百年仅见之,颂立去思碑”。④傅希挚这种廉政爱民、为民谋福祉的为官作风,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在其离任时安邑县为其立“去思碑”以示纪念。在淮安任知府时,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省调停一切报罢”⑤,为当地百姓减轻负担,在杜绝官场浪费、节约民力物力上做了表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淮地区水灾,用匮,“知府傅希挚建议,抚、按题准,以过坝杂粮比照瓜洲事例,每石征银一厘,抵补税粮之缺”,⑥以减轻灾民负担。在淮扬海防兵备副使任上,他一方面择险要处、增强守御力量防备倭寇来犯,一方面募集灶勇、屯田自给,在水灾后还力请减免租税,得到了淮扬百姓的感激称颂。清道光七年《泰州志》记载:“岁值大水,力请蠲租,民咸德之。”⑦崇祯六年(1633年),刘万春在崇祯《泰州志》序中称:“又如循良传反漏遗者,傅后川兵宪之经济,传在名臣,刘彬庵州守之仁廉,得于睹记,今特表而出之。”把傅希挚“经济”即“经世济民”的作为记载于方志中、流传后世。

2.务实治军 抗倭平叛

傅希挚是进士出身,但一生也多历兵事,指挥过不少抗倭和平定叛乱的军事行动,最后在戎政尚书任上致仕。他曾任兵备道副使这样以文臣参赞军务的官职,又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的衔分别巡抚山东和陕西,后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南京守备机务,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掌京营操练之事,对治军练兵了解娴熟。明代以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或佥事等整饬兵备,因其管理的范围称为兵备道,是按察司的分职机构,但因其职责在于“整饬兵备”,隶属兵部管理。隆庆年间,傅希挚任浙江按察司副使,整饬淮扬海防,亦称“淮扬海防兵备副使”,正逢倭寇肆虐,傅希挚在倭寇破坏后、防御薄弱之际一方面选择险要巡缉戒严、增强军备器械,另一方面募集乡兵灶勇、屯田供给军需,使倭寇不敢大举造次,体现了其务实治军的才干,为平定江浙沿海的倭寇之乱做出了贡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隆庆三年任海防兵备道。时倭寇蹂躏之后,井邑萧条,守御阙略,希挚相度江海险要,于廖角嘴等三十六所,增艨艟,备器械,募灶勇,开屯田以给军糈,倭氛遂息。”⑧隆庆三年(1569年),总理江北等处盐屯右佥都御史庞尚鹏在向朝廷荐举傅希挚等人的题本中说:“访得海防道兵备副使傅希挚器宇恢宏,才猷缜密。民情吏弊之周知,若烛照数计而龟卜;纲纪兵戎之振肃,似石画井辩而渊澄。议盐政,平灶差,调停深协舆论;清军饷,查驿传,撙节不失人情。刑罚握宽严之中而民怀其惠, 裁剸得果断之法而吏服其威[2]。”这番话对傅希挚的为人为官和军事才干给予了高度评价。庞尚鹏同样是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的一代名臣,他这样不遗余力地举荐傅希挚,展现了两人之间的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也说明了傅希挚才干确有过人之处,是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万历五年,傅希挚任陕西巡抚,平定蓝田杨戬麻等边寇之乱,清乾隆《衡水县志》记载:“希挚指受方略,一鼓荡平。”⑨万历七年,傅希挚因陇右矿贼未靖而被言官所劾,罢官闲住,但傅希挚被革任后仅4日,其保举军官的上疏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准。“陕西巡抚傅希挚疏总兵陈守义、参将梁文等共十三员当循资擢用,参将魏璋等三人当革任回卫。覆奏如议”⑩。这说明其军事才能还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后来朝廷任命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京营戎政尚书也正是看中他的治军才干。

3.实心任事 治水有功

万历年间,傅希挚先后任总理河道和漕运总督共计4年半之久,他在治水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力主开泇河,并为泇河开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泇河发源鲁南山区,源头分东、西两支,汇合后至泇口与薛、彭南流之水合流下注沂水,至邳州入黄河,全长260余里,可避开邳州以上300余里的黄河运道以及徐州二洪之险,且比黄河近70余里,开凿泇河以代替徐邳黄河运道是一条比较理想的运道,但终因工程浩大艰巨,而屡议屡罢。万历二年(1574年),傅希挚改任总理河道,黄河在邳州决口、倒灌于漕30余里,傅希挚集夫挑浚。万历三年(1575年),黄河又在砀山决口,河水不断南流,一部分由淮安入运,直灌长江,傅希挚上疏请开泇河以避黄险,他在上疏中说:“治河当视其大势,虑患务求其永图。顷见徐邳一带河身垫淤,壅决变徙之患,不在今秋则在来岁。幸而决于徐、吕之下,犹可言也,若决于萧、砀之上则闸河中断,两洪俱涸矣。幸而决于南岸犹可为也,若决于北岸,则不走张秋必至丰、沛矣!臣悉心讲求,窃惟禹之治水,顺水之性耳。今资河为漕,方强水之性以就我,虽神禹以难底绩。惟开创泇河,置黄河于度外,庶为永图耳。泇河之议尝建而中止,谓有‘三难’,而臣遣锥手、步弓、水平、画匠人等于‘三难’之处逐一勘踏,起自上泉河口,开向东南,则起处低洼,下流趋高之难可避也。南经性义村东,则葛墟岭高坚之难可避也。徙陟沟河经郭家西之平坦,则良城,侯家湾之伏石可避也。至于泇口上下,河渠之深浅不一,湖塘之绎络相因,间有砂礓,无碍挑宽,大较上起泉河口,水所从入也。下至大河口水所从出也。至西北而东南,计长五百余里,比之黄河近八十里。河、渠、湖、塘十居八九,源头活水脉络贯通,此天之所以资漕也!昔尚书朱衡之开新河,都御史潘季驯之开邳河,权救一时,其情事忙促,工费浩大,难以名言。今虽尚幸无梗,然相时度势,要之不免,卒有不虑,而后,竭天下之财力,以通咽喉,何啻如新河、邳河情事之汹汹而已哉?若以十年治河之费成泇河,泇河既成黄河无虑壅决矣!运艘无虑漂损矣!洋山之支河可无开,境山之闸座可无建,徐口之洪夫可尽省,马家桥之堤工可中辍。今日不赀之费,他日所省抵,尚有余也。”⑪这道奏章对开挖泇河的理由和条件陈述得入情入理、有条不紊,对开挖泇河的利弊分析得深刻精辟、入木三分,他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开挖泇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连工程时间、工费开支、监督管理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将“议工费、酌工程、拟督工、请监工”四章一并上报。这一建议经户工两部复议,均认为事大需慎重,遂命工科都给事中侯于赵会同傅希挚等勘查确议。侯于赵回奏认为要开泇河,势必经过良城,良城伏石实勘550丈,开凿之力,难以逆料。户部又谓“正河有目前之患,而泇河非数年不成,故治河为急,开泇为缓”。万历皇帝下旨称:“看侯于赵等所奏,与傅希挚原议大不相同,傅希挚久历河道,他当初若无的见岂敢谩兴此役,此必该道等官畏工久羁官,故难其说,阴肆阻挠。”⑫万历皇帝的圣旨对傅希挚的赞赏和信任溢于言表。傅希挚的开泇方案较以前的建议有了很大改进,解决了工程中的棘手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虽然此次开泇河之议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但我们从傅希挚的上疏和万历皇帝的圣旨中都可以看出傅希挚为官为人的严谨负责、勇于任事、公忠体国和深谋远虑。八月,黄河又在砀山决口,黄水不断南流,一部分由淮安入运,直灌长江,傅希挚请疏浚梁山以下,与茶城互用。《明史》载:“三年二月,总河都御史傅希挚请开泇河以避黄险,不果行。希挚又请浚梁山以下,与茶城互用,淤旧则通新而挑旧,淤新则通旧而挑新,筑坝断流,常通其一以备不虞。”⑬“开梁山以下宁洋山,出右洪口。”⑭在筑堤防守上,傅希挚还建议设堤夫3 700名,每三里建一铺,一里用十人,而使管河官画地分督,水消则随处帮修,水涨则并力防塞。他说:“漕河相资为利……再议原设堤夫三千七百名,定为长夫,画地修守,仍照旧规,桩木柳稍绳草各料每年先期责办,俾知为岁额必用,而留折耗折兑二项银五万一千五百。既于治河有济,亦免加派民间。”⑮直到傅希挚离任总理河道两年后,工科给事中王道成还上疏称赞此策,认为“此亦支持终岁长计。其后官夫不复省视,遂贻河决之害。宜于旧堤按铺责成防守。”⑯明代治河和漕运乃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政,在治理河漕上,傅希挚的主张和做法体现了他的实心任事和勤勉务实。

4.两袖清风 清廉典范

傅希挚至今最为后人称道的还是他两袖清风、俭朴清廉的为官风范。傅希挚初任知县时就“洁于守”。嘉靖四十年(1561年)傅希挚在户部主事任上主计上谷时,曾“却羡金万余”。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傅希挚以户部郎中外放淮安知府,在当地革除了陋规俗例,清咸丰二年的《淮安府志》称其“厘弊肃法,冰蘖自厉”⑰,这都体现了他的为官之道,既革除弊政、节省公帑,又洁身自好、清廉自守。万历十一年(1583年),傅希挚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清咸丰《淮安府志》记载其“号令严明,凡饬漕浚河皆先期集事,却馈遗无所受,回部日检点箱笥,令群掾登籍,仅得玄纻一絇,笑以赐群掾,人裂尺许,有绘公貌于其上而祀者,传为佳话”。⑱傅希挚在漕运总督任上保持清廉、不受贿赂,离任时令下属清点财物时,发现多出一块黑布,于是将黑布剪开分给部下们,下属又将傅希挚的像画于布上以示纪念。傅希挚因此被誉为“不受馈遗的漕运总督”。漕运、河道都是明代的大政,漕运总督是督抚中的肥差,傅希挚却廉洁俭朴、一尘不染,他这种绝不开受贿之门的清廉品行殊为难得、堪称典范。万历十五年(1587年),兵科给事中吴之佳以年老参劾傅希挚时,万历皇帝说:“以希挚屡经会荐,以清望起用,近疏引年,已奉旨慰留,方来到任。辄便论劾,不谙大体,姑不究。”⑲把以清白廉洁的名望起用傅希挚的理由说得很清楚,也说明傅希挚的廉洁名望已是满朝皆知、誉满天下。

三、傅希挚给后人的启示

纵观傅希挚一生,无论是在外为官还是赋闲在家,无论是做知县、知府还是官拜巡抚、尚书,他都保持了廉洁自励、爱民为民的清官廉吏风范,展现了克己奉公、实心任事、勇于担当、光明磊落的干事能臣操守,坚持了两袖清风、以廉养德、俭朴自洁、一尘不染的为官之道,做到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立德、立功、立言,堪称传统儒家清官廉吏的典范。历史是一面可以借鉴资政的镜子,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关于廉政为民的思想和清官事例都是今天干部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傅希挚清廉自守、为民务实、担当负责、不畏艰难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好好学习。他给后人的启示有:

1.清廉为官 以俭养德

清廉是对古代中国为官的最重要要求之一。三国时司马昭曾言:“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慎勤”也成为影响最广的官箴。明代比傅希挚稍早的、无极县知县郭允礼有“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名言流传于世。廉政与否是关系人心向背、能否实现政权稳固、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江苏省廉政教育文化示范点——淮安市楚州区的淮安府署中,把“傅希挚送布的故事”做成真人大小的蜡像,陈列在廉政教育厅内,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和载体。傅希挚一生清廉俭朴,不但生前素有清望,而且留名后世、供人敬仰。我们应该学习傅希挚清正廉明、以俭养德、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清官风范,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为人,为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不想腐”的基础。

2.实心任事 勇于担当

从古至今,为官要安分尽责、“安其职,任其事”。但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由俭变奢,士大夫也多以虚文搪塞实事,傅希挚这种实心任事、勇于担当的精神就表现出非常宝贵的意义。实心任事倡导为政务实、勇于承担,傅希挚在治军治吏、治河治漕中都表现出从实际出发、亲自踏勘、公忠体国、勇于任事的精神。在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非常需要这种实干、担当的精神。我们应当学习傅希挚这种脚踏实地、勤恳为公的任事奉献精神,处理政事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实事求是和尽职尽责的精神态度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

3.以民为本 便民利民

民本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思想资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优秀的民本思想千百年来在中国流传,为政之道就是要以民生为重,民安为本。傅希挚的一生,无论在哪做官都为民请命、与民方便,他为受灾的百姓蠲免赋税,请命保留将要解散的山东河南民兵,为治水而设堤夫并且免去民间的加派等等都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本思想。为官者应该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兴利除弊,我们要学习傅希挚这种安民利民惠民便民的情怀,多为广大人民谋实事,多为群众分忧解难,为百姓谋民生之利,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到两袖清风、风清气正、造福于民、泽被后世。

注释:

①《大明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六十七“隆庆六年闰二月甲戌”条。

② (清)陶淑纂修,《衡水县志·卷三·建置》,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③ (清)陶淑纂修,《衡水县志·卷九·人物》,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④ (清)言如泗纂修,《解州安邑县志·卷五·宦绩》,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⑤ (清)陶淑纂修,《衡水县志·卷九·人物》,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⑥ (明)马麟修,(清)杜琳等重修,李如枚等续修,《续纂淮关统志·卷二·建置》,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重刊本。

⑦ (清)王友庆等修,《泰州志·卷二十·名宦》,1827年(清道光七年)刻本。

⑧ (清)王友庆等修,《泰州志·卷二十·名宦》,1827年(清道光七年)刻本。

⑨ (清)陶淑纂修,《衡水县志·卷九·人物》,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⑩ 《大明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九十二“万历七年十月庚子”条。

⑪ (清)陆耀纂,《山东运河备览》卷三《明傅希挚开泇疏》。

⑫《大明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三十九“万历三年六月辛卯”条。

⑬ (清)张廷玉等纂修,《明史·卷八十五·志第六十一·河渠三·运河上》。

⑭ (清)张廷玉等纂修,《明史·卷二百二十三·列传一百一十·傅希挚》。

⑮ 《大明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四十七“万历四年二月壬午”条。

⑯《大明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八十三“万历七年正月丁卯”条。

⑰ (清)卫哲治纂修,《淮安府志·卷十九·名宦》,1852年(清咸丰二年)刻本。

⑱ (清)卫哲治纂修,《淮安府志·卷十九·名宦》,1852年(清咸丰二年)刻本。

⑲《大明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万历十五年冬十月丁卯”条。

[1] 田卫冰.明衡水义官赵公妻王氏圹志拓片考略[J].衡水学院学报,2014(3):39-41.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代隆庆年间两淮盐务题本[J].历史档案,2000(2):5-6.

Fu Xizhi: An Incorruptible and Responsible Minister in the Ming Dynasty

WU Yaominga, FU Xinshuib, SUN Chenguangc
(a.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Economics; b.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c.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asic Theories, Hengshui Party School of CPC Municipal Committee,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There were many famous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in the history of Hengshui and Fu Xizhi, the minister in the Ministry of War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one of them. Although he worked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many places in his life, taking part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management of canal transportation in Caohe River and other major events, he remained uncorrupted and might be reckoned as a model of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of a generation. Fu Xizhi left the descedants many aspects of enlightenments such as being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cultivating virtues with thrifty, doing things sincerely and honestly, having courage to taking responsibilities, being people-oriented, and facilitating and benefiting people, etc

Fu Xizhi; incorruptiblity; responsibility; Hengshui

G127.223HS

A

1673-2065(2015)03-0071-05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17

(责任编校:卫立冬英文校对:吴秀兰)

2015-01-16

吴耀明(1982-),男,河北衡水人,中共衡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历史学硕士;傅新水(1969-),男,河北衡水人,中共衡水市委党校行政处科员。

猜你喜欢

万历衡水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衡水学院赋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衡水分行
衡水专场(二)
小议明万历《铜仁府志》人物志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