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紫陶:中国陶艺奇葩

2015-03-28郑伟林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装饰

郑伟林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建水紫陶:中国陶艺奇葩

郑伟林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建水紫陶是当代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陶艺奇葩。建水地区的制陶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 建水紫陶的制作大致可概括为选料、练泥、拉坯、装饰、烧制、打磨等六大工序。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工艺,成为了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建水;紫陶;陶艺;奇葩

滇南名城建水,在现代工艺美术史中,因其紫陶工艺而声名远扬。建水紫陶是当代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传统陶艺的奇葩。

一 源远流长的建水制陶工艺

建水县位于云南南部,地处北纬23°12′42″至2 4°1 0′3 2″,东经1 0 2°3 3′1 8″至103°11′42″之间。3500多年前,建水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汉唐时,建水已成滇南交通要塞。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建水州在临安路南部,近接交趾,为云南极边。故治建水城,唐元和年间南诏国修筑。明人谢肇淛《滇略》记载:建水州,唐时为乌么蛮地,南诏国蒙氏城之,土语“惠历”,汉译“建水”,元时置建水州,治所即为建水。清嘉庆《临安府志》记载:建水唐时属戎州,元和间为南诏蒙氏窃据,筑惠历城于巴甸,译为建水。明洪武年间,改临安路为临安府,临安府治由通海迁往建水,并在建水设临安卫,从此,“建水”亦称“临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1912),仍设临安府,废建水县。民国二年(1913)废临安府,建水改名临安县,隶属蒙自道;因与浙江临安县重名,民国三年(1914)改为建水县至今。[1][2]

建水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称。元初,中央政府在滇南地区,以建水为中心,开展屯田,设置驿站。公元1275年,时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大力发展生产,提倡儒学。1285年,临安广西道军民宣抚使张立道创庙学于建水,开建水教育之先河。明初,江南大量汉族军民迁移至建水屯垦,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艺术,建水成为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

建水地区的制陶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1988年,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表明: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地原始人就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1982年,建水普雄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证明:2000多年前,建水境内就存在有制陶工艺。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杨大申先生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联合对城北2公里的碗窑村古窑址进行考查研究后认为,建水“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1][5]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水已能烧制出精细白陶烟斗。光绪年间(1875—1908),陶工潘金怀用建水紫泥烧成紫陶烟斗,开创了建水特有的紫陶(也称红泥陶)生产新工艺。光绪年间,紫陶产品以“八家斗”①最有声誉。“八家斗”制作精美,价钱昂贵,远销香港等地。宣统年间(1909—1911),碗窑村张桂生开办“玉堂记”陶器厂,有技师2人,工人42名,专制紫陶烟斗。宣统二年(1910),知县郑光照推行禁烟,曾令潘金怀、张桂生改制花瓶、笔筒等器物,但鸦片禁而不绝,烟斗也照样生产,直至新中国成立。[1]

建水著名陶工张好、向逢春、谷润等人,所制紫陶产品除烟斗外还有花瓶、花盆、茶具、酒具、文房用具和汽锅等。尤其是向逢春所制汽锅,以造型新颖、装饰典雅而闻名于世。民国二十二年(1933),向逢春所制紫陶汽锅被选送至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展览。传说1947年,向逢春的一对紫陶“博古瓶”和一对紫陶“胆瓶”(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被云南省政府选作寿礼献给蒋介石。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国后规格最高的民间工艺品展会),在近乎苛刻的审评中,云南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1959年,云南省政府决定制作紫陶大花缸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经谷绍兴等人努力,成功制作并烧制出4只直径1.2米,上面刻有云南的杜鹃、山茶、玉兰、报春四大名花的紫陶大花缸。作品今天仍然陈列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被视为云南省的珍宝。[1][6]

建水紫陶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后,紫陶工艺品曾经被用作国礼。如1963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阿尔巴尼亚时,曾以建水紫陶工艺品作为国礼。紫陶工艺品先后送加拿大、美国、菲律宾、科威特、法国、德国等国家参展,被外国人视为珍贵礼品。例如,1975年,紫陶“残贴”②博古瓶、新玉壶春瓶就被选送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参展。20世纪后期,建水紫陶在国内参展中多次获奖:1979年,紫陶汽锅被评为部优产品;1984年,紫陶高脚汽锅、残贴小花瓶在全国紫砂陶器行业评比中获得优胜产品奖;1986年,紫陶仿青铜台灯、凉水壶、残贴中号笔筒、博古花瓶被确认为国家级珍品;1990年,紫陶工艺系列产品在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览会上荣获银奖;1992年,紫陶工艺系列产品在全国旅游商品天马奖评比中荣获金奖。2008年,建水紫陶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成为一种让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有意味的形式”。[4]

建水紫陶的常态色是深紫或黑,用白泥镶嵌于其上的书画作品则洁白如雪,其中紫色杂黑色嵌白者,因发生“窑变”③而尤为珍贵。建水紫陶素有“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香郁,餐具存肴隔夜不馊”的特点。用紫陶汽锅蒸制的菜肴鲜美异常,特别是“三七汽锅鸡”更是滇中名菜。传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国宴中有一道菜是建水传统风味食品紫陶汽锅鸡。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沙白在云南访问期间,省长和志强宴请女王时,特意安排了紫陶天麻汽锅鸡,女王对这道菜尤其感兴趣。

近年来,受日本、台湾等柴烧技术的影响,建水一些陶艺家如田波、肖春魁等探索柴烧紫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向炳成、向进兴等突出了紫陶彩绘装饰,使建水紫陶的传统装饰技艺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丰富了建水紫陶文化。

二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

一般说,建水紫陶的制作大致可概括为选料、练泥、拉坯、装饰、烧制、打磨等六大工序。

(一)选料

紫陶工艺品的价值取决于原料的质量与性能,要想得到好的紫陶制品,首先要选好原料。制作紫陶所用泥料,采用的是当地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其中主要原料是含三氧化二铁的红粘土,其余四色土为调色配料。

(二)练泥

练泥,即将不同颜色的陶土风干、配比、捣碎、筛选、淘洗、澄泥、踩炼、发酵的一整套制泥工艺,泥料制作好坏是影响紫陶作品优劣的最基本关键性因素,大凡好的作品必然是建立在好的泥料之上的,尤其在打磨环节,更能看出泥料的好坏。

(三)拉坯

即在陶轮车上,将泥块拉制和修饰成器的造型过程。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却是紫陶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的关键环节。紫陶工艺美术师的修养、技艺、审美情趣等等,就是通过这个环节体现出来的。由于与宜兴紫砂陶的泥料不一样,因此,建水紫陶通常不采用手工成型的制作方式,而是采用拉坯成型的制作方式。

(四)装饰

“残贴”装饰是建水紫陶特有的装饰手法。这种装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使其具有独特的金石风味。一旦名家字画见诸于紫陶之上,紫陶便由粗而精、由俗而雅、由生活而艺术,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3][4]与江苏宜兴陶注重书画镌刻装饰和堆塑不同的是,建水紫陶突出了镌刻基础上的回填装饰;与广西坭兴陶注重镌刻不同的是,建水紫陶突出了平面书画装饰;可以说,建水紫陶在装饰方面融书画、镌刻、回填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综合风格,因此,建水紫陶才成为与江苏紫砂陶和钦州坭兴陶齐名的名陶。

(五)烧制

传统建水紫陶制品为龙窑烧制,烧结温度在1150℃~1200℃之间。因陶土呈色元素含量不同和高温下窑气的变化,偶尔会使陶器在焙烧过程中出现意外颜色和花样,形成可遇不可求的“窑变”。龙窑的温度很难控制,烧制出的紫陶成品率平均只有70%。由于紫陶泥料十分精细,大件作品极难拉坯和烧制,民间有“一寸大一寸险”之说。

(六)打磨

在中国名陶中,江苏宜兴紫砂陶不采用无釉打磨抛光工艺,钦州坭兴陶与建水紫陶同样采用打磨抛光工艺,但显然没有建水紫陶的打磨抛光工艺复杂和独特。

建水紫陶特有的如玉石般的光润,来自其独特的无釉打磨抛光工艺。打磨紫陶费工费时,一件精心打磨的紫陶,仅磨工工钱就可高达上千元。打磨一件上好的紫陶作品,必须经过以下几道工序:①打火皮。即用粗砂石打磨掉紫陶烧成后表面那层特有的外壳,打磨时必须注意用力均匀,不宜用力过重,过重了会划伤陶面。②去丝。即用细砂石均匀地打磨掉“打火皮”时留下的丝痕。③光亮。即使用磨工各自珍藏的光石(当地河谷里特有的鹅卵石)进行抛光细研。④提亮头。即用当地河谷里特有的质地坚硬而细腻的鹅卵石,对紫陶作抛光处理。这道工序很费时,理论上讲,可以成年累月地打磨一件紫陶作品。事实上,一些著名的紫陶作品,仅仅打磨这道工序就要花费数月之久。⑤上油。即用清洁的植物油对打磨后的紫陶进行周身擦拭浸透,以除却表皮上细微的灰蚀,并在阳光下暴晒数日,使油脂被充分吸收在陶器的气孔中(此道工序磨制茶具时不用)。⑥清洗。即用沸水和洗涤剂清洗涂油暴晒后的陶器,并进一步作抛光处理。只有经过打磨处理,原本粗糙无神的紫陶,才会金玉闪烁,丰姿绰约,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三 建水紫陶的民族文化价值

2008年,作为云南特有的民族民间工艺,建水紫陶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工艺,成为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众所周知,影响绿茶品质或普洱茶陈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量的长期对比实验与研究表明,建水紫陶具有无铅、无毒、透气、保温、隔光、防潮、防串味的品质,紫陶茶具能有效保证绿茶的品质或普洱茶在后发酵陈化过程中纯正的色、香、味、形,是存贮普洱茶的最佳器具。

建水紫陶特别注重书画装饰,形成了一种以紫陶为载体的书画艺术,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坭兴陶相比,有其独具的审美价值,也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用建水紫陶茶具泡制普洱茶,实在是妙趣无穷。它特有的窑变色彩配上普洱茶的陈香醇和,既惬意又神秘,充满了云南特有的民族文化气息。建水紫陶已成为一株盛开在滇南大地上的陶艺奇葩。

注释:

①“八家斗”是建水紫陶特有的术语,即制作紫陶烟斗的炼泥、制坯、写字、绘画、雕刻、填泥、烧制、磨光等八道工序,分别由八家陶户完成,其产品因此称“八家斗”。

②“残贴”也叫“烂贴”,是建水紫陶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即先在紫陶生坯上用书画作品装饰,然后采用阴刻或阳刻手法将书画镌刻成图案,然后再在阴刻部份以彩泥交替填充,然后再修坯,最后凉干入窑烧制的过程。

③“窑变”是陶瓷烧制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陶瓷器表面发生的不确定的自然变化色彩。好的“窑变”陶瓷可遇不可求,被视为“窑宝”。紫陶“窑变”特指“窑宝”,即稀缺的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紫陶工艺品。

[1]建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水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

[2]李增耀.红河地名溯源[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007.

[3]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5]谢恒.建水紫陶[M].国际统一出版社,2004.

[6]马行云.云南建水紫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龙倮贵]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Chinese Ceramic Art Wonder

ZHENG Wei-lin
(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China )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is one of the four most famous ceramic in contemporary China,and it is one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ianshui region has a long history of making ceramics.Jianshui purple pottery productio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six big processes including material,pug,hand shaping,decoration,fire,and grinding.With its unique technology,Jianshui purple pottery has become a handicraft with extremely high aesthetic value and collection value.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ceramic; miracle.

C913.9

A

1008-9128(2015)06-0013-03

10.13963/j.cnki.hhuxb.2015.06.004

2014-12-01

郑伟林(1961-),男,云南红河人,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政治学。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装饰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建水陶艺新观察
鲤鱼旗装饰坠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建水紫陶·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