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教学体系:一种必然

2015-03-28丁念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代重建现代

丁念金(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重建教学体系:一种必然

丁念金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摘要:与古代主流教学体系相比,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存在全局性的错误,这是造成多方面严重问题的直接根源。当前,教学体系又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主要有:转向以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人的素质为核心使命;转向以学为中心;日益注重个性化学习;日益超越课堂;日益注重创造性学习。人们积极地促成这些根本性变革,整体性地重建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教学体系;古代;现代;主流;重建

现代学校教育已经并正在受到全面而深刻的批判,这是有内在原因的,因为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的教学,导致了许多极其严重的问题。当前,人们在不断地掀起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往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带来学校教学局面的整体性改观。其实,学校教学本来是一个整体,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而且,加以认真的分析就可以发现,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存在全局性的错误,因此,教学体系需要进行整体性重建,这已成为一种必然。而在现代,由于科学和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必须而且有可能“先知后行”,因为要正确地、合理地、事半功倍地“行”,就必须先“知”[1]。本文分析的主旨是要通过研究而达到这种“知”;当然,笔者已经开始在指导几所学校着手于教学体系的整体性重建的实践。

一、对教学体系整体特征演变历程的考察

无疑,教学体系的具体情形是极其复杂、千变万化的,不过,我们还是要透过特殊性看到普遍性,揭示出教学体系整体性特征的基本演变历程,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古代、现代、当前。我们主要从四个维度来分析教学体系的整体性特征:一是教学的核心使命;二是学与教的关系;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考察是否注重个性化学习;四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关系。此部分分析从古代主流教学体系到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演变。

1.古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1)教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承人类文明教学以传承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文明为核心使命,这是古代主流教学体系的首要特征。在古代社会,人类通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创造了较多的文明,这些文明成果被视为珍贵的财富,正是为了传承这些文明成果,才产生了古代的学校。这样,古代的主流学校教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承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包括道德文明、科技文明、艺术文明、宗教文明等。这里有三个典型的代表:一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六艺”教学,“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到西周时期为止创造出来的文明中特别重要的内容;二是起源于古希腊、盛行于中世纪的“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算术、天文、音乐,这是古代欧洲文化遗产中特别重要的内容;三是中国古代多数历史时期作为核心教学内容的“四书五经”,这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最重要经典。古代主流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是让学生将这些文明要素学会,并通过人格载体将这些文明要素传承下去。

(2)以学为中心在古代主流的教学体系中,在学与教的关系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学为中心。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发展人的素质为基本职能的机构,在名称上多数有一个“学”字,例如“学”、“学宫”、“太学”、“学塾”、“学校”等,而这类机构的名称中有个“教”字的情况是很少的;二是研究人的以实现素质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活动的文献,在其篇名中多数有个“学”,如我国第一部这类论著为《学记》,《论语》的第一篇为《学而》,《荀子》的第一篇为《劝学》,直到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三是在各种相关文献中,“学”字出现的频数比“教”字要多得多,例如,在《论语》中,“学”字出现64次,而“教”字仅仅出现7次。在古代中国,以学为中心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孔子,他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只在非常必要时才给学生以启发,这就是著名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在古代西方,虽然以学为中心的现象没有在古代中国这么突出,但是,西方中的“教育”(educate等)一词从其起源来看,就强调以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它的基本含义是“引出”学习者内在固有的东西。苏格拉底(Socrates)著名的“精神助产术”,就强调知识和美德是儿童自己内在的东西,教师只是起一个外在的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就像助产婆的作用一样。

(3)强调学习的个性化在古代的主流教学体系中,不仅以学为中心,而且强调学习的个性化。在多数情况下的做法是:教师对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当教师指导一个学生学习时,其他学生则在读书、做作业或其他练习。整齐划一的集体讲授的情况比个性化学习指导的情况要少得多。《论语》就是孔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的对话精选集。例如,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就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2]。古代中国其他许多教育家也很强调学习的个性化。在古希腊,学习也达到了较高程度的个性化,例如,在柏拉图的教学中,他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是很不一样的。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古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4)教学远远地不局限于课堂古代的主流教学体系是开阔的,它远远地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充分考虑到师生生活的整个时空和各种活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广延性。例如,《学记》中强调:“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礼记·学记》)在古希腊也是如此,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互动,而学生更多的学习是交流互动之后的学习,在各种场所的广泛的学习。深层的理解就是:教并没有掌控学,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灵活松散的结构,因此在各种场合,学生可以自主地、独立地、广泛地学。

2.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

这里的“现代”(modern)是广义的,包括近代(modern),现代学校教学体系大致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在中国始于清朝末年)。现代教学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主流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如下:

(1)以传授学业为核心使命学业(schoolwork)即学校教师和学生从事的工作,它来源于人类文明,但是经过净化、精减、平衡化和精心组织设计处理之后才成为学校的学业,这些是学校中提供给人的特殊环境[3]的主要构成。近代早先时期,这些学业几乎包含了人类文明中的主要内容,夸美纽斯的实践和法国百科全书派的设想都是如此。但后来,随着人类文明数量的激增,学业在人类文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降低。因此,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中精选出被认为最有价值的要素作为学业内容,即课程内容,成为越来越难的课题,但人们一直在这个方面努力着。就教学而言,核心的使命是教师将这些学业传授给学生,以期这些学生掌握了人类文明的最具代表性的要素之后,能够适应相关社会生活领域的职业生活,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维系自己的生存。这与古代主流教学体系有类似之处,但是在逐渐地窄化。

(2)以教为中心与古代主流教学体系以学为中心相反,现代主流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即采取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让学生掌握学业的道路,并从教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上的各种设计。例如,教学的主导者被认为是教师;学生学习的地方被称为“教室”;学生学习的材料被称为“教材”,其中基本的学习材料被称为“教科书”;对学习的研究一般被纳入到“教学论”之中(除了心理学中比较狭隘的“学习论”之外);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严密掌控。之所以以教为中心,主要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认为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能够学得更加方便、更加容易、更加彻底,甚至认为“没有教,就没有学”,“教得糟,就学得糟”,“教得细心,就学得细心”[4]。

(3)整齐划一与古代主流教学体系强调个性化相反,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即对年龄相同的学生实施统一的甚至模式化的教学。例如,学校规定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一样的教学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教学内容;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速度进度;要求所有学生都接受统一的教学评价;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是“班级统一”与“以教师授课为主”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以上这些方面,一般是通过统一的课程和统一的教学常规来规定的,如果像陈桂生先生指出的现代学校教育是以划一性和封闭性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化教育[5],那么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则是这种制度化教育的核心之一。

(4)聚焦于课堂与古代主流教学体系的高度广延性相反,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基本上是聚焦于课堂(classroom)的。课堂即学校中专门建造和设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学业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场所。例如,一般把教学流程划分为备课、上课、执行家庭作业、课外辅导、检查和评价等环节,而其核心环节是上课;人们经常大力提倡“聚焦课堂”、“课堂是主阵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等;教学上的多数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课堂的建设和运行中来;教学研究的重心也在课堂,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构。虽然人们也看到课外学习不可缺少,但一般认为它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围绕课堂这个中心。

二、对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全局性错误的审视

大范围地延续了三百多年的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实际上存在全局性的错误,这些错误导致了多方面的严重后果。之所以说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存在的不仅是局限性,而且是明显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在根本的方面,古代教学具有相对较多的合理性,而现代教学体系不仅没有在此基础上实质性而有效地前进,反而违背了古代已经达到的合理性。现代教学体系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错误,但作为一个整体是存在严重问题的。看到并深入分析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错误及其后果,对于我们摆脱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陷阱,致力于探索教学的美好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全局性错误

(1)现代学校的核心使命定位不尽合理现代学校的核心使命被定位为让学生掌握学业知识从而适应社会生活,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存在严重的缺陷。一是没有抓住学校的根本。学校的根本,应该是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不是学业知识的掌握。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是极其有限的,夸美纽斯将教学定义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6],但实际上这是实现不了的,因此实际后果必将是偏重部分知识而忽视其他知识。随着时局的变化,不同知识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动的时局中论述“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他下述话语表明了不同类别知识博弈格局的变化:“因为我们很快要到这场戏的结束了,到变换位置的时候了;当这些高傲的姊妹降到应该受到的冷落的时候,被公认为最有价值和最美的科学,就要统治一切”[7]。只有将学校的核心任务定位于发展学生的相关素质,学生才能真正不断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二是认为学生掌握了学业知识就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这是一个误解。学业知识都是关于过去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知识,而世界和社会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等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社会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仅仅具有学业知识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大量的中学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会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只有发展了包括创造力在内的多方面素质,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

(2)“以教为中心”是对人的生命发展内在规律的偏离每个人作为高级生命体,都生来具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都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教育必须以学为中心,才能适应这种内在趋势,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实现学习者的充分发展。而以教为中心,则不利于适应和增加学习者内在的发展趋势。例如,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的仅仅是教师讲授的知识,是不能对概念有深刻理解的”,“教授主义”的课堂还会带来其他许多问题[8]。同时,生命的运动遵循一条“用进废退”的原理,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对知识讲授得非常明白透彻并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严密掌控,学生就不太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心智的深层作用,因此他们的心智在学校教学中得不到发展,这可以说是个体在受学校教育中的巨大差异,并不能改变个体的智力在同龄人团体中的相对地位,即导致“一个人以IQ分数代表在同龄人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是基本不变的”[9]这种长期而普遍的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过去的主流教学体系不能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整齐划一”严重地违背了个性差异规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现代主流教学体系基本上将学生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生活目标、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认知风格等置于不顾,采取几乎完全整齐划一的教学,这是严重错误的。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现代学校学生的规模大为扩大,一个教师要教许多的学生,因此是无法做到个性的。我们的回答是:古代学生是少,但教师更少,那时都能做到个性化;现代不但教师大大地增加了,而且课程编制的事业也大为发展,可以编制出供学生高质量的自学的课程。只要以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和自学,教师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指导,是可以做到个性化的。因此,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整齐划一”这种严重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4)“聚焦于课堂”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本有的学习空间是远远地超越于课堂的,这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时间方面,课外的时间多于课内的时间;在学习方式上,课外的练习、课外的实践活动、课外的独立思考、课外的自学等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课内的听讲;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灵感、内在的学习与发展势头的产生以及如何趁机发展内在的势头上,课外的重要性也并不亚于课内。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却往往强调聚焦于课堂,这显然是错误的。

2.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严重后果

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全局性错误,导致了多方面的严重后果,其中特别严重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导致学生学业知识学习效率的低下现代主流教学体系以传授学业知识为首要任务,然而,即便在学生的学业知识学习上,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效能也是低下的。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人的知识学习潜能:辽宁省的张炘炀,由于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主,10岁考上大学本科、16岁考上博士生,这说明一个人的知识学习潜能是极其巨大的。然而,在现代主流教学体系中,大量的学生经过中小学12年的学习,还不能扎实掌握中小学的那些知识,这是比较普遍的事实。例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70年代所制定的高中毕业生“最低限度能力标准”变成了“最高限度”,即便如此,每年也只有75%的高中毕业生能拿到毕业证书;据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1983年的报告,在日常读、写、理解的最简单测验中,全部17岁青年中,约13%的人可以看成是半文盲[10]。在中国,较长时间以来,较普遍地存在所谓的“应试教育”,学生不得不将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考试,结果许多学生还考不好,这说明知识学习的效率极其低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以教为中心、整齐划一、聚焦于课堂的教学体系,由于上述错误,必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极其低下。

(2)导致学生其他素质低下在现代主流教学体系之下,学生不但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应对考试的知识没有学习好,至于其他方面的素质发展,就更加不尽如人意了,这些已经成为普遍而严重的现代教育之痛,对此,人们已经做了广泛而严厉的批评。这里只举少量几个方面:据一家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学生调查发现,在我国中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学生普遍地存在人文素质缺乏、思维能力差、性格差、身体素质很差,等等[11]。从历史上人的素质发展的状况来看,就现代中国而言,虽然在理想上追求全面发展,而且各个方面的客观条件比古代大为改善,但是许多国民的多数方面的素质比较低下[12],这种比较普遍的现实与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低效能有关。由于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全局性错误及其导致的效能低下,学生不得不将全部时间用于学业中的知识学习,以应付考试,因此其他素质的发展往往被忽视。

(3)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弱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也使人们感到痛心。学习兴趣弱到很严重的程度的,就产生厌学情绪,这也大量地存在。例如,从济南两所中学抽取1667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厌学情绪”的占36%,感到“活着没意思”的占16.6%[13]。人们经常看到:在城市的中小学,学生除了在正规中小学上课之外,还要上校外辅导机构,原因之一是缺乏自学能力,需要老师不停地教;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较难适应学习,因为要求独立学习的时间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为什么现代主流教学体系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呢?这是因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导致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教师的传授和掌控下进行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的体验,因此难以获得智力上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缺乏自身的成就感;二是整齐划一的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充分发展,尤其是使学习速度不快的学生越来越掉队因而失去信心,使学习速度快的学生也因被束缚而往往缺乏学习动力。

(4)导致学生和教师负担沉重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是沉重的,在中国尤其如此。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就存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1949年之后,“减负”更一直是人们努力的重大方向之一,但是学生学习负担总是减不下来,成为中国教育中又一个令人痛心的方面。同时,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一直很沉重,而且越来越沉重。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又导致工作态度浮躁、生活动力缺乏、个人心理病变、学校师资外流等多方面的严重问题[14]。关于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的现象,人们已经做了大量严厉的批评,但有些人认为这是考试制度造成的。其实,其主要原因是现代主流教学体系效能低下,导致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将太多的时间用于应对考试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度地增加教学时间。

(5)导致学校教育的功能普遍受到严峻的怀疑与上述四个后果有关,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普遍地受到严峻的怀疑,其中许多人认为学校教育没有用,或者是有害的,国内外大量的文献阐述并分析了学校教育的无用甚至造成的危害。例如,丹尼尔·卡滕(DanielCottom)在《为什么教育是无用的》一书中阐述并分析了学校教育无用甚至有害的21条表现及其原因[15],美国学者柯尔斯滕·奥尔森(KirstenOlson)在《学校会伤人:反对学校旧文化,重拾学习的乐趣》一书中,阐述并分析了学校教育的多方面伤害:创造力之伤、顺从之伤、反叛之伤、麻木之伤、低估之伤、完美主义之伤、平庸之伤。该书还指出,这些伤害影响到多个人群,例如,对于学校造成的伤害,受伤的家长的回应是:“我很无助,救不了我的孩子”[16]。面对学校教育的低效能和危害,美国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学校消亡论”的主张,而且现在又流行“在家上学”的实际做法。

三、对当前教学变革根本性趋势的分析

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全局性错误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它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人们一直在努力摆脱现代教学体系的错误,而当前,教学体系正在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革。

1.若干根本性教学变革趋势

(1)转向以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人的素质为核心使命人的素质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理想,虽然由于主流教学体系的低效能而被压抑了很长时间,但一直被人类坚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提倡。当前,这种追求更加强烈,而且逐渐现实化地成为学校的核心使命。例如,第七届“促进学习的技术”欧洲会议,就从多个现实化的角度,系统而深入地探索各种各样的21世纪技能及其学习体系的构建[17]。关于个性化发展,不仅国外,而且国内也日益重视。例如张楚廷先生强调:“个性发展意味着全面与独具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只有说到个性发展,才真正说到了人的发展。”[18]这里面包含对个性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2)转向以学为中心古代主流的教学体系中以学为中心的,现代主流教学体系错误地转向整齐划一,当前主流教学体系又开始重新转向以学为中心。在西方国家,以学为中心已经比较普及,已经成为一个大观念(bigidea),而且这种转变仍在继续普遍化和深入化。正如马瑞欧·托可罗和拉克·斯第尔斯在其著作《学习的未来:问题及展望》中所强调的:未来,整个教育的中心必然是学习[19]。在当前的中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也正在形成和深化,并已经进入实践,例如各种“学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涌现。

(3)日益注重个性化学习古代主流教学体系强调个性化的学习,现代主流教学体系才错误地转向整齐划一,当前,又重新强调个性化学习。例如在英国,早在2004年,就正式明确地提出个性化学习的愿景和相关的规定,之后,以个性化学习为主线的教学逐渐在英国成为占主流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人们期望,通过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将使更多的人成为英才[20]。目前,个性化学习在英国、美国、俄罗斯、芬兰等国家,都得到日益普遍和深入的实施;在我国,也开始受到比较广泛的重视。

(4)日益超越课堂古代主流教学体系是超越课堂的,现代主流教学体系才错误地转向过度地聚焦于课堂,当前,又开始在较大的范围内,超越课堂。例如,现在国内外一些学校开始较多地注重建设学习文化,让受学习文化影响的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结合课内外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又如,21世纪产生于美国的“翻转课堂”,现在已在较大范围内流行,其关键之一是课堂上主要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学生展示,而将较多的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安排在课外,“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操作促进我们反思课堂改革[21]。

(5)日益注重创造性学习现代主流教学体系与古代主流教学体系在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但在有一点上存在较大的共同性:以传递已有文明为主,而基本上忽视学生的创造,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就是一个例子。然而,近年来,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开始受到较多的关注,在西方国家尤其如此。例如,在荷兰,现在就较多地关注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性,因此特别注重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创造性学习[22]。在目前的西方,关于创造力和创造性学习的文献迅速增多,基于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也日趋普遍和深入。

2.教学体系整体性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上述根本性教学变革趋势合在一起,正在形成教学体系整体性重建的必然性,因为,上述五个根本性变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五个根本性变革的必要性一是学校教学以全面而个性化的素质发展为基本宗旨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素质的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是人类长期以来的重要理想,学校的教学有必要遵循这样的理想。例如,就个性化发展而言,由于人性有着无限的多样性,人种的进化,很可能使他成了所有造物中最具多样性的一种,个人的能力及潜力存在着广泛的差异[23],学校教学体系必须适应人性的差异性。而且,长期以来,广泛的现实是,虽然学校教学按照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但结果,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一致的,而还是千差万别的,只是都没有充分实现潜能而已。既然人不可能实现一致的发展,为了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当然应该做到个性化。

二是教学以学为中心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本来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和潜能,具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教学“需要按照那使它成为活东西的内在力量的趋向生长和发展起来”[24]。虽然教也是很重要的,但它从本质上讲是为学服务的,应该依据于学。现代主流教学以教为中心,造成的危害是广泛而严重的,只有转向以学为中心,才能摆脱这些危害。

三是学习个性化是必要的。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要实现个性化发展,就需要遵循学习的个性化;遵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和特征、学习兴趣、认知风格、知识基础等,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例如,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学习途径、学习速度等方面都要因人而异。过去整齐划一的主流教学体系,直接导致了教学的低效能,要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就必须走向个性化的学习。

四是超越课堂是必要的。这是因为,课外的时间是大量的,占学生时间的半数以上,根本不可忽略;课外各种学习途径,对于学生的经验的积累、全面素质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只有将课内外各种学习时间、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加以一体化的设计,即进行完整的“大教学”设计,才能摆脱现代主流教学体系的封闭性,实现学生各种知识经验和素质发展的融会贯通,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优质高效。

五是注重创造性学习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创造是人固有的本质力量[25],学校教学应该顺应和促进人的这种本质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才能更高效率地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同时,也只有通过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才能真正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为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创造力较强的人才能顺利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

(2)五个根本性变化的可行性一是学校教学以全面而个性化的素质发展为基本宗旨是可行的。因为,只要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学习、超越课堂、注重创造性学习,那么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学生除了成功地应对考试之外,还能够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素质发展,后面的四个根本性转变也是可行的,这将在下文论述。事实上,在古代和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是有一些学生实现了全面而个性化的素质发展的,这向人们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巨大空间。

二是重新转向以学为中心是可行的。这是因为,古代主流教学就实际上做到了以学为中心,现代一些非主流的教学体系也做到了这一点,当前重新转向以学为中心的趋势也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虽然现代主流教学体系以教为中心的惯性较大,但是,近年来对学习的大量深入而革命性的研究,正在使人们广泛地认识过去重教轻学的错误和以学为中心的真理性[26],因而人们将日益乐于广泛而深入地为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努力。

三是个性化学习是可行的。因为,古代在教师数量极少的情况下,都实际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现在更加有条件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学习。现在随着教育资源的逐渐丰富、师资规模的扩大,班级规模在缩小,只要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那么在现有师资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尤其是现在课程编制技术的发展,基于学生的自学潜能,已经完全能够编制出适合学生高质量的自学的课程,不需要教师去“代教材言”式地传授,只要有策略地提供指导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个性化地学习,教师分别在不同时间为不同学生提供指导。

四是超越课堂是可行的。因为,古代已经实际地做到了超越课堂,有些经验可以吸收;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基本上形成了共同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共识,并形成了一些相互协作的机制、政策,积累了一些相关资源,对这些加以利用,可以较有效地实现课内外学习的协同化开展;当前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设计技术的发展,也为实现学生超越课堂的学习及其指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是注重创造性学习是可行的。因为,人本来就具有创造的冲动和潜能,顺应这种冲动和潜能,是能够成功地激发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的;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日益关注到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研究,人们认识到,“许多人可以不同程度上发展创造性,从早期就开始培养可能达到更高的程度”[27],因此创造性学习是大有可为的,这为注重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动力。再者,创造性学习和创造力发展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成功地应对考试,由于考试的高度多样性和变化性,成功地应对考试,实际上并不能单靠机械训练来实现,而需要学生具有灵活变化的创造力,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更加注重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新体系整体性重建中,对于上述五个根本性变革,需要全局性地加以构建,而且不能回到古代的教学体系,也不能限于简单恢复古代教学的关键特征,而是要在当前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教育整体革新的视野中,逐步地走向重新策划和实施,那么如何重新策划和实施呢?这需要另做专门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建国方略[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1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增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英]赫·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M]//[英]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8][美]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9]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1]杨德广.对中国“三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9.

[12]丁念金.中国素质文化发展历程的人学审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

[13]张晓晶.济南两初中抽查:16.6%孩子感到活着没意思[N].新华社济南,2005-09-11(5).

[14]戴吉亮,李保强.中小学教师负担偏重的现实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31.

[15]DanielCottom.WhyEducationIsUseless[M].Philadelphi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2003.

[16][美]柯尔斯滕·奥尔森.学校会伤人:反对学校旧文化,重拾学习的乐趣[M].孙玫璐,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7]AndrewRavenscroftetal.(Eds).21stCenturyLearningfor21stCenturySkills[R].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12.

[18]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9]MarioTokoro&LucSteels.TheFutureofLearning:IssuesandProspects[M].NieuweHemweg:IOSPress,2003.

[20]费龙,马元丽.发展个性化学习 促进教育公正——英国个性化学习基本理念及实践经验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8):50.

[21]杜悦.“翻转课堂”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改革——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丁念金访谈[N].中国教育报,2014-04 -16(006).

[22]杨亮亮.荷兰幸福教育法: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3][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4][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5]陆有铨.教育是合作的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6]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21世纪学习的革命[M].杨彩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7][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1-0051-07

收稿日期:2014-10-08

作者简介:丁念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construct the Instructional System:an Inevitable

DING Nian-jin
(College of Edu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

Abstract:Compared to the mainstream of ancient instructional system,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instructional system has changed radically. There’re overall-situation errors in the mainstream of ancient instructional system,which are the direct sources that result in many severe problems. Contemporarily,the instructional system is changing radically again:to turn to take all-roundly and individually developing human quality,to turn to centered learning,to lay more and more stress on personalize learning,to increasingly overstep the classroom,to lay more and more stress on creative learning. It is inevitable to positively promote these reforms and to reconstruct the instructional system.

Key words:instructional system;ancient;modern;the mainstream;reconstruct

猜你喜欢

古代重建现代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用镜头“重建”徽州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