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生涯规划教育
2015-03-28黄晶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生涯规划教育
黄晶晶
(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要]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文本到人本的通道,是满足学生心理实际需要的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坚持教学理念落脚于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个体性的三项原则;必须以生涯规划理论为引擎,科学设置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体验式教学中开启生涯规划,并建立大学生涯规划管理档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生涯规划教育不仅适应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规划人生,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个体性;主体性
生涯,一般是指“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1]2。对大学生而言,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做出方向性的方案,简单说,就是在走向社会之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无数机会,与此同时,严峻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不仅适应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规划人生,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
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2011年,国家教育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必修课,并颁布了课程标准,时至今日,该课程已经成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相关的教育实践、科学研究也随之日益丰富和深入。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涯规划教育在此课程中的地位和价值目前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和研究。
(一)从教学目标来看,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从文本到人本的通道
目前,研究者普遍认同:“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职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动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2]89。可以看出,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对人与事的简单谋划,也不是一个平面静止的概念,而是动态的、个性化的,关注人内在的心理特质与过程,以及人与环境互动的内在机制的联动过程。这一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念日趋吻合,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生涯规划作为一种体现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成为实现心理健康的行动指南;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实现生涯规划的基础保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教学蓝图,从以书本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文本到人本的转化。
(二) 从教学内容看,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形成科学系统的生涯规划方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替代的平台。生涯规划教育以生涯规划发展理论为主线,以健康人格与自我实现教育为主体,以生涯规划实施为重点,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能力,以期成功的适应社会,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回报社会。生涯规划具备“在由生命广度和生活空间交织而成的生涯发展框架中展开的;其根本任务是构建完整的人格,以有效地适应社会;其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3]的特点,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教育价值不容忽视。因此,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的生涯规划教育,更为科学、系统、可操作。
(三)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的心理实际需要生涯规划教育
长期以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实践中,生涯规划教育没有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更缺乏有效的践行,存在着用单纯的就业教育代替生涯发展教育的现象。学生所受到的生涯规划教育大多从就业或升学这些实际问题单线出发,忽视了个体的生命广度和生活空间。由于在教学上没有从心理学视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涯规划,造成大部分学生对其认识停留在就业或升学上,认为只要就业或升学了,规划就算完成了,因而把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毕业生就业或升学指导,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实际存在着规划意识淡薄、生涯目标模糊、自我评估主观、价值取向偏颇、行动能力较弱等各种问题。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成个体的自我实现,其最终落脚点是在每个学生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心理实际需要离不开生涯规划教育,它关系着学生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理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原则
(一)教学理念落脚于实践环节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中对课程性质的定义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从顶层设计上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将教学理念落脚于实践环节,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要系统学习生涯规划理论,才能熟练运用该理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涯规划。同时,要深入学生现实生活,掌握情况,运用实践来检验理论,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难题。在授课形式上,要将实践教学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力拓展,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丰富课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要将教师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作为主体感受到将生涯规划内化为自身发展需求的紧迫性,形成驱动力,从而外化为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自我、追求价值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和生活的无限美好。
(三)重视个体性原则
“个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范畴。有学者认为:“个体性问题是和经验生活中的人的存在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从外观上,即从身体上看,每个人是以个别的方式存在世界上的,但真正的个体性指的并不是人在身体上的独立性和个别性,而是指人在政治法律上的权利和精神世界的、普遍的独立性。”[4]现实的个体意味着每个个体在成长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内在生成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以现实的个体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关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个体差异性,尤其尊重其精神世界的普遍的独立性,通过课程回归到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世界。同时强调学习是一种探索的个体行为和创造过程,使个体性能够很好地贯穿于生涯规划教育乃至个体生命的整个过程中。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一)在教学内容上,以生涯规划理论为引擎,科学设置教学体系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指向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其教学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学会管理时间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教学内容难以承载心理学视野下的生涯规划系统理论与实践教学,容易使学生将本章节内容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产生混淆,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深入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存在的各种发展困惑出发,以系统的生涯规划理论为牵引,运用科学的办法,使课堂教学内容易于接受,更便于操作。一是要从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愿意花时间来进行规划,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此应持有合理预期,这个过程便是个体的觉知与承诺;二是从认识自己及认识工作世界层面进行生涯探索,系统的生涯规划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认识自己就是要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评估,是生涯探索的第一步,认识工作世界就是要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宏观发展趋势。自我信息和工作世界信息是建构生涯规划的基础;三是进行生涯决策,通过综合整理和评估信息,进行目标设立与计划。生涯决策直接影响个人生涯满意的程度以及自我实现的感受;四是展开生涯行动,包含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具体的求职过程,是将全部的探索和思考落实的阶段;六是再评估、再调整,人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动态的生涯规划应该结合个体发展实际,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做及时调整和修改,使生涯规划不断完善,从而使个体获得最恰当最充分的发展。围绕以上内容开展教学,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明确学生的生涯目标、助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引领其正确合理地规划生涯,实现自我。
(二)在教学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体验式教学中开启生涯规划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只是,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5]生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化、个性化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涯。生涯规划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每个学生的真实体验,才能使教学内容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案例导入法,通过现实案例,使学生直观了解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和人生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明确“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二是情境模拟法,安排角色故事等相应心理游戏,模拟出仿真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个体的内在需要;三是归零思考法,如进行“绘制个人生涯彩虹图”、“职业生涯规划五步法”、“职业价值观澄清”等,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快速准确的找到解决方案;四是科学测评法,如通过“霍兰德类型测试”寻找相匹配的职业代码,可以打开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困惑。
(三)在教学效果上,建立大学生涯规划管理档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大学生涯规划管理档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便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涯规划管理档案可以包含以下十个板块:“一是你如何描述自己,二是职业清单,三是将清单上的职业进行分类并进行下一步探索,四是你的价值观,五是你的技能,六是继续探索的职业清单,七是目标设立于行动计划,八是我的简历,九是求职档案内容清单,十是面试笔记。”[6]148-155该档案由学校下发,由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具体指导,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线,贯穿大学生涯始终,确保个体信息的延续与完善。一份大学生涯规划管理档案,将分散几处的教育力量有效整合,便于形成合力,从而自然实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中天.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10):63-67.
[4]俞吾金.差异性、偶然性和个体性——未来哲学的新的聚焦点[J].求是学刊,2001(5):12-18.
[5]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
[6]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何旺生)
Study on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rriculum
HUANG Jingjing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AnqingNormalUniversity,Anqing246133,China)
Abstract: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rriculum, a channel from text to humanism, an education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mind. In order to enhanc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ree principles: teaching idea based on practice link, stressing students’ teaching subjective position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individuality. We must take career planning theory as an engine, set up teaching system scientifically, bring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into play, implement the career planning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stablish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management documentation by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orm the joint effor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not only accommodate the 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lead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and plan life correctly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all-round and free development.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dividuality;subjectivity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2-0102-03
[作者简介]黄晶晶(1981-),女,安徽怀宁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4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聚焦笃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