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看新疆的地域文化
2015-03-28郭玮
郭 玮
(巴州师范学校,新疆巴州 8 41000)
地名是一定社会群体为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语言文字代号,通过语言符号表示一定地理部位,如:省、地区、县、城市、村庄以及山川、河流、湖泊等,属于语言词汇中专有名词的部分。地名的历史是民族文化历史的见证,它的产生、形成、分布和发展演变等都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地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宏观视角透视新疆地名中的地域文化因素。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地形大体是三山夹两盆,四周高山环抱,大气干燥,沙漠广布,地广人稀,少数民族聚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大融合的景象。原来“新疆”一词并非用来专指西域地区。清朝统治者取义新辟之疆域,与“旧疆”相对,所以西域地区一直被称为新疆。直到嘉庆末年,“新疆”正式用来指称西域。1884年新疆建省,1955年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疆地名文化,新疆地名中的地域文化因素主要反映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反映了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相互融合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动的地区,许多民族不断迁徙,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多民族杂居的环境。这里以维吾尔族为主体,主要有十三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共十一种,因此出现一地多名的现象。我国在维护民族团结和新疆稳定的前提下,实行了“名从主人”的原则。现用的许多新疆地名都借用于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锡伯语和塔吉克语等。其中大部分是直接音译做地名。如: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源于蒙古语,意为美丽的牧场或好围场;石油城克拉玛依市,源于哈萨克语,是黑油的意思;阿克陶县,源自柯尔克孜语,取白山之意;察布查尔是锡伯语粮仓的意思,等等。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在这个多民族杂居,使用多种语言的地区,民族间的语言文化交流融合是不可避免的,是主流趋势,并在地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在我们研究新疆地名文化时,应当作为研究的大背景。因为新疆地名大部分都借用了少数民族语言,其文化内涵就是在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下面的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
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观念
地名有历史的稳定性,新疆许多地名沿袭旧名,但也并非一成不变。时代不同,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不同,也会影响到地名的变化,地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观念。如:乌鲁木齐市,清朝初年平定准噶尔部之后,由于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政策,于是赐名“迪化”,以取开导归化的意思。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政府将迪化改为乌鲁木齐,取意美丽的牧场。再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1939年所设的和静县,是由于当时政治局势混乱,用此名取安和平定之意。1965年改名为和静县,和平年代政府为了表达民族团结和平相处的意愿,取和平安静之意而得此名。又如:现在的米泉县,原属于迪化县的一部分,1928年从迪化县划出,分设乾德县,取此名目的是为了纪念杨增新之子杨应乾。1953年又将其改为米泉,是因为此地盛产稻米的原因,而此时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然而,新疆地域特殊,少数民族众多,历史上经历了不少少数民族的王权统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中原政权进入西域,对各少数民族政权产生了影响,同时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也相互影响,致使新疆地名呈现较复杂的情况。以上简析,是对这些现象的宏观分析,其微观问题有待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三、反映了当地的物产矿藏
新疆以其境内丰富的资源闻名于世,许多地方就以当地的物产矿藏命名,以表示地方特色,所以五十年代常以地名、山名、河流名作为找矿的线索。这样的实例很多,大部分还是要在理解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其中所反映的物矿状况。如:阿尔泰山,蒙古语是金山的意思,因产金而得名。阿勒泰县也由此得名,阿勒泰在哈萨克语中也是金子的意思。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因地下蕴藏丰富的矿产得名。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在哈萨克语中就是黑油的意思。再如:硝尔布拉克,维吾尔语的音译,意为盐碱泉,因产盐得名。新疆气候干燥,大部分地区干旱,这样的产盐地很多,并且大部分都以盐命名,如盐湖,顾名思义是因盛产盐得名,还有盐头山等。另外南疆和田地区的墨玉县,得名喀拉喀什河,喀拉喀什在维吾尔语里就是黑色的玉即墨玉,这里盛产墨玉,于是就借助河名的汉语意义给此县命名,以表示此地特色,同时也反映了本地的矿藏。
此外,还有一些地名反映物产。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在锡伯语里是粮仓的意思,因为这里粮食丰富,粮仓遍布而得名。还有米泉,是因米多泉多而得名,以反映当地地方特色。再如:哈巴合县,因县内哈巴合河盛产鰟鮍(一种叫葫芦片的鱼)而得名,哈尔巴蒙古语就是鰟鮍。
四、反映了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以及植被
新疆山多,沙漠多,风沙大,水源少,气候寒冷干燥,长年高山积雪。这样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以及植被,自然在地名中会得到反映。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多选择高山山麓和离水源近水草丰盛的地方生活,新疆地名多以水名或水源命名。如阿勒泰以阿尔泰山得名,墨玉以喀拉喀什河得名,同时反映当地物产。此外,还有许多地名不仅反映当地的自然景观,还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如:石河子市以石河子湖得名,因多石故名石河子;博湖县因博斯腾湖得名;岳普湖县因县内岳普湖得名;温泉县因温泉多得名;乌什因乌赤山得名;沙湾因河流多沙得名。再如:伊吾县因伊吾庐古国得名,蒙古语意为旋风,因城北戈壁滩上常起旋风;阿合奇柯尔克孜语是白色芨芨草的意思,因植被得名;精河县因河得名,此县原称晶河,蒙古语蒸笼的发音与“晶”相近,传说晶河两岸沙土铄热像蒸笼,该地名应当与其气候相关。
另外新疆地貌沟沟坎坎,于是就以“沟”命名,如:干沟,因为它面临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西部,干旱少雨,到处裸岩劣石,于是因其地貌得名。类似这样的地名还有:水西沟、白杨沟、后沟等。
五、反映了民族迁徙的历史
新疆自古以来民族活动频繁,由于战乱或自然环境等因素,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个民族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必定将从前的文化带到新地方,并与新的环境和人文相融合,这在地名文化中也有所表现。如:巴州境内的和硕县,和硕是蒙古部落的名称,即和硕特,1771年蒙古和硕特部落迁徙至此地,在这里生活繁衍声息,1944年建县取名和硕。另外,据汉书记载,汉时雍州(今陕西)醴泉县北,有一座山名叫温宿岭,史实证明汉代温宿国人迁徙到此定居。古代的温宿国在今天阿克苏地区,现在那里还有温宿县。一样的地名在相距千里的两个地方出现,以此可以看出当时民族迁徙的情况。还有,古代陕西米脂县有一地方名叫龟兹,而古龟兹国在今库车县地区,可见当时已有一部分龟兹人移居陕西了。此外,有一些地名直接可以看出迁徙居民的原住地,他们直接搬用了原来居住地方的名称,如:昌吉的陕西宫、兰州湾;奇台的西地(即广西)和东地(即广东)等。还有一些地名反映了迁徙地的宗族,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宗族观念,如:王家梁、肃州户、黄家庄、李家湾等。除了远距离迁徙外,还有一部分民族迁徙在新疆地区内部,如:乌什吐鲁番,伊犁的和田买里、阿克苏买里等。
六、反映了人们祈求富裕、昌盛、和平、团结安宁生活状态的心理
通过对新疆地理环境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新疆的地理环境非常恶劣,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这里民族众多,古时小国林立,战争连绵,战乱不可避免,所以自古人们都希望富裕、昌盛、和平、团结而安宁的生活,因此在地名中也可以看到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取蒙古语富沟之意;和静县取汉语和平安静之意;民丰县取人民丰收之意;阿瓦提是维吾尔语繁荣的意思;英吉沙是维吾尔语新城的意思;吉木萨尔取突厥语金满城而命名;福海是幸福之海的意思。由此可见,地方的命名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记录了古代国家的名称
新疆沙漠面积大,绿洲面积小,人们居住地距离远,交通很不方便,古来民族多,这样就容易形成众多互相独立的大小不一的城邦,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领地,并以国名命名自己的领地。由于地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在今天许多地名中,我们还可以追寻到古国城邦的名称,有些地方就直接用古国名命名。如:焉耆、尉犁、且末、轮台、温宿、疏勒、莎车、于阗等这些县名,在过去都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城邦名。这些对我国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很有帮助。
除上述分析的七点之外,新疆地名中还蕴藏了其他文化因素,如:“阿克”是突厥语白色的意思,用来比喻人们的善良、纯洁和高尚;“喀拉”是黑色的意思,用来指事物的伟大有力等含义。新疆地名中用这两个词命名的很多,可以看出突厥民族崇尚黑色和白色的习俗。还有地方以“屯”“工”等命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主要反映在小地名中。
新疆地名中蕴涵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无论历时还是共时,民族文化的影响都无处不在。新疆地名文化复杂,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民族迁徙的踪迹,民族发展的历史,还有助于地理语言学以及考古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牛汝辰.新疆地名概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2]郭锦桴.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牛汝极.新疆地名中的文化透视[J].语言与翻译,1989,(2).
[4]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5]新疆百科全书编委会.新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6]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