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研究

2015-03-28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苗寨西江苗族

汪 锦



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研究

汪 锦

(石河子大学 政法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年来,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发展迅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扶贫效应.从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居民参与旅游人数、居民收益等方面分析西江的旅游发展及扶贫现状.西江千户苗寨存在着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社区参与力度小、利益分配冲突等主要问题.为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受益,政府应采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健全利益分配机、重视居民的主体地位等措施,促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旅游

旅游扶贫(Pro-Poor Tourism)最先由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意为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旨在探讨旅游发展对贫困地区消除贫困的作用[1].自20世纪80年代起,旅游扶贫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效应作用对象的角度,旅游扶贫效应包含: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在经济效益方面,旅游扶贫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面及安置剩余劳动力,贫困人口收入增加[3-4].但也有学者指出,旅游对外在环境的依赖性强,受经济波动、贫困人口、旅游开发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影响,扶贫效果受限[5-6];在旅游扶贫模式方面,学者们通过案例分析及实践,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模式、立体化旅游扶贫模式、社区参与式扶贫模式、生态旅游扶贫模式等[7-10].以上研究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借鉴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进行初步的研究.

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由羊排村、平寨村、也通村、也东村、东引村、南贵村、也薅和乌嘎村8个自然寨组成.现共有1 330户,5 414人,苗族人口占全村的99.5 %,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距今已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也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省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形成了特有的“西江模式”,成为很多民族村寨发展旅游效仿的对象,但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探讨西江千户苗寨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更好地推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其他的民族村寨发展旅游扶贫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及扶贫现状

1.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现状

1.1.1 旅游发展迅猛,后发优势凸显

1982年,西江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挂牌.在2008年之前,到西江旅游的游客大都是散客,人数较少.2008年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以后,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日益增多.近年来,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综合收入有很大的提高.

1.1.2 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西江千户苗寨现开发的旅游产品,主打是体验苗族风情,品苗家长桌宴、赏苗族吊脚楼,参与苗族节庆活动等.苗家人展现的苗族风情,在歌曲方面主要以悠扬的苗乡飞歌、动听的苗族情歌、豪放的苗人酒歌、厚重的古歌为主;在舞蹈方面主要以热忱豪迈的铜鼓舞、柔美的锦鸡舞、欢快的板凳舞和芦笙舞为主.另有参观鼓藏头家、活路头家、苗族民间画展等.此外是参观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观赏西江夜景.现阶段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因而游客重游率较低,停留时间较短.

1.2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现状

1.2.1 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逐渐改善

随着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苗寨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2008年和2010年对比,宾馆客栈从3个发展到8个,还有很多苗家旅馆,共拥有接待床位近3 500个.餐饮店从8家发展到18家,茶楼酒吧从无到有.修建了旅游环线公路、西江北大门停车场、汽车站.修建了表演区,能够同时容纳3 000人演出,看台可容纳观众3 180名.修建了两个旅游公厕,景区内配备有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全景导游图、防火宣传、景观景点的中英文标识牌等,售票大厅内有3台POS机.另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治安办公室、消防中心.

1.2.2 居民就业人数增加,经济发展较快

现有“苗家乐”接待户328户;民族工艺品店75家;经营苗家银饰、出租民族服装、摄影等服务的农户有163户;从事歌舞表演的人员约有450人;农家客栈餐饮服务人员有800余人.苗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景区内还开设了环卫、消防、票务、交通协管等130多个岗位.组建了西江文工团,西江迎宾队伍、游方队伍,共计360余人,解决部分苗寨村民的就业问题.旅游发展还带动西江镇的特色食品加工、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居民的致富门路,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1.2.3 旅游开发公司、西江居民各方旅游收益来源情况

西江旅游开发公司是由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公司,西江的旅游发展由政府主导.西江旅游开发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一是全权收取门票;二是统一支配出租及销售西江苗寨的最佳地段资源.而西江居民的旅游收益来源则是:1) 部分地理位置好的人家出租自家房屋;2) 部分人家自营农家乐、地方特色产品等;3) 为数不少的居民给旅游开发公司或其它经营者打工;4) 少部分人带客逃票;5) 旅游开发公司发放的房屋保护费,涵盖羊排村、东引村、南贵村、平寨村;6) 小部分人参与歌舞表演、当导游等;7) 门票收入的15.3 %,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奖励专项资金.

2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主导减弱,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西江千户苗寨是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发展模式.政府派遣公职人员组织建立了西江旅游开发公司以及西江景区管理局,由这两个机构来对西江进行旅游开发与规划、经营管理;现西江景区管理局、西江旅游开发公司以及西江镇交由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托管.政府、旅游开发公司、管理局各有职能,但实际上仍是政府主导.西江旅游发展前期,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期由于资金短缺,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对开发公司在景区产品设计方面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宏观规划,导致景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且缺乏特色.主要表现在:1) 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苗寨的旅游产品是山下沿河一带的观光,居民提供餐饮住宿、销售手工艺品.2) 苗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小.在对苗族文化等软件开发上,资源整合不到位,体验型旅游产品较少,游客参与性较弱,留不住游客.3) 旅游商品缺乏专门的规划.手工艺品缺乏苗族文化特色和产品创新性,同时缺少专门针对游客经过专业开发的深加工产品,没有形成本土品牌.

2.2 旅游开发公司与居民利益分配矛盾凸显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西江旅游开发公司),由雷山县人民政府出资,负责景区的经营业务.公司主营收入有:景区门票收入、观光车辆运营收入、停车场收费、旅行社、导游收入.村民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得到的收入却很少,利益分配矛盾表现为:1) 收取门票引发利益诉求.有居民开车回家遭到旅游开发公司收费门卫的阻拦,聚集了七八百居民到寨门口围堵抗议.居民提出的核心诉求是出入景区自由、门票收益合理分配、参与景区管理等;2) 景区表演者报酬低.很多居民每天都会参与接待演出,一天2次,一次2小时,报酬是12 ~ 14元/时,穿盛装敬酒的为20元/时.时间被切割得很碎,收益却很低;3) 发放房屋保护费不公平.房屋保护费是根据房屋的面积和历史年代来评价的,很多居民因为没有房屋,或者房屋面积小等因素,没有补贴或者分到的补贴特别少,还有的居民因为和评委会有关系,可以从中获得很高的补贴.

2.3 社区居民参与力度小,邻里之间关系淡化

2.3.1 社区居民参与力度小

西江旅游开发公司的股东组成没有西江寨民,公司管理决策层中也没有西江居民,公司提供给居民的就业机会较少,且多为非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居民的工种都是廉价的迎宾、清洁工、门卫等.另一方面,西江苗寨的旅游业大都布局在山下,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参与旅游的多是住在山下的平寨村的居民.住在山上的居民,只有股藏头和活路头少量几家开办家庭旅馆,有的居民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或是地理条件问题,没有机会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因而积极性很低,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比较冷淡,依旧是以农业种植及外出打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有一些居民把临街的房子出租给了外地人,许多的外地人在寨中做生意,一些本地居民并没有参与旅游.

2.3.2 邻里之间关系淡化

旅游发展以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和谐的邻里关系逐渐淡化,矛盾增多.主要表现在是:1) 土地占有问题.旅游开发之后,居民盖新房屋做生意,占用土地,各户的土地界限不清晰,引起抢占土地的纠纷;2) 地理差异引起的贫富不均.由于地势和经营位置的不同,农家乐经营业主在收入方面产生很大差异,由此引发了贫富不均的矛盾;3) 相关政策引发的矛盾.根据政府政策,骨干经营户在资金和物资方面,每户可以获得数万元的扶持,而这基本上都被山下条件较好、接待能力较强的经营户获取,此举更加剧了居民之间的矛盾;4) 受益不均引发的心里失衡.居住在山上的东引村居民认为,游客来西江旅游主要是来观赏西江的吊脚楼,自己的吊脚楼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利益都让山下位置好的人家获取,如此很不公平.

3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扶贫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政府主导,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国家或地区,其旅游业发展快且效益好[11].西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有效监督旅游开发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游客所需的特色旅游产品.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 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苗族文化,给游客创造亲手制作各种苗家民间手工艺品的机会,如现场学习苗绣、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造技艺、编制苗家小背篓、织布工艺等,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需求.2) 组织专门人员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投入资金,组织专业人员全方位、深层次对苗寨文化进行综合发掘,作为苗寨特有的苗族白切鸡、苗王鱼、鸡稀饭、鼓藏肉等,可对其进行深加工,使之形成土特产品品牌;制作苗族生活和劳动的器具工具模型,录刻苗族歌舞光碟;为有需要的游客订做苗族服饰,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3) 大力开发节庆资源.苗寨有许多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中的娱乐活动丰富,庆祝方式多样化,应合理利用节庆资源并加以宣传,增强西江苗族文化旅游产品竞争力,产生品牌效应.

3.2 开发商应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

3.2.1 建立股份合作制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股份合作制利益分配机制是目前被认为促进社区旅游参与、确保旅游收益分配合理的措施[12-13].股份制是采取国家、公司、集体和居民合作的方式,把旅游资源、土地、资本、设施、技术、文化禀赋等量化为股本入股参与旅游开发,收益则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14].针对旅游开发公司与居民的利益分配矛盾,建议西江成立旅游合作社,由西江的各个村选出代表组成领导班子,代表西江居民的利益.旅游开发公司与西江村共同协商找出第三方来评估苗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资产纳入合作社,西江旅游合作社与旅游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公司法进行经营管理.通过提取公益金来维护苗寨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旅游培训、社会保障等),通过股金分红支付股东股利分配,比如居民提供房屋,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包装经营,居民从中占股份并参与年终分红[14].

3.2.2 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

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主要有:1) 建立旅游负面影响补偿机制.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主体性,对西江的环境保护、苗族文化民风民俗的传承、景观营造做出贡献的居民,将部分的旅游收入分配给他们,作为因旅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补偿.2) 建立有效的农业补偿机制.主要针对依旧以从事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居民,要提高居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参与西江旅游的热情,使他们的收入部分来自于农业生产,部分来源于为旅游业发展而获得的农业补偿.3) 建立合理的民族文化保护补偿机制.当前民族文化保护费用占旅游门票收入比例较低,在居民心中聚积大量不满情绪,适当地提高民族文化保护的补偿费用,可促进居民更好地保护苗寨文化.4) 建立土地征收赔偿机制.旅游开发征收居民的土地,要对村民进行征地补偿,根据现今物价来制定,落实并有效地实施.

3.3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能力,协调居民之间的矛盾

3.3.1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能力

加大社区居民参与力度,提高参与能力.第一,在西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旅游开发公司,要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提供机会,尽可能优先雇佣当地居民,并对居民进行参与旅游所需的相关培训.第二,山下的中心广场连片区域为西江的主要旅游区,而山上地势较高,更适合游客感受苗族的文化.因此,不妨在山上适当布局一些旅游项目,把山上打造成游客深入体验苗族生活的区域,促进山上旅游业的发展,使更多居民参与旅游.第三,调整西江千户苗寨及附近村寨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乡村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满足西江旅游发展的需要,使苗家乐、宾馆饭店的餐饮取材均来源于本土,借助旅游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将使农业产业链得到更好的延伸,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带动更多的居民脱贫致富.

3.3.2 协调居民之间的矛盾

西江居民之间的利益矛盾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引起的居民受益机会不均衡而引起的.可从以下方面协调:1) 保障居民的受益机会.政府要保障当地居民的受益及发展机会,提高居民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参与旅游的机会相等但并非等同于绝对平均.2) 政府招商引资.在东引村、南贵村发展休闲和体验型的深度旅游,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引导并鼓励山上的居民直接参与,或是配合构建度假地氛围间接地参与旅游业,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或补偿;3) 制定优惠政策.政府要鼓励山上的居民参与到旅游中,引导他们参加其它旅游商业活动,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4) 发挥老人会的作用.首先,老人会的地位是西江千户苗寨家族中人们自愿公认的,在苗寨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居民之间和谐,互帮互助,这对协调居民之间的利益纷争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老人会可作为第三方群体,向居民传达政府的政策与措施,同时将居民的意见反映给政府,减少居民与政府之间直接的冲突,间接地减少矛盾.

[1]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7(1):17-21.

[2] 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20(5):43-49.

[3] 毕燕,张丽萍.桂西北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4(3):72-78.

[4] 陈鸣.对广东畲族乡旅游扶贫的思考——广东漳溪畲族乡田野调查报告[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1-5.

[5] 张晓明,张辉,魏伟新.基于旅游扶贫战略的效应分析及创新对策研究——以星子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0(5):138-141 .

[6] 刘筏筏.旅游扶贫的经济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J].商业研究,2006(12):96-97.

[7] 李国平.基于政策实践的广东立体化旅游扶贫模式探析[J].旅游学刊,2004,19(5):56-60.

[8] 李瑞,黄慧玲,刘竞.山岳旅游景区旅游扶贫模式探析——基于对伏牛山重渡沟景区田野调查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31(1):94-98.

[9] 陈琴.三峡库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635-11637.

[10] 黄国庆.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求索,2013(5):252-255.

[11] 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4):558-560.

[12] 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游学刊,2006(10):45-48.

[13] 柴寿升,龙春凤,常会丽.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的诱因及其协调机制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184-189.

[14] 王纯阳,黄福才.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13(1):141-149.

Pro-Poor Tourism Research in Xijiang 1000-family Village of Miao in Guizhou Province

WANG Jin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China)

Recently, tourism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Xijiang 1000-family village of Miao in Guizhou province, which has promoted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lped the poor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pro-poor state in Xijiang have been analyzed, in terms of tourism products, tourism infrastructure and tourism service facilities, the number of involved villagers, villagers' income, etc. The main problems include a lack of tourism product features, small community involvement efforts and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distribution. To benefit more poor peop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such as developing tourism products, actively guiding the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ourism,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benefit distribu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residents. Thu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Xijiang 1000-family village of Miao can be promoted.

Guizhou province; Xijiang 1000-family village of Miao; Pro-Poor Tourism; tourism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1.021

F590.75

A

1673-2065(2015)01-0075-04

2014-09-24

汪 锦(1989-),女,贵州平坝人,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苗寨西江苗族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千户苗寨的早市
大美西江
梦圆西江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