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以马鞍山市为例

2015-03-28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采石马鞍山市马鞍山

陈 磊



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以马鞍山市为例

陈 磊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马鞍山历史悠久,典故众多,馆藏文物丰富,李白及其代表的诗歌资源更是独树一帜.本着科学规划、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挖掘马鞍山现有的优质文化资源,打造诗歌名城和特色旅游,培植文化品牌,进而促进地方旅游商品和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也可有效提升马鞍山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城市旅游;马鞍山市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凝结先人智慧结晶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和难以估量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这里的“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为我们指出了对待历史文化资源的正确态度和方式.从旅游角度来看,历史文化资源又可归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之中,属旅游资源的一部分.马鞍山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开发并利用好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对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1 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是“文化战略时代”,文化与经济的界限日渐模糊,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文化环境与投资环境已经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现实的生产力.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成为促进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最新统计,2013年中国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29 47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0 %”[2].而文化遗产旅游又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占据旅游经济收入的大部分比例,“根据我国对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文物古迹排名第二位.其中,对华侨调查中,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位.5种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中,文化遗产旅游就约占了4种”[3].更为重要的是,城市旅游经济引领和带动了消费、娱乐、服务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劳动就业、投资结构、城市资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更具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马鞍山市加大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力度,“按照规划,到2015年末,要把马鞍山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的运动健康休闲中心和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 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236亿元,年均增长36.5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 8 %以上”[4].

2 马鞍山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马鞍山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中,文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马鞍山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李白及其代表的唐文化,朱然家族墓为代表的三国文化,项羽霸王祠及其代表的秦汉文化.目前为止,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深藏在地下或文化典籍中,不为人们所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未得到社会公认.

2.1 李白及其代表的诗歌资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及其代表的浪漫主义标志着中国唐诗发展的最高峰.“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足迹遍布华夏,也留下了许多雄奇豪放、瑰丽浪漫的诗歌.自公元725年诗人26岁第一次踏足当涂到62岁终老,36年间李白曾先后7次来到当涂(古称姑孰,今属马鞍山).南朝大诗人谢眺曾筑宅当涂大青山,长期居住,李白一生仰慕谢眺风范,眷念姑孰山水,多次驻足当涂、采石,或登临天门山、牛渚矶、陵歊台、灵墟山;或观览谢公宅、桓公井;或寓居横山石门,寻幽揽胜,题诗吟咏,留下众多不朽诗篇,现存53篇.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等已成为千古名作.诗人晚年贫病困窘,由金陵投奔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赋《临终歌》与世长辞,埋骨大青山.

一千多年来,自唐至清的历代名流贤达、文人骚客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大青山、采石瞻仰凭吊诗仙的遗迹,留下735篇诗文,137副楹联,成为一笔宝贵的诗歌资源.较著名的有白居易的《李白墓》、韦庄《过当涂县》、杜荀鹤《经青山吊李翰林》、曾巩《谒李白墓》、杨万里《宿青山市》、陆游《吊李翰林墓》、《泛小舟姑孰溪口》、文天祥《采石怀古》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李白研究者、崇拜者和旅游团体专程前往采石矶太白楼、青山李白墓参观凭吊,开展学术交流.其中较大规模的有1980年5月,60国驻华使节共114人的参观团;1985年5月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在马鞍山召开,国内外研究李白的专家学者云集;2005年10月马鞍山市承办了第一届中国诗歌节,2006和2007年连续举办了李白诗歌节,征集原创诗歌和书画作品.参观交流、学术研讨和诗歌节的承办有力地促进了对马鞍山现有的诗歌资源、理论及研究成果的整理,也进一步激发了诗歌研究和创作的热情,宣传扩大了马鞍山的城市影响力.“目前,马鞍山市有近2 000位市民坚持诗歌创作,出版了40多部诗集,有诗歌研究和创作团体6个,其中李白研究会为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5].

2.2 历史悠久名胜众多

马鞍山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发现170万年前和县就有猿人生息,烟墩山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马鞍山早在 5 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文明,史家考证周文王伯父“泰伯奔吴,立国横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马鞍山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代首置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汉代先后属楚、荆吴、江都国封地和丹阳郡(治所今宣城)丹阳县,因丹阳县是丹阳郡的属县,故有小丹阳的俗称,这一名称沿用至今.隋朝开始以姑孰为当涂县治,当涂古称姑孰(姑熟),始建东晋,因城南姑孰溪(今姑溪河)而得名.宋、元、明、清时当涂县一直是府、县治所.

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含以朱然墓、太白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甄山寺为代表的寺庙,黄山塔、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霸王祠、陋室、褒禅山文化遗迹以及烟墩山遗址、横山遗址、“和县猿人”遗址、凌家滩遗址为代表的早期人类居住遗址等共150多处,其中47处为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 馆藏文物丰富

2008年新建成的马鞍山博物馆坐落于市政公园文化艺术中心,馆藏新石器到清代各类文物近万件(套),精品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钺、石铲、玉人,春秋青铜鼎,汉玉璲、青铜三足承盘香熏,唐黄釉褐彩注子,宋抄手砚、褐彩瓷梅瓶等,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时间,蕴含着本地区准确丰富的文化信息.新近出台的《马鞍山市文物征集办法》以无偿捐献和有偿让售的方式向社会征集各种文物,以丰富、扩充市博物馆藏品的总量和质量.

2.4 历史典故众多

马鞍山市名来源于西楚霸王项羽,相传楚汉战争时项羽兵败至和县乌江,喟叹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之前托付亭长将心爱的乌骓马渡至乌江对岸,乌骓马渡江后不忍别主人而去,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酷似马鞍,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刀光剑血的采石古名牛渚,素有“六朝京畿天然屏障”之称,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周景王二十年(前525年),吴楚两国就在此地发动了长岸之战,这是采石战争史的第一战.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诸如周瑜、陈霸先、黄巢、曹彬、虞允文、朱元璋、石达开等虎视之辈,皆驰骋征战过采石,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悲壮史剧.采石矶长江岸边的一块岩石上至今还有一只醒目的脚印,相传朱元璋指挥水军飞渡天堑袭夺采石之际,遭遇元军顽强抵抗,大将常遇春持盾挺戈飞身登矶,留下一只“大脚印”,现成了采石的一处景点.此外,像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宋曹彬架起横跨天堑的“长江第一桥”,宋虞允文智破金兵,广济寺的晨钟暮鼓,采石、青山书院的沧桑,周兴嗣与千字文等,无不印证着一段段珍贵的历史典故.

3 历史文化资源与马鞍山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

3.1 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重

科学的旅游规划除了应该达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规划性,还要结合地方的社会实际、经济现状和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体现出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思想.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但易于受到破坏,还具有难以恢复不可再生的特点.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扩张,如何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摆在当前城市发展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1950年公布了《古迹、珍稀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办法》,1985年发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2002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国家和制度层面上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2006年2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国家层面的立法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制依据,不过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涉及到文化、环保、计划、土地、建设、财政、税收、交通等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并不是一部法律所能解决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只有贯彻到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去,才有可能得到落实”[6].故保护对策也应多元化,地方要重视各职能部门间的联动与配合,另一方面,法制化对策外还应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做到保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2008以来马鞍山相继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马鞍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马发[2008]9号)和《马鞍山市旅游业奖励暂行办法》(马旅[2009]1号),体现了在对待历史文化资源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重视旅游发展规划在旅游开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与景观等行为”[7].

3.2 挖掘优质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文化

马鞍山最优质的文化资源莫过于李白及其代表的诗歌文化.青山西麓的李白墓园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墓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牌坊、太白碑林、太白陵墓、太白祠、太白文物纪念馆等,馆内珍藏有“大唐翰林李白新墓碑”,为研究李白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后人为纪念李白,在采石矶南麓建有太白楼、李白衣冠冢、怀谢亭、横江馆、醉月斋、翠螺轩等景点,现已成为采石风景区的中心游览区.因此立足于青山的李白墓、采石的太白楼和当涂天门山,打造“李白胜迹游”为特色的旅游文化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考虑.

马鞍山市政府酝酿在已有的太白墓园、采石矶太白楼、中国李白研究会秘书处(李白研究所)及每年举办的“中国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等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吸取相关地区保护利用李白文化的经验,借鉴国内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手法,着力营造独具特色的李白文化博览游乐园.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正在重点打造“2345”旅游工程,即滨江(采石)休闲旅游和环雨山湖商贸休闲“2”大旅游集聚区;濮塘休闲旅游、江心洲生态旅游和李白国际旅游“3”大旅游度假区;甑山、横山、小黄洲和石臼湖“4”大生态旅游区;李白文化园、中华诗歌城、当涂护城河、烟墩山文化旅游区和手工艺创意文化产业“5”大文化公园.“2345”旅游工程一旦完成,对马鞍山的旅游乃至经济文化的影响将是里程碑式的.

3.3 打造“诗歌名城”,培植文化品牌

3.3.1 诗歌文化品牌

马鞍山很难提炼出诸如人间天堂(杭州)、江南水乡(周庄)、山水甲天下(桂林)、六朝古都(南京)等这样既高度凝练、准确,又能激发起人们审美愉悦的城市名片.但山水诗祖谢眺和诗仙李白两人结缘于马鞍山,初步确立了马鞍山诗歌之城的地位.

因此充分利用好这一独特的诗歌文化资源,继续做好国际吟诗节、李白诗歌节等承办工作,加强宏观指导,科学地发掘和提升各类诗歌资源的价值,抓好项目建设,打造江东诗歌名城新形象,将“诗城”的名片打响.“诗城”建设,重在成果,而且不应局限于唐诗,可扩展到整个的古代和现当代诗歌创作上来.当然,这需要以名家的引领、政府的推动和群众的参与为基础,也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工程.

3.3.2 三国墓葬文化

1984年6月,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葬的发掘震惊了中国考古界,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朱然墓是一座具有东吴中期浓厚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的砖室劵顶墓,已完全摆脱了汉墓形制的影响.墓中出土了谒与刺、犀皮黄口羽觞、木屐、铜砚滴等140多件文物,其中的60多件精美无比的漆器及漆绘为研究中国漆器的宝库,在中国美术史上弥补了三国美术史的不足.

3.4 优化旅游环境,推广旅游商品

优化旅游环境既是完善旅游资源配套设施的需要,也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促进旅游经济,提升城市休闲旅游功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为3个层次: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购物)、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考察调查和宗教朝拜等),当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已得到提升,‘个性、多样、参与、自助’成为旅游者的主要心理需求”[8].针对旅游者的需求,2008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马鞍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旅游发展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和带动各类资金不断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市财政从2007年起,由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7].其中第五条“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中涵盖了交通网络、景观建设、购物休闲和医疗救助等诸多内容,为本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旅游产品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和工艺制作水平,不能将游客简单地定位于普通的过客和消费者,还要看到蕴含其中的潜在商机,一种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产品也许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推而广之,进而引来一片商机,这也是旅游购物的延展性和覆盖性.

政府需要鼓励企业开发创新,从纪念品到产品、消耗品的旅游商品,搭建旅游商品展销会、博览会扩大宣传,拓展销售渠道.马鞍山最典型的便是“宁镇扬马”旅游联盟,即南京、镇江、扬州和马鞍山四市相互合作,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四市联合促销团已先后赴东北、华北、华南、西北、福建、贵阳等地,联合宣传促销由四市优质旅游资源整合而成的‘南京都市圈之旅’,并分别与当地知名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扩大了‘宁镇扬马’的影响力和吸引力”[4].最近一次在2014年6月24至27日,“宁镇扬马联盟”赴西北银川、兰州两市的联合促销,采石风景区、甑山生态园、古床博物馆、和县香泉镇等旅游企业代表马鞍山参加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在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城市需要站在文化旅游的战略高度整合相关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 [2014-08-07].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 白水,吴文学.2013年中国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29475亿[EB/OL].(2014-01-17) [2014-08-07].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4-01/17/content_31227777.htm.

[3] 王慧芬.江苏文化遗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N].中国文物报,2007-09-26(3).

[4] 程江丽.发挥区位优势力促马鞍山旅游业腾飞——“2012,安徽旅游蓄势待发”系列采访之马鞍山篇[EB/OL].(2012-02-21) [2014-08-07].http://travel.anhuinews.com/system/2012/02/21/004782040.shtml.

[5] 王平.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推进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EB/OL].(2011-11-02) [2014-08-07].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c1d7d0100mkar.html.

[6] 许瑞娟,翟宝辉.论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J].城市规划汇刊,2004(3):49-53.

[7] 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马鞍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08-05-23) [2014-08-07].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6-16-40-24-3387.html.

[8] 张国芬,陆平.对赤峰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90-91.

Historic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the Maanshan City

CHEN Lei

(Foundation Department, Maan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aanshan, Anhui 243031, China)

The historic cultural resource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city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Maanshan has a long history, lots of allusions and cultural relics, especially Li Bai and his poetry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rinciples,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ity’s current exploitation of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disseminate the “Poetry City” business card and develop characteristic tourism, build culture brands, thus develop the local tourist commodities and property further. When we are developing urban tourism economy, we can also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nuclear competitiveness of Maanshan City.

historic cultural; tourism economy; city tourism; Maanshan city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1.019

F592.7

A

1673-2065(2015)01-0067-04

2014-09-16

陈 磊(1970-),男,安徽芜湖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采石马鞍山市马鞍山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郑杰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采石废弃地景观评价研究——以新乡市凤凰山森林公园为例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滑坡监测系统在北长山岛山后村山体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