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求分析研究
2015-03-28吴熙
吴 熙
(兰州文理学院,兰州73000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要求,普通本科院校应着眼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这些院校具有高职高专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与地方政府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它们在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术研究、技术创新方面等都难以与部属重点高校和省属老牌高校相比[1]。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明确服务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力求人才培养层次与自身实际及社会需求相符合。
商务英语作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全国高校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专业。从2007 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试运行到2009 年商务英语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的出台,发展至2012 年全国62 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或已备案开设。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构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否考虑到该专业的特殊性和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能否促进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展开了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一、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系统化的课程设置的起点和基础,是确保ESP 课程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工作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是ESP 课程设置的基础[2]。作为不同需求分析理论的体现,需求分析模型经历了目标情境分析(TSA)、目前情境分析(PSA)、Hutchinson&Waters 需求分析模型以及Dudley-Evans &St John 需求分析模型的四个发展阶段[3]。Dudley -Evans &St John 综合了不同需求分析模型的特点,从学生作为个体、语言使用者、语言学习者的不同视角出发,从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专业信息、目前情境中的语言信息、目标情境中的语言交流信息、语言学习需求、课程需求、欠缺等七个方面将需求分析细化为目标情境分析、学习情境分析及现状情境分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随意性,是迄今为止外语需求分析最新、最完善的理念[4]。
二、研究设计
研究拟解决三个问题:1. 商务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需求是什么?2. 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有哪些?3. 现有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能否满足上述需求?如不能,应如何改进?
调查以甘肃省3 所新建本科院校的220 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30 位教师和国内30 家用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以Dudley -Evans and St John 的需求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学生问卷(问卷1)、教师问卷(问卷2)和用人单位问卷(问卷3)。学生问卷涉及学习动机、对商务英语课程的态度、现有的英语水平、对课程的期望、对“欠缺”的自我认识、对教师、教材、教法、测试以及学习条件的建议。教师问卷包括教学背景、对现有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态度、对学生综合能力、“欠缺”的评价、对新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教法、测试的意见和看法。用人单位问卷旨在了解目标岗位主要的交际活动、对商务英语毕业生语言水平的要求、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以及对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7%、100%、100%。
三、研究结果
(一)学习者的个人信息
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学习动机等。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六成以上学生(65.8%)的英语高考成绩徘徊于及格线(90 分~109 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具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内部学习动机。
(二)对现有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态度
调查分别从用人单位、学生、教师三方视角展开。93.3%的用人单位认为现行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六成以上(62.4%)的学生表示现行的课程体系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群的比例以及语言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比重。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上述发现基本一致,九成以上(91.6%)教师承认现行的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学习者的专业信息
从用人单位视角出发获取目标情境相关的交际活动及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担任外贸业务员(46.67%)和行政助理(16.67%)。目标岗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英语交际活动分别是接打电话及收发邮件(21.8%)、阅读文件(19.1%)、业务洽谈(18.2%);目标岗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基本技能是说(33.3%)和写(33.3%),其次为读(16.7%)、译(13.3%)、听(3.3%)。但近五成(43.4%)单位表示毕业生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参照新的教学要求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四种能力培养的规定,用人单位认为语言运用能力是衡量商务英语毕业生的首要标准,其次依次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至于如何衡量语言水平,用人单位表示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证书等硬性指标侧面反映,超过半数(53.3%)单位认为应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结果同时显示,用人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对语言水平衡量标准的差异,如国企、事业单位门槛较高,中小私营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英文写作的实用性;熟悉行业用语,涉猎财经、营销、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重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资源、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四)学习者的语言信息
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也不尽如人意。截止到第四学期末,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通过率分别为55.6%和13%;仅有不到两成的学生(14.4%)考取了商务英语、涉外秘书等职业资格证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试作为语言学习目标,而非商务英语证书等职业资格证,这多半处于对考试普及程度、考试费用等因素的考虑。总之,学生现有语言水平与目标语言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
(五)学习者的“欠缺”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较为欠缺的分别是实践能力(80%)、人际沟通能力(46.7%)和商务知识(33.3%),其次是语言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在英语语言技能方面,近七成(66.7%)单位表示听力技能急需加强。问卷1 结果显示,六成以上(60.8%)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较为茫然,普遍缺乏对商务英语学科知识和专业发展的了解。商务知识及技能(88.7%)与跨文化交际能力(88.2%)较为薄弱,极大多数学生(92%)主要依赖课堂学习,自学能力欠缺,教师问卷结果基本与学生自我认识相吻合。
(六)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
按需求程度排序分别为商务知识与技能、语言知识及技能(口语)、灵活的人际沟通能力、国际商务文化、创新精神及人文素养等。此外,学习者对教师、教材、教法、教学条件等也提出建议,如:聘请有行业实践背景的教师;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职业导向;完善和改革测试内容;加大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等。
四、讨论及建议
教育部针对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的重心应从“学历教育本位”转移到“能力教育本位”上来,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上应从“适应现在”转向“既适应现在又适应未来”,从“满足就业需要”转向“既满足就业需要又重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1]。可以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调查和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按照岗位需要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针对上述需求分析结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应用能力
建立模块化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文化素质模块,分别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是以语言知识技能为主导、商务类必修课比重偏低、跨文化能力及人文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笔者建议加大专业技能模块中商务技能课程的比重,语言类课程应注重加强口语、写作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重心应从单纯注重知识转向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能力紧密相关,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都应注重目标岗位的需求,加大应用能力培养力度,构建课堂训练、校内实训及校外实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运用交际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见解;以项目驱动法开展实训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课程与岗位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更新、迁移、内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新生行业或职业转换以及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重视教学监控,着眼市场需求
将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效果监控三者相结合,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与更新课程体系。考核形式力求“三结合”即: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认证相结合,实现校企零距离。着眼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当然,课程设置必然会受到地域环境、师资水平、实训基地等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又能适应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仍有待我们进行深入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立足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实际,重视需求分析的导向作用,因校制宜构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1]吴忠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构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49 ~54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53 ~55
[3]Dudley - Evans,T. &St. John,M. 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 - disciplinary approach [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22 ~125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25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