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冀瓷文化品牌,振兴河北陶瓷产业
2015-03-28冯石岗董成志
冯石岗 董成志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陶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瓷器的国家,所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瓷器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中国在世界上有“瓷国”之称,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久负盛名的中国陶瓷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张名片。河北的邢窑、定窑和磁州窑陶瓷为中国陶瓷史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复兴冀瓷品牌,振兴河北陶瓷产业,对于后工业社会复兴传统产业,创新民族优势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北陶瓷产业源远流长
今日河北省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源头,其邢窑、定窑和磁州窑陶瓷技术和陶瓷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河北陶瓷业的发展根据时间线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540 年~公元420 年)创新陶瓷技术,新兴陶瓷产业。从南庄头遗址、磁山文化遗址的陶器的创烧到北朝早期青瓷、白瓷的诞生,这一时期陶瓷的烧制工艺不断得到改进,各类陶瓷的主要品种相继出现,为我国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公元618 年~公元960 年)振兴陶瓷产业,确立领先地位。隋唐五代至宋金时期,这一时期从主导唐代“南青北白”瓷业格局的邢窑,到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再到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磁州窑的崛起,河北瓷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确立了河北瓷业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阶段(公元1271 年~公元1912 年)瓷业中心南移,河北地位未衰。从元代到民国时期,该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瓷业中心也开始南移,北方瓷业衰落,河北的邢窑、定窑先后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磁州窑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1]之称。
2 河北陶瓷产业的现状、危机和风险
2.1 河北陶瓷产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的社会稳定以及民用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国的陶瓷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陶瓷技术和艺术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河北省抓住这一机遇,恢复重建了邢窑、定窑和磁州窑陶瓷基地,重点发展了唐山新兴陶瓷基地。
邢窑在建国后主要是进行仿制一些与古瓷相似的仿制品,仿唐邢窑白釉刻花梅瓶和仿唐邢窑白釉穿带壶都是其中的精品,与古瓷难分伯仲。
定瓷的恢复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关怀,1992 年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创建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陈文增担任总经理,由此进入了定瓷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
磁州窑的主要所在地是彭城,其陶瓷业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20 世纪70 ~80年代是彭城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邯郸市陶瓷总公司旗下成立了十几个陶瓷厂,生产的陶瓷日用产品行销至80 多个国家地区,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邯郸陶瓷”的品牌名扬海外。“1000 多个规格和品种中,有国优产品4 项,部优产品4 项,省优产品15 项,130 多项获省级以上新品种、新画面奖,一项获得国际博览会银奖。”[1]彭城陶瓷产业也成为了邯郸的支柱产业。不过在20 世纪90 年代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彭城磁州窑的陶瓷产业走向低谷。2000 年后为重振传统陶瓷产业,地方政府提出建设陶瓷之都的口号,2005 年峰峰矿区提出陶瓷产业复兴工程。随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如盛华、裕行、华玉、天山等陶瓷公司。他们以生产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产品远销海内外。
唐山陶瓷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在清乾隆时达到鼎盛,鸦片战争后发展停滞。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政府对唐山陶瓷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唐山瓷区目前是河北陶瓷产量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陶瓷生产基地。唐山作为河北省和全国的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和龙头产业,“唐山市陶瓷制品年累计出口总值近3 亿美元,在河北省陶瓷制品出口中占据80%以上。”[2]这里拥有唐陶集团公司、隆达公司、海格雷公司等著名日用陶瓷企业。在日用陶瓷生产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唐山陶瓷产业拥有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著名的品牌。其中“隆达”、“红玫瑰”、“海格雷”等世界名瓷——骨质瓷品牌被列入中国陶瓷十强名单。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为骨质瓷生产的代表。除日用陶瓷企业外,唐山还有全国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唐山惠达陶瓷集团。
2.2 河北陶瓷产业的危机和风险
2.2.1 分布较分散,集中程度低
河北陶瓷生产基地既有历史悠久的邢窑、定窑和磁州窑,又有后起之秀唐窑,呈遍地开花、大而不强的劣势。邢窑在邢台,定窑在保定,磁州窑在邯郸,唐窑在唐山,全省虽有多家陶瓷企业,但是陶瓷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大型企业。由于集中程度低,难以形成高端研发、技术领先和集中生产、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
2.2.2 国内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伴随后工业社会到来,在世界范围内陶瓷业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在国内,我国各地出现陶瓷产业迅速发展之势,迅速崛起的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等陶瓷企业,成后来居上、迅猛发展之势。在国际上,加入WTO 以来,我国放宽了对陶瓷市场的准入政策,国际知名陶瓷企业的涌入,冲击了我国的陶瓷市场。国外陶瓷企业在资本和现代技术上占有明显优势,对于陶瓷企业规模小、地域分散的河北陶瓷企业来说,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大。河北陶瓷在产品质量、地域优势、市场份额等方面都面临很大压力。
3 再造陶瓷品牌,复兴冀瓷辉煌
3.1 整合河北陶瓷产业,打造冀瓷系列精品
1.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根据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政府主要是制定产业政策、指导宏观运行,政府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起到将市场和企业连接起来的作用。政府要及时弥补市场所缺失的功能,规范市场的行为,为企业提供服务。政府应该承担起改善陶瓷产业的创业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责任。
2.加快中小企业的转型,建立大型企业。成立冀瓷总公司,规划冀瓷振兴方案,研发具有河北陶瓷特色的系列品种,协调全省各窑的研发和生产。中小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是解决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河北缺少大型陶瓷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只有建立和发展大型企业才能加强企业间的密切配合,分工也更加专业化。引导中小企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在中小型企业间建立良性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加快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的速度。政府的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中小陶瓷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3.2 勇于推陈出新,创建陶瓷文化品牌
1.陶瓷文化品牌的创建需要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和基础。河北的陶瓷文化资源丰富,有著名的邢窑、定窑和磁州窑和今日唐瓷。河北要想发展陶瓷产业,就要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传统的手工技艺和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传统的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让产品以艺术化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实用空间。进而提升陶瓷产业的文化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提高河北陶瓷产业的综合实力。通过对河北陶瓷文化资源的整合,发掘北方陶瓷历史文化底蕴,使河北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陶瓷文化交流中心。
2.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对原材料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艺术效果。并通过国内外高水平的陶瓷文化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在继承陶瓷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成果,形成新的陶瓷产品风格和陶瓷文化品牌。
3.发扬河北陶瓷历代各窑成名产品风格,研制具有各窑工艺特色,生产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冀瓷系列产品。几乎任何一件陶瓷制品各窑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利用现代技术和艺术夸张手段将其发挥至极致,制成标准一致的精品,以冀瓷为商标统一装箱配贷。冀瓷商品既可以是各大名窑单件对比系列,如冀壶;冀碗;冀勺等等,将各名窑同一制品整合成一个商品;亦可形成独自系列产品,如冀瓷之邢窑餐具、酒具、茶具等。既具有观赏比较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
4.复兴冀瓷:传统立名,文化制胜。河北省作为历史源远流长的瓷都,其陶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瓷器的装饰纹样和图案、款识、造型以及烧制技艺上均曾蜚声海内外。河北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是发展冀瓷的巨大传统优势,同时,将河北悠久的陶瓷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也是河北陶瓷业界的历史责任。挖掘河北陶瓷文化资源,发挥传统陶瓷文化优势,弘扬古老的陶瓷文化,落脚点在于发展河北的陶瓷产业。
发展河北陶瓷事业的战略选择,一要传统立名,继承和发展宝贵的邢窑、定窑和磁州窑的名窑名人和名瓷资源,在用好用足陶瓷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汲取他人经验和现代科技成果,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振兴冀瓷;二要彰显独特的文化品质,形成具有冀瓷个性的文化形象。冀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将是振兴河北陶瓷的关键。既要继承和弘扬河北陶瓷生产的精湛技术,更要注重挖掘历代河北陶瓷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注重其“物性品质”与“人文气息”[3]的结合。
3.3 老树出新枝,振兴冀陶瓷
河北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邢窑、定窑和磁州窑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其陶瓷文化和技术在历史上曾经向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巨大辐射影响。在唐宋时,三个窑口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制陶技术,还是在陶瓷文化上,都是同时期国内外的瓷窑所无法比拟的。以日本为例,日本出土的唐代瓷器中就有邢窑白瓷;定窑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制瓷技术之覆烧技术传到了日本;磁州窑作为中国著名的民间窑场有众多的陶瓷品种,其制瓷工艺对日本的传播涉及到制瓷、造型、装饰及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各地窑场吸收磁州窑的技艺,一直生产磁州窑风格的化妆白瓷产品。
明清时期,河北陶瓷日渐衰落,邢窑、定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建国后,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复兴河北陶瓷,河北陶瓷虽有了一些起色,但不复往日的辉煌。相反,那些曾受到河北陶瓷影响的如日本、东南亚、欧洲的一些国家改革技术,发展新型陶瓷业。如研究生物陶瓷,并将其作为医学材料。“一些发达国家利用陶瓷材料的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溶性,且硬度高,杨氏模量与人体骨相近,并将其作为骨骼、牙床、心脏瓣膜等的修补材料或替代材料使用。”[4]早在1974 年欧洲就开始在人体上使用陶瓷材料。“美国联邦食品与医药管理局也允许使用氧化铝修补髓关节。此外氧化铝近年来还被用于制作人造膝关节和骨骼固定螺钉及修补角膜。在过去的20 年间,磷酸钙陶瓷已被广泛用于修补牙齿及上领骨。”[5]虽然此项技术未完全应用于医学领域,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振兴河北陶瓷产业,恢复往日盛华的景象,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复兴传统陶瓷,从一定意义上要有抢救历史的意识,眼睛向内挖潜力,历史悠久的传统陶瓷文化和技术是巨大优势,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当然,真正的传承传统陶瓷文化和技术必须结合现代科技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自觉改进传统技术,虚心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让冀陶瓷这棵老树开新芽,长新枝,结新果。
另一方面,要紧跟世界陶瓷进步潮流,大力发展新型陶瓷,既要研发新型的陶瓷材料,又要创造新型陶瓷产品。新型陶瓷不同于传统陶瓷,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投资少、产值高、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并有广阔的市场。要在政府主导下开展河北陶瓷业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改造传统工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高河北竞争力上做文章,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利用企业的生产服务和反馈渠道、科研机构的组织研发优势,大力发展新型陶瓷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具有河北优势的新型陶瓷,将其用于医学、交通、通讯等领域,使具有灿烂辉煌影响的河北陶瓷焕发青春,成为河北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河北经济的发展。
[1]李恩佳,常素霞.河北陶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赵鸿声.唐山陶瓷从历史走向繁荣[J].陶瓷工程,1995,(03)
[3]徐俊东.刍议陶瓷文化与德化经济[J].中国陶瓷工业,2007,(01)
[4]王淑梅,周竹发.新型陶瓷材料的特性与技术发展[J].江苏陶瓷,2004,(03)
[5]王苏新.新型陶瓷的特性及应用领域[J].江苏陶瓷,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