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蒲将军渡河救赵到项羽破釜沉舟的稽考

2015-03-28姜福祥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巨鹿内黄县漳河

姜福祥

(临漳县邺文化研究会,河北 临漳056600)

项羽与章邯的巨鹿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双方参战的兵力达到数十万。为了消灭赵王歇的军队,“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项羽则令部队“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1]用这种“兵置死地而后生”的绝招鼓励士卒拼死作战,终于打败了章邯,迫使章邯在殷墟投降。秦王朝的军事力量土崩瓦解,很快灭亡了。

楚军在救赵过程中,是分两次过的河。第一次是项羽杀宋义后,“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2]。第二次是在当阳君、蒲将军救赵战争中取得少数胜利,但无法解除秦军对巨鹿围困的情况下,赵将陈余复请兵,项羽率兵渡河,破釜沉舟。

一、项羽杀宋义的安阳就是今内黄县楚旺镇

楚军自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一带)出发,北上去救赵国,具体的行进路线司马迁没有写那么详细,只写到“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在当时称之为安阳的有三处:1、宋州(今商丘)梦丘西北四十里安阳故城;2、今山东省曹县东南的安阳;3、今河南省安阳东的内黄楚旺镇。前两处的安阳由于离巨鹿遥远,项羽的部队仅持三日粮是无法到巨鹿去救赵的。后一处今安阳东边的内黄县楚旺镇离巨鹿较近,项羽的军队“持三日粮”有可能到巨鹿救赵。

据内黄县志办编辑史其显《楚王镇与破釜沉舟》一文考证:经查明朝《嘉靖彰德府志》卷一记载“安阳自秦至隋四迁,秦故城在州东南四十三里,近内黄县”,具体位置就在现在的内黄县楚旺镇附近。而且,在楚旺镇还有楚军驻扎的大量文化遗存[3]。

嘉靖《内黄县志》卷八在“古陵墓”条目中记载:“楚将宋义墓在县西北楚王镇(现改为楚旺),秦将章邯围赵钜鹿,楚以宋义为上将军救之,至安阳逗留不进,日与子襄饮酒,不恤士卒。项羽谏之不听,即帐中杀之,遂葬此地。”

《内黄县志》在“祠庙”条目中记载:“楚王庙在县西北楚王镇,祀项羽。羽尝宋义救赵不进,即帐中斩义,进军破秦将章邯钜鹿城下,后遂为羽立庙,故镇名曰楚王。”

《内黄县志》还记载了明天启《重修楚王庙碑记》,云项羽“一杀义而解赵围,军民苏,(内)黄亦免城门之殃,备三善焉”。由此可见,宋义逗留日久,有扰百姓,项羽杀宋义合民心;率兵渡河解赵围,内黄一带百姓出避免了战争灾祸,所以这里的老百姓才修了庙祀项羽。故楚王镇在隋唐时代也称楚祠里。

项羽率军驻扎在安阳(今内黄县楚旺镇)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韩信埋葬义母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韩信在项梁起兵反秦以后,投奔了项梁。项梁被章邯杀了以后,韩信又投靠了项羽,做了小官叫郎中。他为项羽多次献计献策,想得到项羽的重用,但项羽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传说中韩信在此期间,拜认了一位义母,义母死后,韩信把义母埋葬在首阳山东半部的向阳山坡上。《安阳县志》记载:“韩陵山有西汉大将军韩信的义母陵,所以西汉以来,人们把此山称为韩陵山”[5]。

韩陵山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北5 公里,北距邺镇13 公里,东距楚王镇15 公里。该山东起安阳县韩陵乡东大佛村,西至安阳市新工业园区的黄家营、唐家营,东西宽4.5 公里。北起安阳县韩陵乡李家山村,南至该乡东见山村,南北长4 公里。最高海拔87.8 米。这里是邺城南面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关卡。项羽率军北上救赵,在这里驻军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楚军北上救赵渡的是漳河,不是黄河

《史记》记载,项羽杀了宋义以后,被楚怀王正式任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两万渡河救巨鹿。据明《临漳县志》记载,蒲将军驻军于邺东北19 里的将城,并从那里渡过漳河,去救赵军。当阳君、蒲将军渡河救赵,因兵力不足,“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楚军渡河的河,只能是漳河,不可能是黄河。这一点已被许多学者认可。

例如: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中写道:“巨鹿之战所渡河者,漳水也,与大河(指黄河)相距遥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6]记载:公元前二0 七年,甲午,秦二世三年,项羽杀宋义,引兵渡漳河,在钜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大破秦军。施善玉、鲍同主编的《中国军事人物辞典》[7]记载:“公元前二0 七年,秦二世三年,秦将章邯率军攻赵,以重兵围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起义军救赵。宋义在途中逗留不进,项羽杀宋义,取得领导权。起义军渡漳水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食物,决心血战到底。不久,在巨鹿激战,大破秦军,杀秦将苏角,生擒王离,涉间自杀。后章邯率余众二十余万在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投降。”

从项羽率军救赵时的政治格局来说,项羽只能率军西北行,渡过漳河救赵。因为当时齐与楚不和,宋义被杀以后,项羽又派人追杀了与齐友好的宋襄。项羽绝不会率军从安阳(今内黄县楚旺镇)东行渡黄河,在东有齐军、西有黄河的不利环境中北行数百公里,再从平原西渡黄河去救赵军。

楚军在哪里渡过漳河呢?这要先看当时漳河的流向。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在和顺县以上各支流称清漳东源,左权县境内各支流称清漳西源,清漳东西源汇于交漳,成为漳河上游之清漳河。榆次县境内各支流称浊漳北源,沁源县境内各支流称浊漳西源,襄垣县内各支流称浊漳南源。三源交汇后称浊漳河。清漳河、浊漳河汇流于涉县合漳村。该村以下始称漳河。漳河向东流经磁县讲武城,向东流入平原地带。

由于漳河自山中流出,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落差大,据实地考察,西门豹、曹操修的渠堰在河南安阳县的渔洋、西高穴一带,这里的地势比临漳县的邺城海平面高18 米,漳河在讲武城以西,河道从未改变,《汉语大字典》“漳”中记载:“此漳河上游,从古至今大体未变。”[8]

然而,到了平原,漳河多次改道,形成了北自邯郸、南至安阳的大面积扇形冲积平原和河道。

那么秦朝末年,楚军渡河时,漳河是从哪里流经呢?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秦“山东北部诸郡”、西汉“冀州刺史部”可以看出:秦汉之际漳河从合漳村向东流,又东经武城南,在邺城西北湾向东北流,经斥丘(西汉县,今成安县东南)西北、列人(西汉县,今肥乡县东北)、斥漳(西汉县,今曲周县南)、曲周、南曲(西汉县,今邱县南营)、广宗等县,在东光注入黄河[9]。

三、项羽在漳河沿岸何处破釜沉舟

当阳君、蒲将军在邺东北的将城渡河后去救赵。由于兵力有限,赵将陈余再次请兵。这时,项羽才率兵渡漳河破釜沉舟。项羽究竟在何处破釜沉舟?这是千百年来史家探求的迷题。近年,漳河故道沿岸的史家提出各自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三说。

1.今成安县漳河店渡口

据成安县地方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常运锋考证,他认为:漳河店是项羽破釜沉舟的地方。他在《破釜沉舟源于成安漳河店考》一文中写道:“确定了出发地为今楚旺,确定了所渡河流为漳河,再根据当时战场的紧迫形势,项羽必然要走一条最佳路线。古巨鹿在今楚旺正北方向,因此从今成安县漳河店村附近渡漳河,便是最佳选择。”

漳河店,在今楚旺北略偏西七十多华里处。秦汉时期,漳河店东偏南5 华里处有斥丘城。斥丘城春秋时为乾侯城,西汉初置斥丘县,为斥丘县城。《水经注》:“漳水又东,右径斥丘县北。”此处有渡口,有东西向和南北向大道。春秋时鲁昭公去晋国,曾停住乾侯数年。东汉末袁绍率军自巨鹿附近的薄洛津南行,驻军于斥丘,于此处攻邺城。可见斥丘一向为水路交通要道。项羽自此处渡漳河北去巨鹿,乃是一条最短的路线,仅120 华里,“持三日粮”完全够用。因此,“破釜沉舟”一事肯定在今漳河店附近的漳河渡口。

斥丘城虽于南北朝东魏时废,漳河也于清朝时改道南迁,但其故道痕迹犹存。《成安县水利志》记载:1963 年9 月对境内中、南、北漳河故道考察,其中一条自吴家疃村西、漳河店村西、北乡义村东向东北流去,还有一条自附近的北甘罗村北、洛疃村北,过李庄向北流去,皆留有沙碛。

以上为常运锋先生的主要观点。项羽是否在这里渡河,破釜沉舟,值得推敲。因为地方志书无文字记载。近年,虽在何横城一带挖出一段赵国修的土长城遗址,证明在战国时期这里是漳河北岸的赵国领土,但是很难证明,秦末项羽在这一带渡河。只是符合持三日粮的里程要求。因此,不能肯定,只能是一个推论。

2.今邱县古城营渡口

邱县杨凤奎先生在其编撰的《邱县古迹古贤古文》中,提出项羽渡河破釜沉舟是在邱县古城营渡口。因为,这里有商代的巨桥仓,后来历朝历代又有东西、南北向的御道在此交汇。项羽从这里渡河破釜沉舟,持三日粮,到巨鹿参战是最佳选择。而且,1997 年春,古城营城民挖土时,挖出许多陶器、铁器和大批釜片。杨凤奎疑为这里是项羽破釜沉舟的遗址。

杨凤奎在引用1931 年5 月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的“棘原在西汉广平国治所”(今鸡泽县旧城营西南八家寨一带)。巨鹿之战后,“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更说明两军在古城营渡口一带驻扎对峙。杨凤奎认为:项羽在古城营渡口破釜沉舟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杨凤奎的推论,我们持怀疑态度。因为自安阳至古城营近150 公里,项羽率数万楚军在漳河以东北行,很容易引起章邯的注意。古城营距巨鹿较近,近30 万秦军在那里,能不去阻截甚至半途而击吗?作为大将军的项羽能不考虑吗?

3.今临漳县路夹河一带

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县志主编黄浩在与河北经济网记者谈话中提出:关于“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的地点,《临漳县志卷之三》载:“将城:项羽救赵,使蒲将军渡三户,乃于邺东北十九里作此城。”即今临漳县杜村乡路夹河村一带,这样和《史记·项羽本纪》下文中“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相照应。

黄浩说:虽然现在的路夹河村不在漳河内,但据清朝临漳县令姚柬之编著的《漳水图经》标注,漳河当时流经路夹河村一带。

黄浩先生没有看到《中国历史地图集》,不了解秦汉之际的漳河流向,而是根据清姚柬之编著的《漳水图经》,误判为项羽破釜沉舟在临漳县路夹河一带。

以上三论,虽都认定项羽楚军是渡漳河而北行,但判定的具体地点都有缺陷。我们认为:项羽率军渡漳河的地点应是蒲将军所筑的将城,即邺城东北19 里的临漳县章里集乡北柴屯、冢上一带。元代考古学家迺贤在《河朔访古记》中说“甄皇后朝阳陵在邺东北9 里,陵旁一冢,乃李夫人冢”,民间称作搭连冢。搭连冢就在今临漳县香菜营乡十里后村南边。从十里后东北行5 公里,正是北柴屯、冢上一带。

项羽在这里渡河,并破釜沉舟是完全可能的。一、蒲将军在这里先遣过河后,将城留有现成的庐舍营房,留有渡河的各种设施,留有草料粮秣。项羽在蒲将军过河后,必然会向这里调动部队,占据将城。二、项羽率军救赵时,“士卒冻饥”“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相当艰难,项羽必须选择最近路线,接近邯郸,派遣少量部队过河寻找粮食,去“因赵食”。将城有如此好的地理条件,项羽定然利用。“持三日粮”极可能是“因赵食”所获。三、“公元前二0 八年,章邯攻陷邯郸后,拆毁城墙,迁民于河内,追赵王歇于巨鹿”(见《邯郸县志大事记》)。

邯郸没有秦军,项羽在将城渡河后,不会受到秦军的阻击。过河后,一路无阻地直扑巨鹿。

从现存的漳河故道及出土文物更能证明我们的论断。当时漳河在邺城附近流经的河道,至今留有主河道的痕迹及许多沙丘。途经的村庄现在是漳河北岸或西北岸的河北磁县北白道、东陈、三里屯、东候召、西玉曹、东玉曹,河北成安县的黄龙、何横城;漳河南岸或东南岸的临漳县务本、回漳、鬼谷子、北柴屯、章里集、堤上、大章,成安县的商城。

邺城东北19 里的将城遗址,就在临漳县章里集乡北柴屯、冢上一带。明清《临漳县志》“古迹”条目中均记载“将城,项羽救赵,使蒲将军渡河,乃于邺东北十九里作此城”。将城位于漳河从邺向北流,到这里弯向偏东北流的地方。从将城过河25 公里就到了邯郸。这里漳、滏合流后,河道宽阔,河水较深,必须舟渡。直至元代,在将城附近,漳河仍然有船航行。

据记载:中统三年(1262 年),郭守敬向元世祖陈水利六事中,“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鸡泽,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余顷”。[10]说明在磁县东北,滏河与漳河合流,将城遗址下游水量更大。

1976 年,在这一带漳河故道中挖出了六条元代运粮船,上面均刻有“彰德分省运粮船”。船的规格是:1 号船,长8.24 米,宽2 米多,六舱;2 号船,长10.08 米,六舱;3 号船,残;4 号船,长9.64 米,五舱;5号船,长10.6 米,十舱;6 号船,长3 米,宽1.7 米。[11]

从上述文字记载和出土的文物来看,邺东北19 里的将城,距邯郸近,仅25 公里,蒲将军、当阳君从这里先遣渡过漳河后,项羽在此渡漳河破釜沉舟是最佳行军路线。

四、巨鹿之战中的几个地名考证

1.巨鹿之战的主战场在平乡县平乡镇与鸡泽县交界地带。

章邯困赵军于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输之粟。一些史书注释为: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经过调研,当时的巨鹿,就是现在河北省平乡县的平乡镇政府所在地,当年的巨鹿郡就在这个地方,现在还留有“巨鹿郡”遗址。而且平乡镇位于平乡县城西南,也与史书记载相符。

项羽率军到巨鹿参战,经过多次交战,切断了秦军的甬道,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自杀身亡,秦军大败。

由于平乡县平乡镇之南1.5 公里以外,就是鸡泽县的崔青、王青、魏青、马营、毛官营一带。所以,准确地说,项羽巨鹿之战的主战场就在今平乡镇、鸡泽县交界地带。

2.棘原就在鸡泽县旧城营西南的八家寨一带。

巨鹿之战胜利后,章邯率秦军转移到棘原,项羽率诸侯军转移到漳河南。棘原在哪里?

根据1931 年5 月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棘原,地名,在巨鹿南。”经鸡泽县地方志编辑考证,棘原在今鸡泽县东南八家寨一带。经过巨鹿之战,秦军、楚军都有重大伤亡,需要后勤补给和休整,两军隔河相对峙,没有发生战斗。

3.三户津、汙水在河北磁县岳城镇一带

由于项羽率领的楚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各处援赵的诸侯军又都归附项羽,所以章邯率领的秦军数次转移退却。秦军往哪里退却呢?他们退却的最佳选择有二:一是向邯郸以西退却,占据滏口,从涉县、上党退回秦国。二是从邯郸向南,沿太行山东的驰道退回秦国。项羽根据秦军的行动,采取了防范措施,他把部队迅速调到安阳殷墟一带,扼控南北驰道。留蒲将军在漳河以北,占据三户津。这样,既可以阻挡秦军渡河南进,又在秦军退往涉、上党时,及时阻截。

由于秦二世催章邯出战,章邯率秦军在汙水一带驻扎,并派长史欣去咸阳向秦二世说明情况。因赵高阻隔,三天都没有见到秦二世。长史欣回来向章邯汇报,指出:“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嫉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章邯这时军心动摇。赵国大将陈余又写信劝降,陈明利害,章邯才派使者侯使成找项羽约谈,约谈不成。项羽派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在漳河以南,与秦军战,再破之。项羽率在漳南的全部兵力过漳河,在汙水上,大破秦军,近使章邯率众投降。

三户是什么地方,汙水又在哪里呢?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汉时期的地图记载,汙水在讲武城以西,自西北往东南流,在汙城附近注入漳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有这样的记载:“漳水又东经三户津(孟康曰:津为峡名,在邺县西四十里)又东有汙水注入(汙水发源武安山中,东南流经汙城北),又东经武城南”(今磁县讲武城)。

《邺中记》记载:“邺西有汙水,近三户津。”

从上述记载来看,三户津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以西四十里,唐朝《元和郡县志》记载“魏武高陵在邺西三十里”,说明三户津在曹操墓西十里。根据近年出土的鲁潜墓志,曹操的高陵在安阳县西高穴一带。三户津应在西高穴以西十里,具体位置约在磁县岳城一带。汙水早已断流,沿汙水流经途中,至今有磁县岳城镇香水等村名。

三户津位于丘陵地带,这里河道狭窄,流速快,河水浅,无法通航。

殷墟就在安阳市铁西区一带。

从以上记述更可以看出,巨鹿之战后的项羽军大本营在邺西漳河南边。整个战争是项羽从安阳、邺地出兵,救赵胜利后,又返回邺西殷墟居其要冲,防止秦军西退关中,迫使章邯就地投降。

章邯投降项羽,一起向西攻击秦军,秦朝灭亡。

项羽命蒲将军修筑的将城早已不存在了,但这里仍是邯郸至邺城的最近线路经由地。1945 年10 月平汉战役时,高树勋将军自安阳北上经邺镇、北柴屯到马头发动起义;1949 年4 月,东北野战军南下,经邯郸、马头、北柴屯、邺镇,解放安阳。说明古今兵家都知道这里是交通要道。

注释

[1]《史记·项羽本纪》

[2]《史记·项羽本纪》

[3]《中州古今》1986 年第6 期

[4]《内黄县志》.内黄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12

[5]《安阳县志》.安阳县志编委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6]《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09

[7]《中国军事人物辞典》.施善玉,鲍同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8]《汉语大字典》(第2 版)(精装)(共9 册).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四川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出版.第2 版.2010.04

[9]《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10.版次1

[10]《元史·列传五十一·郭守敬》

[11]《考古》1978 年第9 期

猜你喜欢

巨鹿内黄县漳河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巨鹿大紫枣获评地理标志商标
河北巨鹿:智慧烘干技术助力金银花产业提质增效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内黄县
由巨鹿婚嫁方言词汇透视巨鹿的婚嫁习俗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