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的花蕊夫人宫词创作
2015-03-28张丽丽范伟
张丽丽,范伟
(1.河北联合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北 唐山 063009;2.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48)
花蕊夫人(?—926),姓徐。父耕,为唐眉州刺史,二女皆国色。为王建淑妃,称小徐妃,宫中一号花蕊夫人。王衍继位,尊为皇太妃。蜀亡,随王衍降唐,被杀。另世传花蕊夫人《宫词》百首,《全唐诗》归入后蜀孟昶妃名下,浦江清考定为王建小徐妃所作,内中且羼入诗人王建等人作品。
花蕊夫人生活的前蜀,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短暂。从公元903年王建被封为蜀王,到925年为后唐所灭。其间王建于907年在成都称帝,在位12年;幼子王衍于918年即位,享国8年。这段时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西蜀和江南比较安定,几个小朝廷都过着安逸的享乐生活。今传花蕊夫人《宫词》百首,作于921年宣华苑建成后至前蜀被灭前的四五年内,那时的蜀国朝廷歌舞升平、盛极一时。
“美丽聪慧的花蕊夫人诗甚高,她以一名宫事亲历者的身份写宫词,打破了历代由文人士大夫写宫中情事的现状。她凭借女性的细腻多情,用诗表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感受,比之作为局外人的男性诗人的多揣臆语,有着很大的不同。”①曾晓梦:《试论花蕊夫人的宫词创作》,《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第3 期,第74 页。下面从花蕊夫人宫词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来分析。
一、花蕊夫人宫词表现内容
(一)“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宫廷娱乐
宫人是作为君主玩赏娱乐的工具而存在的。她们除了侍奉君主和后妃之外,闲暇的时间很多。为了消闲,也为了驱散性意识的压抑,宫人们经常异想天开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宫廷娱乐活动。
钓鱼是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含有神秘的民俗意义,因为在先民的观念中,“鱼”是男性的一种象征物。宫女也爱好这种活动:
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宫女竞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
一些宫女在荷池亭上钓鱼,怕其他的友伴来时惊动了欲吞钩的鱼,遂起身靠近竹帘叫她们不许喧闹。如果鱼上钩了,可能便是争宠胜利的先兆,因而预示自己的旺象和好运。诗歌的好处不仅在于取材能抓住生活中出现的稍纵即逝的情形,而且在表现时能以浅近的笔墨传达出丰富的意态。
宫词中描述宫女钓鱼玩耍的还有以下几首,生动地反映出立岸或驾舟垂钓的乐趣:
慢揎罗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拈。
池心小样钓鱼船,入玩偏宜向晚天。挂得彩帆教便放,急风吹过水门边。
蜀宫赏花、折花之事也很多,例如“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描述了宫中立春之日宫女采花供奉的风俗。冬寒未去,春光乍泄,沉寂了一冬的大地开始慢慢复苏。蜀国皇家花园内,已有鲜花带露绽放。因为花开得早,色彩十分鲜艳,所以一经发现,就立即被管园的宫女采摘下来,当做春天百花竞放的喜讯,呈献给皇上。
春光中赏花何止这些,试看:
翡翠帘前日影斜,御沟春水浸成霞。侍巨向晚随天步,共看池头满树花。
又是一个风光迤逦的春天,映照在翡翠门帘前的日影渐渐变斜了,举目望去,晚霞已把碧绿的御沟水染成了亮丽的红色,这时有几个近臣正陪着皇上,慢慢走进帘中人的视线。他们一边散步说笑,一边一起欣赏池边开满了枝头的烂漫春花。画面色彩绚丽明亮,人物优雅从容,别具几分逸趣。
牡月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
这首诗写蜀宫内苑栽有从异邦移植来的多种牡丹,由于地气温暖,还没到牡丹花开的春末,就先期盛开,万紫千红,喷香吐艳,尽管四句都是对客体的如实陈述,但其中已包含了欣赏者的主观赞美之情。这种融主观感情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方法,是花蕊夫人在诗中经常使用的。
花蕊宫词第二十首还描述蜀宫宣华苑排宴赏花的情景:
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斜望花开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
从赏花前的准备活动开始,宫女们清晨起来到院内一次次探看;直到花苞绽放,香气袭来,才举起衣袖,高声传唤身旁的大臣来赏花。
打马球本是风行于唐代朝野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其流波所及,在五代蜀国宫中也有此项活动。以武夫出身的王建在蜀立国称帝后,在原成都官府内旧有球场的基础上设立了皇家大球场,在皇家宫城内同时设有一大一小、一东一西两个球场,这些都说明马球运动在蜀宫内深受重视。花蕊夫人宫词中有多首都涉及到这项娱乐活动。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娇小柔弱的女子初学骑马时的情形。她身材单薄、腰肢纤细,刚被扶上高大的马匹,还没等马迈步,就吓得几次丢掉缰绳,用双手紧紧抱住马鞍不放。诗人用墨不多,却将宫女初学骑马时那种又惊又乍、欲行又止的情形,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
(二)“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宫女情态
游园是宫女们喜爱的活动。花蕊宫词写她们游园寻花的情形:
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
仲春时节,蜿蜒曲折的御沟水在晴空的映照下清澈澄静,一群艳丽的少女结伴来到内院。在这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宫女们走了一段路程后个个汗湿红妆,渐渐觉得有些困乏,她们相互招呼着来到岸边,在清凉的御沟水中,洗起了头上的花形首饰。宫女们因园内寻花而汗湿妆面,在御沟相洗花钿,以便戏水和重新妆饰。这首诗景物设色十分明朗,蓝天、碧水、鲜花、红妆,共同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
在政治上少有作为的皇上,在生活中却能花样百出地找乐子,而终日围绕着他转的宫女们,也不得不想方设法地投其所好:
苑东天子爱巡游,御岸花堤枕碧流。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
在蜀国天子最爱巡游的宣华苑东部,在那开着鲜花的池边,有一位宫女手持弓箭,正沿着池边来回,她为了讨好皇上,练就一手射箭的本领,一人来到这里练习。由于她从未射过箭,胆子很小,手里拿着弓箭,眼中盯着鸭子,就是不敢将箭射出去,表现了宫女迟疑不决的微妙心态。钟惺评价道:“只说‘绕池头’,画出女人好事、畏事情态。若说如何射,便不妙极矣。”
宫女们有时还模仿江南采莲时青年男女追逐调情的场面,将一些宫女化装为男子而相戏乐:
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每到岸头长拍水,竞提纤手出船来。
整个采莲过程的欢快和热闹,由“相逐”两字尽数透出。同时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了一群宫中少女的天真活泼。“少年”头戴罗帽,身着罗衣,打扮得风流倜傥。然而正是这些一身男子装束的大孩子,在采莲归来靠岸时露出了马脚:被发现原来是身穿男装的宫女们,因为她们在上岸时伸出了自己的纤纤玉手。这一描写看似平淡,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还有一些年幼的宫女喜爱在园里扑蜻蜓:
秋晓红妆傍水行,竞将衣袖扑蜻蜓。回头瞥见宫女唤,几度藏身入画屏。
她们特别喜爱活动着的精致的小动物,捕捉时有趣,玩赏时引起美的联想,因为玩得兴浓,有时竟有意躲避宫中的使唤。“扑蜻蜓”“入画屏”把这些顽皮的宫女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宫娥扑蝶的风景画,极尽天然之妙。全诗写景记事,以少见多,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年轻宫女活泼可爱的自然天性,使人体会到她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真情实感。
二、花蕊夫人宫词艺术手法
(一)“每日日高袛侯处,满堤红艳立春风”——形式上铺陈直叙
在表现手法上,花蕊夫人最擅长的是陈述铺叙。如:
夹城门与内门通,朝罢巡游到苑中。每日日高袛侯处,满堤红艳立春风。
为了迎接皇上下朝,内苑中的妃嫔和宫女早已等候在那里。她们穿红着绿、精心打扮,沿着弯曲的龙跃池岸边,袅袅娜娜排开。一眼望去,如同堤岸上迎着春风鲜艳绽放的红花,形成了十分独特、亮丽的风景。寥寥几笔,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后宫候驾的美丽画卷。
再如: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列御筵。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低拂画楼船。
在俏丽的海棠花怒放的仲春时节,宣华苑内一片笙簧,热闹非凡。喜爱宴游的皇上带着后宫佳丽,来赏花观景。他们时而步行,时而坐船。为了不扫他们的游兴,又不耽误进膳和增添乐趣,宫女们早就在龙跃池沿岸排设了红色锦帐,岸边青翠的柳枝也在暖风中轻拂,仿若迎接高大游船的到来。这显然是一幅蜀宫游春图,色彩浓郁,场面豪华。诗人将盛开的海棠、绕岸的锦帐、迎风的暖枝组合在一起,透出浓浓的春意和热烈的气氛。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日午殿头宣索脍,隔花催唤打鱼人。
这首诗写皇帝日常进餐的景况:御用的厨船把时令新鲜的精美菜肴食品进奉到皇帝面前,两旁侍宴者都是亲近臣僚。尽管御厨们精心调制,但那盘美食仍无法使“脍不厌细”的皇上和近臣们满意,而且更能从末句听到宫女们传旨催唤的娇嫩声音,看到池中捕鱼人领旨后的忙碌身影。诗人采用了铺陈直述的手法,把殿头午宴和池上风光联系起来,使整个画面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全诗风格朴实无华,简练自然。
安排诸院接行廊,水槛周回十里长。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
在花团锦簇的宣华苑中,风光景物主要集中在蜿蜒十多里的龙跃池两岸。这里既是皇上听政之余的游览宴饮之地,又是妃嫔们按尊卑次序居住的地方。这些离宫别院被安排在水池沿岸,有雕饰精美的长廊相连,栏杆临水而建,周回十里。整个园林建筑布局以池为中心,诗的前两句所呈现的,正是蜀国后宫内苑的总体概况,从中不难想见当年苑内水木清华的优美景色和众多佳丽相邻而居的生活情形。诗的后两句,则上接行廊而来,那里铺设着龙脑、郁金香的青、红色锦绣地毯,香气扑鼻。这首诗在写作上体现了《宫词》的一贯风格,只对所见事物作客观描述,不作主观评价,却让读者从中体会到王衍后宫奢侈靡费的生活,氤氲着瞬间繁华。
翠辇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立池边。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送水仙。
皇上每次出游,后宫总免不了要成群结队地送往迎来。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佳人送辇图,成排美女沿池而立的情形楚楚动人。后两句更是宛然如画:夏末秋初,池中开满了鲜嫩的荷花,一只只小船载着妃嫔们离去,小船荡开清波,驶入荷花丛中,一阵凉风吹过,满是新荷的清香。这时人在水上,穿行花间,如同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的凌波仙子一般。前面敬候恭迎的静态美,至此便转化成飘然离去的动态美,全诗的记事和描写,娓娓道来,具备了一种流丽的华彩和飘逸的风韵。
锦城上起凝烟阁,拥殿遮楼一面高。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
据王文才《成都城坊考》中的图文所示,凝烟阁坐落在蜀国宫城上,正当宣华苑南门谯楼。站在这里,能将苑内的大片池水和多处楼殿尽收眼底。诗的前两句,即写出了它居高临下的地位,先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背景。后两句同时出现两人,首先是登阁楼眺望者,作为诗中的主体,她的形象并没有直接出现在画面上,诗人只是通过“认得”和“望见”来暗示她的存在;其次是由她的视线引出的碧玉栏杆和“赭黄袍”,这是画面的聚焦点。由此可知诗中的景物只是一种陪衬,而人物的视线才是主体。“遥”字集中表现了宫中大多数妃嫔和皇上之间,通常只存在着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关系。花蕊夫人的诗经常在不动声色的客观描述中隐含着丰富的感情。
花蕊夫人的宫词创作,以生动细腻的白描手法,不事渲染,仿若信手拈来,就把皇家宫苑生活的不同侧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可见她的诗作功力与风格之一斑。这些宫词自然表达,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和情真意切的真挚美。
(二)“小雨霏微润绿苔,石楠红杏傍池开”——语言上清新朴素
中国文论历来强调素朴之美,如《淮南子》“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淑真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本经训》)指出美存在于事物未加修饰的自然形态,文学艺术应保留自然素朴之美。徐渭解释“本色”时说“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替身者即书评中‘婢作夫人,终究羞涩’之谓也。婢作夫人者欲涂抹成主母,而多插带,反掩其素之谓也。故余于此本中贱相色贵本色”,也强调艺术的本来面貌,不雕琢修饰。花蕊宫词通常只是直接地、自然而然地表现所见所感,极少雕饰,呈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朴素之美。
花蕊宫词是纯粹自由的心灵抒发,不觅奇猎险,不雕章琢句,褪尽芳华,语言平易而真诚。花蕊词作单纯明净、精炼准确而又富有表现力,呈现出一种疏淡清朗的风韵。在篇幅很短的诗作中要抒写情意、宣泄悲欢,遣词造句的精工锤炼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花蕊词的精炼中熔铸着准确,她不是为精炼而刻意精炼,不恣意追求形式华美而与内容脱节。恰恰相反,花蕊宫词的精炼准确往往采用最自然的写法,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没有斧凿求工之痕,她只是恰如其分、自然而然地描写对象和抒发情意,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其想要表现的生活内容。试看:
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下滴滴鸣。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古人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往往除了驶目于变化纷呈的形态和色彩外,还常常醉心于其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这首诗写的是蜀宫内的人造声景。宫人利用原本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车,将池水提升上高高的宫墙,让它沿着铺设的管道流出,一滴滴从皇上寝殿的屋檐上落下,形成宛如远处河滩流水的音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其中“滴滴鸣”、“高枕头兴”用语朴素浅直,富于生活气息。
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沉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尊水上来。
这首诗写前蜀宫中君臣春日举行的曲水流觞活动,从流杯亭旁池水中漂来的一只只酒杯,都是由沉檀雕刻成的仙女手捧,风姿绰约地从水上款款而来。这是一个新颖巧妙的设计,它既为传统的活动增添了情趣,也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灵性和高超技艺。诗歌虽语言平淡,却给人美的享受。
寝殿门前晓色开,红泥药树间花栽。君王未起翠帘卷,又发宫人上直来。
王衍从小长于绮纨富贵之中,即位后不能任用贤良、躬决政刑,被史家批评为“惟宫苑是务,惟游宴是好,惟憸巧是近,惟声色是尚”。他在位期间,经常因彻夜宴饮而耽误朝政。这首诗所写的正是这一情景。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记事。如果说皇宫寝殿门前的“晓色开”,天还只是刚刚放亮,尽管到了皇上起身的时辰,但还可以稍事拖延,那么当宫苑内红泥土上相见栽种着的树木和花草都已经看得历历分明时,显然时候已经不早。等在殿外伺候的内监和宫女们正在纳闷,寝殿门前的碧玉珠帘被卷起来,人们都以为皇上准备起床,可里面却传出话来,要再派一些宫女继续值班。钟惺曰:“荒色辍朝之意,俨然在目。极意形容红颜尘工,使人不可耐”,言下之意,君王荒诞失政,宫女当差艰苦。全诗平平写来,可见本色诗不必刻意雕琢,而意味深长。
小结
花蕊夫人宫词往往以质朴的语言、常见的意象传达出无尽的意味,令人回味无穷。而“味”正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非常喜欢用的一个概念。如南朝梁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唐末司空图认为诗要有“味外之旨”。因而花蕊夫人宫词风调悠扬,韵味隽永,极具艺术感染力,诚如徐式文先生所说:花蕊宫词“以真情、真感、真事,写出纯真之诗来,别开生面,其诗学地位很独特、很高。手把宫词,能令人百读不厌,掩卷还思。它的艺术魅力大,其底蕴可能全在真情与高法、艳情与动情”①徐式文笺注:《花蕊宫词笺注》,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230 页。。
花蕊夫人宫词往往从自己真实的感觉出发,真挚地抒写自我的感情,深情款款、真切动人,形成这种艺术风格有两个原因。首先,宫词主要用来记叙宫中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宫人的各种情感体验,由宫中人来写最为合适,花蕊夫人正好身处后宫,她描写宫中的事与景有一种不刻意雕琢的真实,一种不矫揉造作的真情。正如侯瑞朝分析:“因为其他人都是靠想象力,技高者生动一些,但所写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写宫女幽怨,无非是玉颜不及寒鸦色,写妃殡受宠,不过是西宫知夜饮。”②侯瑞朝:《花蕊宫词初探》,《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 期,第145 页。而花蕊夫人笔下的事物、情景大多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耳所闻,所以笔下的宫廷生活是那样真实自然。她无论是描写宫廷见闻:钓鱼、蜀宫赏花、打马球、游园、扑蜻蜓等,还是写蜀国宫城、建筑布局等,流露的都是真性情。其次,与“男子作闺音”不同,花蕊夫人从女性的心理、视角将宫廷日常生活和宫女真实状态表现出来。诗人笔下的宫女们聪明伶俐、健康活泼,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明亮色彩。这些宫女们的思想并没有因为空间的限制而受到禁锢,具有鲜明的个性,她们的喜怒哀乐被逼真地呈现出来。花蕊夫人“笔下的人物是立体的多面的,是有血有肉的,是有丰沛的感情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出的是独有的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阅历”③宫月:《唐五代宫廷女性文学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因此,花蕊夫人的宫词读来更为自然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