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对策

2015-03-28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院校

方 静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属于热门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还是相对乐观的。然而,现在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并不完全相适应,这不仅阻碍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会计专业建设。如何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找到适合不同层次会计人才培养的方法,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是结合本学校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此种模式培养出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最常见的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等等[1]6。但校企合作在真正的运行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磨合。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整合度不高

完全把学生放入企业,以工代学的顶岗实习成为了很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据统计,有76%的高职院校虽然推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但依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到企业参观为辅。如某校2013级会计专业共有261名学生,在大二上学期的校企实训安排中只有30%不到的同学完全从事的是会计岗位的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让校企合作的优势,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目的。与此同时,学校忽略了教师在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发挥教师这一中间环节的主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实践能力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应对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

(二)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不高

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工学的脱节已经不能满足行业与学校之间信息的流畅,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行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信息。一般企业很难接受大批的会计专业学生去进行顶岗实习,所以学校会联系不同企业,将学生进行分散实习,而实习的最终结果要以各个企业出具的实习鉴定报告作为衡量学生实习质量的标准,但是各企业考核标准不统一,所以现在众多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质量缺乏有效的衡量和判断。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又不能确保专业办学水平[2]6-18。

(三)专业课程设置与会计职业特点匹配度不高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道德,懂得相关法律法规,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而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关联性不高。通常,学校只会在学生毕业前的那个学期开设一门实训课,以应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比如,企业支付职工薪酬,理论教学只会涉及到此项经济业务应当开设哪几个账户,这些账户借贷方分别反应什么内容,侧重于会计分录的讲授,但在实际工作中,工资表如何编制、怎么填写支票、拿什么作为原始凭证来登记记账凭证、涉及到税金怎么计算、在会计审核与监督环节针对此项经济业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内容在教材中提及很少,而这些偏偏是会计核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企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资料。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很难让学生的岗位认知度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

(四)实训条件有限,缺少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

现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基本都配有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条件参差不齐,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只能保障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实训,缺乏像岗位流程实训和信息化实训这样大型的实训室。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经费和场地的限制[3]。

现实中,“双师型”教师在学校所占的比例也不大,更有很多教师只是参加过一两次培训,拥有职业资格证书而已,所以,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训的“双师型”教师很缺乏。此外,会计专业的一些资深老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学历高,但是缺少实践的工作经验,如何能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优势相结合,对学生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

(一)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当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是提供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容纳和新增的劳动力远远超过大型企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颁布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财税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等众多方面给予支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国注册总数的99.1%,而中小企业要想能够长期发展下去,除了企业文化、有效管理之外,资金保证也是前提和基础。如何进行融资核算对企业来说是关键,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增加,同时又因为企业规模小,所以在招聘条件上有所放宽,这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更多的会选择中小企业就业的原因。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

整体来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不难,但是择业不易。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原因在于很多单位在招聘条件上的设定并不低。根据芜湖市2014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调查显示,有63%的单位在招聘“会计”岗位时学历一栏写的是本科及以上,有15%的单位要求要有助理会计师证,有5%的单位要求有会计师证,大型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还对英语和计算机提出了要求,只有少数中小型企业在招聘条件上写的是专科及以上,但是招聘的是会计岗位,任务分派却只是一个账户先生所做的事,有的企业需要的只是一个收银员,而最受会计专业学生青睐的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部分也是对本科以上学生进行招考,只有极少部分银行可以招收专科以上学生。

由此可见,越是大型的企业,或是一线城市,对会计人员的招聘要求越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学历的限制,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求职的范围狭窄。此其一。其二,现在各大院校为求综合发展,上到重点院校,下到高职高专,基本上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与早些年只有财经类专业院校开设会计专业相比,现在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日益增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学校的知名度和学历上并不占优势。其三,与就业现状满意度密切相关的薪酬成为学生是否选择就业的一个衡量标准。在这个以学历定基本工资的年代,高职院校的学生起薪不高,与学生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成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放弃从事会计工作的原因之一。其四,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是应届毕业生必须要面对的,现在很多企业更看中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因为会计工作本身实务性和技术性强,所以初级会计人才不缺,缺的是中高级人才,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最多只能拿到助理会计师证。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分析

在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选择中,很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都看中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业等,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目标并没有那么高。如今,国家鼓励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大,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

与社会人员相比,高校毕业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较强,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快。现在企事业单位中很多会计上的业务处理,例如纳税申报等都要运用相关软件,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培养是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学院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如果能进入到工作状态的话,应该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走上工作岗位后,会计工作有很多需要自己进行学习的,这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并不难。另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上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三、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会计人才培养存在较多困境,改革迫在眉睫。

(一)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合理完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训课程为核心。会计本身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要想从事会计工作更是需要实践操作,在校的学习成为了他们走上岗位的必经之路。学校在开设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等专业课的同时,与会计相关的课程,例如审计、税法、统计、经济学等也必须分阶段开设,实训课程可以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通过讨论、操作,同时开展。公共基础课也是会计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思想文化素养的培养是会计课程学习的先决条件,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道德观,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4]。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会计人才培养只有全面迅速地了解并掌握社会环境的变化信息才能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准确的定位,提高会计教育与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完善企业、学校、行业三方平台

企业、行业间接参与了人才培养。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要构建学校与用人企业之间的平台,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建设动态为前提,结合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要构建会计就业准入制度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认证体系平台,以职业能力标准和行业规范作为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行业人员和专家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研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会计人才的培养既要与会计行业发展相匹配,也要保持人才培养的特点。会计工作虽然侧重于技能型工作,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从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对专业技能提出要求之外,对财务软件的使用、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相关法律和财经制度的熟悉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纳税技巧、会计信息的收集管理、会计信息的分析等也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账房先生。

(四)落实师生双向培养模式

学校在注重对学生培养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对教师的培养,所以落实师生双向培养模式成为优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5]。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让教师与一些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多进行交流,让企业、行业、学校之间人才培养的信息沟通流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为参考,以实训课程为基础,提高会计人才的应用能力,使人才培养能保持平衡发展。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钻研,学习其他院校或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引导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教学生怎么去做,而不是应该怎么做。例如,现在微课教学在本科院校使用较为普遍,但是在高职院校使用较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本身对微课教学的不熟悉,而针对会计专业的学习,采用微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弥补某些高职院校硬件条件有限的缺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实训环节,如果将微课教学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学生实训的效果。所以,院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请相关专家进入学校开展讲座,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教师了解、熟悉、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会计教育制度的不断变化。

(五)建立健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教材选择。针对现在高职院校会计教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选择能突显出专业特点、适应人才培养变化的新教材,要以校企合作的教材为首选,辅之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是会计人才培养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可以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会计、审计、税务等融合一体的综合实验室,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从简单的单项实训开始。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从出纳开始做,而很多学生连真假钞的识别都不太清楚,点钞、开票以及和银行打交道是出纳的主要工作,通过单项实训,尽早提高学生的单项技能。单项实训结束后,可以开设综合的岗位实训,通过模拟不同的会计岗位,让学生先明确每个会计岗位的不同职责。例如,按照企业财务部门中涉及到的会计主管岗、会计核算岗、出纳岗、总账报表岗、会计稽核岗、会计档案管理岗分别设置主管会计、出纳员、往来结算核算员、财产物资核算员、成本核算员、资金核算员、财务成果核算员等岗位,分小组进行,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全过程,并在实训的过程中进行轮岗,让每个人熟练掌握供产销的所有业务处理。实训完成后,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审计的方式来检验实训的效果。

于此同时,将校外实训落实到位,让“校企合作”不再是一纸空文,给学生提供能在真实的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让校内、校外形成统一的系统,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合作机制。学校也可以考虑自己设立财务公司,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更有利于学生实习的监管。学校要充分发挥与企业合作的优势,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建立有效的企业合作机制,让会计人才培养体现出教育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1]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2.

[2]张翠红.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08.

[3]赵润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0,(9).

[4]罗星海,吴一丹.高职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历程[J].教育与职业,2013,(6).

[5]尤兰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6).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