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研究概述*

2015-03-28陈传锋潘丽琴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性爱国主义课外

陈传锋,万 霞,潘丽琴

(1.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2.湖州市第四中学,浙江 湖州313000)

一、中小学生社会性学习活动发展的背景

早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明确规定:在每个学期中,学生参加校内外社团时间每周不得少于1小时。但后来由于“大跃进”、“文革”的冲击,使得学校的正常教学无法进行下去,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增加,但却都是一些单纯的体力劳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1978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校教学逐渐恢复正常,但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却被忽视,出现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后,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受到重视,国家教委多次下发文件作出规定,比如《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小学全年集体教育活动时间为2 周,初中全年社会活动和机动时间为3 周等。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意见》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劳动课要有公益劳动、远足锻炼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进入21世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更加重视。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要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机制,积极开发社会实践资源,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的日益重视,不仅大大推动了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也有力促进了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进程。因此,下文将扼要回顾我国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状况,以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对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的思考和引导。

二、中小学生参与社会性学习活动的状况

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多种多样,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性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和参与各类社会性活动,兴趣可得到满足,个性可得到张扬,才华可得到展示,因而可实现全面发展。瞿莉珠(1988)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巩固和加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取得突出的德育效益[1]。例如,社会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再如,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性劳动,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激发他们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感情,增强劳动观点。

(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社会性学习活动中,尤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多。江泽民同志多次讲话,一再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并指出:“为了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教育委员会曾颁发了《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深入、落到实处。唐增波(1994)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必须引起教师、少先队的高度重视,并根据新时期的新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郭从庶(1995)还特别指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工程”,是铸造青少年灵魂的“希望工程”,应当成为中小学校德育的主旋律[3]。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指导中小学生看爱国主义优秀影片;举办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文化渗透其中,借此来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读爱国主义教育书籍;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北京市海淀区教委(1996)在总结了如何向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后指出,加强中小学生社会活动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活动;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使教育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4]。罗斌(2009)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课余时间里,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教师带领学生一同观看一些优秀影视作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和作品人物产生共鸣,受到爱国主义熏陶[5]。刘会源(1994)认为,运用国产优秀影片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小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组织地指导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优秀影片[6]。朱军(2003)则重视运用音乐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音乐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7]。此外,结合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各种电视媒体、信息网络等,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建设成就,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等,可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社会实践活动

在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非常重要。许维友(2012)认为,中小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8]。刘晶晶(2005)具体论述了小学生社会性学习和道德素质培养之间的具体联系,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磨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9]。郁其福(2006)则着重强调了社会实践基地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知识,体验社会,体验生活,进一步发挥其主体地位,增强其自主能力[10]。例如,在“农家乐”开展活动,可以让广大小学生呼吸自然的新鲜空气,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经历;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和动手能力、团结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另据何长青(2009)介绍,江都市2002年投入300 多万元建立的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融学工、学农、军训、法制和国防教育于一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外活动课程体系,全市1-9年级学生每年轮流到基地接受为期一个星期以上的教育,在6年多时间里共接纳了10 万多名中小学学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1]。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针对学生劳动观点差的实际,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慰问建筑工人,引导他们认识劳动的伟大,教育他们热爱普通劳动者。龚振(2014)在对社会性实践基地做了进一步研究后认为,农村基地要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12]。比如:湖南株洲炎陵县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悠久的古典文化、鲜活的红色文化、俊秀的绿色文化、朴实的农耕文化整合在一起,开发了22类特色课程模块。

关于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武汉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各学校要落实每年小学生不少于7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梁建华(2013)认为,每周应有半天或两周应有1天,教师要带领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3]。何长青(2009)则认为,所有中小学必须按国家有关要求开设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劳动课安排每周不少于2节课(活动课),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不少于1周[11]。为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要确保社会实践,落到实处;开展课外实践,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培养能力;要大力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让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14]。

(三)志愿者活动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志愿者活动也在蓬勃发展。通过积极进行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使学生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的意识,获得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15]。通过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坚持自愿、无偿、利他的原则,有利于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吴镝(2011)在研究中小学生博物馆小志愿者活动后指出,博物馆开展小志愿者活动,不仅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台,而且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16]。由于我国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历史不长,大多数博物馆志愿者活动还处于空白状态或还处在初级发展时期,因而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有些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一般是由教育人员兼职管理。田雪芳(2008)则专门探讨了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即小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志愿贡献自己的时间去承担责任,主动担当起学校的值日工作,并在工作中为队员服务;学校则在各项活动中大力提倡、普及和渗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17]。

(四)社区服务与公益性活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青少年是社区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中小学生的社会性学习活动中,社区服务和公益性活动很少。张琳(2014)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区服务、走向独立探究等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或者被学科化;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等[18]。陈传锋等(2014)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课外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被严重冷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良好品德(如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的形成[19]。

(五)其它活动

在社会性学习活动中,还包括参观历史博物馆、社会调查等活动,但是中小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更少。华东师大教科院综合实验组(1988)曾组织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他们认为,通过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从而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并且有助于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各种能力的全面锻炼[20]。

三、中小学生参与社会性学习活动的主要问题与引导对策

(一)中小学生参与社会性活动的主要问题

1.活动类型不均衡

对有关中小学生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文献资料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中小学生参与的社会性学习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居多,研究文献有91篇;社会实践文献居第二位,有64篇;再次是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和公益性活动文献,有15篇;其他活动类型的研究文献很少。综观这些文献发现,中小学生参与社会性学习活动种类不均衡,差距很大。

2.活动时间无保障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愈加重视,学生的学业负担在日渐加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参与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的时间急剧减少,影响了课外社会性学习的正常发展。王伟杰等(2012)发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常常会因为学业等问题被搁置,导致参与社会性学习活动的时间很少[21]。例如,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假期辅导班过多,以致没有时间完成社会性学习活动,从中反映出社会实践要为学业让步的现状,这是当今社会普遍重分数轻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梁建华(2013)认为,家长对学生社会性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13]。不少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误会,以为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影响学生考试分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活动开展形式化

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参与社会性学习逐渐变得“有形无实”,仅仅只是为了形式而形式,根本不注重学生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例如,大多数学校给学生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只是敷衍了事,“敲个公章”就当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课外社会性活动名存实亡,仅仅只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胡虹丽(2004)对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形式化、教条化,忽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22]。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智力、体力和情趣等就会各不相同。但教师对此往往重视不够,在对学生进行爱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单调封闭的、讲授灌输的教育手段,很难使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产生亲近感,对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崇高形象和光辉事迹产生爱戴和仰慕之情。

4.活动形式陈旧僵化

虽然有些学校比较看重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但是活动的形式陈旧、僵硬,活动方式形式化、教条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生社会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孟宪峰(2012)认为,现今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视野狭窄,创新步伐太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知识有限,加上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导致学生实践范围仅限于“家务、劳动”等一些琐事,缺少真正的社会服务或社会实践[23]。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均有明确表述,但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倒挂”、“脱节”、“简单重复”,脱离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有学生反映:“老师讲的都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用不上。”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陈旧、僵化,不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

5.活动组织障碍多

虽然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课外社会性活动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但是,由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社会性活动发生过一些安全事件,使得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性活动非常谨慎。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有的学校甚至放弃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社会性活动。这是当前中小学生开展课外社会性活动次数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严重阻碍了学生参加课外社会性活动的愿望。孟宪锋(2012)认为,当今很多教师深感责任大,心理负担过重,使得他们不敢组织学生活动[23]。此外,经费也是限制学校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今,100元的经费已无法满足学生实际课外活动的支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每学年一次的春游、秋游、观看演出等活动经费累计已超出100元。学校每学期都要支付超出的部分,加大了学校的经济压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场所,例如科技馆、影剧院等,其开放时间和门票收费为学校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了阻碍。

(二)引导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活动的对策

1.建立健全课外社会性活动机制

为了保障中小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健全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的各项机制,设立志愿者服务部,制定志愿者服务队章程等。例如,海淀区教委(1996)曾经在全区中小学建立了严格的升国旗制度,明确要求每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要庄重、严肃,必须确定升旗班,有经过训练的升旗手,校长要作“国旗下讲话”,讲话要有计划、有专题、有准备,既要充满激情,又要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4]。孔雪萍和尹志明(1997)指出,许昌市魏都区把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使全区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4]。此外,学校要采取必要的奖罚措施,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可建立班级qq群,开通微博,建立家校活动平台等形式,加强学校文明建设,形成教育合力[14]。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组织实施,教育督导部门要负责各项活动的督导评估。

2.营造良好的课外社会性活动氛围

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例,郑必荣(2009)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班上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帮助学生读好书、做好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25]。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摇篮,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趋向;因而在校园中要积极创设爱国主义思想氛围:如课间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播报国家重大新闻事件;板报要刊登中华五千年文化;墙壁要悬挂张贴伟人语录、名人名言;每周一例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26]。张茜(2013)同样指出,可在教室外的走廊墙壁悬挂我国古今科学家、教育家以及伟人的画像、爱国名言警句;教室内黑板上方张贴国旗图片;校园橱窗内布置一些祖国优美自然风光图片,介绍革命领袖和道德典范的文字等。[27]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隐形课堂,能够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3.学校、家长相互配合,推动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

学校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相互配合,努力为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创造条件,大力提倡课外社会性学习。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认识到参与社会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性,进而支持学生参与相关社会性学习活动;其次,学校也应安排一定的时间,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同时,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进行宣传,为开展中小学生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张瑞臣(2013)[28]认为,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方面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让青少年在体验慈善的温暖、领悟公益慈善的崇高与温暖的同时,能够净化精神品性,提升道德情操,从而在课外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性活动。

4.重视学生安全,有效保障课外社会性活动

为了有效保障学生课外社会性活动的顺利开展,要高度重视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及场地相关设施的安全性。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参与学生众多,大多需要外出活动,学生的安全问题相对于校内而言更加凸显。因此,建立有效的安全措施及风险防范机制是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开展的有力保障[8]。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学校要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主动与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联系,在活动前以书面形式向交警中队、卫生院报告,要求校医全程参与活动,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及时处置。在出发与返回时,请交警指挥疏导交通,确保有序、安全。实践证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只要组织周密、举措得当、合理安排,就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定然会收获良好的活动效果。

5.充分挖掘资源,拓展课外社会性活动基地

要有效开发各种资源,积极开辟、拓展进行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的基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地理位置,寻求适合学生开展社会性学习的活动或场所。例如,若周边有博物馆、厂矿、部队等,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开展相关活动。以南京为例,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可依托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丰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融合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分年级构建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包括历史古迹、人文名胜、风土景观、建设成就、思想教育、科学教育、军事体育、游乐中心等丰富的内容[8]。王伟杰等(2012)则认为,学校可以参照军训和学农来合力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时段明确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21]。

此外,亦可寓社会性学习于课堂教学之中,将社会性学习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吴翠军和张志谦(2005)[29]认为,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之中。

[1]翟莉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J].天津教育,1988(Z1).

[2]唐增波.谈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1994(2).

[3]郭从庶.弘扬爱国主义加强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思考[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4).

[4]海淀区教委.我们是如何向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J].北京教育,1996(9).

[5]罗斌,杨庆.由公鸡到母鸡的思考——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6]刘会源.指导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优秀影片[J].小学教学研究,1994(8).

[7]朱军.用音乐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美与时代,2003(6).

[8]许维友.铸就安全堤坝保障活动开展-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2(1).

[9]刘晶晶.社会实践活动与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J].学习月刊,2009(08).

[10]郁其福.发挥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

[11]何长青.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J].中国农村教育,2009(6).

[12]龚振.以特色课程盘活农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J].中小学管理,2014(2).

[13]梁建华.小学生大课堂——社会实践模式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3(29).

[14]高义.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宁夏教育,2012(9).

[15]贾美华.做良好社会道德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北京市形成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J].北京教育(普教),2012(02).

[16]吴镝.浅谈我国博物馆小志愿者[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17]田雪芳.红领巾志愿者[J].新少年,2008(5).

[18]张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2014(76).

[19]陈传锋,王玲凤,陈汉英,等.当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14(6).

[20]华东师大教科院综合实验组.组织小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尝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3).

[21]王伟杰,陆雯,王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制及机制省略调查分析——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2012(04).

[22]胡虹丽.南昌市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J].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23]孟宪峰.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J].才智,2012(33).

[24]孔雪萍,尹志明.许昌市魏都区对中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J].河南教育,1997(04).

[25]郑必荣.我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生活教育,2009(3)

[26]冯志达.如何加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2013(11).

[27]张茜.试论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J].学园,2013(16).

[28]张瑞臣.农村中小学生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1).

[29]吴翠军,张志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中小学生党史教育[J].党史博采,2005(4).

猜你喜欢

社会性爱国主义课外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小满课外班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