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举措
2015-03-28王路光万宝春张素珍
王路光,武 岳,赵 娜,万宝春,张素珍
(1. 河北环保联合会,河北 石家庄 050000;2.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生态文明
“十三五”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举措
王路光1,武 岳1,赵 娜2,万宝春2,张素珍1
(1. 河北环保联合会,河北 石家庄 050000;2.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依据当前河北省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夯基础,促提高”为主线,采取健全环境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区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环境科技产业支撑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探索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五大举措,全面提升河北省环境保护能力,改善环境污染现状,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十三五;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举措
通过分析河北省自然地理、资源能源等自然概况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发现河北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扭转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环境质量改善的责任和任务更加艰巨,环境风险防范难度越来越大,生态建设工作亟需加强。党的十八大首次确立“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将生态建设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新常态战略的提出为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作为能源大省的河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 健全环境经济综合决策机制
“十三五”时期是河北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落实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尤为重要,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既符合河北省现阶段发展需要,又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针对河北省综合决策制定中专家咨询制度不健全、宏观经济分析存在欠缺与“一亩三分地”意识广泛存在的现状,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环境和发展综合决策体系建设中应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智库建设、环境与宏观经济形势协调分析制度建设与战略环评制度建设。
1.1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智库建设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智库的主要任务是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及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中长期环境经济整体发展规划、重大经济环境法律法规、重要环境保护方针措施等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在工作方向上,智库通过对省级层面的宏观决策和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其具体步骤是:提出问题—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综合决策—监督执行(解决问题)。作为省级智库,主要针对重大、宏观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在前三个环节上开展工作,其中工作重点是提出问题和咨询论证。
在成员构成上,河北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智库应主要包括三类人员:第一类为省内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应该涵盖发展改革、经济金融、国土资源、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水利、气象、农林业、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以保证智库知识结构的平衡,规避专家知识片面性造成的决策意见质量的下降。第二类为河北各大院校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研究的教授,以确保智库专家只对“技术性问题”作出判断并发表意见,而不提供政策性建议。第三类为省直机关离退休领导,以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决策制定提供指引,同时确保智库成员置身行政系统之外,提高决策的正当性。
在机构设立上,应包含秘书处以确保智库日常运转,负责向智库专家征集重要议题;根据确定的议题,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调研计划;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并将形成的咨询论证意见上报作为决策参考。
1.2 环境与宏观经济形势协调分析制度建设
依据宏观经济关键指标预测环境保护形势,根据政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关键指标标准,实现环保工作的正常进行,包括GDP、用电量以及工业投资额。如果增速超过预期,控制减排增量的压力必然升高,年度环保达标的压力必然会随之增大。相反,增速低于预期指标则减排压力会有所缓解。就此收集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宏观经济形势对环保工作影响的结论,以取得制定综合决策的合理性依据。
1.3 全域规划与战略环评制度建设
战略环评是全域规划常态运转的必要保障,是通过运用生态学规律和理论,从宏观战略层次上,对经济技术政策进行全域规划。战略环评能在决策过程的早期执行,充分评价替代方案,考虑累积影响,广泛咨询公众,以区域生态系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点,全面分析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关键资源环境制约因素;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潜在风险;客观地衡量每一项发展战略的社会经济价值,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全域视野出发,将生态红线落实到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上,破解城市、园区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之间的冲突,结束产业结构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的矛盾,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
1.3.1 完善制度依据,修订地方性战略环评法规
河北省在“十三五”时期要从制度上确定战略环评在综合决策中的地位和参与形式,明确战略环评的任务、范围、形式和要求,以确保战略环评的合法性,使战略环评能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提出建议,扭转战略环评的被动现状。
1.3.2 健全评价体系,以科学方法开展战略环评
现阶段环境研究和实践主要是环保系统的单个部门指导,科研院所也是从环境学科或环境工程的单一学科领域出发研究,与战略环评“跟决策融为一体”的要求存在差距;战略环评过于依赖项目环评的框架和技术方法,仍然基于常规的环境要素,缺乏充分融合全域发展与保护目标的原则框架,与整体性要求不匹配,难以适应战略环评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要求;环评成本远大于规划成本,技术资料收集与补充监测开支过大,导致战略环评难以为续。
1.3.3 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区域经济战略环评工作
在全省范围内选取数个环境和发展矛盾突出的代表性区域,如唐山曹妃甸区和沧州渤海新区。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目标,开展战略划环评工作,根据这些区域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决策层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这些区域的生产力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准入条件设置、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改善。
1.3.4 建立与完善战略环评的公众参与制度
公众参与作为环境评估的基本组成内容之一,在提高战略环评的质量与有效性,完善决策和实现决策科学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战略环评相比于项目环评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方,缺乏与公众的直接利益联系。所以河北省“十三五”期间要从法规层面对公众参与战略环评进行规范,引入专家智库指导作用,吸引公众参与战略环评。
2 完善区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
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2.1 加强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
2.1.1 推进多规合一,形成空间管制合力,将整合后的主要成果以条例形式固化,加大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的法制建设力度
现阶段正在制定、修订的《河北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 《环境功能区划》均是从环境保护领域对主体功能区划等系列规划、区划在空间上的整合,体现了多规合一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期间应拓宽范围,将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环境功能区划等有机融合,同时融入相关领域的任务要求,协调顶层设计,形成统一空间的管制合力。并有重点、有代表性地选择整合成果上升为条例乃至法律,增强执行力。
2.1.2 建立、健全由一个部门统一或统筹管理的国土空间管制的体制机制
整合后的规划、区划涉及多部门、多领域,但实施的空间载体是统一的,因此需要改革国土空间管理的体制机制,打破政府机关分头管理、混乱管理的壁垒,加大相关职能的整合力度,建立职能有机统一、运行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以提升管理效果。
2.1.3 从不同角度,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及空间管制是生态补偿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补偿是空间管制得以实施,保障区域间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生态补偿的类型、层面、标准、方式等均需要不断创新,并通过工作中的摸索形成一项制度使其固定化、长期化、自主化,使之与国土空间管制同步推进。
2.2 推进生态补偿工作
2.2.1 完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
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出发,将事关大局、京津生态保障的区域划定重点区域,实施中央纵向补偿及京津对河北省的横向补偿。例如在河北张承地区、冀西山区、白洋淀、东淀、文安洼,天津于桥水库等生态涵养区试点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为依据,对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加大公共资源配置倾斜力度。建立健全京津冀大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引滦入津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天津支付补偿资金用于改善滦河上游及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质。完善北京与张承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北京支付资金补偿张家口和承德地区承担官厅水库与密云水库上游流域进行水源涵养、水污染防治和生态涵养工作。
2.2.2 相关部门应统筹研究,提出规范性的生态补偿标准,并不断提高,以保障补偿效果
综合考虑一个区域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本(或保护生态环境而丧失的发展机会成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开展生态补偿测算,并根据地区财政收入、经济发展特点及人口分布情况,结合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等设定影响系数,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生态补偿标准。
2.2.3 研究建立部门统管的生态补偿方式,建立科学推进生态补偿工作的监测、评估、考核等保障机制
以重点区域整体生态保护工作效率和生态状况为依据,进行区域间综合的生态补偿,避免部门内部单线进行补偿而产生的漏补或重补现象。建立生态补偿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以掌握区域现状生态环境质量、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补偿成效,及时调整补偿方式标准。并根据评估结果加大考核力度、实施相应奖惩。
3 创新环境科技产业支撑机制
2009—2013年,河北省环保产业各项指标呈递增趋势,环保产业呈跨越式发展趋势[1-3],在“十三五”时期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3.1 加强环保政策支持与引导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各级政府及相关厅局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长期存在,导致制定的方针政策难以保质保量落实。就此,河北省“十三五”时期应加强政策支持以确保环保相关政策、规划以及标准的落实,引导环保科技产业的良性发展。
加大力度贯彻实施“6643”工程,对产能消减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督促企业制定完善的整改方案,严格对整改方案进行审核,组织专家论证后组织实施,以确保限期整改,落实目标任务。
在政策引导方面,制定严格的循环利用标准,积极引入指标治理标准体系,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减少废水排放。同时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行业,放宽政策,促进其发展壮大,如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环保服务业。
在污染治理中要逐步引入“在发展中治理”的新模式,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不以区域的发展程度为转移,只依照区域环境状况而定。依据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引入环保责任机制,制定实施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市县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办法,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动河北省环境规划的有效落实。
3.2 建设环保科技支撑体系
逐步加强对单项技术综合评价,重视现有同类技术筛选评价与新技术验证,对环保技术评价高的企业予以补助支持,对环保技术评价低甚至不达标的企业减免优惠,促进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在管理上,对排污企业实行“无容忍”管理、“无空隙”执法、“无空白”监测,产生内外压力,多管齐下实现从源头出发提高河北省环保产业技术含量。
紧抓机遇,逐步引导环保企业转变思维,积极促成环保企业的园区建设,通过产业园管理体制整合企业资源。以宜兴环保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为模板,建立财政扶持科技产业园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计划,将建设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确保建设资金着落;从产业园当年创造的财政所得中提取不低于30%返还科技产业园,用于引导产业园区中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创建国家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技术转化应用服务平台;由核心技术产品带动产业园区在区域市场竞争的优势,形成环保科技产业园区的跨越发展,逐步将沧州、固安、邯郸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由企业集中向创新集群转变,在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中推动技术创新。
加快“智慧环保”建设,将监测设备的性质由污染防治设施转变为监管设施,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环境要素齐全、技术设备先进、应用系统互联、基础数据完备、信息共享的全省环境保护监管网络平台,运用科技监测手段倒逼企业技术革新。
3.3 政策创新激发环保产业活力
出台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实施相关办法尤为关键,是实现市场机制引入专业化污染治理第三方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应以江西新余的第三方市场为模板,将第三方治理中的采购项目交由专业的环境服务商参与,通过签订环境服务合同,实现环境治理的低成本高效率,有效地解决反复投资、反复治理和效果无保障问题,使环境治理成本大约减少15%~20%。在项目资金问题上,交由专业的环境服务商通过市场化模式筹资,实现环保服务投资从单一资本向多元资本扩大,降低政府投资成本的同时扩大产业规模。通过第三方治理,政府只需对第三方运营企业进行监管,大幅降低执法成本,节约政府开支,实现政企双赢。
积极争取国家循环经济、大气污染防治、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补助重大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同时增加省级科技专项资金、工业技改专项资金、央企进冀引导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所占比重。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应用示范等工作。落实好《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名录》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加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可申请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完善政务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提高采购环保产品的能效和环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采购比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4 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推进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共同努力和互动,其中政府的管理体系、企业的防治体系和公众的参与体系三者都非常重要,但相对而言,对公众参与的重视不够[4],必须从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4.1 保障知情权
保障知情权,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及时、充分地获得公共机构所持有的关于环境的资料,增加公众对环境形势的感知能力。保障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既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础条件,又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4.2 保障决策参与权
这里的决策参与既包括对决策过程的参与,也包括对政策实施的监督。决策参与是公众言论权和监督权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体现。不仅要为公众提供了解环境决策相关基础信息的机会,还要有一个公众意见的收集反馈系统,这是畅通决策参与途径的两个关键环节。
4.3 保障公益诉讼权
环境公益诉讼使用法律武器保护环境,能够有效地弥补环境执法能力不足的缺陷。环境公益诉讼不仅可以使累积、间接的环境影响得以治理,而且能够使重大、非直接的环境损害、生态破坏得到修复和改善,从根本上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4.4 保障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
公众是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较之于自然人,民间环保组织掌握更多的科技手段和专业知识,拥有更多的环境信息,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将极大地增加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
4.5 政策机制的保障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还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的保障。政策保障包括公众参与体系建设规划、激励机制等,为公众参与提供必要的引导和促进。资金保障是指通过政府采购,例如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资金,支持公众参与的顺利开展。
5 探索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关系河北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5]。
5.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5.1.1 加强基层环保监管能力
农村环境管理基层机构处于农村环保第一线,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管理的成效,但是目前河北省绝大多数乡镇没有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基层环境管理机构数量少且规模小,环境监察执法能力薄弱。“十三五”期间,一方面应完善县级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突出其在县级政府行政机关中的地位,并根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协调和参与乡镇环境管理工作,在乡镇设立农村环境保护办公室,配置办公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农村乡镇企业进行环境执法监察,受派出机构的监督和领导,并将派出机构设立情况及时上报上级环境管理部门备案和审查。
5.1.2 实行网格化管理
各级政府编制本辖区农村环保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按照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网格进行环境监管,其中,县(市)为一级网格,乡(镇)为二级网格,村为三级网格,对三级机构应明确指导思想、划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责任、提出工作要求。
5.1.3 理清环境管理机构职能
河北省农村环境治理实行的是人民政府负责和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十三五”期间,应依据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实践,将分散在农牧、发改、财政、住建、卫生、水务、国土、工信等诸多部门的农村环境管理权重新梳理,科学配置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农村环境管理职能。
5.1.4 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一方面,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对辖区的农村环境整治负责,将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和重点工程层层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另一方面,加紧完善环境保护问责机制。建立市考评县、县考评乡镇,乡镇考评村庄的层层考评机制,实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明确政府的环境整治责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道德责任,并以立法的形式将其法定化,以提高对政府的环境问责力度,为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责任提供法律保障。
5.2 创新农村环境整治模式
5.2.1 改变传统终端治理模式
着眼于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源头,形成污染的途径,污染物的终端处置对环境的次生影响等角度,全方位制定农村环境整治的方法与技术,形成全过程治理模式。
5.2.2 探索基础设施共享机制
突破区域界限,打破框框限制,探索基础设施共享机制,从根本上转变过去环保工作重城市、重工业、轻农村、轻乡镇的局面,逐步实现环境权益城乡均等化,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模式,实现农村环境治理设施的城乡共享、乡镇共享、村村共享,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5.2.3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对农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积极性,改变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上的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治理环境污染的主动性,形成农村环境整治的内生性发展动力,把推动力由外部推动转变为内需拉动。
5.2.4 采取因地制宜整治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科学实施,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建管结合、综合管理,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根据河北省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形式、不同经济地理位置、不同地形区,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农村环境整治方式,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积极推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以规模化养殖为突破口,降低养殖业对村庄环境的影响,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5.3 构建多方参与共赢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已不再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独立承担者,应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体系创新,构建一个以政府主导,以企业、农民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四方合作共赢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体系新机制。
5.3.1 调动企业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企业,本身既是农村环境污染的影响者,也是农村环境整治的受益者,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作用,吸引鼓励企业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交易市场,探索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运作水平和效率。
5.3.2 增强农民进行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
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最大利益相关者和最重要的主体,应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增强行为自律性,广泛参与,积极合作,在享受环境整治成果的同时,尽到保护和维护环境治理设施的责任。
5.3.3 吸引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
各类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环保民间组织,近年来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力量,应制定政策,吸引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各类环保组织,在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为政府建言献策,维护农民的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4 加强农村环境科普教育
5.4.1 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开展系列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出版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保护科普读物;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活动,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5.4.2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向农民全面介绍健康、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有关知识,引导群众进行绿色消费,促进环境友好产品的全面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尽量选择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新产品,使得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优化饮食结构,提升饮食质量,使饮食从量的追求向质的追求转变,坚决反对过剩消费和攀比消费;鼓励使用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使用节水、节电产品和用具,推动垃圾分类和废弃物回收使用。
5.4.3 创建农村绿色学校
开展“绿色学校”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生态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必修知识,把环境教育纳入到学校每日管理和教育的环节之中,建立综合性的环境管理系统,促使环境意识和行为成为学校里所有学生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
[1]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2011年河北省环保产业调查报告[R].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EB/OL].(2013-08-12).http://www.grain.gov.cn/Grain/ShowNews. aspx?newsid=45309.
[3]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十项措施的通知(冀政[2013]68号)[EB/OL].(2013-11-20).http://www. fengnan.gov.cn/html/xwzx/gnrd/2013/08351320988.html.
[4]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EB/OL].(2013-03-26).http:// 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ViewNews.aspx?k=2014032614 1123781.
[5]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0)178号)[EB/OL].http://www.docin.com/p-471180248.html.
(编辑:周利海)
The Major 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Wang Luguang1,Wu Yue1,Zhao Na2,Wan Baochun2,Zhang Suzhen1
(1.Hebe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ederation,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China;2.Hebei Prov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Hebei Province, following the main line-"ramming the foundation and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starting from the five major measures to raise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mprove the status of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vince:Perfecting the overall policy-making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y,perfecting the regional mechanism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innovating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establish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Hebei Province,major 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X321
A
1008-813X(2015)05-0003-07
10.13358 /j.issn.1008-813x.2015.05.01
2015-09-05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助项目《“十三五”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污染科学治理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研究》(DRCW13-22)
王路光(1954-),男,河北保定人,河北环保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河北省巨人计划首批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王路光、武岳、赵娜、万宝春、张国兴、张素珍、宋玉、李静、王潇、杨柳、闫石、刘佳、孙丽、葛杨、郑毅、张凤娥、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