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和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2015-03-28杜晓洁
徐渭和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杜晓洁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453000)
摘要:徐渭和梵高是世界画坛两位著名的艺术大师,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绘画表现手法和创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完全不同,但是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他们内心疯狂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于生命的热情和激情,而这些相似之处恰恰是因为他们相同的人生遭遇所产生的。
关键词:情感经历;思想内涵;宗教;绘画艺术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杜晓洁(1987-),女,河南孟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9
徐渭和梵高是世界画坛两位著名的艺术大师,一个是中国明朝的大写意画家,一个是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绘画表现手法和创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完全不同,但是他们的绘画艺术却以其独特的内在感染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千千万万的人们。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他们内心疯狂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于生命的热情和激情,而这些相似之处恰恰是因为他们相似的人生遭遇所产生的。徐渭和梵高作为不同世界的一对狂人,他们的艺术所蕴含的魅力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追求的。
1徐渭、梵高的情感经历
徐渭和梵高,两个世界的一对狂人,有着常人难以承受的人生遭遇,但正是这种遭遇带给画家内心深处至真至纯的美,他们在承受磨难的同时,也拥有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磨难成就了他们艺术的才华,他们所经历的这些波折和坎坷,恰恰奠定了画家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深刻认识和体会,为其创作出意蕴深刻、传世著名的艺术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渭,浙江山阴人,字文长,号青藤道士,是明朝的一位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眼空千古,独立一时”[1]363,奈何命运的不公,让他终生饱受磨难。自幼父亲去世,由嫡母抚养长大。其间各种磨难接踵而至,先是经历嫡母去世,又经历长兄经商失败,不久离世,而后妻子又早亡。这些对徐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然而接下来的命运更为坎坷,屡次乡试不中,后因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六同党,入狱自杀,徐渭恐受牵连,精神失常,九次自杀未遂, 他曾经“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整个人接近癫狂的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最终给他带来了可怕的结果,由于他怀疑其妻对其不贞,失手将其打死,最终没能免除牢狱之灾,被关入狱长达七年之久,出狱后穷困潦倒,只能靠卖书画度日。徐渭的一生可谓是多灾多难的坎坷的一生,最终在其73岁时,带着心灵与肉体的双重伤痕,徐渭悄然结束了“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2]52的悲惨一生。
徐渭所经历的磨难、坎坷终究导致其性格中的癫狂、冲动、孤傲。这些情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有着鲜明的反映,他的艺术作品是他精神的寄托,是释放他内心压抑与愤怒的利器。他的绘画作品深刻地反映着他内心深处极度疯狂的情感,抒发着他对社会的极度愤慨和不满。
梵高,生活于比徐渭晚300年的19世纪的荷兰,是后印象派画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出生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梵高从小就不善于交往,性格孤僻,16岁中学毕业便跟随其叔叔卖画,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导致顾客的流失,他叔叔不得已便解雇了梵高。接下来,梵高当过书店的店员、私立学校的教师等,皆由于其工作上的不称职导致再次的失业。三番五次的失业使他开始迷恋于宗教,企图拯救人类。他不畏艰苦,屡次到比利时条件最恶劣的矿区给那里的矿工传教,他甚至与当地的矿工同吃同睡,以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献身于宗教,却由于他的过分狂热使其他宗教人士难以接受,最终被迫离职。27岁时,他决定将绘画作为自己终生所追求的事业,开始全心钻研素描、解剖、透视等绘画基本功。1855年,他创作的《吃土豆的人》的风格还比较传统,色彩灰暗,造型滞重。1886年是梵高来到了法国巴黎,受到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影响,色彩开始变得鲜艳亮丽起来。1888年,是梵高绘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一改之前的灰暗,采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画风来表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他用极其强烈的色彩表现他所看见、所感受到的东西,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自此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在阿尔期间,梵高创作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为迎接朋友高更而创作的《向日葵》;但却由于与高更性格的不合导致其险些用剃刀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最终因为悔悟而将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这种行为也导致其被认为患有精神病而送进精神病院。其间他仍然坚持作画,《星夜》就是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期间创作的。尽管梵高被认为患有精神病,但他在面对画布时却是清醒的、理智的,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1890年5月,梵高由于积极配合疗养治疗,病情开始好转,他的弟弟提奥就将其从精神病院接出来,并给他找了私人医生。尽管加歇医生对其照顾有加,但梵高此时已是心力交瘁,他内心的苦闷和对病魔的恐惧令他萌生了自杀的念头。终于在1890年7月27日的傍晚,梵高带着手枪来到几天前自己曾经描绘过的一片麦田里,朝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于29日凌晨在弟弟的怀中离开了人世。
梵高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一生,是历经坎坷磨难的一生,正是这种磨难成就了其艺术上的辉煌。他一生创作了无数幅作品,时刻以一个苦行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敢有半点懈怠,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极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其像个疯子一样热爱着艺术,钟情于艺术。
从徐渭和梵高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一生都历经坎坷和磨难,艺术成就也是非常显著。在他们从事绘画创作之前,并没有把绘画当成自己的终身理想,都曾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其他事业上:徐渭一心追求功名,成就一番事业,而梵高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宗教上。徐渭和梵高的一生都是穷困潦倒的,艰难地维持着生计。徐渭在《墨葡萄》中这样写道:“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当时的落魄心境以及生活的穷困潦倒,他的画就是他不幸人生的写照。而梵高的生活来源仅靠弟弟提奥每月的资助,他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仅有的钱用来购买画材,他曾经说过:“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2徐渭、梵高的精神思想内涵及比较
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是因为艺术家都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精神思想。徐渭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深入研究,他的艺术创作主要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而梵高则对《圣经》一往情深,曾多次以传道士的身份为穷苦人民传道,可见《圣经》的思想对其影响之深。下面就对徐渭绘画作品中的禅宗思想和梵高艺术作品中的宗教情结进行分析比较。
2.1徐渭的禅宗思想情结
徐渭是儒道释三教合一论者,他认为儒家思想非常重要,其地位无可撼动;而道家思想与佛学思想基本一致,但后来由于其沦为养生之学,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佛教虽然是外来的,却能与中国国情和思想很好地兼容并蓄,成为中国人所接受的禅宗。徐渭对禅宗思想非常欣赏和重视。
徐渭在在二十七八岁时拜王阳明弟子季本为师,成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季本的思想明显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从季本在《龙惕书》上所论述的“圣人以龙言心,而不言镜。盖心如明镜之说本于释氏,照自外来,无所裁判也,而龙则乾乾不息之诚,理自内出,变化在心者也”,可以看出季本对禅宗思想是颇有研究的。徐渭受季本的影响无疑是较大的,禅宗思想对徐渭绘画的影响可以在其所倡导的艺术表现论中得到印证。他在《西厢序》中说:“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俗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故余于此本中贱相色,贵本色。”“本色”与“相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就是要表现真性情的形象,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在徐渭的艺术作品中,不论书法、绘画,还是诗文、剧本,在表达情感方面都是豪爽痛快,真率泼辣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他“贱相色,贵本色”的艺术观点。
徐渭对禅宗思想的运用还表现在其绘画艺术的造型理论方面。如他在《画百花卷与史甥》诗中云:“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藤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胡为乎区区枝剪向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泼开。”禅宗思想造就了徐渭独特的艺术造型理论,就是这种造型理论,使得徐渭在绘画时对作品形象的描绘往往不拘一格,采用水墨大写意的画法,一挥而就,使“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艺术观念在徐渭的绘画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其作品《墨葡萄》中,画家采用大写意的画法,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不求形似,将意趣横生的墨葡萄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
2.2梵高的浪漫主义宗教情结
与徐渭的禅宗思想相似,梵高也有着浪漫主义的宗教情结。梵高的绘画艺术受到多种绘画流派的影响,但他始终坚持自我,坚信“来自心灵的艺术才是高尚的艺术”的浪漫主义观念。
梵高艺术作品中的宗教情结,归根结底是由于他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他出生于一个宗教家庭,父亲是一名虔诚的宗教教徒,而且父亲任职的教堂就在住宅花园后的树林里,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成年后梵高对宗教的热忱,使他研读《圣经》《仿效基督》等宗教方面的一些书籍,并按照书中所写进行狂热的非正式传道行为。梵高对现代宗教的组织形式大失所望,进而将传教时的狂热转向了艺术。通过艺术作品抒发他对宗教的热爱和虔诚,体现着他对基督教的热衷。在完成于1888年9月的《星空》这幅画中,梵高在做这幅画之前,他曾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对弟弟说:“我拥有一种可怕的需要,要我说出这个词吗?那就是宗教。所以我深夜外出画星辰……”在梵高看来,神秘的宇宙成了能给他带来某种宗教启示的必然指向。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如同火焰般的笔触来描绘夜空、远方起伏的山岳、升腾的扁柏,而夜空中的十二颗星星恰恰象征着基督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地面上哥特式教堂的塔尖细长锋利地刺向神秘的天空,竭力将现世与超验的宇宙联系起来。在梵高的心中,教堂尖塔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而是一种宗教的象征物或是代替物,充分地表现宗教在弱小的世人包括梵高心中的重要位置。
3徐渭、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
徐渭和梵高在绘画艺术上都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徐渭一生博采众长,尤其精通书法、绘画,他所创造的大写意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为后世留下了近千幅作品,创造了表现主义画风,影响极其深远。
徐渭的绘画艺术离不开书法的功底,他的作品中最突出的风格特点是:书画结合,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徐渭自幼学习书法,博采众家之所长,而又自成一格,尤其擅长草书,他的草书往往有一种癫狂的状态,把书法中的写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他的书法变化天然,遵法而不循法,不依附别人的风格,而由画家的天性创造。正是这种狂放不羁的草书功底,为他开创大写意的画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墨葡萄》是徐渭的代表作品,此画水墨淋漓、狂怪奇乱、不求形似、意趣横生。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草书技法对他大写意画法的影响,把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非常强调个人情感的注入,往往抒发胸中的悲愤与哀痛,有种不同寻常的情趣意境。
而梵高绘画艺术上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作品中颜色的构成和笔触的运用。在他的画面中到处可体现出“代表着寂静与无限的蓝色与代表着饱满与成熟的金色”的剧烈碰撞。这两种颜色的碰撞在其作品《星夜》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梵高用蓝色来表现夜空,用金色来表现闪烁的星光,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视觉感受,看久了会产生一种眩晕感。梵高喜欢使用未加调和的颜色直接涂抹于画布上,更加关注于物体本身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抒发画家对物体最真实的内心体验,完全打破了传统色彩所忌讳的直接使用单色颜料的应用程式。在梵高这里,色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色彩间的碰撞与起伏,仿佛是一首辉煌的交响乐,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激情。梵高曾这样写道:“在我的《夜咖啡馆》一画中,我试图表现一种思想,即咖啡馆是一个使人堕落、发狂或犯罪的场所。因此我用柔和的路易十五绿和石青色去表现,影射它作为下等客房的那种黑暗力量。用黄绿色和绿蓝色构成对比,所有一切均处在像魔鬼的炼狱般淡淡的硫磺色氛围中。”[3]34-3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梵高通过颜色间的强烈对比和碰撞,来表达其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而这也恰恰符合表现主义的观点。梵高不愧为一位表现主义的先驱。
除此之外,梵高对线条所蕴含的情感性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他喜欢用螺旋形和波浪形的笔触来表达他内心的激动和疯狂的情感。这些狂放的笔触具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抒发着梵高对生命的渴望。在《向日葵》这幅画中,向日葵的金黄色,以及像燃烧的火焰一般的线条和笔触,表现出画家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向日葵浓缩了梵高的艺术精神,从而也成为梵高绚烂的生命图标。
4结语
高尔基认为:“艺术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 ”[4]8徐渭与梵高的艺术在他们生前难以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徐渭和梵高在作品中所强调个人情感的注入,以及自由地抒发主体内心的感受等等主张都给后人以很重要的启示。可以说,徐渭和梵高是中西绘画史上承前启后、创宗立派的艺术大师。
(责任编辑杨文忠)
参考文献:
[1] 丁家桐.东方畸人·徐文长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 苏东天.徐渭书画艺术[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3] 赫谢尔·奇普.塞尚、凡·高、高更通信录[M]. 吕澎,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宋耀良.艺术家的生命向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Xu Wei and Van Gogh's Painting Art Comparative Study
DU Xiao-jie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 Xinxiang 453000,China)
Abstract:Xu Wei and Van Gogh painting, is two famous master of art in the world, one is China's spring painter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other is a famous Dutch painter in the 19th century, 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time, painting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nd creative use of tool material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but their art are attracting millions of people through the ages by its unique intrinsic appeal .
Key words: emotional experience; spiritual connotation; religion; painting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