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影响
2015-12-30董春华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影响*
董春华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453000)
摘要:教育部2010年6月25日启动实施包括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方式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旨在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培训计划.文章以英语学科为例,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培计划”的实施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影响。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收稿日期:*2015-01-21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JY010];河南省教师教育项目[2014JSJYYB021]
作者简介:董春华(1975—),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生态、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0引言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简称《“国培计划”通知》)精神,2010年6月25日,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简称“中西部项目”),旨在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培训计划。“中西部项目”包括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方式。
为了客观科学地跟踪“国培计划”的实施对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笔者组建了科研团队,申请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河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的“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国培计划”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影响。
1研究对象及其培训需求分析
从时间上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从条件上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仅有愿望就能实现的,教师自身发展的能力是必须。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限于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技巧,还包括自我研究、同行研究和检验理论,即“扩展专业的特性”(extended professionalism)。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有两组。第一组是50名在河南师范大学参与2014年短期集中培训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以及该高校所在的新乡市所辖县的19名初中英语教师。第二组是48名在河南师范大学参与置换脱产研修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以及新乡市所辖县的10名初中英语教师。共计127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为确保科学、客观、有效的研究质量,课题组自始至终参与了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国培计划”的实施。首先,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本期参与“国培计划”的个人目的与期望;然后,参考学员教师的个体需求与期望,完善本期“国培计划”的主题,设计真实于培训需求的培训方案和相关课程,并有针对性地邀请省内外教师教育专家,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培训的效果。
表2显示:38.58%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能促进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7.00%的教师认为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动力,25.19%的教师认为两者相互影响,1.57%的教师认为没有多大关系。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N=127)
表2 研究对象对科研能力的理解(N=127)
表3显示:只有0.78%的教师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14.17%的教师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表4显示:大部分研究对象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专家所讲内容,很少主动问问题,只有7.87%的研究对象会经常对授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另外,只有4.72%的研究对象怀疑专家的观点和权威,其他人基本上全盘接受。而对于专家所讲内容也只有11.80%的研究对象能提出问题。这说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表3 研究对象对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N=127)
表4 研究对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N=127)
表5 研究对象的方案实施能力(N=127)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5.19%和4.72%的研究对象能够“经常”或“总是”将自己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研究对象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去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只有39.37%和3.93%的研究对象善于根据问题和现实条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只有33.85%和3.93%的研究对象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大部分的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另外,只有26.77%和1.57%的研究对象善于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总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师的方案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对待教学科研的态度决定着科研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影响着教育科研在中学的普及,以及新课改的顺利、全面、彻底地实施。通过调查,本课题组发现:13.38%的教师“非常愿意”参与教研活动, 45.66%的教师“比较愿意”参与教研活动,0.78%的教师“不愿意”参与教研活动。总体来讲,88.2%的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是积极的。针对愿意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本课题组的进一步调查显示:其中61.41%的教师认为科研活动对教学工作有帮助,38.58%的教师认为科研活动是自我实现的需要,15.74%的教师认为与评价业绩有关,还有3.14%的教师是出于领导的重视才进行的教研活动。
研究对象的教育科研现状欠佳是因为存在多方面的障碍。本课题组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遇到的障碍做了调查分析,结果是:2.04%的研究对象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限,进而限制了他们进行科研的深度和力度;4.72%的研究对象认为科研活动大部分是高深的理论研究,而这些理论往往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运用于实践教学的概率较小。45.66%的研究对象认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查阅或学习与科研相关的资料。6.29%的研究对象受周围同事的影响,觉得科研工作不被人理解,科研活动的意志不够坚定;14.17%的研究对象认为经费紧张严重阻碍了进行科研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学校没有在这方面加大资金力度来支持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进行科研活动。
调查显示:“工作忙、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科研经费不足”这三方面的原因占到科研障碍的61.87%。针对“工作忙”这一原因,本课题组对“工作忙”的学员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下:
表6 研究对象的周教学量(N=89)
总体看来,研究对象的教学任务的确是比较重的,大部分老师每周的课时数都是超量完成的,这也就使得教师自身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少的。另外,本课题组还对研究对象的作业批改工作量进行了简单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127位研究对象中,有91位教师每天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在1~5节,占到总人数的71.65%;12位研究对象每天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在6~10小时,占到调查总数的9.54%。这样看来,研究对象不仅课时量比较大,而且备课、批改作业的所花费时间也比较多,这极大地减少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做科研工作的时间。
2研究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完成对研究对象的培训需求的整体了解后,本课题组配合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国培计划”团队,联合设置了这两期的“国培课程”。旨在:(1)以“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主要方式完成定期的培训任务;(2)后续跟踪研究是重要的环节。
本课题的后续跟踪研究主要有:(1)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专家到一线学校指导科研课题等方式,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培训;(2)采用“课堂观察法”为本课题提供研究对象的“教学行为”变化;(3)采用“个案跟踪和教育教学叙事”为本课题提供研究对象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和教育科研”等意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3研究的主要数据与分析
针对研究前的需求调查,经过本课题组与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共同努力,作为研究对象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发生了令人惊喜的生态变化。
一是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备课的含义、教材内容的开发、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和自身的角色等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学员刘老师在培训日志中说:“我之前根本没有通读过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更无从谈起。经过此次培训,我认识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需求分析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
学员蒋老师在“语言教学流派专题培训”的现场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当学生时,听教学法老师介绍过不少英语教学方法。此次培训后,我才真正开始对语言教学流派的认识,我了解了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这对我的教学设计很有帮助。”
学员孙老师在“词汇教学案例分析”的专题培训后,迟迟不肯离开教室。她对培训专家说:“今天有关词汇教学的专题培训,解开了我多年来的困惑,也开始思考之前学生问及的词汇记忆策略等问题,我现在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学员王老师感慨万千:“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要想让学生考高分,首选题海战术!这一战术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考出高分,我认为是学生没有尽力的缘故。今天的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专题培训彻底给我洗了脑!”
二是绝大多数的教师对科研课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了解了基本的科研方法,获得了教学科研的信心。教师认识到:“课程的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过程,它的核心是教师,即:课程就是活生生的人:教师。教师应该是凌驾于一切现成课程文本之上的‘上帝’,是课程的主宰者。教师不能扮演一种教育工具、别人决策的执行者,否则课程就失去了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就是教师自身发展和解放的过程。”教师渴望回到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后,尽快将自己在“国培”中的所学、所研、所思、所悟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期待出成果。
学员杨老师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同课异构”的现场兴奋不已:“真没想到!没想到大学的老师能将初中课上得如此精彩,她的活动设计太出人意料了!从上课到评课,每个细节都值得我细细品味”。
学员王老师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的专题培训后,对另一学员说:“之前读《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时,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能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就足矣,根本没思考过语言教学的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
学员宋老师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案例分析”颇感兴趣:“原来总觉得教材距离生活很远,今天突然发现煎饼果子、烧饼夹豆腐串、鸡蛋灌饼、胡辣汤等咱河南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日常小吃竟然都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句子结构!而且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学得扎实!”
学员丁老师对“教师的课堂语言机智与风格”专题培训特别感兴趣:“我教书快三十年了,从未想过自己的语言有没有机智、有啥风格。今天才知道原来教师的一张嘴就是最好的教学工具之一!语言的跌宕起伏、转承启合、语音语调竟然能给学生创设语境、引发想象力!”
学员曾老师对“说课及其蕴含的教育哲理”感触颇深:“看到这个题目时,我觉得专家要忽悠我们了:说课会有啥教育哲理?!听完后,感觉如醍醐灌顶!教和学两个字的解读让我意识到中文的博大精深,我开始对繁体字感兴趣了!说课过程中的语言过渡与衔接是我的弱点,我只会硬生生地说完第一点,接着说第二点,不会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将一台晚会的所有节目串得严丝合缝!以后我要努力提高我的语言机智!”
4结束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良性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教师。“国培计划”只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良性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却很难唤醒所有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更无法满足所有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如想让中学英语教师对自己已经从事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已经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本身进行反思,所有与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机构和专家,都有义务和责任给农村中学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发展条件和机会,从而维持已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杨文忠)
参考文献:
[1] Bailey, K. M, Curtis Andy, David Nunan.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Richards, J. C. Beyond Trai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On the Impact of 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on
Rural High School Teachers
DONG Chun-hua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Xinxiang 453000, China)
Abstract:Three 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were launched on June 25th in 2010, including Exchange Full-Time Training, Short-Term Training, and On-Line Train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general, esp. the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This research aims to find out the impact of 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on rural high school teachers from three aspect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nglish subject as an example.
Key Words: 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