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回肠造口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
2015-03-28李习忠任小敏韩静
李习忠 任小敏 韩静
(淇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南鹤壁 456750)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8%~25.0%,在给患者带来巨大生理痛苦的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传统的单纯双吻合器手术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加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改善排便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探讨其对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临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7~89岁,平均(58.7±7.9)岁;观察组中男 19例,女 16例,年龄20~92岁,平均(62.3±6.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双吻合器手术治疗。行腹部正中切口,探察病灶位置。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根据全直肠系膜切除标准,完整游离直肠,直线型闭合器切断肠管。用1∶1 000碘伏液500 ml冲洗肛门及残端直肠,由肛门送入吻合器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残端,完成吻合切割前检查吻合口周无多余组织夹入。完成吻合后缓慢退出吻合器,检查切割圈是否完整并送检。
1.2.2 观察组 采用双吻合器手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双吻合器手术方法同对照组。保护性回肠造口:于右下腹行3~4 cm纵向切口,距离回盲部10~20 cm处将回肠拖出腹壁,随后在系膜缘把回肠横向切开50%周长,6~8周后完成造口回纳。
1.3 观察指标 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瘢痕狭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意义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瘢痕狭窄、吻合口瘘,且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3 d内排气、排便;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吻合口瘢痕狭窄,6例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2.85%,大部分患者在手术3 d后才可正常排气、排便。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保护性回肠造口对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的影响比较[n(%)]
3 讨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在早前是一项操作复杂、容易出错的外科手术。然而,现如今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改变了传统的单纯双吻合器手术,保护性回肠造口辅助治疗为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双吻合器手术与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在国内外推广应用的治疗技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瘢痕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与患者近端结肠的长度,吻合口供血、感染、营养等情况有关。双吻合器手术结合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能够将患者近端结肠的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能有效避免吻合口的感染,自然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低位直肠癌患者小肠恢复蠕动时间要比大肠早,采用保护性回肠造口治疗方法可使患者尽早恢复肠道功能,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提前,有助于患者及早开始进食。另外,双吻合器手术与保护性回肠造口极大地缩短了患者术后需要适应及转换的时间,吻合口不易受到感染,身体恢复时间相应缩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
[1] 杨梅,蔺英,桓灵芝,等.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84 -1585.
[2] 王哲近,周振旭,朱恒梁,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2):135 -138.
[3] 胡凯锋.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8):1576 -1576.
[4] 王道荣,李清国.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68例疗效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3,7(2):101 -104.
[5] 陈进,邱明远,蒋恺,等.预防性回肠造瘘在70岁及以上老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8):90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