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效果探讨
2015-03-28张宾
张宾
(登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郑州 452470)
大脑中动脉分叉处是脑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大脑动脉瘤发病率的85%。对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早期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然而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形态多样和栓塞密集,解剖结构复杂,该方法较易对周边分支血管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脑梗死[1]。近几年来,随着临床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方面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16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6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101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34例;年龄为30~77岁,平均(52.4 ±7.3)岁;Hunt-Hess分级包括Ⅰ级30例、Ⅱ级47例、Ⅲ级24例;对照组患者6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为33~78岁,平均(54.6 ±8.8)岁;Hunt-Hess分级包括Ⅰ级 19例、Ⅱ级30例、Ⅲ级15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范围以及Hunt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在全麻下实施开颅清除手术,将血肿区域清除干净,再同期行动脉瘤夹闭术;对于病情严重患者,选择在其额颞顶大骨瓣或翼点开颅,待血肿清除干净后实施动脉瘤夹闭手术以及骨瓣复位和去骨瓣外加压术;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采取血管介入治疗:在全麻下采用气管插管以及全身肝素化处理,同时以0.5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4103),随后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同期置入6F脉鞘,经引导管导入至颈内动脉C2水平,采用三维DSA技术检测获得工作角度;根据患者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颈宽度、形态、血管痉挛度以及主动脉弓的迂回情况选取球囊或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型术以及弹簧圈栓塞计数;术后常规给予肝素治疗,对于具有较大血肿范围的患者及时行开颅清除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致残率(中度或重度残疾)、死亡率、预后良好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度残疾指患者理解、交流和生活自理等存在困难,肢体活动障碍,需在他人协助下才能完成。重度残疾指患者理解交流和生活自理等存在严重困难,肢体活动显著障碍,需终生由他人监护。预后良好指患者参加社会活动,肢体活动等恢复至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预后良好90例(89.1%),致残9例(8.9%,中度 6例,重度 3例),死亡 2例(2.0%),对照组预后良好24例(37.5%),致残24例(37.5%,中度 11例,重度 13例),死亡 16例(25.0%)。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1,P <0.05)。
2.2 术后并发症 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26/10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0/64)。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大脑内动脉瘤初次出血时致死率为30%,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后生存率超过50%,所以及时清除颅内动脉瘤在防止出血和保证生命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由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处于大脑的外侧裂内,部位相对较浅,所以实施骨瓣入路手术治疗简单方便,但是由于该部位的血管结构复杂,常规治疗水平和手术要求的精密度都未能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3-4]。本研究发现,常规手术治疗组患者重残率和致死率分别高达37.5%和25.0%,可能原因为常规手术组患者中急性出血患者较多及常规手术对患者分支血管损伤较大。另外,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说明手术治疗在保护脑组织神经方面较差,较易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疗法在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方面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简国庆.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63-64.
[2] 高振文,吴国红,曹明志,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1):2175-2178.
[3] 高岩升,宋来君.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75 -277.
[4] 蔡胜明,苏琴,尹艳林,等.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的麻醉[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93 -1395.
[5] 邓其峻,廖旭兴,钟伟健,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防治[J].广东医学,2011,32(1):90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