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或LEEP术后保妇康栓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3-28铁炜炜葛芬芬
铁炜炜 葛芬芬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妇科(31504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子宫颈病变,被视为癌前病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和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1],对于生殖道HPV感染的治疗,目前尚缺少成熟、有效的药物。电热圈环切术(LEE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的一项微创技术,疗效确切。笔者观察在微波或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合并HPV感染中保妇康栓的辅助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到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62例,包括重度子宫颈糜烂样改变92例、CIN I 100例、CIN II62例、CIN III 104例,均合并HPV感染。CIN经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纳入标准:有性生活史;无重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妊娠等手术禁忌;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淋病、支原体感染等。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和随访观察均知情同意,年龄31.94±4.17(22~38)岁。将入选的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和各级别CIN患者分别随机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
1.2 方 法
1.2.1 微波治疗 重度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和CIN I患者于月经干净3~7d行宫颈微波治疗。采用南京华贝公司的HBS-B医用微波仪,功率40W。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暴露宫颈,由外向内达宫颈内口0.5cm依次烧灼,使之变为灰白色,外缘超出糜烂面2mm左右,治疗后予口服抗生素48h预防感染。用药组于微波治疗1周后每晚睡前自行阴道深部放置中药保妇康栓(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2粒,月经间期连用2周,共3个月;未用药组不用保妇康栓。
1.2.2 LEEP治疗方法 CIN II和CIN III患者于月经干净3~7d行LEEP治疗。选用美国Bovie Aaron 1250U型妇科专用LEEP刀,电切功率50W。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暴露术野,切除病变及其边缘外侧正常组织约5mm,锥顶深度1.2~1.5cm,单极电凝止血。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48h,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用药组于LEEP治疗1周后予保妇康栓治疗3个月(方法同微波治疗)。未用药组不用保妇康栓。
1.3 观察指标及随访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1个月复诊,了解有无感染及并发症;术后3、6个月复诊,行HPV-DNA检测和TCT检查,必要时再次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观察HPV转阴和CIN治愈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HPV持续阴性为转阴;TCT检查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正常为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度a=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24~48h,均少于月经量。术后体温36.5~38.0℃,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48h后均正常。微波治疗患者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LEEP治疗患者中,用药组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未用药组感染3例,1例为CIN II患者,2例为CIN III患者,表现为阴道排液增多、色黄,伴下腹痛,予输液抗炎治疗后好转,肉芽增生2例,予微波治疗后好转。
2.2 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和CIN I的疗效
用药组子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与CIN I患者治愈率、HPV转阴率均高于相应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CIN I患者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治愈率、HPV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微波治疗后6个月两组疗效比较 [例(%)]
2.3 CIN II和 CINIII疗效
LEEP术后6个月,用药组CIN II和CIN III患者治愈率和HPV转阴率均高于相应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 CIN II和CIN III患者比较,治愈率和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LEEP治疗后6个月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HPV持续感染是CIN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已证实近90%的CIN和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1]。因此,筛查发现CIN和HPV感染并及时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大部分CIN I患者选择随访观察或物理治疗(激光、冷冻、微波等),本文重度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和CIN I患者因病程长、长期反复接触性出血和白带增多等,导致患者心理负担重而要求行物理治疗。本文CIN II、CINIII患者均采用LEEP治疗。研究发现,LEEP术后6~12个月检测HPV阳性,提示有残余病灶及复发可能[1]。目前HPV检测已常规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而对于HPV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
保妇康栓的主要成分为莪术油和冰片,《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有活血化瘀、清热消积、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2]。微波术后联合应用保妇康栓,能加速创面结痂的形成与脱落,促进炎症等损伤黏膜和脱痂创面的更新与修复[2];LEEP术后存在阴道排液及脱痂期出血量多和时间较长等缺点,使用保妇康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3]。体外实验证实,保妇康栓对需氧茵、厌氧茵及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并具有抗支原体及抑杀阴道毛滴虫的活性[4]。卞美璐等[5]对137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临床观察发现,保妇康栓同时具有抗菌、消炎及抗HPV作用。本研究中,所有用药组患者均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证实了保妇康栓具有上述的治疗有效性。
研究证实,莪术油不仅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作用,并能直接抑制和破坏癌细胞,预防宫颈癌的发生[2]。商宇红等[6]认为,莪术油于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基因片段亦可能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抑制相应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分裂。张小燕等[7]认为,保妇康栓在体外通过抑制HPV16E6/E7基因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抑制癌细胞增值。一项对67例CIN I患者进行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保妇康栓用药组CIN I治疗有效率和HPV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8]。朱艳等[9]研究发现,LEEP用于诊断和治疗CIN安全有效,加用保妇康栓可提HPV清除率。余香格等[10]研究认为,保妇康栓结合LEEP术治疗CIN不仅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同时又能够抑制HPV病毒,预防其复发。本文中,用药组子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HIV转阴率及CIN I患者CIN治愈率和HIV转阴率均高于未用药组相应患者,用药组子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与CIN患者HIV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组 CIN II和CIN III患者CIN治愈率和HPV转阴率均高于未用药组相应患者(P<0.05),用药组CIN II和CIN III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保妇康栓辅助微创手术治疗HPV感染疗效显著,且与宫颈病变程度无关。商宇红等[6]研究证实,保妇康栓能够使HPV感染的宫颈癌细胞增值能力受到抑制,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Cecchini等[11]研究发现,CIN复发率与年龄及病变严重程度无关,而与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本文结果也显示保妇康栓辅助微创术治疗不同程度合并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有较好的效果。因本文观察对象大部分为门诊患者,随访时间较短,未能有效了解治疗后复发情况。
综上所述,保妇康栓辅助LEEP或微波治疗HPV感染的不同级别CIN,能在短期内使HPV转阴及CIN消退,从而防治宫颈癌的发生。由于本文例数有限,随访时间短,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01-303,410-412.
[2] 孙立华.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414-415.
[3] 杨志平,吴昕.LEEP联合干扰素栓及保妇康栓治疗子宫颈糜烂样改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239-241.
[4] 陈伟,刘党生,王敏伟,等.保妇康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4):243-245.
[5] 卞美璐,陈庆云,朱鹃,等.保妇康栓治疗宫颈持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5):383-385.
[6] 商宇红,白丽霞,魏丽惠.中药保妇康栓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5):336-338.
[7] 张小燕,卞美璐,房青,等.保妇康栓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4):216-219.
[8] 胡尚英,张雨晴,黄蓉,等.保妇康栓治疗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6):647-650.
[9] 朱艳,周敏.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8):1111-1113.
[10] 余香格,刘爱民,邢凤琴.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CINⅠ~Ⅱ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3):351-353.
[11] Cecchini S,Carozzi F,Confortini M,et al.Persistent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as an indicator of recurrence of high-grade 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treated by the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J].Tumori,2004,90(2):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