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双语教学“预热—强化”模式的实证研究
2015-03-27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双语教学“预热—强化”模式的实证研究
康庄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1)
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热—强化”模式并进行课堂实践,通过自然观察法、访谈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用英语探索专业问题的兴趣,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能够为今后的双语教学探索提供实证性的支持。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双语教学;“预热—强化”模式;实证研究
一、引言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用非本族语的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英国著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出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1]国外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例如,Bakhsh(1985)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思考了如何对婴儿及儿童进行双语教学;[2]Blackledge & Corson(1994)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对非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进行双语教学。[3]可见,西方对于双语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原因在于,对于高校中的大学生来说,用英语交流已经是他们必备的前提之一,更应该传授的是相关专业知识。
中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首先,我国仅以汉语为官方语言,没有任何一个公立学校是从小学开始就进行课堂双语或全英语教学。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增加国际竞争力,我国需要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对高校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成为具备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进行交际沟通的人,即高水平的双语使用者。正如教育部办公厅2001年9月3日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4]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对复旦大学等四所上海高校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从基础英语进入全英语课程或用英语学习专业有三大问题:一是不习惯外教讲课,听课抓不住要点;二是阅读原版教材和文献的速度太慢,主要是专业方面的词汇量不够,句子和语篇结构不熟悉;三是写文献综述,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有困难。笔者的调查印证了Geoghegan( 1983)对英国剑桥大学海外学生的语言困难所做的调查[5]。根据他的发现,参加讨论( 28%) 、论文写作( 23%) 和听课与课堂笔记( 20%) 被列为学习技能中困难最大的几个方面”。[6]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中国学者已经对专业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展开了研究,大部分学者分析了中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对比了国内外双语教学的模式等。[7-9]然而,很少有学者提出一种特定的方法进行实证性研究,降低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提出“预热—强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通过教师自然观察法及学生访谈进行论证,希望能够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果全部用中文或英文授课,不仅达不到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而且也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即通过在课堂上用第二种语言配合母语,学习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知识,力图与国际前沿的表述保持一致。正如李萍、夏新娟提到的“国外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不但能一举解决外语学习‘费时低效’的老大难问题,长期浸染在双语课堂及本校所设置的双语情景和双语多元界面中,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的学习省时高效,综合水平得到迅速提高”。[1]然而,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如果仅仅是课堂上用双语讲解专业知识,学生容易受到母语更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脑吸收的是教师用中文讲解的部分,而不是英文的授课内容。确定了双语教学地位不能变的情况下,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解决长期以来教师通过传统双语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疲惫感的现象,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笔者认为,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进行“预热”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熟悉目标学习内容的同时,发现更多的难点,以便于在课堂上遇到教师讲解该部分时仔细分析。在教学进行中,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教师一味的讲解而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办法进行双语内容和理解的强化,如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内推测教学内容,或者把学生按照讲解点分成各个小组,随时进行英语讨论,在这期间强调必须使用教师之前对某个专业知识的内容分析进行英语表述。这种预习与课堂知识回顾的手段就是双语教学的“预热—强化”模式(warm-up—consolidation model)。
研究通过人文学科中定性研究结合定量研究的方式,使用访谈法、自然观察法、对比分析法进行了综合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年均学生数量为130人,进行了三年的共时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共约520人。教学任务为“海洋立管设计分析”,共12次课,24学时。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预热”加深学生难点理解力的分析
首先,笔者在教学之初的两次课程,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给学生任何预习任务及课堂回顾的环节。通过自然观察发现,学生在最初的30分钟内基本上保持听课的热情,在进入40分钟以及第二小节课上,基本上仅在教师用汉语授课的部分记大量的笔记,很少有学生标注一些专业用语及知识的英文表达,且课程结束时,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提问,效果不佳。
随后的两次课程中,在“海洋立管设计分析”这门课关于深水立管种类的教学部分,给学生预留作业,例如,上网检索一下,什么是深水立管,如何分类,什么样的海洋平台适合于什么样的立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随时准备用英语回答问题。在什么是立管及其分类的问题回答中,学生可以用专业词汇表达,如Steel Catenary Riser(钢悬链式立管)、Top Tension Riser(顶部预张力立管)、Free Standing Hybrid Riser(自由站立式立管)等,这是在之前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没有领会的部分,以上各种立管分类的专业词汇,完全是学生自己在“预热”中获得的。此外,“什么样的海洋平台适合于什么样的立管”问题是一个教学难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此部分进行提问,说明“预热”使得他们更清晰地明确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此同时,笔者让学生通过语境结合自己预习的内容进行知识推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然而当笔者排除任务内容也就是让学生预习的部分,就当天的新知识进行提问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弱,正确率仅约20%。
(1)“强化”巩固学生知识记忆力的分析
在第五次及第六次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教学任务为深海钢悬链立管的设计分析。教师首先就教学重点进行讲解,且提示学生随后将有自行学习及讨论部分,学生的上课状态相比较第一次及第二次传统教学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相对于使用“预热”方法的第三次及第四次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讲解完毕后,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两个小组领到相同的讨论话题,分别为钢悬链立管的种类、适用的平台、设计步骤、设计规范、校核内容、校核方法等。笔者在学生中间进行监督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用刚才听到的英语知识投入到讨论中去。 最后,笔者进行提问,正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
(2)“预热—强化”的结合使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
之前实践的结果显示,在教学中仅使用“预热”或“强化”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笔者在最后几次课程中将二者并用,且采用了变化的手段。例如,在自由站立式立管设计分析的教学任务中,让学生提前想好要提问其他同学的问题,最后由提问者提供答案,由教师评价答案确切与否,从而激发了学生提前预习的热情。结果表明,学生通过前几次课的铺垫,已经渐入佳境,就自由站立式立管的组成部分、分析重点、适用海域与平台等几个问题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再如,在立管涡激振动分析的教学任务中,教师讲解结束后,由每个小组用英语共同探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选派一位同学进行总结,其他小组同学进行提问,本小组任一同学可以代为回答,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这种模式充分证明了周丽所说的“组建特殊的学生组群和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同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联系。巧妙地在各个学生组群中进行不同个性特征的搭配,有利于带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并促进信息的沟通”。[10]
四、结论
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结果,也是提升学生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的知识和科技,确保能够更流畅地与西方进行交流,加快向英美等西方国家学习的脚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由此,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改进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预热—强化”的上课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符合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学科的学习,处理了英语在专业课学习中尴尬位置的难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1] 李萍,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9):77-79.
[2] BAKHSH,Q. Teaching the bilingual child:the Gravesend study of a bilingual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infants[M]. London:Commission for Racial Equality,1985.
[3] BLACKLEDGE,A.,CORSON,D. Teaching Bilingual Children[M].Stoke-on-Trent,Staffordshire,England : Trentham,1994.
[4] 杜秀花.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0-91.
[5] GEOGHEGAN.G.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t Cambridge University,Cambridge Bell Educational Trust,1983.
[6] 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2):30-35.
[7] 张璐,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改前沿,2003(16):26-27.
[8] 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2007(5):50-52.
[9] 周笃宝.双语教学与语言一内容融合学习教学法[J].比较教育研究,2004(6):28-32.
[10] 周丽.“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其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5(2):71-73.
G642.4
A
2015-03-25
康庄(197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立管的设计与分析、海洋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1006-8724(2015)03-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