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7刘东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日语句型语法

刘东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刘东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增强学习目的性。学生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并渐悟心得,学习主动性更强,态度更加积极,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基础日语;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的延伸和具体发展,任务型教学使语言教学在具体的“任务中”得以加深理解,并通过具体任务安排让所学知识现学现用、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参与具体任务,不仅能切身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感悟个人语言学习心得,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关注度,使其在专心于授课进程的同时,能调动主动思维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任务型教学在教学中优势明显,受到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工作者的热情追捧。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源于交际语言学理论。20世纪末期开始,提倡以任务为先导、使用语言进行任务表达的教学方式被引入到我国英语教学中。1998年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逐步开展,次年在初中开始推行。使用任务型教学法目的在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技巧。任务型教学主张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学习。关键词“任务”,指以某种目的性的活动为前提,在这一假定活动中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达到某种期望真实之效果。

随着任务型教学法的普遍使用和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也跃然纸上。近年来,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蓬勃发展,从初高中英语语言教学到大学阶段英语教学,不仅局限于语言教学,理工和艺术类教学中也有实用。任务型教学法相关定义概念也各有不同,Peter Skehan对于“任务型”中的任务,在总结前人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定义为:(1)任务以意义为主;(2)任务中的问题通过语言交际方式解决;(3)任务与现实活动有相识之处;(4)强调完成任务;(5)依据结果评价任务[1]。在语言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要求模拟日常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场景运用相关语言进行表达活动,让语言学习者把日常生活之语言真实运用于语言练习。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有其独特的关联性和可操作性。语言学习者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感悟、理解、领会、掌握以达到熟练应用之目的。任务型教学基于知识积累并逐步展开。笔者通过查阅先行研究,根据日语教学特点把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分为: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首先,课前任务提倡预习和发现。在新课授课前,应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了解并记忆新课词汇和教学重点,发现自学难点,提高学习针对性。基础日语阶段预习习惯的养成能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收获个人学习心得,逐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其次,课中任务注重练习和掌握。在新课讲授中,针对语法、句型类重难点:一方面,使用课后习题对“任务”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迎刃而上”;另一方面,提倡“任务定制”,即设计相应场景进行句型语法任务练习。使用“任务定制”式情景教学,采用具体场景设定引导完成教学任务。再次,课后任务注重演练和应用。新知识学习后经过短时间知识沉淀,部分知识得以掌握,学习重点转入知识活用阶段。此时采用任务发表进行语言演练,既能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又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之感。可谓通过合理任务,使语言学习取得一举两得之效。

教师在任务设计进行中要做到:第一,课前重视备课。教师在课前应充分了解知识要点,合理构思设计“任务”,即“任务定制”。设计合理任务,激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完成学习目标;第二,课中关注反馈。在教学进行中,应关注学习状况,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现未解难题;第三,课后积极反思。课后坚持教学反思,整理教学心得,发现遗留问题,为教学研究积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理之教学案例,促进教学科研能力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学习语言更应突出其使用性和实用性,语言教学提倡学以致用和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正是以此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安排,在熟悉语言应用方略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日积月累逐步提高语言表达。其优势表现为:

首先,增强学习趣味性。教学中使用特定任务进行语言教学,学生带着任务在相关背景知识、场景指示中用已知语言进行表达,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任务型教学法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学习方向性得以明确,而且突显了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反馈发现:学生在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事例易懂之前提下思维愈发敏捷,词汇、语法、句型使用更加准确合理,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充满求知欲,课后常有“意犹未尽”之憾。

其次,提高教学目的性。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课前预习、课中解惑并着重理解和记忆,学习效率会进一步提高,使个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在课前预习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词汇、语法和句型,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2]。基础日语两学年四学期的能力培养为二年级下学期通过全国日语四级考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养成了积极主动之学习习惯,更为备考日本语能力一级考试添砖加瓦、锦上添花。通过前期知识扎实储备和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大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和解惑秘诀,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考,顺利通过日本语能力一级考试指日可待。据统计,2011级28名学生中,一次性通过全国大学日语四级考试和日本语能力一级考试的同学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均好于其他同学。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在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极强的使用基础和极高的应用价值。

最后,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高中阶段的语言学习较注重语法能力和应试能力,而忽视语言应用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会“哑巴英语”。该类学生已熟练掌握大量语法体系和词汇,应试能力极强。然而,一旦进入真实语言环境,他们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缺点便暴露无遗:语言转化慢、对话回应滞后、词汇使用不合理等。这正是任务型教学在语言教学中不断扩展使用的原因之一,期望改变现有语言学习中的状况。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已具备极好的使用前提,有较大的使用空间,有可期待的提升效果。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及注意要点

笔者将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日语专业一年级《基础日语》课程,选用上海外教出版社新版《新编日语》第一册。

(一)任务设计

新版《新编日语》参照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入语音、词汇、文字、文法、句型等方面内容。第一课到第五课为假名识读以及语音入门,从第六课开始逐渐进入篇章型讲解,文章分为前文、会话和读解文,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类篇章学习中加入文化、风俗、社会知识等内容。文章体例除对话外,读解文部分加入书信、日记类应用文,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日语应用文书写,丰富所学知识内容。

本次任务设计选择第一册第九课《家族写真》。选择“家庭”为关键词,学生易于回忆起成长中的趣事、生活经历、个人感悟,找到可言之话题。上此课时,新一届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已经有10周的时间,已逐渐适应大学生活,专业学习逐渐步上正轨。基础日语初级阶段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日语兴趣的同时,还注重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随着日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掌握日语学习方法,并有学习心得,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为学习高级日语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前8课的学习,教学重点转向语言能力塑造,学生逐步领悟日语学习要领,教师适时采用任务型教学能提高其学习热情、激发其语言表达欲望。基础日语课程每周4次,每次2节课90分钟。本次任务设计中按照教学课时进行任务安排,具体分为课前任务、课中任务、结课发表任务。

(1)课前任务。根据本课标题进行背景知识解析,提倡对课中词汇、语法、句型进行自主学习。第一次课,让学生基于本课标题进行背景知识讲述。当下大学生以90后为主,90后的生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知识面和个人能力比往届大学生已有大幅提高[3]。当90后遇到难题,他们不仅会讨教老师和长辈,更多时候会求助网络百科。在“遇疑问时去找谁?”的随机调查中,22人中的13人次首选借助网络。这为任务教学中背景知识的了解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任务目标:用日语讲述中日两国家庭构成基本情况。在全班同学中随机选择1名同学以5分钟为限进行内容汇报,要求较详实地介绍中日两国家庭的特点、区别及存在问题。随机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人都有“危机意识”。本次任务的完成度较高,但人人参与发表的意图未能实现,仅有4位同学参与进来。参与人数少成为第一阶段任务中之缺憾。

在前文讲述部分,以学生为主进行讲解和会话说明,并就新出语法进行讲述。这要求学生在课前任务阶段付出更多时间和耐心,充足储备相关词汇并钻研语法句型。学生在前期预习中会遇到未知语法,不能明了语法意义,不能疏通文章大意。此时教师应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之功用,着重讲解疑惑语法句型,通过“定制任务”提示,“消灭”疑惑。

(2)课中任务。通过前文学习和课中会话部分重难点讲解,学生已经逐步熟练要点知识,结合课后习题和随机场景练习进行讲评。例如:在场景任务设定中,让学生准备自己家人照片进行两人一组会话。此类会话练习具有考察学生课文会话流程掌握情况之功用。对已学会话内容熟悉度高、知识掌握好的同学,在场景会话任务完成中表现优异,语言连贯流畅;相反,对已学内容熟悉欠佳、知识要点不清、场景练习表达差强人意的同学出现多次停顿,不知如何进行会话演练。

(3)结课发表任务。通过课前任务和课中任务,学生已掌握本课的表达和语句知识,要求他们基于已学知识和语言能力表述《我的家庭》。使用《我的家庭》为题进行总结性发言可以充分反映前两个月日语学习情况,甚至可以成为前两个月学习之汇报展示。此次课后任务充分反映出日语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二)注意事项

第一,教学任务要明确。学生在预习阶段对新语法体系已有所了解,教师此时要求学生用已知知识仿照例句进行造句练习,可以使学生熟悉使用方法和强化记忆[4]。明确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及学习针对性。学生的课后反馈说明:预习后的语法学习使要点理解更加透彻、课堂学习更加有效、知识性更强、学习氛围更浓厚。第二,以学生为主。在语言学习中,笔者主张实践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助于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学习语言兴趣,有助于顺利通过日语能力考试。第三,实施方式因材而异。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文章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寒暄类、校园生活类、外出打工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根据素材进行任务前准备,辅以相应词汇储备和相关语法,表达能力势必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在课程难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综合应用能力随之不断提高。

五、效果评估

本次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表明:第一,从课前阶段的准备和解说看,学生付出了大量时间,解说内容凝结了个人智慧。可以看出,在已知具体任务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不“拖泥带水”;采用随机方式,学生主动性得以增强,课堂上踊跃发言,任务型教学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第二,课中阶段虽说学生能够运用手中工具书独立学习部分知识,但仍需辅助性讲解。所以任务型教学虽提倡以学生为主,但教师辅助必不可少。教师如黑暗路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前行。第三,总结阶段的发言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如讲述,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表达错误,处于欲言又止的状态。这给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提高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1]Peter Skeha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22-126.

[2]岡崎敏雄,川口義一等.ケーススタディ日本语教育[M].东京:おうふう,2005:73.

[3]刘东.高校二外日语教学面临的变化及其对策[J].襄樊学院学报,2011(12):68-71.

[4]石田敏子.日本语教授法[M].东京:大修馆书店,1988:130-137.

App 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Basic Japanese Instruction

LIU D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is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The application of TBLT in Basic Japanese i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focus their learning purposes.With the guidance of practical learning tasks,the students can practisewhat they are taughtandmake self-introspection;therefore,the students have higher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better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Basic Japanese;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Task designing

G642.4

A

:2095-4476(2015)01-0079-04

(责任编辑:刘应竹)

2014-12-08;

2015-01-05

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3016)

刘东(1983—),男,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日语句型语法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典型句型大聚会
跟踪导练(二)4
KEYS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