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7乔国锋

关键词:民族化油画绘画

乔国锋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

乔国锋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油画“民族化”泛指20世纪中国油画在本土化探索中的一种融合主义倾向,它是中国油画走向世界的理论构想,符合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在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西方绘画的语言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都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西融合成为油画民族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关注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油画、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象油画、融合中西的抽象油画成为当代油画民族化的典范,并由此推动中国油画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

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民族精神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各种文化思潮也在相互碰撞与渗透。美术、文学、音乐、电影等诸多领域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已迫在眉睫。当前国家政治的昌明、经济的增长、文化的进步为中国油画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世界艺术发展的格局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油画家也越来越受到国际艺术界的重视,中国或将成为未来的油画大国。因此,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符合中国油画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一、油画“民族化”的内涵

自油画传入中国之日起,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油画在中国扎根、生长,并逐渐具有了中国特色。随着油画在中国艺术领域的不断深入与扩大,“民族化”便成为油画界的热点话题。“中国油画民族化从广义的角度说,其是泛指20世纪中国油画在本土化探索中的一种融合主义倾向。”[1]

“民族化”一词是中国艺术界提出的口号,在西方艺术界并没有明确针对民族化的讨论,但这并不等于西方艺术不具民族性。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色域绘画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艺术家并不排斥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借鉴。所以,我们对于油画民族化问题的实践与探索,也需要在吸纳外来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逐渐成熟与完善。中国之所以提出油画“民族化”的口号,是因为油画为外来画种,并非土生土长在中国,我国的油画是在模仿、借鉴西方油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色彩。要使油画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就要带有民族精神。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是民族的文化、精神、风格、习惯、心理、意识、情感等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是用适合本民族特点的语言形式表现本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使作品彰显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并为广大人民理解与接受。

二、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民族化”是中国油画“民族风格”的体现

随着对油画“民族化”问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国油画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油画具有了“民族风格”。中国油画的“民族风格”是在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民族艺术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艺术传统等因素构成的。中国油画只有经历了“民族化”之后才能形成“民族风格”,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线条及民间元素或民族题材等移植到油画艺术中,是精神层次很自然的渗透与融合,而不是表面语言形式的挪用。它需要众多油画家的努力与探索,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使民族精神、民族气质自然地在油画艺术中体现出来,使油画语言更加丰富、多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抽象艺术大师赵无极的绘画就是在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传承下产生的。画家在对油画语言及材料技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创作出独特的视觉图式,其作品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宇宙观、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而朱德群的绘画将书法的艺术精神与线条表现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特有的绘画语言,画面灵动的笔触与线条正是民族审美意识的直观体现。其绘画的韵味是自然而然地流露,是中西方文化融合与碰撞的结晶,更是中国“民族风格”油画的典范。

(二)“民族化”是中国油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油画是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在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西方哲学观念、思维方式、民族意识的物质显现。自油画传入中国算起,油画在中国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并已成为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油画是西方文化的结晶,带有西方人文内涵与民族精神,脱离了西方本土该如何繁衍,如何使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扎根、生长、孕育出硕果?这就要使油画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对西方的移植与模仿,只有这样,中国油画才有出路。这除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外,还要站在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批判性地吸收、借鉴,从题材内容到语言形式都要找到契合点,赋油画艺术以灵魂,使之具有民族精神,真正成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的艺术。

因此,油画要想在中国生存和发展除了要充分掌握欧洲油画技巧和语言外,还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纳借鉴西方油画精髓,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油画语言,否则中国油画将成为无本之源。

三、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条件

(一)对西方文化的借鉴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正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其很大程度归因于对西方油画的学习与借鉴。从长远来看,中国油画的发展需要融入民族特色,具备民族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摒弃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虽然我们今天的油画已结出硕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理由排斥西方。油画是在西方特有的历史环境下诞生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绘画体系,经历了诸多流派的交叠更替,诞生了诸多艺术名家,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经验,创造出不计其数的世界名作,体现出西方文化特有的民族精神。

中国油画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还并未真正了解它。对于技法、材料的学习是表面的,而其背后的文化根基则是深远的、本质的,我们只有深刻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借鉴和运用。徐悲鸿、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大师所取得的成就无不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取得的,尚若他们没有在西方生活与创作的经历,没有对西方文化、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硕果。“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历经冲击而不崩溃,仍然具有凝聚力,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纳吸放,自我创新,能容纳并且融合古今中外各种东西。”[2]但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长处则应别具慧眼”(吴冠中语),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地全盘西化,我们应该坚持一种开放的、批判的民族精神,在广泛吸收西方油画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油画的本土化实践,这样中国油画才有出路。

(二)对民族元素的继承

我们在吸纳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艺术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儒家、佛家等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中国的文学、诗歌、音乐、书法、绘画、建筑、园林、雕刻以及诸多民间艺术元素等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都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各种借鉴和表现的可能。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雕刻展现了生动、夸张的造型特征;敦煌壁画又为绘画艺术树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用色理念;中国传统绘画则更直观地为我们展示了线条的艺术魅力与人文精神,平面的表现形式更体现出无限的意境与神韵;民间艺术又带给我们质朴与通俗的视觉感官。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中国油画要想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就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用具有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的语言形式来表现。

当代画坛有诸多知名画家为我们作了楷模,赵无极、朱德群吸纳了中国唐宋时期山水画的精神表现;吴冠中融中西于一体,借鉴中国画中点、线、面的表现技法而创造出独特的油画语言;忻东旺更是吸纳中国古代雕刻的造型特征与线条表现,使作品更具人文内涵;张冬峰借助中国画的墨色与皴法使绘画意境的表达更加充分。通过这些画家的努力探索与实践,中国油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油画民族化是单纯地把民族艺术形式挪用到油画中,而是要对民族元素及民间资源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理解,从中找出它的特点与规律,加以吸收运用,使油画的表现语言更接近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因此,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之路并非要全盘西化,也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正如刘海粟所说,“‘贯通中外’‘融合中西’决不是生吞活剥,不是一半西洋画,一半中国画,不硬拿来拼凑,而是让二者不同程度的精神结合起来,在表现技法和构成意义上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它的形式当然是油画,是注入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油画。”[3]

四、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关注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油画探索

现实主义是中国油画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建国后特殊的历史时期内,由于政治宣传的需要,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油画的主流,并涌现出诸多现实主义油画家。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忻东旺,在借鉴、吸纳西方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个性特点的表现形式,当代油画界称之为“新现实主义绘画”。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切生活、关切生命,以表现当今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与内心精神为主。忻东旺的创作以身边熟悉的人物为表现对象,借助敏锐的视觉观察力实现对自然、生命以及精神层面的表达。画家以直接写生的方式不加粉饰地把人物顽强的生命力与改变命运的执着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代表作《诚城》《早餐》及“村民列传”等,均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农民工在科技化进程中的焦虑与困惑、艰难与迷茫、憧憬与失落,借以展现当代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忻东旺把民族化、现代化的油画形式作为自己的创作理念,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与雕塑元素,把流动的笔触与厚重的肌理相结合,借助夸张、变形的手法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他的油画既不模仿西方式的油画,也不重复现有的油画模式,而是其自己理解的中国式的油画。在人物造型上,他借鉴汉唐陶俑及古代壁画与雕刻,追求人物的夸张描绘与意象表现,他不苛求明暗光影的表现与客观自然的准确,而是追求基于精神感受下的心理到位,进而表达造型的质朴天真。尤其在对事物的细节描绘上,画家都要赋予心理的联想与情感表现,如脸上的皱纹、嘴角、衣纹及鞋带等细节都有各自的微表情,以此增加画面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在色彩上,画家以敏锐的色彩感受力来夸大对人物固有色的表现,通过加大色彩之间的对比度来表达主体与空间,同时又能够处理好环境色与固有色之间的协调关系。忻东旺通过对事物的真切观察与体会,以直观写实的手法表达了人性的光辉,这也是画家独特审美心理下对传统文脉的延伸,以此追求中国艺术的本真精神。

(二)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象油画探索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的写意性油画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风景油画方面成果显著。如“漓江画派”代表画家张冬峰的绘画,在借鉴西方表现主义油画的基础上,融合中国水墨精神及技法表现,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作品采用西方风景油画的构图理念及透视原理,但表现语言则是中国水墨技法的延伸,画面以笔触与线条勾勒为主,不强调西方绘画中的光影效果与体积关系,不追求细节的深入描绘及局部色彩的冷暖变化,而是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文人画的特点融入其中,追求绘画表现的写意性、抒情性,把中国书法的笔意、笔法通过油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加了画面的意象与写意之美。

张冬峰的画中带有明显的文人画的特点,他以写生为表现方式,善于在短时间内扑捉对事物的直观感受,用笔干脆利落,很少对局部进行扣画描摹,这与中国画中一笔画的绘画理念相一致。他的画不是简单对西方表现性油画的模仿,也不是简单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挪用,而是凭借他那扎实的绘画功底,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把西方绘画精髓与中国水墨精神转化成适合自己的语言形式,用油画的面貌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探索中国当代风景油画新的视觉图式。但这种中西结合的绘画语言是艺术创作的一种自然行为,仅仅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精神的表现才是绘画的本质。

(三)融合中西的抽象油画探索

朱德群、赵无极的抽象油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伸,也是对西方绘画语言的深刻感悟与熟练掌握。他们的作品都讲究宏大的气势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赵无极的绘画在运用西方色彩原理表现的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以追求画面的二维性与主观的意象表现为主,讲究画面的构成性,强弱、虚实,收放有节。画面舍弃了对客观事物表象的描绘,而是极力表现事物的深层内涵。画家借助虚幻的抽象形态弥补了西方抽象绘画中所缺乏的想象与空无,进而表达了宇宙的神秘与和谐。而朱德群的画则更加注重笔触的表现力,把中国书法中“写”的精神贯穿其中,笔触遒劲有力,挥洒自如,作品中传达的西方抽象元素与中国写意精神,正是画家早年研习中国画的结果。画家把笔触从具象的形中解放出来,从大自然有形的山水中体会绘画的“形”,并把这种“形”转化为抽象的笔触与色彩,实现绘画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进而寻求画面情感表达的自由。他的绘画语言更接近中国唐宋的绘画思想,用画家本人的话说,其作品属于中国传统的唐宋年代的山水,是一种符号,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延伸,是一种更深的“有形”的自然。赵无极、朱德群的绘画,从艺术形式上说是西方的,但其精神层次的表达却又是中国的,对于他们的作品,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民族化”来界定,它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结语

油画“民族化”是中国油画走向世界的理论构想,符合中国油画的现实需要与发展趋势。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中国油画家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能够明确地坚持民族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展现中国艺术家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与审美素养。在日益剧烈的文化竞争中发挥主动性,引领中国油画迈上新的台阶,促使艺术家不断的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的油画形式与表现精神,推动中国油画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

[1]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82.

[2]余虹,杨恒达,杨慧林.问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7.

[3]周积寅,金建荣.刘海粟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36.

责任编校 谢贤德

J213

A

2095-0683(2015)01-0120-04

2014-12-0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发展道路之探索”(2014SK36)

乔国锋(1981-),男,河南洛阳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民族化油画绘画
一张油画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油画《塬下》
油画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岁月长又长》(油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