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5-03-27汪淼,汪先平

关键词:主体性以人为本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汪淼,汪先平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通过开展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更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法综合化、教育载体多样化,达到育人目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实效性;以人为本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通过自然的、直观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进行引导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做好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一)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人的本质特征就是主体性。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对学生的关注。既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只注重单方面向学生灌输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过多地强调个人对集体的服从,而学生个体的实际生活需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今,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注意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有意识地为学生发展创造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摆正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个性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个性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发展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效果。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及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他们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话语体系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面对个性鲜活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具体性,只有在具体生活中才能考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容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从大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从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变被动地“说教”为主动自觉,既适应了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既是“强国之魂”,也是“个人发展之魂”。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是个人。大学生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难以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辅导员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逐渐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辅导员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

(一)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学生为本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1]以学生为本既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辅导员应注重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双向互动,进行思想交流。理解学生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只有使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使学生主动接受外部教育,从而通过各种途径去践行。关心学生主要是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体验、感受,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辅导员要把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检验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深入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辅导员在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他们因社会生活变化而带来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

断的需求,让教育内容真正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求。其次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生活,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辅导员要利用自身优势,经常翻看学生档案、走访学生宿舍,主动了解学生。通过档案资料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通过走访宿舍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及生活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辅导员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注重教育主客体间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教育主体单方面的活动过程,而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2]因此,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辅导员也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既不能无计划的开展工作,也不能把学生当做“工具”进行单向灌输,要选择那些合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方法。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协调的互动关系,才有助于学生更多地接受辅导员的指导。

三、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所确定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大学生精神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广泛的。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贴近大学生生活。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多元的价值冲突,拜金主义、享乐之风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让许多大学生感到焦虑、困惑。由于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还不够精细化,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等,需要由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因此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还涉及大学生的择业交友、心理健康、消费观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方方面面,将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又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育方法综合化

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人们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从事一系列思维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包括步骤、程序、格式等,通称为方法。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过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一段话:“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3]方法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需要采用一定方法,也可能发展、创造一定方法。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临着学习、情感、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许多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辅导员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避免讲“大道理”,可以用典型教育法将抽象的说理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讲故事”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再如,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择业交友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情境模拟法、价值澄清法等,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假设、模拟让学生切身体会,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从而做出价值判断及选择。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辅导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载体多样化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4]通过一定载体对人们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要求。在开展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需要选择一定的教育形式开展活动,并通过这些形式与大学生进行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传统的借助开班会、学习等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对许多学生已不适用。需要通过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辅导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班级管理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使大学生对集体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一个班集体管理混乱,学生的思想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氛围里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其次,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调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实践活动是人们形成正确认识和思想观念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之一。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再次,随着互联网覆盖面越来越广,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进入计算机网络。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运用网络载体向大学生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同时,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传播工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交流、双向互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辅导员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内容,综合化的教育方法,以及多样化的教育载体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3.

[2]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胡适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62.

[3]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4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0.

猜你喜欢

主体性以人为本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