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歇后语的英译
2015-03-27赵晓燕周丽敏
赵晓燕,周丽敏
(忻州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山西 忻州 034000)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文化要靠语言去传承和传播。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在《语言论》(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 speech,1921)中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可见,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要想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就得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歇后语,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对歇后语的翻译研究,不仅是为了传达歇后语所表达的语言意义,更是为了让译语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并接受这一独特的语言文化。本文尝试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歇后语特点和分类的分析,并结合歇后语翻译实例来探讨歇后语英译的适当方法,从而又有利于传播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一、歇后语的特点及分类
歇后语(enigmaticfolksimiles)也叫俏皮话,是由广大民众根据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创造出来的,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需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让听话的人、读书的人自己去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歇后语诙谐幽默、耐人寻味,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短小、风趣、形象,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语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比喻进行的解释或说明,像谜底。从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联系来看,歇后语可分为比喻式歇后语和双关式歇后语。比喻式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以事喻义)、天上的云——无拘无束(以物喻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以人喻义)等。双关式歇后语又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谐音双关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等;语义双关如:章鱼的肚子——有墨水、饺子破了皮——露馅、老鼠爬到秤钩上——自己称自己等。
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又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翻译时,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兼顾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背景。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其翻译译方法也是不同的。下面就歇后语的不同类型及其结构特点,通过例句说明其翻译方法。
二、比喻式歇后语的英译方法
比喻式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比喻的解释,是歇后语的主旨所在。英译方法有如下几点:
1.直译法 (Literaltranslation)
比喻式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等,前一部分比喻形象、生动,后一部分喻义推理合乎情理,因此通常在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达习惯的条件下,可将其字面意思直译出来,既能传达原语的内容,又能比较完整地保留原语的形象、喻义、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便于译语读者理解和欣赏,从而有助于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例如:
1)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的。——曹雪芹《红楼梦》
译文一::And as for Bao-yu; he’s like a six- foot lamp stand that lights up others but stays dark itself.(Hawkes译)
译文二::As for Baoyu,he’s like a ten- foot lampstand that sheds light on others but none on itself. (杨宪益、戴乃迭译)
2)咱不能黑影里点灯,只看脚下。
——梁斌《红旗谱》
Let’s not light a lamp in the dark which shows only our feet.
3)“那么,什么时候解决战斗?还是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的吗?”——吴强《红日》
“Well, then, when are you going to get this battle finished off? Are you still going to be the old bullock pulling a broken cart,creeping slowing along?”
4)民国十二年他们就来过,光见他们在龙涎河边举着文明棍晃了三晃,当时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再没回头回。——段承宾、杜士俊《降龙伏虎》
We had some here in 1933. They just stood there on the river bank flouring their walking-sticks for a minute, and then they left and, like the meat-dumplings thrown at a dog, they never came back.
不难看出,以上例子中的歇后语都采用了直译法,既能完整地保留原语的比喻形象和语言风格,又便于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2.套译法(Borrowing)
歇后语常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喻义,但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翻译时常会出现无法在译语中再现原语形象的情况,但英语中也有一些习语具有相似的比喻用法,表达相同的意思,只不过比喻形象有所不同。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采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来替换原语形象,即使用英语类似意义习语进行套译,这样既可以保留原语的意思,又便于译语读者更深入领会原语内涵。例如: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诸葛亮一直被誉为智慧的化身,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用来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英语习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具有相同的意思,用来套译既可以保留原文的意思,又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6)猫哭耗子——假慈悲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中国人养猫主要是让它捕捉老鼠,因此“猫哭耗子”喻指“假装慈悲、假装同情”。西方文化中的“shed crocodile tears”和汉语中的“猫哭老鼠——假慈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西方传说,鳄鱼在吃人畜时,一边吃着,一边掉眼泪,喻指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译文用“ to shed crocodile tears”来套译,译语读者对其比喻形象熟悉,更能深入领会原语内涵。
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这一歇后语的表面意义是冰冻到三尺厚,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常比喻事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类似于英语中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3.意译法(Liberal/Free translation)
对于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比喻式歇后语(如含有中国古代人名、地名、习俗、典故等的比喻式歇后语)而言,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译,势必会造成译语读者理解上的障碍和困难;同时,也不能找到英语中相对应的习语进行套译时,译者可以舍弃其比喻形象,对喻义进行意译。例如:
8)金老板爱钱如命,财富对他来说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了。The more,the better.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一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译,对于未读过该作品的译语读者来说,根本无法从译语形象联想其喻义,因此,翻译时舍弃前一部分比喻形象,对后一部分喻义进行意译。
9)对父母能随时关心、安慰,就是孝顺;想等到自己财足物丰、功成名就再来尽孝,
却常常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了。
Betoolate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把旧的撕下来,贴上新的,除旧迎新嘛,而正月十五再贴就太迟了。为了避免由于译语读者对中国民俗文化不了解而造成的理解上的障碍和困难,翻译时只是对其后部分进行了意译,说明做事情已经为时已晚了。
10)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筵席。——曹雪芹《红楼梦》
Even the longest feast must break upat last.(杨宪益、戴乃迭译)
古人在出城路上常搭建亭或棚希望再送亲友一程,再多和亲友待一会儿,但是无论长棚建多长,还是要分别的。为了避免译语读者在理解上的障碍,译文舍弃了“千里搭长篷”这一比喻形象对喻义进行了意译。
4.节译法 (Abridgedtranslation)
有些歇后语的形象生动,本身就能说明喻义,遇到这种情况常可采用节译法,即省去其解释说明部分,只译出其前半部分比喻即可。例如:
11)金龙来找他。他知道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Jin long called on him. He realized that it was a case of the weasel coming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
通过歇后语“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喻体形象,读者就可以直接了解其喻义,因此,后一部分“没安好心”省去不译。
12)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曹雪芹《红楼梦》
“What a nasty, disgusting man!” said Patience.“A case of‘the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the goose in the sky.’He’ll come to no good end, getting ideas like this!”(Hawkes 译)
歇后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译语读者很容易就可推知其喻义“痴心妄想”,因此采用节译法进行翻译。
5.直译加注法(Liter al trans lat ion combined with paraphrasing)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有的含有译语读者不甚了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等,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灶王爷扔石头——砸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为了便于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翻译时,可以在保留歇后语原有形象特征直译的同时,适当添加解释性词语,对其中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内容加以说明,这样既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也利于提高译语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
13)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Zhang Fei threading a needle——subtle in one's rough ways
Note: Zhang Fei was a military general of Shu (221- 263)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era of China. In most matters he was crude and careless, but quite subtle at times.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采用了直译法,保留了原语人物形象,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译语读者而言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再为“张飞”列出一个注释,告诉相关信息。
1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Like the way the EightFairies crossed the sea,each displaying his owntalent.
Note: The Eight Fairies are the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in Chinese folklore.
“八仙”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八位神仙,“八仙过海”这一故事,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和典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为了使译语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译文在对“八仙过海”直译的同时,并对“八仙”进行了解释说明,添加了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
6.直意结合法(Literal -liberal translation)
翻译某些比喻式歇后语时,若仅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法,可能会造成意义的缺失,从而影响理解,因此,译者可以在对原文进行直译以保留比喻形象的同时,使用意译加以补充说明,从而完整清晰地传达原文内涵。例如:
15)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曹雪芹《红楼梦》
You ungrateful thing! Like the dog that bite Lu Tungbin ——you bit the hand that feeds You.(杨宪益、戴乃迭译)
“狗咬吕洞宾”这一典故,比喻不识好坏,不分好歹的意思。如果仅是直译,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译语读者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直译之后再使用意译加以说明,原语的形象喻义都清楚地表达出来了。
16)瞎子点灯——白费蜡
Like the blind man lighting the candle——to do something in vain.
为了清楚表达原语的形象、喻义,译文对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比喻形象进行了直译,后半部分的解释说明进行了意译,从而便于译语读者理解和欣赏。
三、双关式歇后语的英译方法
(一)谐音双关歇后语
谐音双关歇后语是指歇后语的后一部分常常借助同音异字或近音词语来引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达到一语双关之目的。实际上,歇后语的前部分所说的事物和后部分所表达的内涵并无意义上的关联,例如“老九的弟弟——老实(十)”、“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等。这类歇后语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给人印象深刻,翻译时,采用意译法仅译出其实际意义即可。例如:
17)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Things will be back to what they were before.
这一歇后语前一部分说外甥打灯笼这件事,后一部分利用“舅”和“旧”同音来表达深层次意思,说明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翻译时舍去形象对实际意义进行意译,便于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18)草把作灯——粗心(芯)Be too careless
歇后语中“心”与“芯”构成谐音双关。草把较粗,灯芯很细,“草把作灯”比喻一个人干事不认真,粗心大意。虽然西方人也曾用油灯、火把、蜡烛照明,但很难将“粗芯”与“粗心”联系起来,因此翻译时舍去“草把作灯”这一比喻形象,意译为“toocareless”。
19)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Be famous all around
这一歇后语,“四面闻名”原为“四面闻鸣”,比喻所做之事声名远扬,四面八方都知道,因此意译为“Be famous all around”。
(二)语义双关歇后语
语义双关歇后语,前一部分通过一种生动形象的描写或比喻对现象进行描述,后一部分则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是重点所在。例如:“老牛打滚——大翻身”、“饺子破了皮——露馅”、“风吹墙头草——两边倒”等。这类歇后语语句生动诙谐,语义耐人寻味,语言表达形式独特,又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无疑是翻译中的难点。
1.直意结合法
为了保留原语的民族特色和形象,一些歇后语可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然而语义双关歇后语“言在此而义在彼”,如果仅仅对其进行直译,对于不太熟悉这一独特语言形式的译语读者而言会感到莫名其妙、难以理解,因此,在使用直译法保留生动形象、说明其本意的同时,再使用意译法补充说明其实际意义。例如:
20)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he looks flat. (pun: Don’t be so prejudiced)
这一歇后语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把人看扁了”字面意思简单明了,然而对于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特点较少的英语民族来说,其背后语义联想却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直译之后再加意译,说明其内涵。
21)井底雕花——深刻
Carving a flower design on the bottom of a well—carving deeply (pun: to get to the essence of something.)
前一部分“井底雕花”是对现象的描述,后一部分“深刻”语义双关,翻译时,可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直译出字面意思,意译补充说明其实际含义“触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2.意译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是歇后语的实际意义而非其字面意义,有时使用直意结合法对其进行翻译,会显得繁冗拖沓,为了使译文语句简洁,语义流畅,也可舍弃前半部分的形象说明仅对后半部分的实际意义进行意译。例如:
22)“李长生,往后,咱们可就骑着毛驴看唱本儿—走着瞧了。”——李西岳《血地》
“Let’s just wait and see. ”这一歇后语的重点在后半部分的“走着瞧”。“走着瞧”表面意思是一边走一边看,引申为等着看事物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表达一种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胸有成竹的语气。翻译时,可舍弃前半部分的形象说明对后半部分的内涵进行意译。
23)那举子看了半晌,犹如乡下人拿着赶面杖吹火,连一窍都不通,只得又去请问主人是何解说? ——《古今俗语集成·第三卷》
To know nothing about something
擀面杖是实心的,用其吹火当然是气通不过去了,然而这一歇后语的实际意义是指某人对某事一点也不懂,因此意译为“To know nothing about something”。
24)狗咬乌龟——找不到头
Not know where to start
“头”的本义是乌龟的脑袋,比喻义指事情没有头绪,不知从哪儿下手。这里当“脑袋”讲的“头”和当“事情的起点”讲的“头”语义双关,因此意译为“not to know where to start”。
结 语
歇后语,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的翻译不仅涉及英汉两种语言,更涉及英汉两种文化。因此,在歇后语的英译过程中,译者需把握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根据不同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不仅要准确贴切译出歇后语的喻义,还要将其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出来,从而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1]David Hawkes&John Minford.The Story of the Stone[M].NewYork:Penguin Books,1973.
[2]Yang Xianyi&C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3]爱德华·萨皮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21.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社,2001:154-159.
[5]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90-197.
[6]吕瑞昌,喻云根,等.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37-144.
[7]戚德慧.归化与异化在汉语歇后语英译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08):110-112.
[8]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