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少数民族佛教文化传承
——以承德外八庙为例

2015-03-27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班禅承德佛像

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北方少数民族佛教文化传承
——以承德外八庙为例

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国北方居住着满族、蒙古族、藏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自古崇信佛教。承德是全国首批确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举世闻名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康乾时期清政府为团结北部众少数民族,维护边疆地区安宁与稳定,尊重他们对佛教的崇信,在山庄周围兴建了十二座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这些散落在山庄周围的皇家寺庙,积淀着深厚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极其丰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内地与蒙古诸部在宗教方面直接联络的主要寺院,成为清政府宗教活动的中心。至今普宁寺仍在举行佛事活动,在北方影响巨大。这些寺庙融合多民族宗教建筑风格,供奉多而全,且造型艺术价值极高,大量佛像、碑刻、楹联等体现民族宗教文化的载体,不仅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且在世界范围也极为罕见。因此,对如此深厚的民族宗教资源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北方少数民族;佛教文化;外八庙;供奉佛像;礼佛盛况

我国北方居住着满族、蒙古族、藏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自古崇信佛教。承德是全国首批确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举世闻名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康乾时期清政府为团结北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尊重他们对佛教的崇信,在山庄周围兴建了十二座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成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这些散落在山庄周围的皇家寺庙,积淀着深厚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极其丰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内地与蒙古诸部在宗教方面直接联络的主要寺院,成为清政府宗教活动的中心。至今普宁寺仍在举行佛事活动,在北方影响巨大。这些寺庙融合多民族宗教建筑风格,供奉多而全,且造型艺术价值极高,大量佛像、碑刻、楹联等体现民族宗教文化的载体,不仅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且在世界范围也极为罕见。因此,对如此深厚的民族宗教资源进行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大大提升承德的宗教民族文化遗产群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外八庙供佛之多与礼佛盛况

外八庙是“康乾盛世”清帝在我国北方兴建的最大的皇家藏传佛教寺庙群,它所包含的佛教艺术内容十分丰富。一座座庙宇中供奉着数量众多、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佛像,显示了清代高超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外八庙供佛全而多

康乾二帝为了加强与蒙藏地区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往来,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利用佛教怀柔蒙藏等地少数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上层人物,在避暑山庄外围兴建十二座藏传佛教寺庙即外八庙,每一座寺庙的主殿供奉的主尊佛都各有侧重,全面而又周到。这些佛像多为清代宫廷造办处监造,以藏传佛教的造像体系为主流,佛像制造精美、细腻,体现了清代皇家审美趣味,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溥仁寺、溥善寺是康熙皇帝最早在承德兴建的庙宇,其造像反映了康熙年间考究、秀美、富有写实性的特点,技术精益求精,较多地保留了明末清初佛教塑像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清代佛教造像的最高工艺水准。溥仁寺正殿供奉的是竖三世佛。西边为主持过去世的迦叶佛,中间为主持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东边为主持未来世的弥勒佛。在释迦牟尼佛两侧有两尊罗汉像,左边为摩柯迦叶,右边为阿难。三世佛面目丰圆适中,表情慈祥,较为秀美,双眼较为写实,身着袈裟呈跏趺吉祥座。左右胁侍比例舒适,神态平和自若,富有生活气息。溥善寺形制与溥仁寺相同,东西配殿内供奉蒙古各部王公,为康熙皇帝祝寿而敬献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

除溥仁寺、溥善寺之外的其他寺庙,均为乾隆时期建造。乾隆对于在承德敕建寺庙中供奉佛像的制造极为重视,他亲自过问佛像的样式,因而造像制作工艺精细,其佛像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普宁寺大乘之阁中的主尊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通高23.7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1999年入选世界吉尼斯记录。安远庙的主体建筑普度殿,殿内第一层供奉主尊绿度母,佛像木雕金漆,头戴宝冠,面貌慈祥,体态丰满,线条流畅,雕刻精美。绿度母相传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藏传佛教本尊之一。普乐寺的主体建筑旭光阁曼陀罗中央供奉主尊上乐王佛,俗称欢喜佛,为双身铜像,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亥母裸体,呈男女交欢状,此像是承德寺庙欢喜佛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所谓欢喜佛,多指密宗佛像中的双身佛像,是藏传佛教密宗的菩萨名,其佛像为上乐金刚与明妃金刚亥母的合抱像,是喇嘛教密宗中一种最高级的修观本尊佛。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万法归一殿中,供奉着一尊铜旃檀释迦牟尼佛站像。据说这是古印度优填王,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仿其生前形象用旃檀木雕塑的释迦像。殊像寺的会乘阁和宝相阁主尊都是文殊菩萨。宝相阁的这尊木雕文殊骑着绿鬃的白狮子,面容慈祥、庄严,服饰飘然若飞,雕刻精细入微。殊像寺又有乾隆家庙之称,会乘阁内悬挂乾隆御笔诗匾“殊像亦非殊,堂堂如是乎。双峰恒并峙,半里弗多纡。法尔现童子,巍然具丈夫。丹书过情颂,笑岂是真吾。”诗中暗示这里供奉的主尊就是皇帝自己。据传这尊文殊菩萨像是按乾隆皇帝的御容雕塑的。须弥福寿之庙主殿妙高庄严殿,供奉着一尊木雕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塑像,独具特色。他头带黄色尖顶僧帽,双足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手在胸前作转法轮印。双手各捻一支缠绕的盛开莲花,莲花生在双肩上,双肩的莲花上分别放一叠经书与一支宝剑。经书状的法器名为宝箧,箧本是古印度盛贝叶经的小匣子,后代指佛经。大师造像面带微笑,宁静中略显慈祥,生动地刻画出大师生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普佑寺的主殿法轮殿,殿内供奉的主尊释迦佛像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达什达瓦部因不满沙俄的统治,不畏艰险,历经磨难,跋涉万余里迁至承德时,从伊犁河畔带来了被阿穆尔撒纳烧毁的固尔扎庙中残留的铜佛像残片,敬献乾隆皇帝,表达了佛教信徒的至诚之心。当时乾隆皇帝命热河总管海保,将残缺的铜佛像熔化,重新铸造了一尊释迦牟尼佛铜像,并将这尊重新熔铸的佛像供奉在法轮殿内,还在这尊铜佛像背后铭文记述了这曲民族团结的凯歌。罗汉堂主殿内供奉着五百零八尊木雕金漆罗汉塑像。这些罗汉悉为仿海宁安国寺制造。此次奉旨承造罗汉像的为原造罗汉像的杭州织造经办,所造罗汉身法、尺寸比上次更加精细。罗汉为小乘佛教修炼的最高果位。据西晋《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载,五百罗汉是释迦圆寂后,他所教过的弟子第一次聚会时所到的人数。承德五百罗汉中还增加了许多历史、民间传说人物,如面带微笑、左手持扇、右手拿瓶的济公。疯僧的形象极为生动,他赤足双腿交叉站立,双目炯炯有神,嘴角歪斜,左手拿把破扫帚,身着破僧衣,是位敢于伸张正义、有胆有识的疯僧。介子推实为春秋时晋国的贵族,宁肯饿死,也不接受晋文公的赏赐。这里塑造的介子推身背老母,两人面带微笑。刘海历史上实有其人,多称为“刘海戏蟾”。刘海塑像面带微笑,左腿屈膝,右腿站立,左手向前斜指。这些罗汉造像法相精美,神采各异,活灵活现,一尊尊罗汉,其神态无不惟妙惟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广安寺的主体建筑定慧楼,是喇嘛参禅修行之处。在群楼下层面南供奉五方佛,即东方阿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广缘寺天王殿内供奉着木雕大肚弥勒佛和泥塑四大天王。

承德外八庙所供奉佛像不仅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佛像数量巨大,数不胜数。外八庙的佛像究竟有多少,这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外八庙中的佛像已十不存一,我们只能从相关的史料中一探究竟。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是乾隆后期修建的两座规模宏大的庙宇,殿内供奉的佛像数额巨大。据《普陀宗乘之庙佛像、供器、陈设等项清档》记载,庙内供奉佛像17652尊。在庙内大红台的西侧的千佛阁内供奉着当时各少数民族王公向皇帝祝寿贡献的千尊无量寿佛像。须弥福寿之庙建成后,蒙古四十八家王子为给皇帝祝寿敬献了千尊无量寿佛供奉在千佛阁,其他内外蒙古王公、文武大臣、官员等共造铜镀金等无量寿佛像2299尊乘以9,合计为20691尊佛像,该庙内供奉佛像21691尊。罗汉堂内仅罗汉塑像就有508尊。广安寺虽说在外八庙中占地面积最小,但由于此庙兴建一是为皇太后祝寿,二为蒙古王公瞻礼,因此庙内供奉佛像数额却众多。该庙的戒台是佛教徒举行受戒仪式的地方。三层戒台,一层供奉护法神52尊,二层供奉护法神40尊,三层供奉29尊。群楼中的佛龛中供有3094尊喳喳佛,定慧楼内供奉12尊佛像。总计3227尊。喳喳佛是藏传佛教中以活佛的骨灰和藏泥用铜模翻出,然后涂上金粉而成的小佛像。外八庙中供奉的喳喳佛最高不超过20厘米,最小只有2厘米。佛像虽小,却神态安详庄严,比例匀称。外八庙的佛像供奉中喳喳佛占相当大的比例,清代外八庙佛像供器等项清档中记载了喳喳佛的供奉情况。普宁寺大乘之阁供奉喳喳无量寿佛10090尊;普陀宗乘之庙供奉喳喳无量寿佛693尊;须弥福寿之庙供奉喳喳佛16742尊;普佑寺供奉喳喳无量寿佛7尊;广安寺供奉喳喳无量寿佛3094尊;殊像寺供奉喳喳无量寿佛1320尊;总计32000余尊,现保存下来的不足7000尊。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溥仁寺供奉佛像约50余尊,溥善寺供奉佛像约150余尊,其中蒙古王公敬献的佛像数量不详,安远庙约30余尊,广缘寺约10余尊,普佑寺供奉佛像30余尊,普乐寺约30尊。粗略不完全统计外八庙供奉的佛像大约55000多尊。外八庙佛教造像种类包括祖师、佛、菩萨、度母、罗汉和空行护法等类别,囊括了藏传佛教神像体系各种类别,可谓佛像大全。

(二)外八庙礼佛盛况

康乾时期,清帝在塞外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兴建了十二座寺庙,这些皇帝敕建的藏传佛教庙宇,是为满足前来山庄觐见皇帝的蒙古各部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宗教领袖拈香拜佛的需要而建的。蒙古各部笃信黄教,清帝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以藏传佛教作为连接蒙藏民族的纽带,广泛开展民族宗教事务活动。伴随着一座座寺庙的陆续落成,隆重的开光庆典、盛大法会、瞻礼拈香等宗教活动频繁展开。由于这里每一座寺庙的建立都有鲜明的政治、宗教目的,因此,这里的盛大的礼佛活动,既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又蕴含着强烈的政治意义。在大清皇帝的运筹帷幄下,不论是喇嘛教的大活佛,还是蒙藏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清政府官员、皇室宗亲都集中到承德,心悦诚服地觐见皇帝,欢天喜地地拈香拜佛。政治与宗教在这里结合得天衣无缝。康乾二帝在具体落实“兴黄教”政策的过程中,卓有成效的举措之一,就是在外八庙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中,通过对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的敬奉尊崇,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来感召和吸引蒙藏民族倾心朝廷。

外八庙中每一座寺庙的落成典礼,都是一次盛大的宗教活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炫耀平定达瓦齐叛乱的武功和安抚蒙古诸部而建的普宁寺落成,乾隆皇帝率领宗室亲王、大臣、和各民族王公贵族参加,举行隆重开光典礼。此时举部投归清政府的达什达瓦部已迁居热河安居,乾隆特命其大小头目参加了普宁寺隆重的开光典礼仪式。在普宁寺广场举行了大型的跳步踏表演,俗称“打鬼”活动,参加诵经和跳踏步的喇嘛不下四百人。这是一种扫除恶魔的宗教表演艺术活动,来源于西藏、青海。据说是为了纪念铲除捣毁佛教的“郎德玛”而沿袭下来祛妖驱邪的佛事活动。大型的跳踏步参加的喇嘛有一百三四十人,身着各式锦绣铠甲,头戴大如笆斗的天神、鬼怪、海螺、骷髅、牛头、鹿头、佛冠等奇形怪状的面具,手拿各种降魔法器,在震耳欲聋的鼓乐声中天罡地煞等相继出场,在广场围成一圈,打鬼即在圆圈内进行,神怪魔影纷纷跳跃起舞。表演动作奇异、轻松、幽默,乐曲激昂、威武雄壮,具有浓郁的蒙藏民族特色。观音菩萨的化身鹿仙优美活泼的舞姿,把降服魔鬼的打鬼表演推向高潮。最后一幕“转寺”开始,众喇嘛抬着释迦牟尼佛的轿亭、仪仗等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缓缓绕行三圈,众喇嘛伴随着鼓乐跳迎神舞。善男信女不断地从轿亭底下穿过,据说可以得到佛的保佑。远远望去,五彩缤纷、香烟缭绕、乐曲激昂的宗教舞蹈队伍,宛如天上降下的彩虹,如同置身于迷离的神话世界。全部表演历时四个多小时,围观的群众可达上万人。当地前来观看的百姓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远在蒙古各地的喇嘛亲属,前来看望自家的亲人,喇嘛教的虔诚信徒也“磕拜香”,赶来参加,不管路程多远,一步一磕头,磕到普宁寺,这是孝子为父母消灾除病的至诚表现。乾隆做诗 《普宁寺观佛事》,在小序中说:“蒙古等皆敬宗客巴黄教,故于山庄之北建此梵刹,聚黄衣者流,而唪梵呗。且达什达瓦余部归降者向风慕化,咸使安居乐业。兹令演踏步法事,俾众观之。”诗中写道“象龙步踏惟天力,老幼骈观与众娱。”形象地记述了普宁寺开光礼佛并上演步踏法事的欢乐场面。

须弥福寿之庙是乾隆为迎接六世班禅前来祝寿而修建的驻锡讲经之所。清政府为落成开光典礼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规格俱照普陀宗乘之庙之例。据清档记载,为大规模的诵经活动准备了仪仗,包括:旗伞幡扇47对,瓜斧枪杖29对。还制作了顶幔、幡伞、纛幅、千佛衣、七衣、五衣、藏帽、丈尺衣、银曼达、铜镜、铜盘、苯巴壶、唢呐、铜晓、竹经板、桌张、木架、靶鼓等物件备用。为装饰都罡殿群楼、供佛楼、白台悬挂欢门幡,仅各色锦缎就用179匹。清帝对班禅的到来做了周密安排,沿途送迎,重赏不断,仅赏赐的袈裟就有镶嵌珍珠的和金丝袈裟及寻常袈裟若干套,还有镶嵌宝石的御帽等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二十二日,乾隆亲临须弥福寿之庙在妙高庄严殿举行了盛大法会。藏传佛教在明清之际形成四大活佛系统,佛教徒对活佛表现出虔诚的信仰,相信活佛法力无边。活佛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行为,还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现象,并且内化为蒙藏民族的一种心理寄托。班禅是藏区最重要的两大活佛之一,地位尊崇,享有极高的宗教与世俗地位。因此,参加盛典的人员位高尊崇,史无前例。得知班禅前来为乾隆祝七旬万寿,青海、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纷纷要求入觐。厄鲁特、喀尔喀、杜尔伯特及内蒙古、青海各部的王公贵族齐聚一堂。来承的皇室宗亲、大臣等也争先恐后参加庆典。章嘉国师与随从班禅的三大寺堪布、各大德及众僧职人员等参加了典礼仪式。须弥福寿之庙装饰一新,无数条彩幡迎风飞舞,佛殿内点燃着无数盏灯火,香烟缭绕弥漫。法乐齐奏,数百名喇嘛诵经祈祷,低沉雄浑的梵音回荡在须弥福寿之庙的上空。乾隆皇帝同班禅一起参观了寺内各佛殿,乾隆帝亲临拈香,六世班禅在大殿上唱诵无量寿经,章嘉国师亲自翻译。典礼结束在禅堂举行丰盛的宴赏,乾隆还专门学习了藏语,并用藏语问候班禅,令班禅万分感激和崇拜。班禅在热河行宫的40天,频繁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天率领众僧为乾隆诵经祝福,乾隆又两次去须弥福寿之庙拈香,班禅向乾隆皇帝施无量寿佛大灌顶,以示洗涤尘世,进入佛境。在承德的皇室和蒙古王公争先恐后求班禅摸顶,并向班禅捐献供养,求赐法名。其中赐予小公主的法名为“四朗白吉竹玛”,为福祥度母之意。他还参加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盆会。乾隆还特意在普宁寺安排了跳步踏表演,班禅亲自扮演文殊菩萨,乾隆皇帝做诗以纪此事。“祝釐远至鬯宗风,三接欣于避暑宫。敬一人而千万悦,垂名册亦乃予同。雪山青海胥增忭,色罽精金许献忠。初见宛然旧相识,本来如是非神通。”诗中既描述了班禅东行入觐途中蒙藏民族至诚供奉的情景,又表达了乾隆对六世班禅此行所取得的政治效果的高度赞誉。

外八庙的寺庙,不仅满足喇嘛教礼佛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喇嘛教徒受戒的需求。戒台,是佛教徒举行受戒仪式的场所,广安寺的营建,除为皇太后祝寿外,乾隆皇帝还考虑到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诸部王公贵族觐见瞻礼和举行法会、受戒仪式的需要,决定将安远庙建成以戒台为主要形式的藏式寺庙,以满足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需求。广安寺建成时,乾隆皇帝参加了该寺的落成庆典法会。此后,每年蒙古诸部王公贵族到承德觐见,都在广安寺举行法会和瞻礼,章嘉活佛曾在此主持受戒仪式,为喇嘛教众受戒,乾隆皇帝多次参加了蒙古等诸部王公贵族在此举行的法会和瞻礼,据说还在此接受章嘉活佛为其进行的隆重受戒仪式。

康乾时期外八庙的宗教活动十分盛行,除日常的佛事活动外,还经常举行各种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的法会。外八庙喇嘛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诵经,即诵念经文,包括日常诵经和各种法会中的诵经。普宁寺是佛事活动最多的寺院。正月初八是“开经日”,即开始诵经,正月十二日止。据说正月初八是佛祖讲经说法的日子。这天外八庙能诵经的喇嘛都集中到普宁寺,在大雄宝殿月台上设坛,南北纵列安放四排经棹、蒲团,念经的喇嘛,都头戴僧冠,身披袈裟,皆跌跏坐好。各庙主事的达喇嘛在三世佛前就坐,由身份最高的达喇嘛,敲动木鱼,摇响铃杵,苏拉达喇嘛双手持钹合击,开始由翁斯达(文赞)领诵,众僧齐声诵和。喇嘛们念的经文,都是藏文。经卷呈长方形,宽三寸,长一尺以上,单篇,不装订。每念一段便有节奏地敲击法鼓、擦钹,吹奏蟒号,声音圆浑而低沉。在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的佛堂内,充满了神圣、超俗的宗教氛围。

总之,民族与宗教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大问题,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民族与宗教问题。清王朝得以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同各民族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得当。康乾二帝为争取、团结蒙古族、藏族等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密切与他们的友好关系,从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信奉佛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奉行“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国策。为了笼络众少数民族,在全国广修寺庙。为加强与蒙藏僧侣人员及上层人物的往来,在塞外热河修建避暑山庄的同时,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敕建融和我国各民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庙群,它们是清帝在蒙、藏、京、承等地修建众多寺庙中的典范。拱卫在避暑山庄周围金碧辉煌的外八庙,既彰显了康乾盛世大清王朝的富有与皇权的至高无上,也满足了前来朝觐的少数民族首领、王公贵族、宗教领袖拈香、礼佛的宗教需要,不愧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

参考文献:

[1]和珅,梁国治.钦定热河志[M].文渊阁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7.

[2]避暑山庄研究会.避暑山庄论丛[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

[3]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故宫博物院,承德市人民政府.山庄研究[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

[4]常少如.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2.

[5]余梓东.清代民族政策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8.

[6]梁启超.中国佛教十六讲[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9.

[7]杨曾文.中国佛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1.

[8]胡适.胡适讲国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1.

[9]陈宝森.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M].台湾:台海出版社,2012.

[10]冯树林.承德寺庙与佛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12.

[11]兰晓东.承德寺庙[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7.

Buddhist Culture Inheritance from the Northern Minorities——a Case Study of the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YU Pei-qi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Hebei 067000,China)

Many minorities live in Northern China like Manchu,Mogolian and Tibetan who believe in Buddhism.Chengde,a famous historical city in China,whose Mountain Resort and the outlying temples have been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by UNESCO in 1994.During the Qing Dynasty,the government built twelve fabulous Lama Temples which became the biggest holy place in Northern China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borderlines and make peace and respect their religious belief.Those temples around,rich with national and religious resources,have been the main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Until now,the Puning Temple holds religious rituals with great influences.Those temples are combinations of national religious art styles with great values which are quite rare around the world.So a research on this is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Northern Minorities;Buddhist Culture;the Outlying Temples;Buddha Worship;Worship Pageant

B925

:A

:2095-3763(2015)01-0001-05

2014-05-25

于佩琴(195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

2014年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北方少数民族佛教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41003)。

猜你喜欢

班禅承德佛像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我给十世班禅大师当翻译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佛像面前的 菩萨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
刘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