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立中的统一:谈EGP与ESP关系——兼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2015-03-27毕佳

关键词:统一

对立中的统一:谈EGP与ESP关系——兼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毕佳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EGP和ESP是英语教学的两个分支,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为了服务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在EGP的基础之上加强ESP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以及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而发展ESP教学的关键在于开发合适的不同专业领域的ESP教材以及培养合格的、跨专业的复合型师资。

关键词:ESP;EGP;对立;统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一、引言

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育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莫过于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即大学英语教学到底是走通用英语(EGP)的道路,还是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道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几十年来都是通用英语教学占绝对主导地位,这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但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英语教育专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表达专业思想的能力。尤其是蔡基刚教授数次发表文章,强烈呼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和专门用途英语能力”(蔡基刚,2012)。

从国内外语类期刊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栏目以及各种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来看,学界已在大学英语教学宏观指导的层面达成共识,即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朝着ESP的方向发展。但是笔者经过考察发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985”、“211”学校,ESP教学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有的学校在ESP教学的边缘徘徊,有的英语老师谈ESP色变。本文试图理清EGP和ESP两者的关系,消除大学英语教师对ESP的恐惧,让更多的英语教师投入到ESP教学当中。

二、EGP与ESP的对立

(一)概念上的对立

通用英语教学,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是最普遍的英语教学模式,它出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之前,指单纯为提高英语一般技能而进行的教学。通用英语教学所教授的是英语语言共核,即英语语言的所有变体共享的一组语言特征,这部分语言具有共同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意念功能,不受地域、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刘法公,2003)。英语学习者无论学习英语的目的如何,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掌握英语共核。

而对于ESP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则是煞费苦心,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能够统领全世界ESP教学的明确表述。因为语言教学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学习者的语言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性质和范畴的界定却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指导ESP教学。

目前较有影响的ESP定义有三个版本。Strevens(1977)认为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是截然不同的,它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课程内容必须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有关。Hutchinson & Waters(1987)认为ESP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材料。事实上它是一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教学理念(approach)。Dudley-Evans & St. John(1998)认为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其教学活动采用相关学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并且以与活动相关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能、语篇和体裁为中心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ESP指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主要包括专门职业和学术领域内所使用的英语的词汇、句式、语法、语篇、文体等特殊语言技能。它在内涵、性质和范畴上与EGP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实践中的对立

虽然ESP和EGP共享英语语言规则,但是在使用过程中,ESP存在它特殊的一面。

ESP有自己的词汇特点、句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就词汇来说,学界一般公认现代英语有60万词,而普通词汇大约有四万。那么余下的50多万词汇除了一些是由普通词汇派生、转类、复合、拼缀、逆生或类比产生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科技词汇与普通词汇并无任何关联。各专业都有自己大量的专门用语和专门词汇,如医学、法学、化工、机械工程等领域包含很多日常生活以及其他领域永远不可能使用的词汇。即使是同一词汇,也可能在通用英语和某一学科中的意义大相径庭。从句法和语法上来看,科技领域的英语比通用英语更加频繁地使用被动句、一般现在时、陈述句、形式主语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专门用途英语是通用英语“在不同专业范围的语言变体”(刘法公,2001)。

ESP和EGP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有显著的差别。EGP的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往往没有明确的需求,但是ESP的学习者学习英语带有明确的目的,或为学术研究,或为职业活动。EGP教学以传授通用英语语言技能为目的,这种教学是由普

通教育目标所决定的。与EGP教学不同,ESP教学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教学内容由学习者的不同专业、不同需求而决定。ESP教学“把语言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行’(doing),即通过实践提高英语水平”,而传统的EGP教学“则把重点放在‘知’(knowing),即把语言普遍规则放在第一位”(单胜江,2011)。

(三)师资要求的对立

EGP教学在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比较成熟,无论是教学用书、教学资源、还是师资队伍都比较完备。从目前各高校英语教师的入职门槛来看,只要是英语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都可以胜任EGP教学的工作,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也仅具有本科学历。从国内通行的大学英语教科书来看,EGP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但以文史题材居多,使学生通过了解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英语教师只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便可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ESP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跨学科的要求,任课教师既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专业知识越丰富对教学越有利。国内ESP师资队伍有两类,一类是专业教师,一类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受自身英语水平的制约,以及对英语教学法研究的欠缺,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ESP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枯燥乏味,充其量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词汇,对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从事专业方面的活动没有太大帮助。而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没有时间和精力为了一门课而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不愿意开设专业英语课,即使勉为其难,承担了专业英语课,也可能在课堂上信心不足,担心贻笑大方。

三、EGP与ESP的统一

(一)归属的统一

正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强调EGP和ESP的对立以及从事ESP教学的困难,导致许多英语教师内心加深了对ESP的恐惧,不愿意尝试ESP教学。其实二者的共性大于差异性。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专业领域使用的英语依然是英语,是英语在不同专业范围的语言变体。无论是EGP教学还是ESP教学,它们都是英语教学的分支。EGP属于英语教学范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ESP的属性和定位则必须进一步澄清。

一些人认为英语教师不能承担ESP教学,因为英语教师不具备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无法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这种看法显然混淆了ESP教学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及全英文教学。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ESP从诞生之日起就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它的教学是以与某一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和技能为中心。虽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了解到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但那是这门课的次要方面,ESP教学也不可能使他们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ESP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在某一特定的领域从事学术及职业活动的能力。

虽然ESP是与传统的EGP相对而存在的,但ESP教学和传统的EGP教学从根本上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EGP是ESP的基础。ESP教学不能针对零基础的学习者,它必须在学习者掌握语言共核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而ESP是EGP的延伸和提高阶段,它们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二)终极目标的统一

虽然说EGP教学以提高学习者一般英语语言技能为目的,ESP教学是以提高学习者在某一领域用英语从事学术研究和职业活动的能力,但是总的来说,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习者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修改。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EGP教学在国内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目标,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变为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正是因为EGP教学只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技能,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具有良好专业交际能力的涉外人才的需求,才导致国内对ESP教学的呼声如此之高。ESP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从事学术活动的能力以及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显然是EGP期望达到却无法实现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的统一

EGP和ESP教学都属于英语教学的范畴,只是教学的内容载体不一样,EGP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比较分散,目前教材的编写也都是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而ESP的教学内容始终以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应用为载体,使学生熟悉该专业领域英语语言运用的特点,并且在课堂上围绕该领域展开活动。

新世纪以来,大学英语教师探讨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由语法-翻译教学法到任务型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由仅使用书本和黑板到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通用英语教学一直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ESP可以说自从其诞生就伴随着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ESP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于需求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这决定了ESP教学必然会采用鼓励学习者参与其中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从目前的理论研究和成功的教学实践来看,ESP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并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

EGP和ESP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互相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互相取长补短。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必要条件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英语能力的培养,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日显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高中英语课程的翻版。因此大学英语课再继续培养一般语言能力既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无法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提出了与国际大学接轨,增加全英文授课的比例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应该顺应这个潮流,为学生能够更好地用英语学习专业课而培养他们所需的技能。“ESP的终端产品显然比EGP更有针对性,

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范谊,1995)。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开发能够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媒介进行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交流能力的课程。

大学英语教育欲走出困境,必须摆脱单纯以提高语言技能为目标的框架,转而走上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道路,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发出优质的ESP课程,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

(二)实施ESP教学的必要条件

成功的ESP教学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合适的教材和合格的师资。目前国内EGP教学的一大优势是教材的开发非常完善。多家出版社组织有实力的队伍编写成套的通用英语教材,一套教材既包括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又包括快速阅读、综合训练等配套的练习册。除此之外,还有网络资源平台以及制作精良的课件辅助教学。而ESP的教材往往一个学科只有一本,编排的体例不如EGP教材科学合理,缺少课堂活动的设计,导致教师很难就现有教材展开生动的课堂教学。因此如果能够把编写EGP教材的人力物力资源用于ESP教材的编写上,不同学科的ESP教材也像EGP教材那样完善,并且有完备的配套资源,ESP教学必定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实施ESP教学另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合格的师资,因为在ESP教学中,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都离不开教师。可以说,教师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ESP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目前合格的ESP教师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对于ESP教学难以达到满意的程度。

笔者认为,刚一上岗就是一名合格的ESP教师的人几乎不会有,因为专业精通、英语又好的人才恐怕不会进入高校当英语教师。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的高校英语教师中培养合格的ESP教师。既然ESP教师应该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所以教师个人必须确定自己在该方面有兴趣,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钻研这一领域。很多英语教师根本不愿意涉足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这是ESP教学面临的最大瓶颈。英语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眼界放开,相信成为复合型的跨专业人才对个人的发展只能更加有利。依托大学的环境,想要学习一个专业的课程并不困难。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心的屏障。只要英语教师个人立志成为跨专业人才,恐怕用一个本科生攻读学士学位所需的四年的时间足够了。

五、结语

虽然ESP是相对于传统的EGP而存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ESP与EGP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之间存在很多的“统一”,有很强的互补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英语加强ESP课程的建设,为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用英语从事职业活动做好准备。

要想使ESP教学走入正轨,在宏观层面上,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制定纲领性文件,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使基层教师的意见能够达成统一。

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学英语教师是实施ESP教学的主导力量,是课程设计、教学材料编排、教学方法研究、学习策略规划和教学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又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又精通英语教学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ESP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 & St John, M. J.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Strevens, P. Special-purpose Language Learning:a perspective[J]. Language Teaching &Linguistics,1977,1(3).

[4]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8.

[5]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3-48.

[6]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7]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30.

[8]单胜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UC统一通信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