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迟哲学之下的大学生活:关联与启示

2015-03-27刘星冉

关键词:关联

延迟哲学之下的大学生活:关联与启示

刘星冉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大学生活表现出一些新状况、新特点;对这些现象进行延迟哲学视角下的学理审视和实践分析似乎尤显必要。延迟哲学与现时大学生活存在着三种关联:快乐延迟的哲理和时间特点应该可以用来解释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眼前物质享受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幸福延迟的哲理和时间特点则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现阶段基础性、实践性技能的获得与完成长远学习目之间的关系;如若要处理好事务性、社会性的交际活动与人生正向品质养成之间的事情。从时效上讲此种关系应用满足延迟的哲理来调节心理。

关键词:延迟哲学、大学生活、关联

一、现时大学生活的诸种状况与特点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经过增加高等学校的数量和扩大招生规模等政策措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初步转变,也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显著成绩,这些成绩表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校生规模和高等学校数量等诸多指标的显著提高上面。然而实践研究和公众观察的普遍观点是新时期大众教育政策理念之下的大学生活相较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与国际高等教育而言,都表现出新的状况。在现时的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体现着下列非质性特点:(1)学习上的急于奏效的功利观;“不再认可获取成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价值观”;[1](2)生活上重利益享受轻人际礼仪;(3)境界和胸怀上重现时欢乐轻长远目标。综合的来看,现时的高校校园,注重眼前生活;看中现时享受,忽视长远利益“崇尚即时享受,不延迟享乐,不为了将来不确定的幸福而牺牲现在的幸福”。[2]显然,这些状况和特点并不能真正反映现时大学生活的本质,而在师长和社会舆论的一般印象中,当代大学生应该是一个蓬勃向上的青春族群,在他们身上应该体现着拥有远大而美好的事业理想;敢于憧憬和追求幸福的未来生活;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不畏困难、热爱学习、沉着稳重、坚强谦虚、团结乐观。

对于大学生活之上述现象及种种现时表现与应然的反差,给予一定的人生哲学的理性分析和引导似乎尤显必要和具有实践的意义。而延迟哲学应该是一个合理与得体的分析进路。经过一段时期的大学生活之实际体验,并结合学习之余的校园观察,是文以为对延迟哲学与大学生活之间的关联研究。在当下确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必要。

二、哲学学理中的延迟与延迟现象

人们对延迟的学理研究最早起始于1970年代,“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作为个体的一种人格特质,它反映了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这种心理现象与个体的认知、人格和未来的各种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3]可以看出那时人们是把延迟作为一个单纯的心理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延迟的基本涵义是指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或长期目标而放弃即时的、眼前的满足、快乐和幸福的抉择取向。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延迟和延迟现象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透过相关学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延迟作为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自制力和心理成熟的表现。延迟不仅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社会角色扮演、融入社会生活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变量。

而在生活世界和人生旅程中,人们一般也会经历种种延迟现象,这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大体可具体分为幸福延迟、满足延迟和快乐延迟,普通的社会人一般都会在一生的生活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经历这些延迟现象,因为“良好的延迟满足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3]或三种延迟的经历同时具备,或在某一历史时期只经历其中之一,社会实践表明,一个成功的人士,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在其人生和社会事务中都会恰当的运用这些延迟,这样做,既是一个之人生策略;也是成功的表现。

在中国的语境氛围和历史传统中,有许多关于三种延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例子。

如,快乐延迟最明显的例子是,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美酒痛饮黄龙时,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待到胜利的那一天我们再相逢,何当共剪西窗烛再话巴山夜雨时等,可以看出,以上快乐延迟的共同境界是为明天的快乐,作事业准备、作隐忍延迟,当然也有深恐乐极生悲后怕因素在里面。

幸福延迟的生活表现是,忽闻天降喜讯的镇定,亲人相遇中的矜持,等待预定捷报中的平静,等,都属于幸福延迟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无疑的是,延迟者本身是幸福的,但是,怕别人说自己喜形于色,遇大事无静气,对自己的形象和人际关系不利。

满足延迟,成功之后的谦虚,面对赞许时的自谦等,都是满足延迟的实际表现,目的在于唯恐别人说自己,骄傲使人落后,尾巴翘上天,一有成绩就了不起等。

在三个延迟中,快乐延迟具有预设性或不确定性,延迟所需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对应延迟者的延迟心理或行为表现也具有等待性,或不确定性,延迟者必须做到延迟,因为一切尚

未确定;大多数此类延迟者因此也往往具“善处小人、善处平庸隐忍等待、艰苦支撑”的人生品质,而在较长时期的对预设幸福的等待(延迟)过程中,有时延迟者全凭信念支撑着自己。如,王宝钏用“十八年窑洞苦”换来“薛仁贵糟糠之妻不下堂”;1980年代初女排姐妹用无数个泪水与汗水相连的日日夜夜终于换来世界杯五连冠的辉煌也最终以“振兴中华”的时代标识而影响一个民族。

满足延迟具有现实性或继承性,对应延迟者在心理或行为表现上,实际上只需要做出一种大众认可的姿态即可,即所谓的“回身就关起门来笑”,直观来看,满足延迟所需的时间最短,延迟者做到延迟的努力和难度一般不是很大;而幸福延迟在等待时间上则处于上述两种延迟之间。此时的幸福在定与未定之间,延迟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现象与喜讯,现实上感觉激动人心、不能自已;在心理上却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与之对应,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只能是平静、矜持的策略性方式,所需时间不是很长,在时效上一般以让人感到没有什么明显异样为原则。

三、启示

通过对现时大学生活的实际简介,及对延迟现象的学理与实践分析。可以发现,从社会生活的整体角度看延迟是一种心理和社会现象;若从个人生活策略的道路来观察,则延迟又具有人生策略的指导意义,也有中国儒家思想的隐忍智慧在其中。他对大学生活的学理与实践启示应该是如下几点:

其一,在物质生活、当前利益与远大理想之间;中国的语境氛围和历史传统中的诸多格言警句确实很适用现时大学生活的此种现象,大多也包含有快乐延迟的必要性之丰富的社会哲理。这类警句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待。讲的就是现实的快乐与长远幸福之间的长时期的时间距离及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大学生活中,如遇此类生活问题应经常借用快乐延迟的哲理以自勉。

其二,在基础性技能性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基础性技能属于短期内可以确定的学习目标、而此时长远的学习目标尚未达成,根据学习生活的这种定尤未定状况,个体一方面应为现时的成绩而激动(欢喜)这对自己也是心理上的另一种奖励,同时还要保持心理上的平静,以获取大众的心理认可。以备长期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大学生活中当面对这种情景时应及时用幸福延迟的哲理和时间机制来调节。

其三,在事务性、社会性的交际活动与人生正向品质养成之间。此种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生活中的自制力养成问题:其基本要求为,每遇大事(好事、喜事)有静气、举重若轻、沉得住气、不动声色。从时效上讲此种关系适用于满足延迟的哲理来调节心理。

四、结语

总之,新时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随的是,现时高校学生的大学生活表现出一些新状况、新特点;这些现象表现为:(1)学习上的急于奏效的功利观;“不再认可获取成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价值观”;(2)生活上重利益享受轻人际礼仪;(3)境界和胸怀上重现时欢乐轻长远目标。注重眼前生活;看中现时享受,忽视长远利益“崇尚即时享受,不延迟享乐,不为了将来不确定的幸福而牺牲现在的幸福”。对这些现象进行延迟哲学视角下的分析发现。延迟哲学与现时大学生活存在着三种关联:快乐延迟的哲理和时间特点应该可以用来解释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眼前物质享受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幸福延迟的哲理和时间特点则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现阶段基础性、实践性技能的获得与完成长远学习目之间的关系;如若要处理好事务性、社会性的交际活动与人生正向品质养成之间的事情。从时效上讲此种关系应用满足延迟的哲理来调节心理。

参考文献:

[1]韦永琼.后现代幸福观对现代教育的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0.

[2]韦永琼.后现代幸福观对现代教育的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9.

[3]张弘毅,张雷.学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研究的新领域[J].许昌学院学报,2009,(4):137.

猜你喜欢

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新制度关联、组织控制与社会组织的倡导行为
奇趣搭配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基于广义关联聚类图的分层关联多目标跟踪
智趣
探讨藏医学与因明学之间的关联
论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