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史诗奇幻的桎梏——为《权力的游戏》文类一辩

2015-03-27郑锦菁

关键词:权力的游戏文类马丁

走出史诗奇幻的桎梏——为《权力的游戏》文类一辩

郑锦菁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权力的游戏》是乔治·R.R.马丁的扛鼎之作,通常被贴上“史诗奇幻”的标签。本文认为,作者乔治·马丁虽然深受奇幻大师托尔金的影响,但他已经超越其影响的焦虑,在形似史诗奇幻的世界里探讨了严肃的现实主义境遇与抉择。

关键词:乔治·R.R.马丁;权力的游戏;文类;史诗奇幻

出版于1996年的《权力的游戏》是美国小说家乔治·马丁(1948-)所创作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的第一卷,2011年被美国家庭影院(HBO)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后为更多的受众所熟知。该小说讲述了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北境之王史塔克家族的领主艾德·史塔克受国王劳勃·拜拉席恩一世的邀请担任首相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权力斗争。该作品的问世使马丁被《时代》杂志盛誉为“美国的托尔金”,[1]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评论家的重视:他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在“史诗奇幻”[2][3]的范畴内对其进行探讨。

史诗奇幻,也称严肃奇幻,是奇幻小说的一个分支,[4]其基本范式特征是:具有一个相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第一世界外的“第二世界”,[5]亦称“架空世界”;[6]涉及“王国,魔幻灵兽,善恶大战以及骑士英雄的追寻”。[5]反观《权力的游戏》,它把想象力投向中世纪背景下的外境异域,向读者展现了这样一个史诗玄幻的世界:挥舞利剑、威风凛凛的骑士、古灵精怪的侏儒、神秘可怖的异鬼、施行血祭的巫女、飞天狂舞的魔龙等,无怪乎被众多评论者贴上“史诗奇幻”的标签。但笔者认为《权力的游戏》虽“形”似史诗奇幻,但“神”已有所偏离,其核心在于探讨人类、探求人性,可谓是一部硬性的现实主义作品。

一、骑士精神的衰落

中世纪史诗浓墨重彩于对骑士精神的张扬。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中开宗明义指出,“骑士人品高尚/自驰骋疆场以来/珍惜荣誉正义和骑士风尚/讲究慷慨豁达/待人温文有礼/为君主效命,创造辉煌战绩”。[7]骑士英雄的信仰追求在文本中亦有所体现:驻守北境长城的黑衣骑士时刻不忘“以责任为妻,以荣誉为妾”的誓言;[3]奔流城的徒利家族秉承“家族,责任,荣誉”的铭言;[3]鹰巢城的艾林家族坚守“高如荣誉”的族语。[3]

尽管如此,骑士们展现的道德风尚有偏离正统之嫌。臣子对君王的忠贞不二原本是骑士精神的应有之义,然而臣属背信弃义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在生死攸关之际,宣誓效忠于坦格利安·伊里斯二世的白骑士詹姆·兰尼斯特用黄金宝剑“啜饮末代龙王鲜血”,[3]由此背负上“弑君者”[3]的名号;在比武竞技中,素有“百花骑士”[3]美誉的少年洛拉斯·提利尔利用母马坐骑对敌手公马坐骑的干扰,不名誉地赢得了一场胜利;在王国沦陷之际,御林军铁卫巴利斯坦·赛尔弥投效了篡夺者劳勃·拜拉席恩一世的麾下;在执行王命时,乔拉·莫尔蒙骑士公然违背法律,把逮捕的盗猎者私自贩卖给奴隶贩子,以谋取私利;作为泰温·兰尼斯特公爵的封臣,格雷果·克里冈爵士骑着骏马,身披铠甲,竟犯下奸淫掳掠、屠杀村民的恶行。除此之外,骑士光辉形象的形塑源自驰骋于战场,为国家、民族大义创下的赫赫战功,然而《权力的游戏》中战端启动的导火索却是个人恩怨,抑或是权谋斗争的结果,例如艾德大人三公子布兰的坠楼引发了一场以史塔克、兰尼斯特和徒利为核心的三大家族的战乱纷争,从而将战火投向了七大国之间的厮杀。

值得一提的是,艾德·史塔克大人似乎最符合读者心目中的骑士形象,为人勇敢、正直,自然也要求身边人“有忠诚有勇气,还得讲究荣誉”。[3]与读者的期待视域不同,艾德大人却早早地被作者马丁无情地抛弃。他因叛国罪被送上了断头台,在施行者——新任的乔佛里国王、围观者的注目下便匆匆离世。这种出乎意料的死亡让读者唏嘘不已,但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弹性的思考空间:艾德大人在政治博弈中的出局是不可避免的。与勇猛的外表不相称的是他天真幼稚的内心世界。初到君临城,在自我势力尚不稳固的情况下,他揭露瑟曦王后与胞弟的乱伦私情,轻信财政大臣培提尔·贝里席,不惜削弱自身微薄的保卫力量以维护君临的治安与稳定,这一切都加速了他死亡的进程。最后工于心计、巧于变通的小人物获得了胜利者的姿态,难怪他的大女儿珊莎疾呼“世界上已没有英雄”。[3]这巧妙地折射出真正的骑士精神已然名存实亡,骑士不再是完美的想象化群体,而是血肉丰满的,有着人性缺陷的俗人,鲜活地在玄冰与烈火的洗礼中蹒跚前进。

二、女性群像的角色变迁

在骑士精神的指引下,传统女性是被动的等待救赎者,是女性主义者所言的僵化刻板的性角色,消声的她者,而在《权力的游戏》中情况却不尽然。不难发现,作者马丁对小说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形式革新,那就是文本没有目录,每一章的标题都以某个人物命名。换句话说,马丁选择了众多视点人物(简称POV写作),其中不乏诸多女性,这一点在篇幅上可见一斑。《权力的游戏》共七十二章,其中以女性为视点人物的共三十二章,约占全书的一半。通过女性视角看待事物,马丁巧妙地赋予了女性一定的话语权。

赋权后的女性用她们各自的声音述说女性挑战男性权力的荆棘之路。小说伊始,女性是权力边缘的她者,是压迫性的角色。兰尼斯特家族的瑟曦虽贵为七大国的王后,但是在劳勃·拜拉席恩一世面前总是被粗鲁地呵斥为“臭女人”,[3]强行要求保持沉默,显露出男性权力操纵的影子;艾德大人的夫人凯特琳扮演的是房中天使,相夫教子,男人在外时,“只是静静等待……等待布兰登(奈德的哥哥、原定的夫婿),等待奈德,等待父亲”;[3]前朝流亡公主丹妮莉丝被哥哥韦赛里斯像商品一样送给多斯拉克族首领卡奥,以换取一万名多斯拉克武士,用以夺回前朝的政权。可以说,在中世纪以男性主导的权力博弈中,惨痛的身体代价——政治婚姻和生儿育女是女性摆脱自我屈从地位的首要条件。具体而言,与劳勃·拜拉席恩一世的政治联姻使瑟曦获得了王后的尊荣,并通过长子乔佛里巩固了地位;几经波折后,凯特琳终于嫁给了艾德·史塔克公爵,并诞下长子罗柏,成为北境之王尊贵的夫人;丹妮莉丝与多斯拉克族首领相结合,并怀有雷戈,成为“卡丽熙”[3]——部落语言里对首领夫人的尊称。

随着情节的推演,各自丈夫的相继死亡为她们提供了进一步打破性别藩篱的机会。国王死后,瑟曦王后拥立长子乔佛里为国王,由于儿子尚且年幼,她顺其自然成为朝廷里举足轻重的话语人物;艾德大人冤死后,凯特琳夫人将等待化为行动,教导儿子罗柏驰骋沙场,并敢于冒险,亲自与盟友谈判;在丈夫和腹中之子相继被巫女谋害后,丹妮莉丝公主通过烈火的洗礼,以龙之母的形象不仅将小说推向高潮,也为她日后的重要地位埋下了伏笔。

三、“冰与火”的二元呈现

除了隐性没落的骑士精神、变动不居的女性形象,《权力的游戏》也让读者饱享了一顿由众多象征物所构建的史诗盛宴,其中冰与火的两相对比奠定了整部小说充满张力的核心内涵。小说的开端由雪地场景所引发:坚冰笼罩着北方边境,苍白冰冷的异鬼无声无息地出现,最后以丹妮莉丝公主烈火重生收尾,其间各色人物陆续登场,呈现了千丝万缕的命运交错。由此可见,冰与火构建了整部小说的环形架构,但更为重要的是背后如抽丝剥茧般的象征意涵。从表面上看,冰代表的是寒光耀眼的北城冰雪,而火代表的是焦灼苍茫的南方沙漠。严冬与酷夏的并置展现了纷乱的季节,以及广阔的疆土对峙。由特定的地貌环境转向置身其间的人物,不难发现冰与火的第二层象征意义是北国史塔克家族与南国坦格利安家族的针锋相对,这在小说中亦有点睛之笔——“凛冬将至”[3]和“血火同源”[3]分别是两个家族的族语;冰原狼和喷火龙是各自家族的族徽。

伴随故事的拓展、矛盾的加剧,人物不断地成长、蜕变、渐趋成熟,隐匿在冰火背后的第三层象征意义也浮出水面,那就是对人性欲望与仇恨的挖掘,是对人类现实主义境况与抉择的隐含注脚。这一象征意义可以追溯至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1923年创作的一首短诗《火与冰》:“有人说世界将焚于火,/有人说世界将毁于冰。/只因尝过欲望苦果,/我相信火的威力更大。/假如世界要毁灭两次,/我会认为:/冰为仇恨,/足以摧垮人间万物,/且势不可挡”。[8]透过自然界的火与冰,这首诗探讨的是人类本身对权力的欲望之火与仇恨之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该作品的冰与火亦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除了上述所探讨的具象意义外,火是激情,是性冲动。冰则是背叛,是复仇。正是在激情与复仇的碰撞中,在激烈的内心漩涡里,挣扎的各色人物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成就了马丁一直所钟爱的灰色人物。

类似的写作框架——恢弘的奇幻史诗场景,雷同的名字——R.R.马丁和R.R.托尔金,使得外界对马丁以及作品的评价难以逃脱后者的光芒。为此马丁曾在访谈中提到,“托尔金提炼了一种更现代的类型文学(奇幻文学),《冰与火之歌》在某些方面遵循了他当年所订立的一些规则,却并非全部”,[9]这在《冰与火之歌》卷一《权力的游戏》中已初见端倪。该作品虽然调用了史诗奇幻的惯用元素——国王、骑士、女王、巫师、巨龙、异鬼等,但在华美、恢弘的外表下是马丁暗藏汹涌的颠覆性改造。他将叙事的主体锁定人类,“将重心放在‘人性’的描绘上”[10]:在冰与火充满张力的世界里,无论是所谓高尚、荣誉、正义的骑士,还是所谓等待救赎的她者,都在权力的斗争中经历人生的两难选择,也正是在选择中展现了他们人性中不同的一面。由是观之,将《权力的游戏》囿于史诗奇幻框架下进行讨论未免有失偏颇,其现实主义元素不得不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

参考文献:

[1]Grossman, L.,“The American Tolkien”[OL].in Time. Sunday,13 November 2005, viewed on 30 March 2013, http://www.time.com/ 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129596,00.html.

[2]Adi, Ida Rochani. Popularizing epic narrative in George R.R. Martin’s A Game of Thrones[J].Humaniora,2012,(24):303.

[3]屈畅,谭光磊,译.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上,中,下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4]Wikipedia,“High fantasy”[OL].22 March 2013, viewed on 30 March 20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gh-fantasy.

[5]Perry, Phyllis Jean. Teaching Fantasy Novels: From the Hobbit to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M].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3.

[6]Tolkien, J.R.R. The Tolkien Reader [M].New York: Ballantine, 1966.

[7]Chaucer, Geoffrey. The Canterbury Tales [M].Dover Publications, Inc.,2004.

[8]彭镜禧,夏燕生,译.好诗大家读:英美短诗五十首赏析[C].台北:书林出版社,2007.

[9]Adrias,“George R.R. Martin interview”[OL].7 October 2012, viewed on 30 March 2013, http://www.adriasnews.com/2012/10/ george-r-r-martin-interview.html?spref=tw.

[10]屈畅.巨龙的颂歌:世界奇幻小说简史[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权力的游戏文类马丁
文类生产
——探析文类与社会的互动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神笔马丁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维马丁的诗
《权力的游戏》为何在华受欢迎
袁说友《成都文类》研究综述
契接古今中外的理论辨析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