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体系的培育途径

2015-03-27邹婉萍

关键词:培育创新能力企业

浅析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体系的培育途径

邹婉萍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型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加之国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从解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入手,对企业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体系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培育

一、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企业创新是指从研发到设计、制造,再到市场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创新能力则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和运用内外部资源,保障创新过程顺利进行,并实现创新目标的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的复合体,它不仅包括企业对创新资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包括企业运用创新资源进行科研开发、产出科技成果的能力。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可将企业创新能力具体分解为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四个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创新合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部组织进行调整和变革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组织管理者和其他成员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满足自身及企业发展需要。同时,通过适当调整组织内部的制度、结构、岗位以及工作流程,以适应政府调控、消费需求、科技水平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使组织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新构思,并将其实践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过程。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产品和新工艺创造与研发过程;科技成果首次被应用于商业化的过程;发明构思、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商业应用的过程;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对企业生产函数做出适当调整,通过新技术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过程。

(三)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管理者将新方法、新模式、新手段等新的管理要素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用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要求企业放弃原本守旧落后的管理方法,改进和完善现行管理模式,并将新的管理要素和管理组合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服务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四)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引入新观念、新技术,对其在市场中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用以指导产品的重新设计,并将新产品用于开拓市场、推动市场构成变动的过程。市场创新的目的在于开创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活动,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或抢占新市场的目的。

二、企业创新能力制约因素分析

(一)缺乏良好的企业创新外部环境

与企业创新有关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和融资渠道等。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一些与技术创新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却并不完善,其中基本法的缺失是主要问题,部分法律法规也未能体现出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此外,融资渠道不畅通、资本市场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加之风险担保机制的缺失,也造成企业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致使融资成为制约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重大难题之一。

(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方面起步较晚,存在基础相对薄弱,法制意识相对淡薄等问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因缺乏长效发展机制和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无法获得预想效益,从而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此外,由于国内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不到位,也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加之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较弱,造成了科技成果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出现不少创新成果被无偿转让的情况发生。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国内几乎很少有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相关的专业人员也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仅有0.03%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而99%以上企业并未申请专利,60%以上的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商标,一些原本属于我国企业的专利,在境外被抢注,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惊人。

(三)缺少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尤为重要,它不但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柱。然而,从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上看,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由此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首先,仅有极少数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的创新工作,从事创新工作对员工岗位晋升的帮助微乎其微。其次,企业对员工的差异行为的容忍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再次,部分企业既不提倡团队合作,又忽视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企业只是一味地强调慎重与稳健,从而抑制了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

(四)缺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但是,从当前企业人才构成状况来看,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创新型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创新型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型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保障,尤其对于创新型管理者和科研技术人才而言,他们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体。放眼全球,美国企业的研发人才占全国研发人才的75.4%,英国为68.5%,日本为64.8%,这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吸收研发人才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自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在我国,大部分科研人才游离于企业之外,主要集中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使得企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荒地。

三、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体系的培育途径

(一)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良好的政策环境能够为企业营造开展创新活动的有利氛围,是推动企业形成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供创新环境。首先,政府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加强司法监督,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创建井然有序的法治环境。其次,打破经济垄断,构建平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政策公平化、公开化、规范化,使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最后,改革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完善信贷政策体系,对创新型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第二,提供融资平台。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当为企业提供一个高效运转的金融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平台,借此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例如,可通过设立专门的投资基金,支持创新企业的重要研发项目,鼓励其创新活动的开展;该项基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并以多种方式来扩大基金的融资渠道。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的形式,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予以长期支持,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第三,提供技术指导。结合我国国情,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应当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指导,鼓励企业提升创新团队的综合实力,加大本土企业技术团队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避免企业在技术创新时选择错误的创新方式。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应当对知识产权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逐步健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的涉外工作,全方面地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知识成果。同时,国家还应当建立健全官产学研联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企业为主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企业则应当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完善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各种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知识产权保密工作,避免机密泄露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营造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应当将创新与变革奉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至宝,从而营造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首先,企业要对员工的创新活动予以大力支持,不但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尝试,为他们的创新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还要对创新失败给予一定程度的容忍,从而使每一位员工都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其次,企业应当积极推行人本管理,借此来调动员工的自觉性,由此可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最后,企业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建立有助于激发创新的奖金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创新指标考核制度等等。此外,企业还应当在现有基础之上,构建完善的学习与培训机制,以此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体系的培育提供强有力且持续的保障。

(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体系的培育过程中,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换言之,企业不但要有研发型人才,同时也要拥有科技管理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专门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也要拥有辅助型人才,从而形成全覆盖、多样化的人才队伍。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始终坚持重点培养管理、技术和技师等方面的人才之外,还应当遵循用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岗位轮换等方式,尽可能地使所有人才都达到“一专多能”的标准。此外,企业还应当构建员工终身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出共性的内容,又要突出员工个性的要求,培训内容也要以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积极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优秀人才的引进,企业可依据当前的发展需要,引入一些紧缺人才,通过优厚的待遇、良好的氛围留住人才,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借此来壮大企业的创新人才队伍。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不仅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当前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为此,有关政府部门必须持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营造有利的创新环境。同时,企业自身也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养成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从而构建起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的完善支持体系。

(注:本文系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及其支持体系培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02 053061)

参考文献:

[1]邓立治.樊聪聪.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系统构成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5).

[2]许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及途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娄春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4]陈建军.基于模块化和集群式创新融合的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培育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7).

[5]黄海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府政策研究[J].企业导报. 2013,(1).

[6]陈力田.赵晓庆.魏致善.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

[7]赵峰.张春强.余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支撑平台及实现路径——以湖北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培育创新能力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