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野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2015-03-27张铿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张铿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中国梦视野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张铿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中国梦”,当代中国最强音,全国上下都在奋发努力向这个国家梦想前进。作为一切工作的思想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紧扣此弦。为此,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最新发展方向出发,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它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网络思政教育更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特点,继承已经拥有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并继续开创新的网络思想政教育方式,从而把大学生实现自我梦想的新生力量凝聚起来注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征途当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重要的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作用

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首先要确保每个人的思想都要集中到这一点,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日益网络化,甚至可以说是已经被信息网络科技几乎占领生活中每个角落的年代,信息量巨大,种类繁杂,既包含着海量的积极正面的正能量信息,也充斥着许多负面、压抑力量的东西。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号召每个中国人都来奉献自己力量,做出彩中国人,实现“中国梦”。为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网络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进程。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挑战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崇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未来社会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被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仅在理论上要着力研究阐明,更要在实践上努力推行。为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党和国家及各领域里的工作者的必修课,我们应该好好掌握其内涵、研究其发展方向、工作方法和重要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

通过上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探究,我们能够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符合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的独特优势。当然,这个独特的优势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上脱颖而出的,所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这般。因而,笔者认为,在对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几个比较显著的优点:

其一,信息海量、实时有效性高。目前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实时动态的新闻信息;二是庞大的数据储备。前者具有极高极快的更新效率,后者则是具备惊人且无限的存储量。当下的现场直播技术和网络技术赋予新闻网站能在每时每刻更新成千上万的消息,往往一条重要消息能立马在一分钟内传遍全球,比如最近的也门撤侨、尼泊尔撤侨等,而这也能为在这体育赛事期间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巨大的方便和空间。

其二,交流平等直接、互动性强。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群众的主流思想已日益具有主体性,从过去的闭塞转变为如今的主动开放。为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者和受教者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已经越来被群众所不欢迎,在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甚至是厌恶和排斥,因为在人们看来这样一种方式是一方高高在上,另一方乖乖聆听的形象。这极其不符合人民主体原则。而网络所具备的匿名性、直接性、高互动性使得人们在网络交流中能够畅所欲言、多方互动、自主选择,这些也恰恰造就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借助网络多种交流媒体形式实现传播者与受教者之间、受教者与受教者之间、传播者与传播着之间的平等直接交流和频繁的互动,从而做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为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现在《新闻联播》节目的接地气大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

其三,预警及时,充满人文关怀。所谓预警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发现不良的有害情绪,并进行干预引导。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最重要的就是要疏通学生思想,稳定学生情绪,及时发现他们的消极情绪。不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往往由于沟通交流方式的不便而导致事件频发,并且事后的干预引导方式也存在一些简单粗暴问题。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借助网络的优点有效利用多种网络社交新媒体,比如QQ、微博、微信等传播便可以和学生直接平等交流,对于极端情绪只要我们工作者密切关注,也能及时利用开展多种极具人文关怀的活动进行干预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甚至能凝聚动力。

(二)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因为自身所具备的巨大优势得到人们的极大认可,从而实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但是,随着时代步伐的快速前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极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载体定位出现偏差,其教育观念非学生所需。通过浏览高校一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学工网,笔者发现,其内容相对于其他类型网站显得简单粗糙,存在着栏目设置类型少、内容实效性差、服务性内容较少、网站互动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定位出现偏差有关,而这又因为传播者仍旧残留着极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落后观念: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受教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没有考虑学生个体价值追求的方向,只是单纯地从党、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宏观角度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存在着片面的社会至上的价值定位。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一般教学规律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普遍教学要求,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政治任务,对其相关事项也会感觉反感,进而不仅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成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瓶颈。

其二,传播管理者网络知识欠缺,从大学生中储备高端人才少。从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尤其是各系学工网的建设情况来看,网页管理者存在着没有充分运用网络现存优势途径开展教育活动,网页设计呆板,无法根据学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实时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设计等,可以从侧面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管理者对网络知识掌握的欠缺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近期才发现,而是存在许久的,是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瓶颈长期突破不了的关键所在。虽然,近年来也有进行改革:通过设置社团,吸纳学生参与学工网建设。但是,对这些社团的管理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化问题,那些精通网络知识的学生仍然没有参与进来。另外,管理教师仍然极其限制优秀的学生参与思政工作的管理建设,导致没能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错失留住高端网络人才填补教育者本身的网络知识欠缺的机会。

其三,投入经费少,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的认知仍不清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是以网络硬件为重要载体的,必须确保它的宣传工作仪器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充裕,足够重视和加强建设对其的有效保障机制。但是,高校管理层仍有不少人对网络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重视程度仍不够,导致网络思政工作硬件经常跟不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和发展步伐,使得本是热爱网络生活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思政教育领域敬而远之。同时,由于没有充足的经费,对能创新管理的传播教育者无法进行激励,也使得管理队伍积极性降低,抱着得过且过心态对待本职工作。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瓶颈,即教育观念脱离学生主题需求、高端管理研究人才欠缺、投入经费少这三个显著症结,总的来说,主要还是要回归现代化教育本质理念——以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求为准,改变片面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价值,要从学生个体将来的发展诉求出发,特别是在“中国梦”提出之后,更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具备在社会立足的思想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各级工作者发掘自身或者身边的先进事迹为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鼓励学生勇敢实现自己的个人正确诉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从细节上来讲,我们则要做到:

一是在了解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的基础上,转变社会本位至上的观念,以人为本。马克思告诉我们,当人们解决了自身的物质需要后才能发展其他需要。可见,需要对于人的行为实践活动和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具有重要的内驱动力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当下遭遇瓶颈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所教授宣传的内容并非学生所需,因此传播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再下功夫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研究分析教学所需,包括:教学内容怎样丰富,教学方法如何多样,教学应达到什么程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做到这些也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到“从宏观上要了解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学生需要的变化和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从微观上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个性特质,确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为下一步选择大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方法、教师打下基础。”

二是结合社会热点,开拓网络思政发展新途径,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搞活互动传播工作。目前,中国社会正积极热情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大道上,每个中国人都能在这条路上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在这条大路上,要实现梦想就应该充满正面积极的思想正能量。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接地气”开展,所谓接地气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百姓乐意接受的方式,将工作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将学生中的正能量事迹搬到网络思政教授传播中去,通过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让他们广泛参与进来,让同学们自己来展示来说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充当思政教育内容的载体,使得网络思政教育能实现大众化为人们所欣然接受并自觉发扬下去。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发展还要仔细认真找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怎样找到和时下热点的契合点并且拓展新途径来实现这些契合之处。为此,我们首先要从充分了解领会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着手。而现今最能体现中国社会时事政策热点的就是“中国梦”!因而,接下来我们就要理解掌握什么是“中国梦”,它在当代中国所代表的重要意义。

三、发挥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当代大学生是以90后为主体的受教者,由于其明显的张扬个性,他们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有利于个人未来发展的信息去接受。因而,我们应该有效结合他们的思想特点,充分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平台优势广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从如下所示两个方面来激发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并且将这股巨大的能量凝聚起来共筑“中国梦”。要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上充分调动当代大学生建设中国教育美好的未来,进而凝聚起他们的思想共识共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基于网络思政教育的优点,找到网络思政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与实现“中国梦”对大学生的要求点的契合之处,再积极认真落实这些契合点。

其一,崇高坚定理想的培育是让“中国梦”作为时代旗帜飘扬的春风。理想是人们锲而不舍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一个国家在长时间实现共同梦想的征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它不仅支撑着个人在多么困苦的情况下都不放弃梦想,它还引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艰难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凭借着对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写出了《共产党宣言》等不朽著作,还指引了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这是坚持个人理想的成功。而中国共产党则秉持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信念,才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这是坚持民族整体信念的巨大成功。现如今,“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的共同梦想、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作为一面时代旗帜,让人民看见生活美好的奔头,让世界看到中国未来强盛的样子。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发掘与学生理想教育息息相关的他们喜欢的生活成功故事,把“中国梦”完美融合进去,让他们在思想深处牢牢树立起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旗帜!

其二,爱国主义精神与改革创新精神的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这一高瞻远瞩、高度凝练的论述,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之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光荣而伟大的优良传统,它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几千年发展历史上将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支撑着中国人去克服千难万苦,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深深的爱国情怀,我们勇敢拼搏,顽强不息地走过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才得以建立伟大的新中国,并且才得以进行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而这又让我们具备了创新不止的时代精神去创造新的中国发展奇迹。我们的教育始终把这两点精神的培育作为工作中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点。所以,我们要把这两种精神的培育借助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脚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其三,符合大学生成才要求的高尚道德品质的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夯土机。“人无德不利,国无德不兴。”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盛不是只看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更在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而这就首先强调社会道德的高尚。然而,在今天的中国,道德建设却是让人大声疾呼要重塑的领域,这是因为经过历史遗留问题和现代社会负面问题的极大冲击使得当代社会道德出现了滑坡的现象,并且在近些年连续发生一系列由于道德缺失而发生的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例如以“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彭宇事件”、“小悦悦事件”为代表的“扶不扶”问题;以一系列教师、校长性侵犯小学女生事件为代表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等,这些社会道德问题严重冲击了人们的心灵,引起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严密关注并被提到政府应该解决的民生关注问题议事日程上。而教育本质上就包含了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的发生,结合案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也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尤其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更是如此。故而,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严抓道德建设,特别是符合大学生成长要求的道德品质,立好高尚道德,培育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合格大学生人才,夯实“中国梦”的道德基础。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做好上述这些思政教育基本任务点,就能抓住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潮流和实现“中国梦”的契合点,还能落实好它们。

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当代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特点,继承已经拥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并继续开创新的网络思想政教育方式,就能把大学生实现自我梦想的新生力量凝聚起来,注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征途当中,为实现“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

(注:本文系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1]胡自浩,张世亮,龚学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漫谈[Z].省教育厅网《教育叙事》栏目采用稿,2008.1.4

[2]隋芳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求论》[J].世纪桥,2011,(13).

[3]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3):18.

[5]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

[6]徐绍华.影响和制约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4,(8).

[7]隋芳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求论[J].世纪桥,2011,(13).

[8]孟东方,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9]蒙秋明.“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J].贵州社会科学,2013,(7).

[10]胡爱琴.思政教育生如何践行“中国梦”[J].青春岁月,2013-10.

[11]唐昌维,王馨婧.中国梦——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J].理论观察,2013,(5).

[12]刘浩弘.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