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人民币跨境流通中的地下金融安全问题浅析

2015-03-27刘方丁文丽李茂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钱庄边境地区缅甸

刘方 丁文丽 李茂萍

摘 要:人民币跨境流通中,云南地下金融的主要形式有流动私人兑换点、地摊银行、板凳银行以及地下钱庄,它们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云南边境地区的金融安全,为提升金融安全系数,需要着力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云南沿边金融改革实验区的转型升级添注制度保障和发展动力。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流通;地下金融;金融安全;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6-0089-04

引言

2013年11月,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出炉,其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战略中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对推动沿边金融改革与开放,提升沿边对外开放和投资的便利性,加快跨境金融合作进程等都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伴随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的扩张,尤其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扩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1 314.4亿元,仅2014年第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累计结算175.87亿元(见表1),2014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 984亿元,全年累计结算金额正逐渐递增。

在人民币跨境流通中正规渠道与非正规渠道的交织,使得人民币跨境流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既增强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的难度系数,又存有“猖獗”的跨境地下非法活动,从而构成了威胁人民币跨境资金安全的主导因素。因此,人民币跨境流通必须全面考虑资金流通中的安全性,才能渐次扩大跨境流通规模,稳步有序推进人民币周边区域化。基于此,论文系统剖析当前在推动人民币跨境流通过程中,云南边境地区(河口、瑞丽)存在的地下金融现状,并解析由此引发的诸多金融安全隐患,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一、云南人民币跨境流通中的地下金融现状

(一)滇缅的地下金融现状

云南边境地区的地下金融交易,以中缅边境瑞丽一带最为典型。自1988年军事政变以来,缅甸一直是军人执政,同时不同少数民族邦和多支武装力量纷争四起,国民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政出多头。此种政经背景既阻碍了中缅银行业间的合作,又促发边境地下金融的生存与发展。

鉴于没有正规的双边银行结算系统,为了便于双边贸易的清算,中方允许缅甸人凭借有效证件在瑞丽的中资银行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进出口企业双方则可通过各自在中资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账户进行清算交易,其涉及到的缅甸元与人民币的汇兑就需要由大大小小的钱水来满足,中国商人去缅甸,先把人民币交给瑞丽的钱水,通过钱水的网络很方便地到缅甸后找指定的钱水取用缅甸元。

由于缅甸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中国商人在缅甸投资所得收益不得兑换成人民币汇回国内,中国商人或用缅甸元购买缅甸的木材、玉石等商品后运回中国境内销售获利,或者仍然通过钱水的汇兑网络,将赚到的缅甸元交给缅甸的钱水,回到瑞丽后,同样找到指定的钱水提取人民币,亦或者通过钱水在中资银行的人民币账户将钱转到中国商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缅甸商人的利润也主要存在瑞丽的中资银行,或者用来买黄金,或者在瑞丽以及其他中国城市买地产。这既因为缅甸元币值非常不稳定,而人民币币值稳定,又出于缅甸政府没有信用的考量,本国商人不信任政府,只要是大额的交易,都可能被政府没收或被政府抓起来。因此,缅甸商人基本不会将大额收入存到本国银行中,以免遭到政府的监控与迫害。

(二)滇越的地下金融现状

中越边境的地下金融主要是在河口开展,从印刷精美的越南盾的购买到货币兑换、贸易结算、代理支付、短期融资以及交易担保等业务一应俱全。甚至在地下钱庄中还有放高利贷、开赌场、走私等涉黑业务。购买越南盾和数量不大的货币兑换业务在流动私人兑换点就可以完成。在河口的越南商贸街和滨河路有越南人一手拿越南吊床,一手拿一套套崭新的各种面值的越南盾到处推销,这些越南人均是一个个流动的私人兑换点。游客既可以换到越南盾作为纪念,又可以方便购物。实际在越南老街人民币已经成为硬通货,完全可以使用,但外地游客不太清楚,总会按自己想法换上一些备用。

与瑞丽的钱水对应的是河口的地摊银行和板凳银行。因为早期人民币和越南盾不可自由兑换,且银行不开办人民币结算业务,加上人民币币值稳定,在中越边境贸易中被大量使用,从事货币兑换的地摊银行于是应运而生。相比流动私人兑换点,地摊银行的经营地点则相对固定,且规模也相对较大、业务种类也相对较多。

涉黑业务更多的是与地下钱庄有关,有的地下钱庄的经营者通常本身就从事走私、贩毒、开赌场、贩卖枪械、收取保护费等非法活动。他们经营钱庄只是作为自己资金融通的便利,附带赚钱,钱庄的生意只是其业务中的一部分,资金的需求者也多半在这一个圈子里,或是走私人员,或是到赌场玩的赌家等。双方均对此圈子里人的信誉度和还款能力比较了解,借贷关系多发生在这些互知根底的人当中。当然,也有一些钱庄的“幕后老板”,并不是无业游民,相反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这类钱庄的放贷对象是一些从事合法经济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易得到正规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

总体上,云南人民币跨境流通中的地下金融可归结于三大方面:一是地下金融就是非法金融,就是洗钱;二是地下金融是有合法形式但是没有正当的目的,具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实质,而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三是有正当经营的需求,但是不具有合法形式。

二、云南人民币跨境流通中地下金融安全的表现及成因

地理上的优势为云南人民跨境流通中的地下金融发展提供了便利。在云南边境地区,地下金融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流动私人兑换点、地摊银行和板凳银行以及地下钱庄。这三种形式的存在,使得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加快必将冲击云南沿边金融安全,具体表现及成因有四大方面:

(一)人民币跨境流通形式的多样性增加了监测难度

在正常的跨境资金流通渠道中,境外投资、边境贸易和出境旅游等方式占据较大比重,通过这些渠道进行的人民币交易在边境地区的金融机构中均有记录,边境市或县的人民银行支行均有统计在案,能够对其实施监测与预警。但是以地下钱庄、地摊银行、板凳银行、私人兑换点(具有流动性)等形式进行的人民币跨境交易与流通,其具有灵活隐蔽性、交易量大、业务种类多、人员复杂(可能涉及走私、贩毒、黑社会性质的人员)的特点(见表2),直接决定了这部分资金统计、监测的难度,而交易规模大、市场需求旺盛又可能诱发高企的“黑市汇率”,使得从事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的非法活动更加猖獗,难以有效维护边境地区的市场稳定和资金安全。

(二)人民跨境流通中现钞结算的方便性反倒增加管理难度

云南边境交易多以现钞结算,虽然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和时间,使进出口商能够及时获得款项,但由于携带大量现金出入境(见表2),不但会危及客商的人身安全,而且这部分现钞很难纳入货币监管体系,更难以估计现钞结算的总量、变动规律和流通渠道,难以把握当地市场上的现金需求量和供应量。这种现钞体外循环的加速,无疑提高了当地金融部门的现金管理难度,被动向市场投放更多流动性,监管部门亦无法准确统计和监测现金结算量、交易风险,从而不利于提高边境金融市场的管理效率。

(三)人民币跨境流通中货币兑换率的不一致性提高了汇兑风险

云南边境地区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必须与周边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鉴于缺乏共同的汇率定价机制,难以形成真实有效的汇率,实际上在交易中主要采用地摊银行、地下钱庄等非法渠道的“民间汇率”或“黑市汇率”。由于这些非法机构大多散布于周边国家,这就使中国出口企业或机构在汇率定价方面受制于人,汇率波动的增大又提高了边境口岸中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的风险而遭遇瓶颈,不得不选择停办,从而导致大量货币兑换业务绕开正规金融体系流向地摊银行、地下钱庄、货币兑换点等民间机构。“黑市汇率”较正常汇率之高,不仅提高了企业和个人汇兑成本,而且一旦周边国家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币值不稳定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其后果不堪设想,金融安全形势复杂严峻。

(四)人民币跨境流通中缺乏与周边国家的风险补偿机制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促使人民币“趁机而动”,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边境流通规模显著提高。云南、广西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接壤的西南地区,人民币在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边境流通规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跨境贸易与投资、旅游的增加迅猛提高,人民币不断“渗透”到这些国家,成为边民持有的“硬通货”,但是并没有撼动它国货币的绝对地位,未能充分替代本币,其仅作为边境地区交易的一种货币而已。整体上,虽未能有效替代它国货币,造成大规模的“货币冲突”,但流通规模逐渐扩大、黑市活动猖獗、国际经济形式变化莫测,在缺乏成熟的离岸市场时,境外沉淀的人民币比较难以有效回流,从而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风险补偿或救助机制的缺乏以及跨境套汇资金的无序进出则加剧了汇率波动。

三、促进云南人民币跨境流通中地下金融安全的建议

云南人民币跨境流通中地下金融的存在,可能使金融安全面临诸多隐患,需要予以重视,而且需要综合建立一系列有效措施,既能稳定云南边疆金融体系,维护金融安全,又助益于推动云南沿边金融改革开放,优化沿边金融生态,提高国际影响力,必须采取四项举措,以为后续改革提供决策资鉴。

(一)在边境地区实施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联防监控机制

人民币跨境流通无论走正规渠道或非正规渠道,其目的都要“走出去”或是“流回来”,对从正规渠道进出的人民币,则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即可,人民银行统计调查队、各金融机构可构建动态有效的协调机制实施正常渠道的资金管理;而对非正规渠道资金的监控和管理,既要争取省政府、州政府的大力支持,明确将地下金融机构以某种优惠政策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采取 “鼓励+不取缔”、“规范+不约束”的政策支持民间机构更好地从事货币兑换业务,这样的“双轨”机制,既能有效促进边境地区货币兑换业的发展,扩大货币流通规模,又能通过其规范化发展,逐渐形成透明化、阳光化的民间机构,从而便于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监测分析。

(二)组建边境地区的现钞清算所(或兑换服务机构)实施及时清算

携带大量现钞无疑不具有安全性,边境地区应根据交易规模的大小,可单独由中资金融机构或中外资金融机构组成,设立一家或几家小型的现钞清算服务机构,主要目的是方便客商、个人及时将货款资金兑换成所需外币资金或者由现钞转换成电子货币(类似于开立个人资金账户),或进行短暂的货币兑换。这样,既方便客商交易,提高资金安全性,又使体外循环的现金再次流入体内,增进现金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维护边境地区的资金安全。

(三)组建边境地区的汇率联合委员会提高汇率定价监督能力

边境地区人民币兑外币汇率的高企,固然是由于缺乏正规的外汇交易市场,而所谓的地摊银行、板凳银行、货币兑换点均只能提供因出境旅游或跨境贸易的货币兑换,缺乏有效的、规范的运营方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为此,必须在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较大的地区,由多家中资金融机构或中外资金融机构联合,筹建外汇交易服务机构,组建汇率联合监督委员会,制定最高汇率上限,监督市场行为。这样虽然具有很大的实施成本,但既可以逐步吸纳非正规的货币兑换机构开展正常经营,又可以通过规范其经营行为,监控汇率走势,提前预防汇率风险,降低客商和个人的货币兑换成本,防止市场汇率畸形高企。

(四)构建边境地区有效的人民币汇率风险救援补偿机制

人民币在缅甸、越南、老挝边境流通使用,鉴于无双边或多边的汇率定价机制,而中国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亦未达成汇率管控的协议,对方国也未承诺对汇率行为实施管控,从而造成了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不一致性、汇率起落较大,无法有效。在此情形下,必须由政府出面主导,就组建多边汇率风险救援补偿机制达成协议,规定人民币兑外币汇率的合理区间,和汇率遭受不利冲击导致损失的分担份额,目的是规避不当的炒作汇率行为,减少跨境套汇资金的无序流动规模,促进人民币更加顺畅的流通使用,充分发挥计价、结算的功能。

总之,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列车已经启动,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之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怎样在沿边金改中寻求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是引起多方哲思的深刻命题。我们认为,沿边金融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并且必须综合权衡改革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收益,制定各类保障有力的制度安排,或许可以增进边疆金融安全态势,为试验区金融改革的向前推进添注制度保障和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丁文丽,李艳,游溯涛.中国边境地区地下金融现状调查——云南案例[J].国际经济评论,2011,(6):123-131.

[2] 牟怡楠.人民币跨境流通对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0,(4):54-59.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钱庄边境地区缅甸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严阵以待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