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应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实现有尊严的生活

2015-03-26冯胜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2期
关键词:市民化城镇城镇化

冯胜清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其中包括“促进约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让上亿的农业转移人口掌握至少一门技术,从而实现就近就业。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责任重大。

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而解决上述“首要任务”,“ 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就是要让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掌握至少一门技术、一种技能,这就必定少不了职业教育。所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定助推职业教育大发展。而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发挥优势,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农民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城镇化进程,重要问题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不高、能力不足且呈现“两栖化”的特点。职业教育承担着将农民转化为工人,提高“农转非”人员整体素质的任务,主要包括使“农转非”人员接受新的教育和培训、获得在城市谋生的手段和技能,适应城市的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与市民交往并学习、使用城市主流语言,逐步实现身份市民化、就业方向非农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居住和生产活动的范围非农村化。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加广大农民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只有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提升他们就业、择业与创业的能力,才能够让他们在城镇安家落户,融入城镇,有序实现市民化,即“进得来,留得住”,并实现有尊严的生活。这样,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能够将人口的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城乡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

现代职业教育是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面向社会、面向人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开放型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加快健全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就必须使每个劳动者具有基本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区域现代职业教育的水准;必须改变城乡居民的意识,让他们都能够融入到职业教育中,支持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机制,以现代职业教育让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掌握至少一门技术、一种技能,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促进区域经济的调整,以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做到和谐共生,科学发展,耦合发展。

上亿的农业转移人口要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从而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在当地就业,对于稳妥地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但是,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比如校舍、师资、专业等都难以适应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多,所以,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职业教育就要加快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适应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要求的初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与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与新型城镇建设相适应的专业,配备必要的师资,建设必要的实训基地,真正形成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实然状态,真正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有尊严地生活。

(责编 赵 河)

猜你喜欢

市民化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