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和南高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对比

2015-03-26张艳辉

文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鲁迅

张艳辉

内容摘要:鲁迅,我国二十世纪初期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南高,越南同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史中的文学艺术家。两位文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了类似的社会问题。在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中,两位文学家都默契地选择了社会中的穷困潦倒的农民或是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等等,以这些人物形象来贯穿作品,造就了很多不朽的杰作。

关键词:鲁迅 南高 作品人物形象 对比分析

在鲁迅和南高的笔下活跃的人物形象,虽然不是同一国家的,但人物的境遇十分相近。作品中这些主要的人物形象,例如:贫困的无产阶级农民,遭受不平等待遇的妇女,颠沛流离命运的知识分子等等,虽然这些人物形象在作品中活灵活现大有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揭露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值得相互比较,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对鲁迅、南高这两位文学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将其中的人物形象的异同做简单的分析,从农民形象到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及作品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

一.鲁迅和南高文学作品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中的问题。作家通过在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达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在一篇文学作品中,如何描写人物形象,都需要作家经过仔细思考和慎重选择,在定位好人物形象后,将其赋予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思想。这样,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受到人物形象的感染,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鲁迅和南高两位作家最为关注的就是身处社会最底层阶级的劳苦大众。这些相对不幸的人,在当时政治条件下,被剥夺了一切发言权,经济能力差,时常被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人权,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花鸟树木,不想任人摆布,任人宰割。当鲁迅先生看到了社会中这种问题存在的时候,他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为了改变这些被压迫中的灵魂,为了挽救多灾多难的祖国,鲁迅先生毅然决然地拿起笔,以自己博学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文学素养为基础,开始文学创作,希望可以唤醒国民的心,改变饱受磨难的祖国。南高的写作主张是“为人生”,他认为文学艺术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敢于直视丑陋的社会问题,敢于为大众人民发声。

二.作品中农民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农民为代表,将其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这是从一部小说题材的选择角度来说,同时也能够体现作家在创作作品时的社会立场。鲁迅和南高两位作家,从了解农民、关心农民、理解农民出发,把这种感情宣泄的如此真诚,所以,农民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在他们的作品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鲁迅也好,南高也罢,两位作家用他们尖锐的笔锋将劳苦农民在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在最底层的阶级苦苦挣扎,痛苦生存的场面深刻又巧妙地呈现在作品中,在批判残暴社会制度的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社会中专制统治者的本质。

鲁迅擅长于在作品中刻画旧中国低层阶级的劳苦农民形象,这也是他能够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得到崇高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将这些鲜活的农民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从而去揭露殖民-封建主义制度社会的丑陋、阴暗面,反映了在受到精神压迫和经济剥削双重压力下苦不堪言的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同鲁迅较为相似,南高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也同样以农民为题材,围绕农民的生活来展开小说的主题。南高擅长于通过对农民悲惨命运的描写,来展示他们在封建制度殖民统治下的越南所经历的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的社会背景。

鲁迅和南高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是,他们能够如此深刻的在作品中将这些农民人物刻画的深入人心,那是与他们都曾经在农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与劳苦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接触过,了解他们的困境,深入他们的生活,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能更好地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来。他们的文学作品如此的受欢迎,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文学艺术的“来源于生活,接近于生活”。

鲁迅、南高笔下的淳朴农民形象,概括总结来说是属于同一种类型。这些贯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尽管承受着封建制度的统治,殖民專制的压迫,但是仍旧保持着积极向上,勤奋劳作,思想淳朴的劳动人民。他们兢兢业业,但却穷苦不堪,食不能果腹,衣不能蔽体,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们依旧保持着淳朴、善良的道德品质。

三.作品中知识分子人物形象的塑造

说到“知识分子”这样一个词汇,在现代意义上,它是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由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品质和他们的人格素养会对社会甚至于革命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知识分子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占有了较为重大的地位。而作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鲁迅和南高本身就非常了解这一阶级。准确的说,没有人能比他们更为深知知识分子阶级的长处和优势,也没有人能更为体会到知识分子阶级所处的苦难和困境。

知识分子作为存在于一个较为特殊层面上的阶级,在社会结构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越南环境下也好,中国条件下也罢,在当时殖民-封建的社会结构下,知识分子勇于挣脱传统的束缚,是具有独立的个体身份。但是,由于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每个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尽相同,有些是饱受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有些是靠自己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还有些本身就是处于统治阶级或是甘愿为统治阶级效命的。

但就总体比例来说,后者属于极少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包括那些以自由职业者或是体力劳动来谋生的还是占了大多数,更不用说还有那些和劳苦大众一样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生活是处于被统治者压迫和剥削的环境。

不同于农民形象的是,那些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还会遭受到侮辱与轻蔑。由于他们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生活状态可能会稍稍优越于劳苦的人民大众,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丰富,思想灵活、敏感,统治阶级对他们的压迫也会更加强烈,所以他们遭受到的精神迫害也是格外深刻的。

鲁迅和南高在他们的作品中塑造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时,是借助于表现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从特殊的角度去揭露当时社会的病态。通过表现知识分子被压迫、被剥削的苦痛与不幸,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本质。

鲁迅和南高在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时,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去看待知识分子的。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将知识分子当作为重要的一个社会现象加以考察,深知且同情知识分子所遭遇的苦难折磨。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知识分子在革命来临前或是革命结束后,由于未能参与到劳苦大众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失望、挣扎、反抗和追求的生活状态。在1945年之前,南高的短篇作品同鲁迅先生相似,都是描写了那些处于人生灰暗面的知识分子。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位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多少会影射出作者自己本身的影子在里面。这样,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也会对作家本身的遭遇感到深刻的同情。与此同时,读者对他们身上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缺点作出了较为诚恳的批判,以这种形式来希望他们能够脱离现状,奋发前行。综上所述,知识分子这种人物角色,从特殊的角度体现出来社会的本质状态,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根据他们的生活状态去反映出社会的问题。

四.结束语

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作品来表达作家对社会的理解,所以,从艺术角度来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会决定一篇小说的成熟度。换言之,作者塑造的小说中人物,描写他们的性格,都是作者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也能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评价。也正是因为这样,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仔细的钻研,给每个人物形象赋予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读者才能从他的作品中受到感染,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作品的思想。

本文就鲁迅和南高的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探索了两位文学巨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之处。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以及人们在性格上的缺失和丑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所以说,鲁迅、南高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极富特征,是当代本国社会中的劳苦大众的缩影,被作家刻画的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另外,两位作家都喜欢借用从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中来表现人物的感情,虽然两位作家在描写上都有自己別具一格的特色,但是,在总体上,与其他作家的小说描写手法不同的是,这两位作家更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是从人物的深层意识上来表现其艺术形式的。

参考文献

[1]阮成达.鲁迅的“阿Q”与南高的“志飘”多角度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张海云、谢群芳.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检索分析——以越南小说《志飘》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05).

[3]张梦阳的《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与理性反思[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5]张明高、范桥编.鲁迅散文集第三集《呐喊:自序》[M].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鲁迅的真诚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