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与系统架构设计
2015-03-26周晓枫
□文/周晓枫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一、我国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城镇消费零售额从2001年到2012年由4.8 万亿元增加到了20.7 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可达16%。其中,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配送环境逐渐改善。现阶段,交通运输部门针对物流配送重点领域发展出台了《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城市货物运输以及相关车辆通行等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深入分析了针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办法,由此可见国家对城市共同配送的重视程度。
第二,我国的配送模式主要是以商贸企业和供应商为主。针对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城市共同配送分析得知,我国物流共同配送主要是以支配以及自配两种方式为主,其中也有少量的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来对货物进行配送。
第三,我国企业拥有的配送能力不协调。实施物流共同配送的主要有供应商、超市等,这些企业基本上都采取自主配送,或者是由供应商自配,实施第三方配送的企业相对来说数量较少,因而导致配送企业的配送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发展极不均衡。
第四,共同配送主要是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目前,大型工业区逐渐远离城市,很多城市都是以文化、生活以及行政为主,因而运输至城市的货物主要是居民所需的生活用品,以此来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针对当前开展的物流共同配送分析,将城市作为配送中心,采取多频度以及多品种的配送方式受到了居民的喜爱。
二、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分析
(一)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指的是在同一城市中,针对市区中的某些连锁企业或是加工类型企业中的配送企业实施整体的规划,利用一个或是几个配送企业来对多个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考量,之后统一安排送货时间以及线路等。物流共同配送系统是一种经过优化后的配送体系,这种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
图1 物流配送模式示意图
从城市整体性发展进行分析,物流配送企业中常常存在分散经营,导致物流资源无法整合的状况,并且受到物流配送品种的限制,配送地点上也存在配送不均的现象。在采用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之后,可以有效地整合配送资源,促进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还能全面优化物流线路运输的安排,从而实现物流运输中的“增值效益”。
(二)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分析
1、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图整体分析。如图1 所示,为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示意图。(图1)
2、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组织方式分析。城市物流配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力合并型;另一种是物流节点型。笔者主要针对这两种配送方式进行详细分析。
运力合并型主要是指依据车辆能力来实现的物流共同配送,同时这种方式下的配送可以起到统一配货的作用,并且客户的包装、退货等流程也能在同一时间下进行。但从目前的物流共同配送的运作方式来分析,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运力合并模式:第一,搭载配送模式:该种模式下的配送指的是将企业配送数量较少的产品交给另外的企业来进行搭载运输,但是因本企业只是配送数量较少的产品,因而在同一时间也能接受另外企业的委托运输,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运输,可以在最大程度保证车辆的运载率;第二,回程式运输:回程式运输指的是两家企业不在同一区域,但是在业务上有一些往来的,在协议的作用下可以充分利用返程车辆来为其他企业进行货物的配送。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配送,可以有效防止车辆在途中发生空载的状况出现;第三,一对多配送:一对多配送指的是当某个发货点对不同的客户同时进行物流配送时,可以综合多个客户的要求,对货件运送实施统一安排,之后进行联合配送。在对多个客户进行共同集货时也可以采用这种货件配送方式,保证货件的配送效率。
物流节点型指的是将来自不同地方的货物送到某个特定的物流节点中去,之后依据不同货物的目的地对其进行详细分类,并将运往同一目的地的货物采用统一的车辆进行配送。这种类型下的物流配送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车辆利用率,从而优化配送方式,提升配送效率,对解决城市用地紧张以及交通拥挤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物流节点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交换配送:交换配送指的是当企业具有不同的运输工具以及配送中心时,依据运输量的大小以及客户距离,统一对配送地段进行划分,同时企业也可以选择最近的物流配送中心来对货件进行配送,利用这一模式进行配送,可以有效缩短和用户之间的距离,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二是公共物流基地:公共物流基地指的是处于一些集中地区的客户,可以适当建立一些公共物流基地,若是货件进到此区域中,就可将商品共同配送至一个集中的公共物流基地,之后客户自行取货,这和集货模式是完全相反的。采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接货水平,而且也能提高车辆运转速度。
三、物流配送体系架构设计方案
(一)共同配送架构设计流程
1、共同构建配送体。在实施共同配送体构建之前,首先要寻找合适的配送对象,并且要深入了解企业成员间的物流配送的实际情况,进而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同时,要充分考量网点的数量以及配送的具体环境;其次还要明确具体的合作业务范围,对共同体系下的配送服务进行划分,并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和包装,制定相应的订单截止时间以及验收方法等。
2、设立统一的决策机构。在形成共同的策略之前,要经过多方协商之后才能达成共识,同时这也是共同配送环节中的关键。若是在此环节出现差错,就会严重阻碍物流的共同配送,从而使管理以及运送等活动很难达成一致。另外,该决策机构还负责监督以及约束方面的工作,促进企业成员间的共同协议。
3、确定配送主体。充分考虑配送方的意见以及建议,选择适宜的配送模式以及恰当的组织形式,并且还要明确每个单位对应复杂的机构和部门,从而确定出共同的配送主体。
4、设立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将共同配送件的业务以及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充分明确服务水平的要求,从而选择适宜的理货、备货以及保管等环节的作业方式,同时还要对这些环节中所需车辆、人员以及设备等资源进行统一处理和统计,对发货记录以及信息传输等标准进行设立。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此来降低操作过程中的成本。
5、系统收支分配。在系统收支分配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确定共同的配送费用计算方案,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第二,要构建适宜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
6、配送系统论证。在对配送系统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技术测试方面,可以利用Flexsim 等相似功能的仿真软件对结果进行仿真,并和一些设计目标进行相应的对照分析;二是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评价。
7、系统的建立以及运行。在设定好具体的方案之后,就可投入到相关的运营方案中;同时还要和相关的配送方案结合实施。
8、系统评价。对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从而为未来的共同配送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物流共同配送可以顺利实施。
(二)物流共同配送仿真设计
1、建立概念模型。在本研究中,主要模拟的是邮局内部配送处理模块间的设计,因邮局在处理货件的过程中要先对其进行分类,但是在实际配送过程中因货件种类较多,特别是针对共同配送而言,货物的数量非常巨大,因而该模型主要是对外地邮件以及本次邮件进行了分类。在货件到达之后,根据不同的颜色对其进行区分,并由传送带送至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在产品到达处理器时,随机分成了两种类型的产品,并且按照平均每15 秒到达一个产品的频率进行随机分类。
2、模型分析。采用红、绿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本地以及外地货物的具体运行状况,在对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后,依据货架空置率来增加或是相应减少业务量。由具体的仿真结果我们得知,传送带以及存取间货物的平均等待时间在0.5s 左右,从而我们知道,此设计可以有效满足大量货物在处理时的要求,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水平以及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之下,货件的运输量也在逐渐增加,导致商品的流通速度加快,这就要求商贸流通企业以及相关生产制造商不断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物流共同配送对提升我国的商业物流环境以及改善居民社会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进行重点推广,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社会发货频率,同时对减少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1]王婷,刘峰涛.整车汽车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8.
[2]邬跃.北京市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1.7.
[3]王秀梅.城市物流的共同配送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4.
[4]宾厚,袁义.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新趋势[J].包装工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