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克服参政党风险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2015-03-26刘晖
刘 晖
(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060)
一、参政党风险意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1]
简单地说,国家治理体系是关于国家管理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国家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关于国家管理的基础性政治结构安排,因而必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构成了与西方国家迥异的非竞争性政党制度框架,创造出各政党合作治理国家事务的崭新格局。多党合作制度的执行能力,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多党合作制度的落实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多党合作在制度上的完善和在实践中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不能完全实现。
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必须依赖两个方面主体的能力: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二是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叠加,既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也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各民主党派提出了严峻挑战。
近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世情、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身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风险理解得也更加透彻。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共产党正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
2012年,“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被正式写入十八大报告。2013年,新一届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建设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从执政党的战略思想和实际行动来看,中共中央已经具有了强烈的执政党风险意识。正是基于这种风险意识,中共各级组织采取了如群众路线教育、党内民主生活会、强力反腐败等有关党建科学化的强力措施,迅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进一步净化了组织,提高了执政党威信,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然而,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压力,并不能全部集中在执政党身上。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各民主党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客观上既不可能安然置身事外,主观上也绝不能袖手旁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参政党只有以敏锐的风险意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优化参政党组织,强化参政党能力,才能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积极元素,避免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参政党应该以执政党为师,深刻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对参政党履职的影响,冷静分析参政党建设的实际水平,科学评估新时期参政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而提出参政党建设科学化的可行方案,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切实努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现代国家治理语境下参政党面临的风险
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复杂历史时期,参政党同样面临着可能损害其参政地位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参政党风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必须进入现代化轨道,努力化解和消除参政党风险,提高参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由于组织规模、政治地位等各方面的差异,参政党在新时期面临的风险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党风险有一定差别。且各参政党由于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的差异,其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各参政党基本上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共同风险:
(一)组织悬浮风险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各民主党派有着光荣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爱国民主人士,在各自联系的群众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号召力。然而,在当今时代,由于人们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和党派自身建设的诸多问题,党派与群众间产生了一些距离和隔膜,呈现出明显的组织悬浮特征。主要表现在:
1、知名度低。在与群众的关系方面,突出地表现为民主党派在群众中的知名度降低,党派杰出人士的总体数量偏少,整体影响力趋弱。许多老百姓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之甚少,对民主党派几乎没有认知,对民主党派作用的信任度较低。甚至有些基层干部对民主党派和多党合作的认识也存在严重偏差。民主党派的知名度低,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第一,党派自身存在脱离群众的倾向,深入群众日常生活不足,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不多,研究群众实际问题不扎实。第二,党派宣传工作乏力,目前的宣传手段比较单一,创造性和灵活性不够,不能引起群众的高度关注和共鸣。第三,党派人才培养能力不足,成员队伍的参政能力并没有随着国家治理复杂性的增强而同步提升。第四,中共党委和政府部分官员政治意识不强,对党派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民主党派知名度偏低,直接导致民主党派在开展参政议政等工作中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严重影响履职效果,低工作效率和弱履职效果又反过来进一步阻碍了党派知名度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2、基层组织弱。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总体格局中,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层级差别化特征,即党派组织的凝聚力、活动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中央到地方依次单向递减,基层组织能力极其微弱。由于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强大的政治支持,党派中央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大多得到较好的政治安排,且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社会影响,故民主党派中央层面的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在广大地方和基层组织,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硬性约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能够获得的支持极为有限,工作开展极为艰难,社会影响微乎其微,有些甚至陷于瘫痪、名存实亡。
3、普通党员归属感弱。从现有的总体情况来看,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对党派组织有较强的归属感,但普通成员对党派组织的归属感较弱。主要原因是,普通成员对党派了解不够,参加组织活动频率低,参政议政机会较少,得到组织关心不多,与党派组织利益关系不明显,组织纪律对成员约束性较小,等等。相反,成员与其工作单位有紧密的日常接触,在物质利益、个人前途、纪律规范、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与其所在单位直接密切相关。所以成员通常对其所在单位有较强归属感,能够在工作单位获得比较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满足,但对其所属党派的归属感则相对较弱。
(二)政党封闭风险
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政党组织,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又向外界环境输出产品,才能持续提升自身运作水平。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民主党派不同程度地存在封闭化风险,主要表现在:
1、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关门主义。民主党派历史上众多领袖和知名人士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思想开放,目光敏锐,善于洞察世界风云变幻,努力探索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兴盛的规律,以求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汲取世界文明的丰富营养。可以说,早期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提出具有远见卓识的参政大计,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主党派人士对世界发展格局的政治敏锐性和对国家治理规律的全球性视野,能够为国家革命和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支持。但是,如果认真检视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发展现状,我们就不难看到,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民主党派无论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实践活动层面,其对外开放交流的水平都在急剧下降。民主党派人士对世界大局和重大国际战略问题的关注减少,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状况的战略学习不够,因而对有关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较少。这种不了解世界甚至不愿了解世界的关门主义,使得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对国外经验的无条件拒斥,简单地以中国特殊国情为由,不加辨别地排斥一切世界文明成果。二是对国外经验的无条件借鉴,只要分析中国存在的问题,就列举从某些渠道引用来的所谓国外成功经验,简单化地将这些二手,甚至三手、四手材料中的只言片语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王道”,全然不对这些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认真考证,不对国外做法的前因后果进行认真探究,不对国外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认真分析。这两种极端倾向,都是因为不了解世界或不愿了解世界但又为了应付差事而产生的懒惰思想和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
2、参政党相互隔绝。当前,民主党派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主党派发展早期,各党派人士之间经常促膝谈心,讨论时局,共商国家发展大计,共谋党务工作方法。应该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各党派人士在私人关系上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在组织上是共产党领导下亲密合作的友党,在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不断丰富了参政议政工作经验,提高了党派自身建设水平。但在当前,我们可能对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之间的合作讲得很多,而对党派之间的合作则注意得较少。除了中共党委召集或政协会议安排的场合以外,党派之间的工作交流几乎是一片空白。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存在着很多共性,面临很多共同的困难,也有很多可供相互学习的经验。如果彼此疏离甚至隔绝,则至少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后果:一是阻碍工作经验交流,人为增加党派发展成本,降低党派工作效率;二是相互信息不通造成重复参政议政,即不同党派对某一议题重复调研、重复报告、重复提案;三是参政党同质化倾向严重,由于不能及时沟通,各民主党派在成员构成、社会活动、重点关注领域等方面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党派特色日益退化,这对八大民主党派自身的存在基础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三)政治弱化风险
民主党派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参政党,参与政治、影响政治是其基本职能,帮助执政党探讨和解决重大政治问题是参政党的基本义务。但是,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各民主党派普遍存在政治弱化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经济咨询热,政治讨论冷。从每年各级民主党派组织提交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材料等参政议政成果来看,绝大多数是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重大战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较多地关注经济问题,这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但是,这里必须掌握好两个度,一是讨论经济问题的层次,二是政治问题的关注度。讨论经济问题是可以的,而且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中某些成员的智力优势,但是从民主党派的政治定位和战略意义来看,过多、过分地关注微观经济领域的具体问题显然是不适宜的。作为政权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政策执行中有关法律和制度问题的探讨上。但是,纵观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行为,大家普遍对微观经济问题讨论过热,譬如哪个项目应该上马、哪些企业的融资困难应该列入政府议程、哪条生产线应该被淘汰等等,不一而足。民主党派过度关注微观经济问题,至少会有三方面的不妥:第一,很多具体经济问题属于要减少政府干预的市场领域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推波助澜、施加影响,有可能加剧市场不公,是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基本精神的;第二,民主党派的信息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掌握具体环境下的经济行为信息,因而有可能造成错误导向;第三,中共和政府都有比较健全的政策研究机构,民主党派如果沦为“第二政策研究室”,就失去或至少淡化了民主党派自身的政治价值。另外,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应该加大对支持经济运行的政治制度完善、政府廉政建设、政治稳定维护等重大事项的研究。民主党派是在中国政党制度框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政党,如果不能为政治秩序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健全、政治民主化的推进贡献力量,不能对政治领域的重大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那既不利于民主党派自身政治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成熟,更不利于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价值的体现。
2、政策论证实,民主监督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多党合作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合作历程中形成的政治传统。民主党派的先驱在民主监督工作中表现出强大的政治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无私的政治品格,曾经得到中共领导人的赞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在遭遇历史挫折之后,民主党派进行民主监督的勇气有所衰退。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共中央都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党派人士真诚监督执政党,为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创造了一些条件,但是由于监督机制缺陷和监督能力不足等原因,党派民主监督职能弱化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民主党派更多的是论证、阐发中共已经形成意向或做出决定的政策,稍有建设性的工作也只限于对已基本成型的政策提出无关大局的补充性意见。纵观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报告,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组织宣传等方面的成绩总结、工作规划较为多见,但有关民主监督工作的内容却多语焉不详。对此,常见的解释性说法是民主监督蕴含在参政议政工作之中。从理论上讲,这种说法并不为过,但民主监督作为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和重大政治任务,需要被蕴含在另一项工作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它多少反映了参政党民主监督职能弱化、虚化的尴尬现实。应该说,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是多党合作制度创立时的基本精神,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体现,也是民主党派帮助中国共产党保持政党纯洁、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主党派最重要的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监督的弱化甚至虚化,是民主党派政治弱化风险的重要表现。
(四)能力退化风险
现代化的政党需要具备现代化的能力,参政党能力建设是参政党保持参政地位、发挥参政功能的基础性工程,是参政党担当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重要角色的前提性条件。从党建角度来看,能力不足的风险是各参政党共同存在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
1、精英吸纳能力退化。民主党派素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著称,团结了一大批中高级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在民主党派组织的带领下,勤勤恳恳、公而忘私,在祖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做出了骄人成绩,并以身为民主党派成员为终生荣耀。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由于发展成员的客观条件和党派自身发展能力的限制,大量中高级知识分子并没有被民主党派组织及时吸纳到队伍中来。同时,由于新成员发展不足,几乎所有的民主党派都面临着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的问题。为了解决队伍老化困境,各民主党派又不得不尽可能放宽对新成员的要求,从而使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素养、学历职称、社会影响、参政能力等与早期相比呈现总体下降趋势。随着教育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队伍的成长步伐加快,规模迅速扩张,但是民主党派吸纳知识分子的能力并没有完全适应这一社会发展形势,各党派人才和智力优势已经不如从前那么突出,在某些地方或领域甚至已经消失。总体来看,人才危机已经成为各民主党派共同面临的巨大风险。
2、组织活力萎缩。党组织的活力是其凝聚人心、开展工作的实践能力和精神气质的综合。从总体情况来看,近些年来,各民主党派组织的活力与早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几大特征:第一,党派组织官僚化。由于受到局部不良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党派组织内知心交底、平等商量的氛围在有些地区趋于淡化,某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僚主义思想、形式主义作风、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被移植到党派内部,使得党派组织内部原本活跃的政治氛围和灵活的工作机制受到严重侵蚀,部分成员对组织生活的质量产生不满情绪。第二,成员奉献精神淡化。早期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出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感,毫无顾忌、不求回报地加入党派,无私地为党派工作。在当下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民主党派成员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再加上受到本职工作的巨大压力,其为党派组织工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第三,基层组织陷于冰冻。由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资源有限,得到的中共方面的支持更为微弱,其开展活动的难度更大。大量基层组织长期不开展活动,正常的组织生活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高质量地发展成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克服参政党风险,担当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责任
参政党风险的存在,固然有着复杂的客观原因,但与自身存在的主观因素不无关系,特别是与部分成员中存在的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思想状态有关,与部分党派组织改革创新精神的匮乏有关。值得强调的是,在现有环境下,即使是客观因素的限制,也需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去突破;客观条件的争取,更需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去争取。总体情况来看,应该着重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抛弃得过且过的慵懒思想,以更积极的行动参与国家治理
在价值追求上要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要扛起更加艰巨的社会责任,果断抛弃得过且过的懒散思想,争取在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和关键领域有所作为,以更主动、务实的姿态,积极参与国家治理,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和执政党更大程度的认可,进而出色地担当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否则,就有可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被历史无情地淘汰。
(二)抛弃怨天尤人的推诿思想,以更深刻的反思参与国家治理
在民主党派内部,还存在着一些怨天尤人的思想,有些成员沉浸在对党派人士历史挫折的长吁短叹中,有些则沉浸在对现行政策条件限制的简单抱怨中,他们总是责怪外在因素对自己不公,并以此作为不求进取的理由。诚然,在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党派确实曾经遭遇过沉痛的曲折;也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现有环境确实还有不利于党派发展的方面,但曾经的苦难绝不能磨灭奋勇向前的勇气,现实的委屈也绝不能成为止步不前的借口。我们要坚决抛弃不反思自己、只怨天尤人的思想,坚决摒除不提升自己、只唉声叹气的情绪。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更大战略格局中,深刻检讨自身不足,有效克服自身缺陷,灵活利用现有条件,积极争取更好发展空间,以更强的担当精神去完善自身建设,去优化国家治理体系。
(三)抛弃孤芳自赏的封闭思想,以更开放的态度参与国家治理
现代国家是全球化格局中的国家,现代国家治理也必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没有全球视野,不了解世界变化,不熟悉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必然要消耗更大的成本,走更多的弯路。所以,民主党派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也不能单纯地沉溺于对现有具体制度细节的过分夸大和自我标榜之中,而是要更理性、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待、分析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缺陷,善于对优秀的世界政治文明成果进行科学借鉴和吸收。另外,八个民主党派之间也要勇于推开藩篱,在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方面加强深度交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民主党派的改革之路。
(四)抛弃求稳怕事的畏缩思想,以更强大的勇气参与国家治理
应该说,当前一些地方的民主党派怕生事、不惹事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凭已有指示办事、按既定政策发言的形式主义还比较突出。这与某些地方中共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既有政策环境有一定关系,但很大程度上也与民主党派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精神状态有关系。应该明白,越是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越是需要发扬民主党派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优良传统;越是在阻力大的地方,越是需要民主党派人士舍身忘我、挺身而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改革之路上,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老一辈民主爱国人士传承下来的精神遗产,一定要延续各党派自诞生以来就形成的敢于探寻真理、不畏流血牺牲的革命传统,一定要抛弃维护小我利益、保全个人安稳、放弃集体追求的保守价值观,一定要以更强大的政治勇气拥护全面深化改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
[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1).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