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 年总目录
2015-03-26
·哲学·
[哲学问题研究]
学经典、用经典的典范 ——习近平福建时期理论著述研究 张 亮(1.1)
地点的褪色 ——空间之商品化生产及其文化后果 胡大平(1.6)
现代性视域下中国近代平等思想探析 ——论康有为的平等思想 宋丽艳(2.24)
如何建构本土化之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之再讨论 张 城(2.30)
论庄子的“美”与“乐” 李大华(3.1)
作为话语的意识形态 ——一种三维的意识形态观 高晚欣,范禀辉(3.9)
沉浮九十年:对卢森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熊 敏(5.19)
论严复的三育并重及其意义 魏义霞(6.15)
论尚和合的哲学性格 张瑞涛,李宗双(6.19)
儒家视域中的正义与和合(专题讨论)
儒家视域中的人际正义及其实践性特征 林存光(1.16)
荀子:以仁为基础的礼义构建 韩 星(1.22)
儒家视域中正义与和合对重建国际秩序的意义 朱高正(1.29)
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理论出场及其经典化(专题讨论)
泰狄士·科瓦利克与《资本积累论》 [英]简·托伯罗维斯基(2.1)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探微 ——从MEGA2 的视角看 贺翠香(2.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的形成与回响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解读 马玉欢(2.19)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专题讨论)
资本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 罗 骞(4.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代性维度 白 刚,曾 俊(4.6)
如何切中现代性问题? 王庆丰,董键铭(4.11)
《资本论》视域中现代性的时间维度 高云涌,王林平(4.16)
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政治哲学(专题讨论)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 李佃来,陈 权(5.1)
法与资本制限 ——以马克思关于英国工厂法的评述为例 李 志(5.7)
青年马克思论贫困 ——兼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贫困观 周 可(5.12)
时代精神与哲学理念思考(专题讨论)
标准与选择:我们时代的哲学理念 孙正聿(6.1)
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的质疑 卜祥记,周 巧(6.6)
·政治学·
[政治文明研究]
日本自民党一党优位制的成因及特征 吕耀东,姜 红(1.34)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探讨 刘清才,乔 蕊(1.38)
海洋政治构成要素分析 林建华(1.43)
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价值与限度分析 伍俊斌(1.47)
“政达于人情”的政治心理术语及其重合交叉关系初探 ——基于四库全书的研究 吴显庆(1.55)
约翰·洛克与共济会关系研究 ——一封证明约翰·洛克加入共济会的信件 高鹏程(2.51)
理论与构建: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理性思考 邓如辛,董一潼(2.55)
边缘化国家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冲突 张丽华,赵 炜(3.28)
从分散协同到整体联动:自媒体时代网络公民组织发展与治理 王 栋(3.3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宋晓敏,吴卫卫(3.37)
《湘江评论》时期毛泽东力主“呼声革命”之原因 毕彩云(3.41)
践行社会治理理念的路径探索 刘文光(4.38)
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道德诉求 李素艳(4.43)
理学视域下的廉政思想研究 黄 亮(4.46)
西方政府创新研究 李兆友,董 健(5.24)
地方政府创新的伦理考量 孔 超(5.30)
公共政策评估研究 唐晓英(5.33)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双重身份与角色冲突 陈 征,梅仁毅(5.37)
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格局 娜日娜(5.41)
弘扬抗联精神 提升党性修养 麻秀荣(5.46)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中协商民主理论与共识民主理论关系论析 李 鹏(6.25)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 李 建(6.32)
俄罗斯外来移民:现状、问题与政策思考 汪晓波,马蔚云(6.37)
从治理视角观察社会冲突、认同危机与社会正义问题(专题讨论)
公平感知、支出压力和政治信任与社会冲突的逻辑关系研究——基于CGSS2010 数据的结构方程建模 陈 光,谢星全(2.35)
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认同困境的演变逻辑 ——以合法性理论为视角 陈 霞(2.42)
社会正义视域下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钟 哲(2.46)
民主问题再探讨:民主协商、民主风险、民主崩溃(专题讨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本性质 宋连胜,赵黎明(3.14)
西方民主崩溃理论检视 王彩波,何禹潼(3.18)
国家转型中民主风险的内容呈现与诱发因素 肖 克(3.22)
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演变与国际安全秩序重塑(专题讨论)
东北亚地区海洋权益争端应对的核心因素分析 沈海涛,李永强(4.21)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与美欧的地缘政治博弈与战略对策 齐 欣,刘清才(4.27)
安倍二次组阁后中日关系新动向解析 姜 红(4.32)
·经济学·
[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冲击 ——基于STR 模型的研究 夏杰长,徐 斌(1.60)
FDI 对中国服务业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王 军,刘 璐(1.69)
资源型城市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以抚顺市为例 陈彦超,杨青雪(2.89)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因素解析 曹宗平,蓝骏东(3.64)
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系统检视与完善对策 ——以黑龙江为例 梁 謇,王要武(3.70)
基于财政分权的城市蔓延机理研究 关劲峤(3.76)
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结合探讨 刘 阳,刘景林(4.73)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初可佳,陈晓亮,周建波(4.78)
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宁 逵,刘雨夕(4.83)
论经济学对节约理论的研究 黄铁苗,徐常建(5.66)
争议与反思:行政手段是否应该退出宏观调控体系? 张 勇(5.71)
开放经济中的政策组合研究述评 张 见,刘力臻(5.77)
创新驱动下的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王 娜,夏杰长(6.64)
东丝路带建设与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研究 杜 颖(6.7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继承、求索和发展(专题讨论)
转形问题研究中的鲍特凯维兹假说及其论证 张忠任(1.75)
商品价值-价格矛盾解读 肖殿荒(1.81)
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蕴 ——关于《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张新颖(1.88)
财政货币政策再审视(专题讨论)
高利贷问题反思 ——风险管理的视角 陈忠阳,刘志洋(2.59)
论公共支出的原则 余 斌(2.65)
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范式及实践维度 孙浩进(2.70)
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笔谈)
信息化能否降低环境污染? 郭国庆,牛海鹏(2.75)
中国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与污染排放 王海燕,曲华超(2.79)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焦若静(2.83)
环境容量管控的实现路径 昝晓辉,田 红(2.86)
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专题讨论)
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把握时代发展规律 任保平(3.44)
依据政治经济学原理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 何爱平,张志敏(3.48)
在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创新中引领经济体制改革 宋 宇(3.52)
遵循政治经济学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吴振磊(3.59)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透视:金融化、垄断、危机(专题讨论)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征 栾文莲(4.5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垄断问题的理论与启示 周 淼(4.57)
资本主义的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 单 超(4.62)
后危机时代金融安全问题思考 祁敬宇(4.67)
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专题讨论)
以农业综合物流园区为服务平台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海 峰,高悦凯(5.49)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亚核心”形成机制研究 刘国斌,杨富田(5.56)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问题 刘 铮,马爱荣(5.62)
现代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专题讨论)
“互联网+”背景下“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策略 段淳林,闫济民(6.41)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研究 孙宏涛(6.45)
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 杨 扬(6.49)
聚焦居民消费:变化与反思(专题讨论)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张 涛,刘 洁(6.53)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收入约束效应分析 ——以黑龙江为例 曾 博(6.60)
·社会学·
[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
人类虚拟社会生活的前景及预测 唐魁玉,刘 冬(2.93)
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对外来人员态度研究——以内蒙古、青海、甘肃、云南、新疆、贵州16 个县(市、旗)为例 陈心之,刘小珉(2.99)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基本问题辨析 殷 辂(2.107)
对动力学团体应对和治疗自恋性问题的思考 吕伟红(3.105)
集体行动的社会空间转向及其呈现机制 王建武(4.103)
农民依靠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以家庭财产与养老权为视角 谭 丽(6.90)
残疾人就业岗位分布及特点分析 ——以哈尔滨市为例 石开铭,李庆华(6.95)
西方医患互动话语分析研究 刘 畅(6.99)
“90 后”青年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专题讨论) 主持人:李培林(1.92)
80 后和90 后的尼特与啃老现象 李春玲(1.93)
90 后大学生的社会性分化及其潜在后果 田 丰(1.100)
经济资本还是文化资本更重要?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影响 朱 迪(1.111)
90 后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公共参与——一项基于全国12 所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定量研究 郭 瑾(1.120)
幸福感本质与实现路径研究(专题讨论)
幸福感:测量、影响因素及其进展 俞国良,王诗如(3.81)
幸福的社会心理实质与自我价值定向机制 金盛华(3.87)
基层党政干部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张登浩,李 森(3.93)
微博词语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谢 天,邱 林,卢嘉辉,杨杉杉(3.98)
环境与社会问题研究(专题讨论)
环境问题、经济新常态与生态文明建设 赵万里(4.86)
地方社会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社会隐因 谭宏泽(4.9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众环境关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2007 年的中国数据 朱婷钰(4.97)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研究(专题讨论)
从地方经验中提炼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 邹农俭(5.82)
行政主导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观察与政策反思 ——以网格化管理为例 杨光飞(5.87)
农村治理体制改革与社区服务发展 吴业苗(5.92)
吸纳与嵌入:社区党建背景下中国党社关系的调适策略 ——以江苏省N 市C 区为例 刘 安(5.99)
女村官治理方式研究 辛 湲,孟广宇(5.105)
贫困治理与社会发展研究(专题讨论)
贫困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宋宝安,邓永强,李德成(6.74)
贫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刘赛特(6.81)
中国老年人贫困治理研究 孙琪宇(6.85)
·法学·
黑龙江传统文化产业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张 冬,尹若凝(2.110)
环境保护的司法实践与展望 刘 冰(2.114)
继承法上配偶法定居住权与后位继承 王艳慧(2.118)
社会转型期能动司法的法治意蕴 彭金冶,杜忠连(2.122)
论盗窃罪中的公开“窃取” 马珊珊,张 旭(4.109)
探望权:法律审视与制度重构 司 丹(5.110)
·文学·
[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
人民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 马 驰(1.129)
再论文化研究的困境 张喜华(1.133)
官场小说的政治文化阐释 ——以王晓方官场小说为例 张福贵,胡 哲(1.139)
语用能力发展与英语专业口语交际课程改革 ——一项“内容依托”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黄 萍,李雪梅(2.143)
论李宗易的心、禅世界 杨 威,王宇宏(3.144)
略论邓小平对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吴晓都(4.115)
本质“转换”与文学新解 ——关于王一川和杨春时的文论教材 刘淮南(4.119)
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生态观解读 ——以莱斯利·西尔科的《典仪》为例 于美娜,冷 慧(4.124)
从远古雌性中寻找人性之美 ——论严歌苓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汤 俏(6.121)
解构父权制神话 ——耶利内克戏剧《白雪公主》《睡美人》对经典童话的当代戏仿 张 培(6.127)
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专题讨论)
符号学视野中的阳明心学“格物”说 赵毅衡,王墨书(2.127)
出版机制、阅读伦理与武侠“发行”神话 孙金燕(2.131)
新世纪以来都市题材影视剧的符号化叙事 王志成(2.135)
仪式作为意动叙述 ——兼论仪式与戏剧的区别 朱 林(2.139)
布达佩斯学派的文化启蒙观(专题讨论)
文化模式可以比较吗? [匈牙利]阿格妮丝·赫勒(3.109)
泛悲剧理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匈牙利]费伦茨·费赫尔(3.115)
游走在大众与高雅之间: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基于马尔库什文化理论的公共艺术研究 付玉竹,孙建茵(3.120)
布达佩斯学派复兴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诉求 杜红艳(3.124)
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化整合与策略研究(笔谈)
学者流动性对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的影响 ——以约翰·费斯克为例 李炳慧(3.128)
从美英澳的《赴华旅游建议》看中国的国际形象 翟润梅(3.132)
主体、精神、话语视角下的成长小说《紫色》研究 冉凡敏(3.136)
莫里森作品与美国黑人族裔道德重建研究 庞敬春(3.140)
中国古代文论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笔谈)
历史的时刻:中国文学史的重思重写 木 斋(4.127)
木斋学术研究历程的启示与思考 魏广言(4.130)
诗人的而非民间的质变的而非量变的 ——木斋学术研究方法探蠡 祖秋阳(4.134)
略论木斋古诗研究的方法与接受 于国华(4.136)
认知美学原理再讨论(专题讨论)
“美本质论”还要坚守多久? ——答新实践美学对认知美学的批驳 李志宏,赵 耀(5.114)
认知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梁玉水(5.121)
当前西方科学化美学进展管窥 ——安让·查特吉认知神经美学研究述评 王延慧(5.126)
文学与政治:历史回溯与时代诉求(笔谈)
大时代·小时代·微时代:中国当代文学政治诉求的变迁 张奎志(6.103)
文学公共性:话语场域与意义增殖 王熙恩(6.108)
西方现代性伦理困境与审美政治话语的建构 郭玉生(6.113)
汉魏叙事诗“讲述”与“显示”的政治立场 李鸿雁(6.115)
汉代屈骚评论的政治维度阐释 王凯波(6.118)
[语言与文化]
《世说新语》人物语言考释 范子烨(5.131)
历史文化源头梳理对辨识同形词的重要性 ——以“圣母”一词为例 赵 明(5.136)
词的所指意义与词类语法意义的关系 张利红(5.140)
德里达文字学思想探析 孙秀丽(6.132)
“……不如……,……不如……”格式的结构形式与语用功能 钟 健,禹 平(6.137)
·历史学·
[历史学研究]
论历史在现实中的意义 瞿林东(1.143)
论黄裳《舆地图》与咸淳《舆地图》的关系 郭声波,郭克文(1.148)
关于东北地域族群与文化整合的几点思考 ——从金毓黻对“东北”的界定说起 李大龙(1.155)
史料与学风 ——齐世荣《史料五讲》的理论启示 王 姝(1.159)
女真人与天津城市称谓 刘金明(2.159)
汉代外戚不称“宗室”考 王尔春(3.149)
民国以降清代东北移民政策研究述评 张公政,王日根(3.151)
留希科夫事件之影响初探 赵 聪,黄定天(3.155)
论认识历史疆域的“历史共享”原则 赵永春(5.144)
评阎若璩考据的胡编乱造法 杨善群(5.149)
说六卿 宫长为(6.141)
汉唐东北亚古代民族社会发展特点探析 赵红梅(6.145)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笔谈)
朝鲜半岛的古史分期 杨 军(2.147)
朝鲜半岛上古史的特点 苗 威(2.149)
朝鲜半岛中古史的特点 高福顺(2.151)
朝鲜半岛近古史的特点 王 臻(2.154)
中朝边界的形成及特点 ——以明清为中心 李花子(2.156)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笔谈)
赫哲族对清代东北区域经济文化多样性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刘 敏(4.140)
新农村建设中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徐美群(4.142)
赫哲族传统工艺技术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对策 程丽云(4.143)
赫哲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 谭 杰(4.146)
从民族教育看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 宋国庆(4.148)
当代伊玛堪传承现状分析 李春霞(4.150)
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探讨 侯 儒(4.152)
·其他·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三个坚持 邓 亮(3.158)
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构建 杨弘宇,于 杰(4.155)
高校后勤差异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李 波(4.158)
历史写作的真、新、活、美 ——评《明代宗藩犯罪问题研究》 莫立民(5.155)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综述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王敬荣(5.157)
“国际儒学论坛·2014”会议综述 郎 宁(5.159)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科技风险规避的整合机制研究 艾志强,沈元军(6.149)
个性教育与互联网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周建波,朱振林,刘晟楠(6.153)
德国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 ——评王凤才教授的《重新发现马克思》 王晓升(6.158)
哈尔滨俄侨史研究的最新力作 ——《哈尔滨俄侨中国学家:生平·活动·著述》评介 石 方(6.160)